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艺术家-第13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文贝尔对于导演的位置。其实也是一直在摸索的状态,即使再伟大的导演,也没有这个自信说自己能够将每一种拍摄技巧都炉火纯青地运用到作品里,才不过拍摄了七部作品的埃文贝尔更是没有这个资格了。
娜塔莉波特曼依旧没有转过头去,她只是认真地听着埃文贝尔的讲述。两个人的对话没有任何的暧。昧,完完全全就是专业性讨论,但娜塔莉波特曼却觉得这样的埃文贝尔。这样全身心展示自己才华的埃文贝尔,完美得让让人无法直视,轻而易举拨动了她内心深处的琴弦。
虽然娜塔莉波特曼已经确定了自己对埃文贝尔的心意,那是一种即使用理智即使用时间都无法阻止的情感。当这颗叫情的种子生根发芽之后,就很难彻底根除了;但是娜塔莉波特曼却没有告白的打算,因为她觉得没有必要,维持现在的状态就很好。偶尔见见面,聊聊天;偶尔交流一下意见,讨论一下电影,这就足够了。
可是今天娜塔莉波特曼才知道,不是她觉得没必要,而是因为她心底的热情狂潮还没有真正冲破枷锁而已,一旦内心的思念开始泛滥,届时就不再是“没必要”了。此时此刻,娜塔莉波特曼听着埃文贝尔用轻快的嗓音说着导演的相关知识,内心的情感却在一点点沉沦,她这才意识到自己是如此深深地爱着埃文贝尔,如此深刻,似乎早在她意识到之前,她就已经不可自拔了。
“当然,我还是会继续尝试的,尝试不同类型的作品,尝试不同主题的作品,作为导演和作为演员的成就感是截然不同的,但同样都可以让我感到满足。”埃文贝尔笑呵呵地说到,他转过头来,看了一眼娜塔莉波特曼平静的侧脸,彷佛在寻求认同一般,不过娜塔莉波特曼并没有抬头的打算,埃文贝尔也就转开了视线。
娜塔莉波特曼那平静的脸庞之下已经开始沸腾了,她觉得自己一定是疯了,她生怕自己和埃文贝尔对视到的时候,就会迫不及待地告诉他,“我爱你”。娜塔莉波特曼觉得这一点都不像是自己,难道被爱情冲昏头脑之后,所有女人都一样,是如此的愚蠢吗?这是娜塔莉波特曼唯一能够找到形容自己的词汇了。
“呵呵,我会期待即将上映的‘朱诺’的。”娜塔莉波特曼开口说到,虽然话语里没有异常,但她却被自己嗓子地干涩吓了一跳。
提起“朱诺”,埃文贝尔却忽然想到,“你今年可真是繁忙啊,柏林、戛纳、威尼斯都有你的身影。”娜塔莉波特曼二月的时候带着“另一个波琳家的女孩”去了柏林,五月份又作为评委去了戛纳,现在则是以导演的身份光临威尼斯。
娜塔莉波特曼摊手,“我还在等你的剧本呢。”
听到这句话,埃文贝尔不由尴尬地干笑了两声,他去年奥斯卡之后和娜塔莉波特曼开玩笑地说到,要为她写一个剧本,不过至今都还没有动静——其实埃文贝尔一直都是有在查资料的,只是要原创一个剧本不是那么容易的,“朱诺”的创作当初也消耗了埃文贝尔不少精力,但至少是有一个故事框架地;现在正在撰写的小说也是如此,至于为娜塔莉波特曼撰写的剧本,埃文贝尔有想法,却少了一点灵感——故事的灵感。
“我说过,那不是约定。”埃文贝尔狡黠地眨了眨眼睛,算是为自己解围了。
娜塔莉波特曼不知觉中,还是抬起了头,看到了埃文贝尔那湛蓝的眸子映在从血红色变成了深红色的天空里,自己的心跳忽然就乱了。娜塔莉波特曼只觉得头脑一阵发热,她心底翻涌的话语差一点就要脱口而出,但此时埃文贝尔却转过头去,这让娜塔莉波特曼在最后时刻踩下了刹车。
不等娜塔莉波特曼再继续说些什么,埃文贝尔就扬声喊道,“安妮!泰迪!”他的声音在海风之中显得有些支离破碎,但却足够让娜塔莉波特曼清醒过来了。她一抬头,就看到了沙滩上正在休息的一群人,赫然是安妮海瑟薇、泰迪贝尔他们。
埃文贝尔又唤了两声,安妮海瑟薇等人都回过头来,然后大呼小叫地跑了过来。
娜塔莉波特曼并没有跟着往前迎过去的埃文贝尔的脚步,而是落在了身后,慢慢地踱着步子,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对埃文贝尔的感情,但是,要告白吗?要向埃文贝尔告白吗?娜塔莉波特曼第一次拿不准主意了,因为她不知道在一段感情里,到底是应该按照理智去处理问题,还是按照内心的感性去处理问题。也许越是重视,就越是害怕,娜塔莉波特曼忽然就感觉到了一阵无力。
我喜欢你,我爱你。这样的话其实本身并不复杂,甚至于每天都会对家人、对朋友说,但是对内心萌动的对象说,却是完全不同的意义。这样话语说出来之后造成的影响波长,更是无法估量。
娜塔莉波特曼不由觉得头疼,在这瞬间,她想起了当初自己和埃文贝尔的交谈,“你会爱上我吗?”“可能不会”。这是她问他答的版本。可是提问者和回答者调换位置之后,她的回答就是“绝不可能”。但是现在呢?
“嘿,娜特,快过来。”埃文贝尔站在沙滩上,和自己的家人朋友们汇合了,转过身来,朝着娜塔莉波特曼挥着手,满脸的笑容。
娜塔莉波特曼看到了安妮海瑟薇,她满面笑容地站在旁边,专注地看着埃文贝尔,那双漂亮的眸子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依恋。“不要告白,不准告白。”娜塔莉波特曼这样在心底对自己说到,然后扬起一个笑容,高声回答到,“来了。”
忧桑了,月票支持不给力哇!双倍月票最后两天了!求大家支持,今天继续努力爆发!
ff37;w03c9;30fb;;off4d; ff55;247b;5c0f;8bf4;66f4;65b0;6700;5feb;5c0f;8bf4;9605;8bfb;7f51;
1906 半纪录片
今天第二更,
埃文-贝尔抵达威尼斯的消息,几乎在三十分钟之内就在所有记者群众传播了开来,他是继开幕式上乔治-克鲁尼和布拉德-皮特之后今年水城最有人气的大牌了,而且比起近年转战文艺电影的乔治-克鲁尼、布拉德-皮特两人来说,埃文-贝尔在商业电影上的表现让他的人气更是蓬爆。/
埃文-贝尔与安妮-海瑟薇、泰迪-贝尔等人在沙滩上汇合之后,记者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毕竟这些人本来就是记者瞩目的焦点。当然,记者们也没有错过和埃文-贝尔同行的娜塔莉-波特曼,这顿时让略显低迷地水城彻底热闹了起来。
其实埃文-贝尔这次前来威尼斯最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宣传“朱诺”,“朱诺”的主战场是在多伦多。但是因为安妮-海瑟薇的“蕾切尔的婚礼”和詹妮弗-劳伦斯的“燃烧的平原”都选择了威尼斯作为第一个登陆点,所以肩负着特别任务的埃文-贝尔也就顺势接受了马克-穆勒地邀请,亲自前来“朱诺”参与了宣传。
这次埃文-贝尔过来威尼斯就肩负着收购作品的任务,“蕾切尔的婚礼”是重点考察对。众所周知,电影节就是一个庞大的作品交易市场,当初“神秘肌肤”就是在威尼斯得到了韦恩斯坦兄弟的赏识,这才在北美闯出了一片天,而现在,十一工作室已经强大到可以开始加入收购作品的行列里了。
十一发行经过两年的发展和考察,现在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经过托马斯-兰辛等人的计划,从这一次的威尼斯和多伦多开始,十一发行也开始策划非十一制作出品的作品,他们将在各大电影节寻求有发展潜力的作品,购买下发行权·然后在北美市场进行发行。
其实这种方式对于大部分电影公司来说都并不陌生,许多独立公司没有制作电影的成本,他们都是以发行起家,比如说顶峰娱乐、比如说狮门影业·都是如此。十一工作室的发展则是延续了梦工厂式的路线,以制作起家,但十一工作室比梦工厂聪明的是,在真正崛起之前,率先开拓了属于自己的发行渠道,从而占据了先机。
现在,十一工作室已经在电影制作领域初步站稳脚跟·未来制作电影的数量还是以稳为主,保证作品的质量,不会轻易地就增加十一制作的压力。但同时,十一发行也已经有足够的力量开始进行更多作品的北美发行工作。
“蕾切尔的婚礼”是乔纳森-戴米自己筹资拍摄的,目前依旧没有发行商,自从1993年的“费城故事”之后,乔纳森-戴米已经先后搞砸了六部电影,不止是商业领域·在文艺方面也后继乏力。所以“蕾切尔的婚礼”发行工作也重新回到了起点——以参加电影节的方式寻求发行商。
所以抵达威尼斯之后,第二天开始埃文-贝尔就开始在各个电影的首映式会场来回穿行,同行的还有泰迪-贝尔。
在观看完“拆弹部队”之后·埃文-贝尔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影评人总喜欢说凯瑟琳-毕格罗是一个强势的导演。这里所说的强势,并不是说凯瑟琳-毕格罗的个性,而是另有所指。
众所周知,在各大颁奖典礼的奖项安排之中,最佳影片是嘉奖整部作品,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等奖项自然是嘉奖各个部分的司职人员。这也使得拿奖电影可以区分为多种类型,比如说横扫型,“沉默的羔羊”当初拿下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比如说突出性,仅仅拿下影后的“男孩别哭”,仅仅拿到最佳导演的“毒。品网络”。简而言之·就是一部作品是突出了某一个环节还是全面呈现出佳作态势。
之所以说凯瑟琳-毕格罗是一个强势的导演,就是说在她的电影里,作为导演的风格烙印实在太过鲜明,所有对影片的关注力和赞誉度都会集中在导演一个人身上,至于电影的演员、配乐等部分就彻底沦为了配角,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突出性不同罢了。凯瑟琳-毕格罗在导演位置上的出彩将电影其他环节都掩盖住了。
埃文-贝尔记得自己在重生之前,凯瑟琳v毕格罗就带着她的新作“猎杀本-拉登”再次来袭,不过埃文-贝尔并没有等到电影上映就重生了。但是当初看到一些观看了电影试映会的影评人观点,普遍认为凯瑟琳-毕格罗完全有实力第二次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小金人,因为她的导演技巧、导演风格完全贯穿了整部电影,实在太过精彩。相对而言,其中主演的表现固然出色,却难免沦为其次。
如果站在导演的位置上来说,凯瑟琳-毕格罗这样的导演是让人敬佩的,可以将导演的能力发挥到极致;但如果站在演员的位置上来说,演员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完全成为了导演手中的棋子,他们的光芒甚至比不过隐藏在幕后的导演。比如说“拆弹部队”里的男主角杰瑞米-雷纳,他的表现十分精彩,绝对有实力在颁奖季的影帝争夺战之中赢得一席之地,但是相比于凯瑟琳-毕格罗来说,杰瑞米-雷纳的光芒顿时就缩小了几个光圈。
上一辈子观看“拆弹部队”的时候,埃文-贝尔的感触并不深,也许也是因为电影之中美国主旋律色彩十分鲜明的关系,很难触动到埃文-贝尔,但他却清楚地记得,“拆弹部队”在第八十二届奥斯卡上与“阿凡达”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凯瑟琳-毕格罗完胜自己的前夫詹姆斯-卡梅隆,这也使得她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赢得最佳导演小金人的女性导演。
第八十二届奥斯卡可是20no年二月举办的,但现在“拆弹部队”在年九月的威尼斯就上映了,按照正常程序来说,“拆弹部队”应该参加明年年初的第八十一届奥斯卡才对。埃文-贝尔依稀记得,好像也是发行环节上出了一些问题,导致“拆弹部队”一直到年才上映,错过了第八十一届斯卡的报名时间。
这一点和上一辈子的“撞车”是有相似之处的。
不过不管上一辈子最终的发展路线如何,埃文-贝尔这次在威尼斯重新观看完“拆弹部队”之后,却看出了更多的东西,情节有血有肉、有张有弛、真实可信,凯瑟琳-毕格罗采用半纪录片的方式进行了拍摄,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那种扑面而来的真实感十分逼真。当然,如果对美国政治有所了解的话,触动感会更大。
可是话说回来,就埃文-贝尔个人审美而言,“拆弹部队”的确太过主旋律了,完全就是配合白宫的想法所拍摄出来的作品,将士兵们塑造成为有血有肉的救世英雄,他们完全是自愿投入战场的伟大人物,这显然是太过“正面”的选择了,而且角色塑造还是不够到位、影片的核心内容也略显刻意。如果把“华氏九一一”和“拆弹部队”放在一起,然后选择奥斯卡最佳影片,埃文-贝尔会选择“华氏九一一”,迈克尔-摩尔这个大胖子的才华确实让人十分惊艳。
尽管如此,埃文-贝尔对凯瑟琳-毕格罗还是要鼓掌表示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