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 >

第177章

种田种出好姻缘 作者:风飞凤(起点vip12-08-12完结)-第1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意识到,父亲留下这些忠臣,平日真的很拼命,对朝廷,那是真的衷心耿耿。赵承邦病让皇上大为震惊,他接受陈奎秀的建议,让身边的肱骨大臣,挨个接受太医的调理,朝中大臣,也由一月两天沐休,改成三天。

    人们关注的目光,光忙了看这些,注意恩科考试的就少了,等赵承邦病好,又去皇上跟前报到时,这才意识到,皇上正在忙着准备殿试。

    皇上很高兴的把贡生的榜单给他看,陈振声、苏黎民的名字都赫然在列:“我特地把他俩的卷子调过来看了,驸马的文章四平八稳,滴水不漏,苏公子的却奇峰突起,意境超然。”

    “和他们的父亲截然相反,两人还告假在家督导儿子,怎么教的啊。”赵承邦呵呵地笑,他儿子上一次中了,这次老2没考试,他不担心啊。

    不久,皇上把三个都弄到身边当了内阁学士,入朝为官,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聚头,当年脾气乖戾的赵承邦,却成了最是任劳任怨尽心尽力的臣子,陈奎秀和苏君青有时说起来,一边唏嘘,一边惭愧。皇上因为他俩坚决反对,陈振声和苏黎民都放在了二榜中间不显眼的地方。

    “有你们这么当爹的吗?不给孩子谋划也就算了,竟然还拖后腿。”小皇上难得和他们开玩笑,这俩却大言不惭地说:“有我们这样的爹,已经够好了,如果这爹能自个儿选,我俩的儿子,都能守了咱大秦国的西疆。”瞧瞧,自我感觉多好啊,岂不知,还有人比他强?

    “哦,是吗?照你们的说辞,我的兄弟早就把疆土都守卫完了,肯定轮不上你们的儿子。”陈奎秀第一次窘得一脸汗水,苏君青悄悄红了脸,赵承邦在一旁哈哈大笑。

    同是内阁大学士,人们的眼里也是有区别的,赵承邦理所当然成了人们眼里的第一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扈飞雄都有超越陈奎秀的趋势,皇上终于慢慢放下了对这几个人的心结,处理朝政和平时相处,自然而威严,陈奎秀这才暗暗松口气。

    先皇敏锐,政权过渡又很自然,虽然淑贵妃还弄了点小把戏,但没伤国运,现在的大秦国,在人们眼里,正是国运昌隆,百姓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陈奎秀悄悄给皇上建议,把一些重要关防上的将官调动一下。赵承邦立刻赞同,他和苏君青在军中呆过很长时间,比较了解情况,事情就由他们去办。

    本来很平静的局势,竟然因为这个起了波澜。

    和平日久,腐败不仅再文官里滋生,武官那边也不幸免。吃空饷,让军中的人数大为减少,皇上看账面,还有几十万兵马,其实,一半也不到,国家没事还罢了,真有战争,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边境防卫能力堪忧。

    克扣军士饷银,军官就不希望手下人太能干,都是老弱病残,他们拿着那份缩水很多的饷银,敢怒不敢言,好些甚至就是混吃等死,还害怕军官让自己退伍还家,他们走投无路了呢,所以,有委屈也忍着,不敢明言。

    赵承邦和苏君青,不能说明察秋毫,但军中谁是谁的人,哪个和哪个不对付,他俩多少是明白的。动手的第一下,就是让个有世仇的人见面,一个接替另一个职务。

    参奏的折子迅速送了上来,皇上看了,大为震怒,派了一个张仲青去勘查。张仲青没想到忽然受到皇上重任,他本就不会虚与委蛇,当然实话报了上来,贪官让皇上下令斩了。

    这事让军中震动,但也就是一阵的谈资,贪官胆大包天,又心存侥幸,根本没想着这是皇上整顿军纪的一个信号。紧接着,皇上除了让苏、赵继续调动军官,一面让陈奎秀带着一帮官场新贵,彻查军中之事。

正文 第二四一章

    收费章节(12点)

    第二四一章

    陈奎秀又忙得一天难得见一眼,陈振宇去了国子监,也不回家,茵茵一个人闲的发慌,经常出门找覃碧莲、史嫣云她们聊天。程家大老爷前段时间也病了一场,程夫人心里不安,在京城住不下去,去了南边陪丈夫。

    古大人因为母亲过世,在家丁忧,茵茵不好去,古夫人也不出来,原来的在一起打交道的人就散了。

    覃碧莲父母过世,她没能回去,红荷思念姐姐心切,又想让孩子在京城读书,一家人带着大群仆役,浩浩荡荡从那边过来。

    张海青已然是个沉稳的中年人了,那边太阳厉害,他变黑了不少,人倒是显得挺精神的。在碧莲那里,见到茵茵,很恭敬地叫着“嫂子”行礼,别人都当他客气,只有她俩明白那是什么意思。

    因为红荷,碧莲连着几天邀请了茵茵过去,三个人还叫上家仆,到外面看西山红叶,玩赏北海的秋色连波,去凝碧寺吃素斋,到玉清沟买梨回来拌上蜜蒸着吃,据说这个可以润肺,红荷怕不习惯北方天气,要多吃了这个,防止冬天咳嗽。

    愉快的日在,总是太匆匆,不知不觉间,秋天过去了大半。

    陈奎秀忙了两个月,这才有了一个沐休日,茵茵派人从国子监接回振宇,到廖家接了妞儿母子,一家人乐呵呵地在家过了一天。

    “爹爹怎么瘦了这么多?”妞儿看到父亲,心疼得很。

    “爹爹最近忙。”陈奎秀解释。

    “是蜀中的事儿吗?”妞儿听到什么了。

    “哦,那只是一部分,现在没有问题了。”

    “那里出了什么事儿?是洪熙皇子吗?”

    “也算是吧。”

    大秦国整顿军队,抓起来的贪官越来越多,那些不干净的将领坐不住了,打骡子马也惊啊,这在军中,多少引起了一些混乱。

    洪熙到了蜀中,并不老实,悄悄招兵买马,那里山路崎岖,民风强悍,如果立起杆头,还真不好消灭。小皇上也不是吃素的,让他去那里,就是早就盘算好的。蜀中的都督,是非常忠诚的田昆仑,洪熙还没弄出多少人呢,就让田昆仑找了理由,借走了,洪熙敢怒不敢言,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天昆山治下也算严厉,但他事务太多,大多的事情,还是要依赖手下人去做,有个去过西疆战场的将军张创生,划拨在他帐下。张见田大人欣赏自己,对他信任有加,胆子渐渐大起来。这人比较阴险,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贪污了不少军资,竟然没人看出来,当然,下面的军官清楚,上面的人不知道而已。

    没人能把自己的敌人消灭殆尽,张创生做的这一切,还是有人不满,把他告发了。洪熙的人,不知怎么,截获了信件,过来威胁他,张创生无可选择,成了洪熙死党。

    但告发张创生的人,肯定还会给上面去信的,他们为了保险,在这人晚上吃酒返回的路上,用弓箭射杀他。谁知道他只是受了重伤,让人救回到军营才死,张创生的事情完全暴露,他狗急跳墙,带着自己的部下,逃往洪熙的地盘。

    田昆仑一面向皇上告罪,一面派人包围了洪熙的驻地。洪熙的人,表面装着是被威胁的,实际却处处为张创生打掩护,一个根本不算是战争的战争,竟然打了一个月,最后,皇上下旨攻城,才算彻底解决问题。张创生刚开始是假装挟持洪熙皇子,到了最后,变成了真挟持,把洪熙气得要死。他被田昆仑的人救了下来。皇上以他的安全为由,让田昆仑把他送到京城守了皇陵。

    茵茵觉得,洪熙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在皇上的眼皮下面,什么招儿都没有,没人没势力,老娘还让皇后软禁着,见一面都不可能,每天面对一群太监,在寂寞冰冷的皇陵,他总有天大本事,也是枉然。

    据说洪熙被送回来时非常蔫,但没多久,他就出逃了,这家伙心还真硬,完全不顾母亲和妹妹的死活。皇上派人找了他很久,都一无所获,等知道他的消息时,他已经成功跑到北边鞑子那里去了。

    现在的鞑子,四分五裂,对阴险毒辣足智多谋的洪熙,视若珍宝,皇上的离间计和暗杀,都没有成功,他很快帮那个鞑子头儿站稳脚跟,打下一片地盘,自己也稳坐比肩王的位置。洪熙不知是为了自己,还是鞑子那边的情势需要,他们那个部落在战争中渐渐北迁,和大秦国隔开,这边有点够不着他了。

    边境有威胁,皇上对守卫那里的武将就重视,物资供应充足,国内的将士,也定期轮换过去,对保持军队战斗力很有好处,就是苦了京城的这些重臣,不停地帮皇上想办法筹钱筹粮还得把眼放亮替他选择精兵良将。

    日子在忙碌里一天天过去,人过了四十岁,那一天似乎就不是十二个时辰,而是八个时辰或者更少,时间刷刷刷就过去了。陈奎秀比茵茵大,眼看着往五十那边越来越近,他想要归隐的心思也越来越大。

    陈冬生在海东,一脚进去就没出来,鲁妈过世了,他才给皇帝上了要求丁忧的折子。皇上本来没批准,这叫夺情。他竟然给皇上写了一篇怀念继母的文章,深情回忆当年他病怏怏几乎活不下去,鲁妈是怎样的照顾他,后来嫁给他父亲,对他们一家人关爱有加。他说,是鲁妈带给了他和父亲的好运,从那时开始,他家就一帆风顺,人丁兴旺。陈冬生有六个孩子,四男两女。

    皇上还是没有准予他丁忧,却派廖家二公子去接替陈冬生,让他回京,任户部尚书。京中官员对皇上的决定很惊讶,陈冬生从来没做过这些的,但没有大臣有反对意见,因为,陈冬生在海东做得太好了,没人敢怀疑他的能力,再就是,他已经是负一品了,升到一品,也是众望所归。廖二公子一直在吏部,也算是能臣,但他还刚升的副二品,这又要升迁,羡慕一众官员,大家背后只能感慨,亲戚就是不一样,谁要人是皇上的表哥呢?

    廖七公子从开始就在军中,刚开始就是辅助苏君青的小官儿,慢慢升迁,现在也是四品了,妞儿有了一个儿子,四年后才有了一个闺女,和馨公主的儿子同年,两人还有结娃娃亲的意思,茵茵坚决反对,这才作罢。

    “母亲,姐姐的小闺女,和姐姐好像的。长大肯定很漂亮。”馨公主在茵茵跟前撒娇。

    “那也不能嫁给你儿子。”茵茵不能说那些遗传学的大道理,但她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服媳妇:“孩子太小,不是金童yu女在一起,就一定会幸福,你知道他长大什么性子?如果两人合不来,那岂不害了孩子?再说,咱们家又不是为人处事不行,别家的好闺女好儿子不肯和咱们家人结亲。”

    馨儿虽然觉得牵强,但婆婆都这么说了,她的心思也就放下了。

    和冬生那么大的,还有比他还小点的官员,陆续被皇上提拔上来,陈奎秀便要求去翰林院修史,皇上让他帮忙做好一件事,便准许,陈奎秀接受了皇上的安排,和亲家廖三老爷共谋,帮着紧靠大秦国地界的那个鞑子部落,把洪熙所在部落灭了。但最后因为没找到洪熙的尸体,皇上有些不满意,便把廖七公子调到北疆。

    廖七的能力挺强的,在北疆屡屡立功,升迁很快,三十出头,便是副二品的副帅了。陈奎秀这才让皇上放了手,年过五旬,翰林院也不用去,直接致休。

    “趁着还能走动,咱们回一趟渡口镇吧?”他又没有在那里生活过几天,什么让他对这个念念不忘?茵茵问了几次,他都不说,茵茵最后只好放弃。

    坐上马车,带了几个家人,他们就出发了。

    说实话,茵茵觉得,这时的风景,虽然很自然,但她看着,还是有点荒凉,就算人口密集的地方,村和村之间的距离也有点远,马车经常吱吱扭扭走半天,才看到一个村庄。地里的庄稼,在她看来,简直惨不忍睹,麦子穗儿,不及后世的四分之一大,麦杆儿细细的,就像营养不良的孩子,顶着个皮包骨头的大脑袋,一副支不起的样子。

    陈奎秀却非常兴奋,一路上不停给茵茵讲解当地的风俗人情,有什么特产,哪里有什么景致。当然,他提到的地方,一定是去游览的。看到人们建起来巍峨庄严的庙宇,或清秀或险峻的山峰,吃着当地人引以为豪的特产小吃,喜欢或许骂一声徒有虚名,都是让人非常愉快的。

    用了半年时间,才到了渡口镇,茵茵看到风采依旧的陈家老宅,先是激动,记忆力那些让她又酸又甜的东西,从心里咕嘟咕嘟冒出来,蒙在眼前,她不停地用帕子擦眼。

    渡口镇比以前大了,陈家老宅周围,已经盖起了很多人家,当年北河水泛滥,成了盐碱地,现在也让人开垦,辛苦耕种,重新变成良田。

    茵茵当年盖起来的旅店,竟然还开着,抹得雪白的墙壁,都变得黄呼呼的,能看出还粉刷过,但那颜色,总是经不住时间的蹉跎。她走后,这店让人占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