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彭加木失踪始末 >

第28章

彭加木失踪始末-第28章

小说: 彭加木失踪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入糠醛生产试验等研究工作。这一切都使我十分感动,使我认识到他支持边疆的

行动是对的。他的辛勤劳动,对边疆的科学事业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本来,彭加木是王应睐教授的得意门生和助手。当彭加木在三年前打报告要到边疆工作时,王应睐教授有点舍不得,一再挽留他在身边工作。如今,他亲眼看到了彭加木对边疆的贡献,赞扬他的“铺路石子”精神,称誉他是名副其实的科学事业中的“建筑工”、“铁道兵”、“铺路石”。

原先对彭加木离开上海深表惋惜、叹为“电泳走子龙”的曹天钦教授,此时此刻,也深受感动。他认为彭加木“看得6,想得更广,而且以实际行动,在条件还不具备的地方赤手空拳创造条件,在广阔的荒地上开垦播种。他的贡献不只是一个点或几个点,而是面的贡献”。

彭加木奔走不息。1960年,他在北京协助建设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中心化验室,并指导工作。这一“铺路”任务完成之后,他又“起锚”了。

1960年8月,彭加木离开北京,风尘仆仆应邀来到陕北榆林治沙试验站,在那里参加了治理沙漠的生物固沙试验。经过几个月的奋战,他写出了题为《生物固沙试验》的科学论文。

这年月底,彭加木回到上海。意想不到是,他的身体又遭到了病魔的袭击,一场新的考验开始了!

◆再斗病魔

从西北回来,彭加木感到异常疲倦,周身乏力。他的视力,又明显地减退了。

夏叔芳深知彭加木的“牛”脾气,他非到万不得已,是不肯上医院的。他把曹医生请到家里来。曹医生一看,发觉苗头不对,无论如何要彭加木到中山医院149来复诊检查。曹医生还给彭加木施加“压力”——如果不来复诊检查,就正式通知你的领导!这下子,彭加木没有办法,只好来到中山医院。

这一次检查,非常严格、认真。

曹医生为了检查彭加木的上腔静脉情况,进行了血管造影。为了注射造影剂,所用的针头比较粗。造影剂是从手臂上的“贵要静脉”打进去的。由于彭加木多次注射氮芥,以致手臂的静脉血管壁比较硬,针头滑来滑去,扎不进血管。曹医生急得汗水、泪水一起流了下来,彭加木却一声不吭,面不改色,鼓励曹医生道:“不要紧,慢慢打,再换个地方打。”另外,曹医生还抽取了彭加木的骨髓,进行细致的化验。

没想到,几天之后,中山医院通知彭加木——住院治疗!

彭加木预感到可能是病情恶化了,不得不住进了中山医院。

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原来,曹医生在做了血管造影之后,发现彭加木上腔静脉严重阻塞。更使她吃惊的是,在彭加木的骨髓涂片中,查出了少数“异常网状细胞”,推断他可能患有“网状细胞性淋巴瘤”。

“网状细胞性淋巴瘤”,是一种更为危险的恶性肿瘤。医学文献指出,这种恶性肿瘤患者,除了特例之外,一般只能活三个月。

彭加木又一次面临着死神的挑战。

彭加木向曹医生打听,自己究竟又患了什么严重疾病?这一次不同了,经过曹医生与组织上商量,认为彭加木经受过四年前那场生死考验,他的毅力是惊人的,可以把病情告诉他。

彭加木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便更加抓紧工作。……

三个月过去了,彭加木依旧活了下来。当医生和护士向他投来惊异的眼光时,他风趣地说:“我是不会死的!死了阎王爷也不敢收留!”

他一出院,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当时,上海正在举办全国性的“高级生物化学训练班”,彭加木主动要求担任辅导工作,经常忙到深夜。

这时,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领导得知彭加木又一次濒临险境,为了他的健康,劝他调离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在上海安排适当工作。彭加木却念念不忘新疆,在1961年4月18日复信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办公室的领导:

我在医院查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上腔静脉阻塞,一是在骨髓检查中发现少数异常网状细胞,有患网状细胞瘤的可能。

网状细胞瘤是一种比较讨厌的病,病情的发展常常是快的,往往在一两个月之内可以达到十分严重的地步。现代医学尚无根治此病的方法……

我目前病情幸而尚无显着的发展。

……余留下来让我能继续工作的时日,恐怕未必会有很长久。按一般而论,似目前状况再维持一两年或三五年,即属十分罕有的例子,如不能善于利用此短促时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尽一份力量,实堪惋惜,内心亦常为此焦急不安。

现在天气已经转暖,新疆地区的气候亦已将成为我可以在该地区工作的季节,未悉我现在是否可以前往新疆的准备?

经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与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领导共同研究,考虑到考察队的生活异常艰苦,彭加木的身体已不能适应,决定自1961年4月底,把彭加木调回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户口也由北京迁回上海。但是,领导上也考虑了彭加木再三要求赴边疆的强烈8望,同意彭加木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在合适的季节中,去新疆工作几个月。1961年夏天,彭加木又奔赴新疆了。从此,他不顾身患重病,每年夏天差不多都抽出三个月的时间,坚持去新疆工作。有一次他去南疆考察生物资源,一连坐了十六天汽车,终于翻过了高耸入云的天山。尽管他是咬紧牙关才度过那漫长而艰辛的十六天,但他为自己闯过了这一难关而感到无比欢欣。

◆征服“科学之眼”

我没有听彭加木同志说过“难”字,也没有见过他开过空头支票。只要工作需要,他就有这么一股子劲——总要细心探索,刻苦钻研,不彻底解决不肯罢休。当电子显微镜安装后验收时,由于国内还没有鉴定高分辨率技术的经验,我们受了不少肮脏气。为了永远摆脱这种被动情况,为了对人民负责,看看这台仪器的鉴别率到底是多少,是否符合厂方所开列的规格,彭加木同志硬是花了一个月的功夫,通过顽强的探索,掌握了铂铱粒法,测出了仪器的鉴别率。这仅仅是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的许多事例中的一个。

以上,是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曹天钦教授在回忆彭加木的文章中,所写的一段话。

彭加木是学农业化学的。当他在中央大学农学院读书时,别说没摸过电子显微镜,连看都没看过哩!

他,怎么会跟电子显微镜打上交道呢?

原来,1962年,当他在上海休养期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进口了一台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当时国内的第一台。由于没有经验,在安装、调试工作中,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彭加木一听说,尽管他自己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新技术,151却知难而进,主动求战。领导上同意了,派彭加木主持建立电子显微镜实验室的工作。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科研工具。

人们常常把自己的眼睛称为“肉眼”。人的眼力不够,肉眼只能分辨大小为01—0。2毫米左右的东西。

自从在16世纪出现了光学显微镜,微观世界的大门自此被打开。人们用光淡显微镜把物体放大几十、几百倍,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胞。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把细胞的发现称为19世纪的三大发现之一。

不过,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只有1500倍左右,最高分辨本领大约为2000埃。一埃,就是1/1,000,000厘米。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试制新型的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1932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诞生了,放大倍数只有12倍而已。然而,它飞跃发展着。如今,它的放大倍数已达几十万倍,甚至达上百成千万倍,分辨本领高达一埃。人们借助于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分子、原子。

电子显微镜被誉为“科学之眼”。它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冶金学、化学、地质学、半导体、物质结构学等许多学科。

然而,要掌握这“科学之眼”,却并不容易:

它结构精密、复杂,十分娇气。稍微一疏忽,拍出来的照片便是虚的。

它的内部要抽成高真空,实验室要求一尘不染。

它的观察范围比针尖还小。样品一定要切成极薄极薄,厚度只有50埃,即1/200000毫米。要知道,薄的打字机用纸的厚底,大约为1/25毫米左右!

彭加木有一股子“牛”劲——越是被别人说成神乎其神、困难重重的事情,他倒越是要干。他最喜欢跟困难较量,比个高低。

彭加木埋头在图书馆里,查看了许多国外的电子显微镜文献,弄清楚它的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接着,他花费了三十多个日日夜夜,厮守在电子显微镜旁,忙碌于制作样品、调试、拍片……

在一开始,大家都是新手,仿佛是一群新兵练习射击假装的,要花费大量子弹。为了节省底片,彭加木从别的实验室里找来几盒过期的光谱胶片作为试验品。不过,他就连这样的过期胶片,也舍不得整张使用,而是把它裁成一小条、一小条。

经过几十次、几百次的调测、试拍,彭加木终于征服了神秘的“科学之眼”,用它拍出了合格的显微照片,从外行变成了内行。

有趣的是,连他自己都意想不到,从此人们竟把他当作国内屈指可数的电子显微镜专家!而他自己呢?从来不把技术当成自己私有的东西,总毫不保留地教给别人。正因为这样,后来他不断被邀请到外地,帮助广州、福州、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了电子显微镜实验室。

更为可贵的是,彭加木对于国家的科学仪器,一向爱护备至。那台在1962年进口的电子显微镜,现在早已过时,成为“老爷货”。可是,由于彭加木使用很细心,给实验室制订了一整套严格的使用注意事项,所以这台电子显微镜在很多年之后仍在使用。用它拍摄的照片,质量并不亚于用新式电子显微镜拍的照片。

用曹天钦教授的话来说:“彭加木把这台电子显微镜的‘老本’都用出来了!”

其实,在彭加木身上,这样的事例多着呢:

他的那架照相机,早就“老掉牙”了。可是,用它拍出来的照片,却相当不错。

他的那辆自行车,人称“老坦克”。可是,骑着它作长途旅行,却安然无事。

彭加木常说:“秃笔也能画出好画来——关键在于你会不会画画。”

也有的时候,他一边修理着“老爷”照相机或那辆“老坦克”,一边自得其乐,头晃脑,背诵起几句唐朝作家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过去,彭加木喜欢郊游,喜欢看电影。自从忙于掌控电子显微镜,彭加木说:“我的精力有限,要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如果还有精力,我情8做实验。当我拍出好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我就很高兴,这就是我最好的娱乐!”

◆捉拿“小魔王”

本来,彭加木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酶化学和原胶原。自从他征服了“科学之眼”,便用这新式武器研究病毒,特别是植物病毒。他的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竺可桢的赞许。

从此,他就把研究植物病毒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成为国内一流的植物病毒专家之一,以致如今人们提到他,便称之为“植物病毒专家彭加木教授”了。

病毒学的发展,是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的。没有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也就不会有病毒学,这正如没有光学显微镜的爱憎分明,就不会有微生物学一样。

自从人们发明了光学显微镜,发现了各种各样的病菌,才知道很多疾病原来是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小魔王”在那里捣乱。

然而,后来人们发现,牛的口蹄疫和烟草的花叶病是传染病,而人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怎么也找不到致病的病菌。

有人猜想,也许有一种比病菌更小的“小魔王”在捣乱。他把这种用光学显微镜看不到的“小魔王”称为“病毒”。

直到电子显微镜发明之后,这种猜想才得到了证实。人们用电子显微镜查出了病毒——它确实比细菌小得多,一般只有200—2600埃。

病毒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的一大突破。于是,许许多多人开始使用电子显微镜,寻找各种各样的病毒。好家伙,没多久便查出400多种病毒!

这些病毒之中,有的会使人或动物患病,叫做“动物病毒”,如开花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鸡瘟病毒、马脑炎病毒、家蚕的多角体病毒等等。

也有的会使植物患病,叫做“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菜豆花叶病毒、西红柿丛矮病毒、枣疯病毒、柑橘空心病毒、葡萄锐叶病毒等等。

还有的病毒居然会侵害细菌,叫做“噬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