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244章

拣宝-第244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对于萧山的请求,唐清华看了眼俞飞白,见他没有反对之后,就把匕首锋刃反转过来,把柄端递了过去。

“谢谢……”

萧山一笑,轻手接过匕首,立即仔细观察起来。乍看之下,锋刃上若隐若现,非常漂亮美观的鳞片纹饰,就让他感到一阵目眩神迷,沉醉于其中。

“果然是花纹钢,真正的花纹钢刃。”

半响之后,萧山才感叹道:“柄和鞘是后配的,但是刃身古拙,绝对是古代铸剑大师,经过千锤百炼之后,慢慢的敲打出来而成。纹理如鳞,细密而流畅,漂亮,太漂亮了。”

“可惜,没有铭刻,不知道宝刃的来历。”

又看了一会,萧山感觉十分惋惜。毕竟,有来历的东西,更加具有收藏的价值。

“谁说没有来历的。”

这个时候,俞飞白笑着说道:“实际上,这东西与曹操有些关系。确切的说,应该是与他儿子曹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曹丕?”萧山一愣,目光落在刃上,看到一连串细密如鳞的纹理,立即脱口而出道:“百辟匕首,龙鳞!”

“嘿嘿,总算是有个明白人看出来了。”俞飞白笑道,感觉很高兴。要知道这匕首是不是真正的龙鳞,还有点儿存疑,需要更多人的肯定。

不过,王观无所谓了,不管匕首是不是龙鳞,也是非常锋利罕见的花纹钢刃。他很喜欢,打算自己收藏,也没有卖出去的意思,自然不用太在乎匕首的来历。

“钢花如鳞,又是匕首的形制,确实很有可能是百辟匕首。”

与此同时,萧山表示了自己的赞同,而且提议道:“当然,最好去做个检测,只要确认东西的大致年代,就可以知道是不是真的了。”

“我已经联系好了,回头就送去检测。”俞飞白点头道:“就算不是龙鳞匕也没关系,反正肯定是明清以前的东西。”

“这个倒也是。”萧山认同道:“其实仔细观察的话,就可以发现锋刃上有淡淡的乌锈。尽管锈痕并不明显,但是却深深的嵌在细密的纹理之内,把锋刃的光泽完全遮掩起来。从这个特征,就可以知道这些锈痕不是五六百年时间就能够形成的。”

“那是乌锈?”俞飞白眨了眨眼睛:“我一直以为是铸成的时候留下的痕迹呢。”

“俞兄弟你说笑了,新铸成的兵器,怎么可能有乌痕……”萧山笑道,也忍不住轻轻的挥斩起来,轻而易举把所谓的青釭剑又切下一截。

“萧老师,这把匕首……”

此时,李凡也在惊愕之中逐渐清醒过来,眼珠子微微转动了下,突然叫道:“我的青釭宝剑啊,你们弄坏了我的宝剑,必须要赔偿我的损失。”

一瞬间,李凡干嚎起来,大声叫嚷道:“我这是祖传的青釭剑,非常珍贵的文物,你们居然给毁了,一定要赔我……”

“要赔我一千万!”李凡狮子大开口,然后眼睛充满了贪婪之色:“没钱也不要紧,最多是我吃点亏,把匕首抵给我就行。用长剑换一把匕首,你们赚大了。”

听到这话,王观等人顿时无语起来,马上意识到这个李凡不仅是无赖而已,简直就已经升级到无耻的地步。

“李凡,不要在这里胡闹。”

这个时候,萧山脸面通红,不仅是气的,更是羞惭之极。这么无耻的话,他听了都觉得无地自容,不知道李凡需要多厚的脸皮,才能说得出口。

“萧老师,我没有胡闹。弄坏了东西就需要赔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李凡理直气壮叫道:“就算告到法院我也不怕……”

萧山怒气冲冲道:“你不要忘记刚才的约定……”

“什么约定,我说什么了?”李凡摊手道:“口说无凭,先把证据拿出来。其他我不管,反正我的宝剑断了,是你们干的,必需赔我……”

适时,王观眉头一皱,轻声对俞飞白道:“看吧,你又玩出祸事了,估计钱老就要来到,你赶紧摆平。”

“这简单,对这种撒泼放刁的滚刀肉,根本不用和他们讲道理。”俞飞白十分的淡定,然后走到墙壁旁边,轻轻按了一按一枚红色的按钮。

“嘟!”

霎时,一个低沉的电音响起,也让叫嚷的李凡不由自主的闭嘴起来,眼神也出现了几分慌乱之色。因为他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更加明白红色按钮的含意。

与此同时,俞飞白漫不经心道:“那个谁,你是自己滚蛋,还是等人把你轰出去?”

“你……”

李凡脸色变了变,在萧山这样的君子面前,他可以欺之以方,怎么无赖都不怕。但是遇到一个比自己更狠的,他自然而然退缩了。

然而,没等他作出反应,就有一个太素馆的服务员走了进来,环视一眼之后,立即走到唐清华前面恭谨问道:“先生,有什么吩咐?”

“那个人不请自来,麻烦你请他离开。”唐清华含蓄说道。

“好的先生。”

服务员轻轻点头,转身向李凡走去,然后笑容可掬道:“先生,这里的包厢已经被客人订下来了,如果你需要用餐的话,请到前台咨询还有没有空缺位置,或者提前预订……”

服务员的措词也十分委婉,但是李凡明白,这是让自己走人的意思。

“可是他们弄坏了我的宝剑……”李凡嘟喃起来,不太情愿离开。

“先生,请您配合我们的工作。”服务员更加客气了。

“你们等着,这事没完!”然而,李凡却不敢再留下来,扔下一句场面话之后,就灰溜溜的走了。

“唉……”

与此同时,萧山长长叹气,苦笑道:“诸位兄弟,实在是不好意思,让你们看笑话了。”

“没事。”

把服务挥退之后,俞飞白直言不讳道:“你人应该与你有些关系吧,不然你也不会这么容忍。换成是我,早就大嘴巴抽过去了。”

“惭愧。”

萧山轻轻点头,解释道:“他是我一位授艺恩师的孙子,由于父母早亡,恩师又专注研究工作,疏于教导,也没有怎么管他,却是让他跟人学坏了。恩师在的时候,还可以管一管,但是前几年恩师逝世,再也没有人约束,他就愈加肆无忌惮起来。”

“怎么说他也是恩师的唯一遗脉,我们尽管知道他脾性,也总不能真的撒手不管。所以平时能帮就帮一下他,或者为他收拾一些烂摊子。”

说到这里,萧山苦叹起来:“然而,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却是不明白人情淡薄的道理。如果他肯上进,看在恩师的情面上,大家肯定愿意帮衬他,尽管不能让他大富大贵,但是衣食无忧总没有问题。可是他现在这模样,着实让人寒心。”

“毕竟人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一些师兄弟经常向我抱怨,如果李凡再这样下去,他们宁愿背负忘恩负义的名头,也不再想搭理他了。”萧山表情无奈,十分坦诚道:“不仅是他们,连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忍受多长时间。”

“你算不错了,起码忍了几年。”

俞飞白开口道:“要是我,才懒得管他的死活……”

“是谁要死要活啊。”

就在这时,钱老的声音传来,只见他在吕珍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上了二楼。另外,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另外一个人的身影……

第382章 只得其形,毫无神韵

“钱老,吕奶奶,你们来了。”

见此情形,王观等人连忙上前迎接。

“不仅是他们,我也来了。”

一个声音在钱老身后传来,王观等人顺势看了过去,发现却是当初在龙虎山,与钱老、张老主持鉴宝的周老。

“你们两个年轻人真不像话,来到京城了也不给我打个电话,是不是在龙虎山见了一面之后,转头就已经把我忘记了。”周老微笑道,风采依旧。微长的头发梳理整齐,充满了文人的书卷气质。

“周老,哪能呀。”俞飞白急忙笑道:“我们昨天才到,打算在今天去拜访您的,没有想到您居然来了。真是让我们又意外,又惊喜啊。”

“滑头。”

周老轻笑道:“如果不是东峰兄托你们捎带礼物,你们估计也不会想到我吧。”

“怎么会……”

俞飞白干笑起来,连忙示意王观和唐清华帮忙应付。

“周老,好久不见了。”王观立即走了出来,笑着说道:“飞白‘忘恩负义’忘了您帮他鉴定玉带的功劳,那是他的不对,我可是一直记得您替我鉴别李墨的事情。所以,您尽管骂他就好了,千万不要迁怒到我的身上呀。”

“哈哈,放心,你和他是不同的。”周老笑容满面道,态度果然非常温和。

“凭什么呀?”俞飞白叫屈起来。

“就凭他带来的东西。”周老微笑道:“我可是想着借来观赏研究一段时间,可不能得罪了宝物的主人。”

“周老,您可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呀,怎么能够这样利势……”俞飞白很失望道,脸上充满了一种偶像破灭的表情。不过那生硬的演技,一眼就能看穿,让人发笑。

适时,钱老笑着说道:“好了,不要搞怪,还不介绍一下你们的朋友。”

知道是在说自己,萧山连忙走了过来,眼中带着几分激动、兴奋之色。他不认识钱老,却知道周老呀。对于萧山来说,周老是他非常敬重的人,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遇见,在意外的同时,自然有种惊喜交集的感觉。

“钱老,这位是萧先生,是我们在潘家园认识的藏友。”王观介绍起来,又笑着补充道:“萧先生研精字画,很有才华。在这方面,我要多向他学习。”

“王兄弟谬赞了。”

这个时候,萧山态度恭谨,诚恳说道:“鄙人萧山,很高兴能够见到几位老前辈,以后有机会的话,还要请几位老前辈多多指教。”

“萧山……”

忽然,周老沉吟起来,若有所思道:“我记得有一本学术杂志上,登载了一篇关于历代书画人物衣饰变迁折射当时社会现状的论文,作者的署名就是萧山,不知道是不是你。”

“周老,您也看过那篇文章。”萧山惊喜交集,受宠若惊。

“有人向我推荐过,我当时就看了。”周老微笑点头道:“不错,颇有几分见解。”

“谢谢周老夸赞,我也是受到您的启发,才萌生写了那篇文章的念头。”萧山求教道:“不过,文章成型之后,我感觉有许多不足,但是又不清楚具体的欠缺是什么,希望周老能够予以指点。”

“问题肯定是有的,你的大方向没错,但是侧重点却有偏差……”

在学术问题上,周老不会弯弯绕绕,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一针见血挑出了许多毛病。萧山在面红耳赤的同时,也心悦诚服,愈加的谦恭。

旁边,王观等人却相视苦笑起来,看着非常投入的两人,真的不好过去打扰。

“算了,不管他们。”钱老摆手笑道:“我们先坐下来喝茶,反正等他们说得口干舌燥,自然会过来的。”

大家自然没意见,坐下来之后,唐清华招来服务员,更换一壶热茶之后,又点了一些糕点果瓜之类。至于正餐更不用担心,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端上来。

“钱老,吕奶奶。”

给两位老人家斟了杯茶之后,俞飞白马上把那个兔形席镇拿了出来,笑嘻嘻道:“你们看看,这是我在潘家园的收获,不错吧。”

“是圆雕席镇。”

钱老看了一眼,再把东西拿起来一掂量,就得出结论:“滑石材料,这样的雕工和造型,应该是唐代的东西。”

“钱老,怎么样。”俞飞白自得道:“是我发现的,几百块就拿下来了。”

“挺好。”钱老含笑道:“从流畅的线条刀法来看,有九成的可能性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匠人们从各大书画家的图画上汲取养分,才有了这样阴线浅刻的技法。可见在艺术上,没有什么高雅低俗之分,反而有许多共通的地方。”

王观等人明白钱老的意思,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书画那是文人的雅趣,但是玉石雕刻,尤其是雕刻玉石的匠人,那是属于卑贱的事情,让士大夫们所不齿。

实际上,这两者是互通的,时间有文人在石碑雕刻上领悟书法的真谛,自然也有匠人在书画家的图画上学到了雕刻的技法。大家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交流,才有了各种书画、雕刻技法的诞生。

“钱老,飞白的席镇虽然不错,但是却比不上我的东西。”

与此同时,唐清华把他的唐三彩摆了出来,只见摆件的造型栩栩如生,色泽华丽明艳,在阳光下渲染出一抹温润细腻的光泽,显得精致之极。

“唐三彩!”

这时,周老走了过来,顺手指着唐三彩的人物说道:“萧山,好比这个唐三彩。你看这武士的衣饰,头戴翻檐帽,身穿圆领窄袖衫,在当时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胡服。充分说明了在唐代时期胡风鼎盛,不仅是在上层贵族流行,而且已经遍布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了。”

“周老您教训的是,我太着重衣饰变迁的过程,却忽略了其中的生活气息。”萧山连忙点头表示受教。

“易之,不要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