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634章

拣宝-第634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观的众人也十分配合,稍微让出了通道,使得刘先生畅通无阻来到展台上。

“刘先生你好……”王观也随即笑脸相迎,期间自然说了几句客气话,什么拜读大作,很有感悟之类的。这话不至于亏心,毕竟他真的看过刘先生研究红楼梦的著作。至于有所感悟什么的,那纯粹是套话了。

不管怎么说,好话人人爱听,刘先生自然也不例外。不过他更通人性,发现底下众人有些不耐烦之后,就微笑切入正题。

礼节性问过王观之后,刘先生就伸手勾捏罩子,然后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中,轻手把红绸布做成的罩子拿开了。

瞬间,一抹灿若明霞,犹如天空最璀璨星光的珠玉立即映入大家眼帘。彩霞般的光华,形成了一片蒙蒙环晕,也让许多人的眼睛一片迷离,陷入了短暂的失神之中。

“这是什么?”

刘先生掀开罩子之后,自然顺势看了过去,由于距离很近,眼睛差点被晃了。半响之后他才逐渐定神,然后看清楚了东西的模样。

只见东西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有五色花纹缠护。其中的大小、颜色、质感、花纹,却是让刘先生觉得一阵似曾相识,忍不住皱眉沉思起来。

“通灵宝玉?”

片刻之后,刘先生心弦动了,心中立即卷起了惊涛骇浪,忍不住惊声叫了出来。毕竟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对于眼前的东西自然有强烈的熟悉感,稍微思索就对号入座了。

第935章 轰动的前奏

“什么通灵宝玉……”

在开始的时候,尽管有人听到了刘先生的叫喊,但是一时却没有反应过来。相比之下,那些红学文化学者却不能继续保持淡定了,纷纷向台上看去。

可惜由于离得较远,这些学者只能依然看到东西的轮廓,具体是什么模样,他们也没有明确的概念。但是他们也相信以刘先生的为人,不可能无的放矢,敢叫出通灵宝玉,多少也应该有些谱儿吧。

当下,一个学者忍不住叫道:“刘兄,你说是通灵宝玉,有什么依据吗?”

“什么是通灵宝玉呀?”

与此同时,也有人还没反应过来,愣愣的询问旁人。

“笨,没看红楼梦,也应该听说过这个故事吧。书中的主角贾宝玉,那是女娲补天的灵石托世,含玉而生。那块玉,就是通灵宝玉……”

说话之间,那人激动兴奋道:“就知道今天没有白天来,好家伙,居然连通灵宝玉也弄出来了,真是大手笔。”

“那个……”

适时,旁人弱弱提醒道:“红楼梦是小说,里头的东西应该是虚构的吧。”

“说你笨你还不承认。”

那人继续鄙视起来:“众所周知,红楼梦里的事物,都是有原型可考据的。不然的话,怎么能够养活一大帮红学专家?再说了,刘先生你也应该知道,研究红学几十年了,他说东西是通灵宝玉,那么多少有些把握……”

“真假不重要,重要是东西太漂亮了。”

这个时候,旁边有人惊叹道:“迷迷蒙蒙的光芒,就好像是烟花一样绚烂。不对,应该比烟花还要美妙。毕竟烟花只是短暂绽放而已,过后就灰飞烟灭了。但是这件东西的光华却好像日月星辰一样永恒。”

“没错。”

一时之间,许多人点头附和起来,感叹不已:“比钻石还要耀眼。”

“确实十分耀眼,但是光华又有几分偏向温和,并不伤眼。”

在众人议论声中,那些红学专家学者已经挤过了人群,在钱老的允许下,保安也放行让他们走到展台上观看通灵宝玉。

打量片刻,专家学者们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惊喜交集之色。

“像,太像了。”

适时,一个专家叹声道:“不仅是像,简直就是一模一样啊。”

说话之间,那人忍不住回头看向王观,打听起来:“年轻人,你能告诉我们,这件东西是什么来历吗?”

“……不好说。”王观摇了摇头,看到一帮专家学者失望之色,却忽然笑道:“不过我听人过过,这是江宁曹家的遗物。”

“曹家遗物!”

听到这话,专家学者们顿时一阵惊喜。

“有证据吗?”刘先生急切询问起来。

“没有。”王观直接摇头,干脆利落道:“他就是这样说而已,至于是真是假,我也没有办法验证。”

“唉……”

一时之间,不仅是专家学者们叹气,连注意聆听的人也情不自禁摇头。如果能够证实东西就是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那该是多么轰动的事情。

当然,做人要知足,能够观赏到这样的珍宝,本身就是十分难得的机遇,也不好再奢求其他了。况且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却是认定王观没有撒谎。东西就算不是通灵宝玉,也应该是曹雪芹描写通灵宝玉的原型,绝对错不了。

“这个……好像是传说中的赤玉。”

文化学者在研究的时候,一些资深行家也不甘寂寞。观察许久之后,突然有人灵光闪现,一语道破了东西的玄机。

“没错了,肯定是赤玉,和田赤玉。”

此时此刻,一些人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行家怎么突然这样兴奋,就好像是发羊癫疯一样大吼大叫起来。

然而,有人不明白赤玉的底细,自然有人清楚赤玉的珍贵。在那个行家的提醒下,许多人重新打量展台上的物件,稍微印证之后就纷纷得出同样的结论。

“原来是赤玉啊,难怪……”

在一些行家的解释下,其他人才算是明白了赤玉的珍稀,堪称是已经绝迹的东西,现在却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自然让他们目光灼热,有几分痴迷。

没有办法,大家也摸清楚规律了,今天展出的东西,明天就该收回去了。现在再不抓紧时间观赏,等到下次展出,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然而,这些人的猜测有误,就在大家目光“贪婪”观赏珍宝的时候,王观却忽然伸手把珠玉握在掌心,直接摘取了下来。

“怎么回事。”

一瞬间,许多人叫了出来,目光充满了不满,表情更是十分不善。那个情形,如果王观不给出一个合理解释,估计就要受到口诛笔伐的待遇。

“大家稍安勿躁。”

此时,王观笑容可掬,轻声安抚起来:“难道大家不觉得这个展厅有些狭小了吗?许多人都不能很好的观赏东西……”

“确实是小了点。”

这是大实话,众人纷纷点头,尤其是后面的人更是举双手赞成。最重要的是,王观这样说了,应该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提出意见谁都会,能够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啊。

在一些人期待的目光之中,王观笑了起来,直接开口道:“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其实我们博物馆有四层的。”

“啊……”

听到这话,很多人愣住了,下意识地抬头看去,最多能够看到三层,然后就是顶部了。不过更多的人却反应过来,只能够看到三层,不代表建筑只有三层啊。

毕竟从外头打量的时候,这栋建筑可是很高的。只不过大家进来之后先入为主了,发现进来之后只有三层摆放东西,就下意识地以为博物馆只盘下三层改建而已。

当然,也有人推测出来,恐怕博物馆不仅四层而已,因为底下还有一层。地下那一层,以前是停车场的,现在经过改造以后,或许已经成为了严密的仓库……

在一些人的揣测之中,王观又笑道:“四层还有个比较宽敞的展厅,不过在那个展厅陈列的东西比较贵重,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小小的限定。每次只允许三十人进去参观半个小时,毕竟人多了,反而不好仔细观赏东西了。这也是无奈之举,请大家多多见谅。”

“大家的门票应该还在吧。”

适时,王观没有丝毫停顿,一口气说下去:“在门票上有序号的,一到三十号的朋友,应该还没离开吧?如果有兴趣的话,现在就可以上四楼参观了。”

“在,在呢!”

“哈,看来来得早,也是有些好处的嘛。”

一时之间,不少人露出开心笑容,听到王观的招呼之后,就在旁人羡慕的目光之中动身前往四楼了。

“……都说来早些了,你偏说不用着急,现在知道错了吧。”

与此同时,也有人开始埋怨同伴,摇头叹气。用膝盖都可以想到,在四楼展厅之中肯定有好东西,或许枯木逢春瓶和钟馗捉鬼图也在。最最重要的是,这么少人去参观,每个人都能够仔细观赏,说不定还能上手研究呢。

想到这里,许多人后悔莫及,然后开始检查门票序号。序号靠前的人,心情肯定很好,至于那些中午才买票进来的,估计估算一下营业时间,却发现等到博物馆关门,也未必能够轮到他们,心里肯定十分郁闷。

找工作人员交涉吧,人家也说得十分明白,今天的门票就今天管用,如果赶不上机会,那只能说声抱歉了,请您明天来早点儿。凡事有先来后到,这是大家默认的准则,所以得到这样的回复,一些人再心有不甘,也不好纠缠。

当然,也有心眼灵活的,立即瞄准了那些序号靠前的人。至于他们之间达成什么协议或交易,那是顾客自己的事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肯定不会多管。

不过令人比较安慰的是,尽管四楼有展出,但是一楼大厅的通灵宝玉却没有拿走,说起来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

与此同时,一帮红学专家却赖在展台上不走,从不同的角度观赏,仔细研究东西的质感、纹饰、形状,越看越觉得东西就是传说中的通灵宝玉。一时之间,不少人灵感大发,回去之后马上书写了不少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然后立即引发了热烈反响。

当然,那个时候,博物馆已经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了,这些文章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或者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因为此时此刻,经过两天的发酵之后,博物馆已经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这些有心人,自然是媒体记者。毕竟看到了枯木逢春瓶和钟馗捉鬼图之后,也有一些人向各大报社爆料。开始的时候,报社也不太重视,觉得爆料人是在忽悠。毕竟他们觉得世界上肯定没有这样神奇的东西。

然而,如果是个别人这样说,那也就算了,但是一连来了十几个电话,分属不同的人,而且其中甚至还有一些线人的存在。归纳爆料之后,报社负责人自然将信将疑起来,决定派出记者调查核实,看看有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

话说记者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尽管有些良莠不齐。但是最基本的眼力还是有的,尤其是听说大厅展览的东西是通灵宝玉之后,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条爆炸性新闻,绝对能够引起轰动,吸引大众眼球……

第936章 一票难求!

且说前来博物馆参观的人群之中隐藏了不少记者,这些记者并不是真心实意想来的,只不过上头有令,才不得不跑这一趟。

在这些记者的心里,一个博物馆罢了,能有什么新闻素材?再说了,现在已经过了旅游的旺季,故宫都没新闻点了,更何况是小小的私人博物馆。

但是天大地大不如领导大,上头已经吩咐下来了,除非你不想吃这碗饭,不然再怎么不情愿,也只好乖乖过来。也难怪这些记者不太乐意,毕竟亲自跑新闻,和别人请去跑新闻,这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中的区分,也算是行业潜规则了,大家心里也应该明白,也不需要细表。

不管是什么样的心情,反正这些记者还是来了。来到博物馆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里比想象中的热闹,而且好东西不少。

嗯,是不是好东西他们不懂,但是参观的人有不少是真正的行家,在对着东西品头论足的时候,那些记者也仔细聆听,自然清楚东西很值钱。不过这些不是重点,毕竟东西再好,能好得过故宫吗?

新闻报道,最主要是趣味性?不是帮博物馆打广告呀。没有足够的新闻点,最多能写一篇豆腐块大小的简讯,内容也是大同小异。无非是说某某私人博物馆成立,馆藏十分丰富,吸引了许多市民参观。

这是最基本写法,如果要扩展的话,还可以从高层次描述,往改革开放、经济繁荣昌盛、政府大力支持、丰富百姓文化生活,具有了什么积极意义方面扯。但是这样一来,记者用膝盖想都知道,文章绝对过不了主编那关,肯定被枪毙掉了。

当然,也有机敏的记者,发现许多人都在观望空荡荡的大堂展厅,也隐约意识到好像有什么隐情,正准备进一步挖掘的时候,刘先生等一帮红学专家来了。这一瞬间,许多记者顿时精神一振,知道事情有了转机,至少有足够的素材可写了。

之后,通灵宝玉闪亮登场,却把一些记者迷得晕头转向,眼睛瞪得比铜铃还大。就在他们懵懵懂懂的时候,刘先生喊出了通灵宝玉四字,更是犹如平地惊雷,一下子把他们炸醒了。此时此刻,再迟钝的记者也意识到,这是一条大新闻,具有轰动性的大新闻。

一时之间,有记者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