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种田男,种田难 >

第19章

种田男,种田难-第19章

小说: 种田男,种田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上不出所料地又滚到了一起,值得庆幸的是两人都没再出丑。
从今天开始,放牛班正式复课了。迟浩然要准备明年的会试,虽然说教学相长,但带小娃娃们读书毕竟对会试帮助不大,于是新校规是上午我带着师弟师妹们在临时书房背书习字,迟浩然隔壁屋子也就是咱们的卧室看书,下午迟浩然念一段新诗文,讲解一番后,我们再自行背诵习字。
迟浩然本来打算上午背书,下午讲解上午背的内容,被我以先理解后记忆以及科学的记忆曲线说服,决定先讲课后背诵,第二天复习。
接下来的几天都很忙,我白天身兼数职,既要指导一帮小孩背书,还要帮他们准备午饭,自己的功课也不能放松,晚上还要清点村里人送来的土豆,挑挑拣拣分类储藏。忙得别说亲自去找张木匠,就连托张小明带句话回家都没空。
好在白天太忙,消耗了不少精力,晚上也就安分了,除了刚回来的那天,我再没出过状况。可是这样一来,我又有点着急了,这难道就是成长的烦恼?
作者有话要说:小锦童鞋,你确定你成长了吗?啊哈哈~~~


☆、备考

这里的科举分为三轮,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通过考试的人分别称为秀才、举人和进士。杨淳风上次说皇帝陛下打算明年开恩科,其实是错的,事实是科举原本是三年一次,但被皇帝陛下改革为一年一次,分别设在三月、六月和九月,新规定自明年新年开始生效。
也许国号这东西真不好改,我那位老乡暂时没打过这主意,目前我的国家还是叫郑。但除了国号,其他地方真的无限向唐朝靠拢。位高权重执行力强的唐粉真的伤不起。
据说最早的人才选拔分为举荐和科考,以举荐为主,科考居次。这不难理解,举荐通常是地方豪绅和门阀贵族的专利,通过这种方式选拔上去的人才,背景自然也不简单。虽然各大家族表面功夫都做足了,没出现直接大力推举自家人的情况。但大多离不开那个圈子的人,李家推荐张家的子侄,张家推荐侯家的外甥,侯家和李家是姻亲,可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么。
而科考好几年才一次,在成为定例之前,要是皇帝陛下没想起这茬,科考可能十年都未必有一次。即使当年有科考,也几乎是针对所谓的水利、建筑之类的技术人才,少量的文科考试选拨出来的几乎都支援边疆建设去了,这类人通常没有后台,又只会埋头干活,根本无法掌握话语权,朝堂上也没什么地位。
皇帝陛下登基前就致力于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不过那时候老皇帝还在,他只能小打小闹。提拔个别科举人才作为自己的心腹引导一下舆论,但由于考试内容的关系,选出来的人才最牛的也就是个皇帝陵寝建造工程总工程师,还是皇帝陛下登基后上任的,毕竟没有太子会主动给自己修坟的。
皇帝登基后做了很多事,但其中跟寒门学子们命运直接相关的就是扩大了科考的范围,增加了录取人数,简而言之就是扩招,而且这扩招还变成了定例。现代大学扩招都能引起广泛的关注,更何况这是货真价实的公务员扩招。
要知道,这之前的寒门学子们可以选择的路要不就是著书立说,当一个现代人口中的“独立学者”,要么就是依附门阀贵族,成为三千门客之一。得到赏识的可以当当账房先生或者家庭教师之类,成为心腹幕僚的可能性少之又少,更罔论直接参与国家的管理了。
皇帝登基十年,正式的科考有三次,恩科开了三次,现在索性直接改成一年一次。现在朝堂上说得上话的官员几乎都是这些年提拔上去的学子,自然不会反对。至于帝都豪门的想法,由于多数家族在威武将军征夷时被不动声色收了兵权,有不同意见也只能憋着。大家长们很清楚,维持表面的和平是皇帝陛下
能给这些门阀的最后的体面了。
迟浩然要参加的是明年六月的会试,如果顺利中举,可能会直接北上,参加殿试。距离考试已经不足一年,学习任务很繁重,王先生要求他每半个月进城交一次功课,我也可以顺便享受这个待遇。就连冬天最冷的时候也不例外。
进城这么频繁,杨老板的临风阁当然没少被我光顾,不过他做生意很有一套,一个冬天的功夫,新开一家绸缎庄和一间当铺,估计是家族企业的分号。
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没跟迟浩然分房睡,但杨老板的油不揩白不揩,我背着迟浩然去新开的绸缎庄做了两套被子,一厚一薄,冬天夏天都齐了。要是真的太热,我还能把棉絮拆出来,只盖被套呢。新被子盖起来就是舒服,睡觉的时候我整个人陷在暖融融的被窝里,虽然大红色挺艳俗,但冬天就得这个色系,看着就暖和。而且早上醒来的时候终于不用很尴尬地发现自己紧紧抱着迟浩然了,最多就是两个人挨得近点而已。迟浩然一开始似乎有点嫌弃这个被子的颜色,但看在自从有了它,我们再也不会被冻醒的份上,还是接受了。
杨淳风也曾特别邀请我们住下来安心复习,但被迟浩然婉拒了。其实我挺乐意的,到这里快一年,这是最冷的季节,我一点也不想在大冬天里乱跑。但是迟浩然拒绝应该有自己的道理,我只好听户主的话。而且家里的事情也不少,一帮小屁孩儿们已经有点模样了,我也不忍心耽误他们的功课。
虎子在冬天到来前兑现了他的承诺,送了我两块硝好的皮子,海棠娘帮忙给我和迟浩然各做了一副围脖和帽子。由于海棠在养育兔子这一关键环节的巨大贡献,我画了图纸给海棠娘,请她做了一副兔毛的护耳。小丫头一开始拒绝接受她辛辛苦苦养的小兔子变成了围脖和帽子,却拜倒在护耳这个坎上。虎子的父亲是村里的数一数二的好猎手,老早帮宝贝儿子备好了全套装备,最后我只能做了一次想辣兔丁给孩子们解馋,顺便表达谢意。
这天进城交完功课,迟浩然和我心情都很好。我是因为持续三次被王先生批评心浮气躁后,终于得到表扬,虽然只有“还行”两个字,也算是巨大的突破了。迟浩然是因为又被王先生表扬,兼不用再看我的苦瓜脸。其实真的不能怪我,天气一凉,我双手都僵了,写出来的字自然没法看。再加上被王先生骂了好几次,人更是萎靡,气色哪里好得起来。
我突发奇想要吃火锅。迟浩然不知道什么是火锅,但他一向对口腹之欲看得不重,也就随我。买了排骨、羊肉、莲藕,又丢了几个自家产的土豆和大白菜,配上红红的干辣椒
,看起来就很有食欲。迟浩然不太能吃辣,我准备了一个清汤锅,炖的是自己忙里偷闲做的酸楚,切了鱼片就是一个简化版的酸菜鱼。两人都吃得满头大汗。这差不多是两个月来第一次吃“大餐”,没办法,厨子的心情直接关系到他的手艺。这几次老是被骂,我除了吃饭睡觉照顾师弟师妹的时间都用来练字了,能记得把食物弄熟已经不错了。
经过一顿大餐补充能量,我收拾心情继续奋战,居然又得到王先生的表扬若干。刺激的我一心期盼进城,每次从书院出来,都拉着迟浩然直奔卖肉的大叔那里扫货。师弟师妹们对我家的伙食也十分满意,一个个白白嫩嫩圆滚滚的。家长们为了感谢我对孩子们的照顾,腊肉粮食活鸡活鸭送得更勤了。于是伙食更好,开始了无限良性循环。王先生一定不知道他引起的蝴蝶效应有多么感人。
也许是上天听到了我的期盼,到会试前三个月的时候,迟浩然交功课的时间已经从半个月变成了十天,我对迟家村到私塾的路也熟悉到可以闭着眼睛走来回了。
但是,这条路走得越熟就表示离会试越近,迟浩然很淡定,至少表面看不出他是否有把握,反倒是我很紧张。我觉得我没救了,在“皇帝不急太监急”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一天三顿给迟浩然补脑不说,连他唯二会做的家务——洗碗和洗衣服都代劳了,标准的考生家长的做法。
不管迟浩然怎么淡定,我怎么不淡定,会试日子慢慢临近了。迟浩然要提前半个月去州府禹城,跟着杨淳风的运输车队一起,估计四五天就能到。我帮他准备了两天的干粮和水,还有几套夏衣。如果中举,迟浩然要进京参加殿试的话,带上银两更方便,我也就没多事帮他收拾更多东西。
这段日子虽然没有金银进账,但花销少,吃的穿的用的几乎都是别人送的,因此我手头还算宽裕,我帮迟浩然换了些零钱,又塞了五两银子在他贴身衣物里。不过我们心里都很清楚,这些银子够一般人家过一年没错,但要结交官员什么的,却是绝对不够的,甚至都拿不出手。出门在外本身就不容易,而且这是迟浩然第一次出远门,我十分不放心。但是再怎么不放心,也只能留在家里等他回来,更何况,我现在的样子也不比迟浩然更让人放心。
一方面要传授给迟浩然许多出门在外的生活技能和防骗常识,一方面要不暴露自己见多识广的事实,这事真不是人干的。我嘴皮子都磨破了,唧唧歪歪讲了一大堆“听”来的故事,却只换来迟浩然轻飘飘的一句“好了,我知道了,会小心的,也会省着点用”。
这不是重点好吗?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让你
省着点用了?虽然我让你出门在外,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讲话,不要过多透露个人信息,财不露白,不要大手大脚乱花钱,不要看到乞丐什么的就大方施舍,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我让你省着点花呀。该、该花的时候还是得花。咱可不能做葛朗台。



☆、等待

迟浩然跟着杨淳风的车队走了,不仅安全得到保障,连路费也省了。而且家丁们看在迟浩然是自己大老板救命恩人的份上,也不会为难他的,这小子命真好。
先生走了,但放牛班还得继续上课,上午依然是背书,下午的讲解就看我的水平了,跟着王先生混了这些日子,我还是能撑个十天半个月的。为了避免太早露馅,我只好在课程上注水,一天讲解一天课外活动。于是安静大半年的迟家村又迎来了鸡飞狗跳的日子。
学生们对课程安排很满意,尤其是这帮淘气的小男孩,在虎子的带领下进山抓了两只鸟说是要送给我,让我教它们讲话、背诗。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再看看那两只明显受到惊吓的叽叽喳喳的鹌鹑,我表示压力很大。
虽然从生物学原理上来说,鹌鹑不可能变成鹦鹉,但孩子们还是很有爱地继续养着这两只宠物,而且一到课间休息就跑到村外不远处的竹林去抓虫。抓到虫子也不直接送到鸟笼去,非要在女孩子面前晃一圈,女孩们被吓得哇哇大叫,我只好出面调停,装模作样地教训一番犯事儿的家伙。不过我永远不会告诉这两个花容失色的小萝莉,卷起来的竹叶里有虫子而这些虫子鹌鹑很爱吃这件事是我不小心透露给大宝小宝的。
迟浩然走了三四天的时候我还很高兴,终于没人管我了。这人在的时候,从饭不要吃太饱,不可以用冷水洗澡,写字时姿势要端正等等全方位多角度地限制我的自由。难得有机会清净几天,我差点要蹦跶上天了。可是慢慢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农忙时节又到了,猴孩子们早被我放了三天假。这天不用上课,我理所当然地睡到自然醒。可惜到这里一年多,我渐渐染上了一种叫做“不能睡到日上三竿”的病。晚上没事做睡得早,第二天早上也必定早早醒来——健康得让我想哭的生活方式。
无聊无聊太无聊。我抱着薄被在床上打滚。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菜园昨天浇过水了,地里的草在我扛起锄头前已经被人细心地锄过了,学生们今天不来上课。又要一个人吃早饭午饭晚饭,好无聊啊。
鉴于实在太无聊,我最后决定按照此前的老规矩,一整天都在床上补眠。这个决定刚作出,我的肚子就抗议了。好吧,先吃饭。
就这么过了醉生梦死的三天,等到一帮小屁孩大清早过来叫门的时候,我还有点没反应过来。不是有哪位大神把我的时间给偷走了吧,我怎么觉得才过了两天而已呢?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很高兴有人陪有事做的。
这个既没有PSP也没有PS的时代,就这么把一个颓废的宅
男变成了呕心沥血的人民教师,壮哉!
迟浩然走了一个多月之后,大宝小宝带来了好消息——杨淳风的家丁带回来的口信和迟浩然的家书,杨淳风告诉王先生,王先生告诉城门的士兵,也就是二宝的叔叔,再由叔叔转述给大宝小宝的——迟浩然中举了,名次还不错,因此打算继续北上,参加今年的殿试。
我一边为迟浩然感到高兴,一边为刚刚交上去的人头税不值。要是这消息早到几天或者海棠爹晚几天来收税,我不就可以省下一百个铜板了吗,可惜可惜。收到迟浩然中举的口信后又过了几天,镇里送信的人也来了,少不得又得由村长出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