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偷龙转凤 >

第32章

偷龙转凤-第32章

小说: 偷龙转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妥当地送走了运粮队伍之后,陈长清这才开始关注起整支军队的纪律和训练问题。
  
  得益于郭令珣的治军手腕,剩下的六千士兵纪律性不错,每日的训练也没有疏懒,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陈长清看这情形觉得还算不错,便也不多管了,毕竟收集前线战况和统筹后勤的事都已经够他烦的了,纪律和训练的事就交给夏侯宣看着吧,只要不出大乱子,随便公主殿下怎么折腾都行。
  
  夏侯宣欣然接过了这副担子——他当然不可能胡乱折腾,这可是他在军中竖立威信的好机会,该怎么做,他早就在脑海中推演过千百遍了。
  
  刚开始的时候,夏侯宣并不去干涉常规的训练安排,贸贸然地指手画脚、说这说那,很容易惹起反感,真的很没必要。他只默默旁观,然后提了一个无伤大雅的小建议:每日淘米造饭的水不要倒掉,统一留下来、在临睡前烧开,分给训练了一整天的士兵们泡脚——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不但有益于大家的身体,还令普通士兵的帐篷里长期恶臭冲天的情况得以改善,于是全军上下都对夏侯宣这位细心又体贴的公主殿下有了很不错的第一印象。
  
  取得了大家的好感以后,夏侯宣就要开始竖立他的威严了:细心又体贴的评价……那是什么玩意儿?他必须让兵士们都把他当成将军,当成一个值得追随的统帅!而不是把他当成公主、当成一个温柔和善的漂亮妹子!
  
  那么他该怎么做呢?其实并不难:在军中,大家伙儿最为崇尚的就是“力”和“劲”:或是武力、或是智力,或是狠劲、或是冲劲,统统表现出来,谁能让大家都服气了,谁就是老大!
  
  于是夏侯宣便找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选了一个被大家伙儿公认实力不错的百夫长出来跟他单挑——理由也是现成的,谁让那百夫长一边监督他的弟兄们操练、一边还偷瞟着公主殿下呢?而且他还流了一下巴的口水!便是夏侯宣不找他单挑,齐靖安也要撸袖子上了!
  
  不过,因为那百夫长正好也是练枪的,齐靖安如果硬是要拉着人家比射箭的话,也实在有点儿说不过去;所以最终还是夏侯宣提枪上场了,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口哨声。 
  
  “请公主殿下放心,小人一定会怜香惜玉的。”夏侯宣刚上场的时候,那百夫长还嘴欠地说了这么一句话,使得围观的众人更加激动了。可结果嘛……嘿嘿,要知道,夏侯宣的枪法不仅是苦练而来的,他还有顶级名师指导;再加上他身为公主,吃着天材地宝和山珍海味长大,身体底子倍儿棒,普通草根哪里是他的对手?切莫忘了“穷文富武”的说法。
  
  所以结果是毫无悬念的:夏侯宣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地“”了一回,把那个色迷迷的百夫长揍得俯首帖耳,令对方无论是身还是心都拜倒在了公主殿下的梨花枪下——至于围观人群的反应,那还用问吗?被全套银白色的甲胄闪瞎眼是肯定的,拜服于美貌与力量并存的公主也是理所应当的!
  
  就这样,夏侯宣恩威并施,只花了十天不到的工夫就在军队里打开了局面;虽然还不至于能让士兵们为他舍生忘死,但至少也让大家伙儿都愿意听他的指挥、都肯服从他的命令了,这就已经很够了。
  
  至于更进一步的威望,不上战场是赚不来的。夏侯宣清楚地知道这些道理,所以他不骄不躁,没有奢望也不曾失望,一步一步走得稳稳当当的,继续用恩威并施的方法跟士兵们增进关系。
  
  而在这些时日里,斥候们偶尔会把郭令珣的消息传回来,虽然大多数的消息都并不精准,甚至乎语焉不详,但至少能让夏侯宣和陈长清知道:那支军队并没有湮没在茫茫戈壁的风沙中……那便算是很好的消息了。
  
  但坏消息也是有的——“朝廷怎么说?”十几天后,京城来的快马急件直接送到了夏侯宣手里,陈长清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抱着一种既想知道、又不想面对的忐忑心情。
  
  夏侯宣手捧着信,一目十行地看下来,然后摇了摇头,说:“简单来讲,朝廷的答复是没兵也没粮。”
  
  “放屁!”陈长清蹦了起来,“我们大魏的兵马加在一起统共逾百万,怎么可能没兵?明明只是分散在了各地而已!石岭关的三万大军离我们多近啊,大名府和营州的十万大军也能在十日内赶来……朝廷为什么不给我们发调兵令?!”
  
  夏侯宣开始仔细读信,一边分析信中的潜藏内容,一边向陈长清解说道:“枢密院非但不发调兵令,反而还参了大将军一本,说他率军穿越戈壁、奇袭西蛮王庭的行为是藐视朝廷、妄自趋功……所以他们的意思是让我们去把大将军追回来,并劝他‘认错领罪、将功补过’。”
  
  “荒谬!枢密院里都是纸上谈兵的蠢才!大将军都走了十几天了,我们就算插上翅膀也追不上他啊!”陈长清气得像个陀螺似的团团转,“不,不对,他们其实是知道我们不可能把大将军追回来的,故意这么说,分明就是在推诿扯皮……他们是真的不打算管大将军的死活了!”
  
  枢密院会有这样的态度挺正常的,因为郭令珣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是在打他们的脸:枢密院的职责是制定每一场大战的总体的战略目标,并根据目标来规划军队和粮草的需求量。比如对这一次的平蛮战役,枢密院原先制定的战略目标只是“彻底清剿在边境作乱的蛮贼”而已,所以也才拨派了六万兵马——而郭令珣“临时”决定突袭西蛮王庭,非但没有跟枢密院请示过,就连说都没有提前说一声,这是完全没把他们放在眼里吧?他们的态度会好才怪了!
  
  而且枢密院本身也不想担这份责任:仅仅六万大军去突袭西蛮王庭,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大了,所以他们不愿白白接下这颗烫手山芋,最好的法子就是把责任全推给郭令珣——如果他们签发了增兵增粮的令书,那就说明他们赞同了郭令珣的战略,那该有多冤啊?还不如说几句废话、把事情推个一干二净呢。
  
  “等着吧,枢密院的那群懦夫蠹虫!”陈长清咬牙切齿道:“事关郭叔叔的生死,我父帅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夏侯宣把信纸折起来收进怀里,点了点头,说:“现在只能寄希望于侯爷了,就看再过几天有没有好消息……对了,我听说我们的粮草方面又遇上麻烦了?”
  
  陈长清郁闷地摆了摆手,“别提了,大将军早先就把附近州府的存粮搜刮过一遍了,若非现如今正是秋收的季节,而且延州、丰州、兴元府等地的转运使们都还算肯给镇北侯府面子,我们早就要挨饿了!”说着他长叹道:“但是再这样下去我们真是坚持不住了,就连整个西北部都快缺粮了,即使朝廷不愿发调兵令,怎么也该让东边、南边的州府都运点粮草过来啊,难不成要饿死我们?!”
  
  夏侯宣皱了皱眉,心里陡然生出了一种很不妙的预感……
                      



☆、第三十五章 燕贼

  夏侯宣的危机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还记得早前的那一场夜袭么?
  
  这些时日以来;由于陈长清的心神都放在了如何相助郭令珣以及如何筹集粮草之上;实在无心关注夜袭事件的调查情况;所以他安排跟进调查的从属官们也对此事不怎么上心;拖拖拉拉地找不出线索,以致众人至今都不知道那些训练精良的黑衣人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也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有类似的敌人出现……这事儿办得实在不妥!
  
  好在夏侯宣并没有掉以轻心,早在十几天以前,他把纪彦平派出去收粮运粮的同一时间;也让秦连横和许胜离开大营去“查案”了——豪侠秦连横是陇州的地头蛇、朋友多人脉广,禁卫军出身的许胜实力不俗、办事稳妥,有他们二人协力调查黑衣人的来历,应该会有所收获的。
  
  而今,夏侯宣乍一听陈长清说起粮草的危机,就下意识地联想到了夜袭的那一码事,算算时间,秦连横和许胜走了约莫有半个月了,似乎也该得出些许结论了吧?
  
  果不其然,紧跟着朝廷的快马急件,秦连横和许胜一起回到了大营,并带回来了……又一个坏消息!
  
  “……殿下,种种痕迹表明,那些黑衣人都是从北燕改装易容潜入我大魏境内的死士!”腰杆挺直地站在夏侯宣面前,许胜一板一眼地回禀了他跟秦连横的调查步骤,并给出了最终结论——饶是这木头脸青年一向喜怒不形于色,在吐出“北燕”二字时,他的目光中也染上了几分惊怒之色。
  
  夏侯宣霍地站起身来,神情几度变幻后,他望向身侧,“靖安,依你看来,北燕人意欲何为?”《
  
  齐靖安面色泛白、语气含煞,斩钉截铁地说:“殿下,我认为北燕人将会在近期突袭陪都!而且有很大可能是几十万大军压境!”
  
  英雄之所见略同,夏侯宣重重地点了一下头,厉声道:“走,我们去找陈将军!”
  
  ——原来如此,果然如此!
  
  夏侯宣一早就认为,像黑衣人那样的“特种部队”,非要有雄厚的财力和优良的统帅才能养得起、训得出,而调查结果当真印证了这一点,那些黑衣人原来是北燕秘密训练的死士!
  
  那么,北燕人又怎可能无缘无故地派出死士来劫烧大魏平蛮军的粮草?肯定是所图甚大!至于他们图的是什么,夏侯宣和齐靖安都在第一时间想到了……陪都,北燕人的目标应该就是大魏的陪都宁京城。
  
  宁京城曾为大魏京都,据传乃是龙脉汇聚之地、风水极佳,因此才会被魏太祖钦定为都城,从此繁华数百年。
  
  而至百余年前,康郑之乱爆发,叛贼攻破京都,令魏中宗不得不仓惶南下,去往当时的陪都大梁城避祸——就是那么一避,大梁城终究成为了大魏的新都城,而原来的京都则降格成了陪都,并被中宗更名为宁京。
  
  改换都城的这件事,百余年来一直都被朝野内外的许多人视为奇耻大辱,朝臣们请求皇帝还迁旧都的声音也从未停息过,但自中宗以来的数代魏帝都充耳不闻、不做打算,因为从前的京都、现在的宁京城距离燕魏边境线实在是太近了,根本无法给以皇帝一丝一毫的安全感。
  
  要是真的迁都回去,只怕会连觉都睡不好,皇帝怎可能乐意?
  
  而且皇帝们还有另一层顾虑:如果大魏还都宁京,就代表着燕魏两国必将重燃百余年前的战火,因为宁京城在北燕人的口中被称为燕京城,正是他们名义上的国都!
  
  当初的叛贼郑氏就是在大魏的旧都宣布立国的,便也顺势立之为国都了,大约是想“夺走”所谓的龙脉和风水吧。后来叛贼们被昭圣长公主领兵杀败,不得不弃了他们的燕京城、逃到了更北的地方;但即便是那样,北燕郑氏却仍以燕京为国都,只称他们百余年来的王庭所在地为陪都——单从这一点上来看,北燕人根本就是毫不掩饰他们的狼子野心!
  
  早在近十年前,“年少”的夏侯宣在初次通读历史之时,就知道北燕人迟早都会对大魏动手的,因为他们的第一代国主始终决意以“燕京”为国都,不正是为了激励他的后世子孙不要偏安一隅、要时刻准备反攻大魏么?
  
  这么明显的挑衅,真是亏得大魏自中宗以来的数代皇帝都能忍得下来,让夏侯宣既怒其无胆、也悲其可怜……他们应该都是存着侥幸心理吧?真不愧是中宗的后代呵。 
  
  史书记载,昭圣长公主在重夺旧都之后,曾去信给中宗,说她终于“不负重托、夺回了祖宗家庙”,并请中宗“奉朝还京、为臣妹督战”,以支持她“继续北上、尽诛燕贼”……然而只怕连当时的昭圣长公主也没想到,中宗竟然拒绝了。
  
  正史并中没有记载中宗当时的想法,事实上,中宗在正史上的评价极高,因为他慧眼识珠、力挽大魏于将亡;但野史纷纭,对中宗的评价却多是懦弱无能,认为他是因为曾被叛贼迫逃离京、受惊过重,所以就再也不敢回去了。
  
  总而言之,无论中宗到底是怎么想的,大魏的都城、祖宗家庙所在的地方就是被他给抛弃了。如果说都城还在北燕人的手里,中宗决意迁都也是应有之义;但昭圣长公主分明已经把都城给夺回来了,中宗还是死赖在大梁城不愿回去,那就太说不过去了。更巧的是,就在中宗拒绝还迁旧都之后没多久,昭圣长公主便因暗伤复发而暴卒于旧都之中,彻底走完了她那跌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