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拣宝 >

第230章

拣宝-第230章

小说: 拣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阵簌簌的声音过后,对边传来了一个温婉慈和的声音:“张大哥,你找我?”

“小吕呀。”张老笑呵呵道:“没错,我找你有点急事,最近不忙吧?”

“也不算多忙。”对方有些迟疑道:“张大哥,你找我有什么事情啊?”

“很重要的事情。”张老不是在卖关子,而是在措词,想了想之后,声音也变得认真起来:“小吕,你应该知道焦尾琴吧。”

“焦尾琴?”对方十分错愕,莫名其妙道:“蔡邕的焦尾琴?”

“没错,就是焦尾琴。”张老郑重说道:“现在,我这里就在一张弦轸俱失,岳山崩缺的古琴,据我和老秦、老田他们研究,感觉好像就是焦尾琴。”

“什么?”刹那间,对方吃惊道:“张大哥,你没在开玩笑吧。”

“东峰,能确定吗?”适时,钱老在旁边插话询问起来。显然,对边也开了免提,而且钱老也知道张老的性格,绝对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开玩笑的。

“大断纹,形成了龟纹断,而且局部有梅花纹,全部是自然流畅的纹理,不是伪造的。另外,款上有昆山王逢年的刻印,字体类似王羲之的书法……”

张老娓娓而谈,把古琴的细节特征逐一描述出来,然后说道:“现在我们就是想借小吕的巧手把古琴修好,试一试它的音色,这样才能更好的鉴别它的来历。”

一时之间,对边沉寂了好长一段时间,好像是在消化这个让人震撼的消息。

半响之后,钱老才沉声问道:“东西怎么来的?传承有序吗?”

“哎呀,居然忘记这茬了。”张老猛然醒起,不顾通话中,连忙回头问道:“王观,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王观?原来是他的东西……”

与此同时,钱老感觉有些意外,似乎又有些理所当然。

“钱老,是我。”

这个时候,王观走了上来,先通过电话打了个招呼,这才解释道:“古琴是我在新加坡的时候,遇到一个法号半山的高僧……”

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清楚之后,王观分析道:“据半山大师所说,这琴应该是他的师父当年拣回来的。不过,两个人好像对古琴不太了解,就当成杂物搁在角落了,所以也应该不知道东西的具体出处。”

“没有想到,远在海外,还有这么一位让人敬佩的高僧。”

钱老轻叹起来,对于半山和尚师父珍惜爱护文物的举动非常钦佩。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默默的守护,才能够让各种各样的文物流传至今。

“有机会到新加坡,一定要去找那个和尚好好交流一下。”张老轻轻的点头,然后把话题拉了回来:“老钱,别感叹了,赶紧让小吕过来,大家都等着呢。”

这个时候,对边又没动静了。一会儿之后,才听钱老说道:“你们不用等了……”

“怎么了?”张老闻声,有些错愕道:“她有事要忙?”

“她没事,很清闲。”钱老轻轻笑道:“不过,为什么让她过去,叫王观把那琴带过来不就行了吗。”

“啊!”

众人愣住了,却听钱老继续说道:“怎么说小吕也是长辈,不是年轻人过来,难道让小吕跑来跑去呀?况且京城这边各种检测仪器齐全,经验丰富的琴师更是不少,可以科学合理的给那琴做一个最全面的诊断。到时候,要经验有经验,要技术有技术,肯定能够轻易的鉴别出那张古琴的真伪,并且把它修复一新。”

“听起来好像有些道理。”张老喃喃自语道:“不过,为什么有种自投罗网的感觉呢?”

毕竟叫人过来修琴,可以在旁边观看,第一时间知道结果。如果送去京城的话,那就要通过别人才知道具体情况了。这个,就是直播和转播之间的区别。

“东峰,不要闹情绪。”

似乎明白张老的想法,钱老劝慰道:“你也应该知道,鉴别古琴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修复古琴更不简单,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具。而且有些工具也不好带过去……”

“知道了。”张老没好气道:“我们商量一下再给你答复。”

说话之间,张老果断挂了电话。

“这个张大炮……”千里之外,钱老苦笑起来。

“王观,你怎么看。”

与此同时,张老皱眉道:“你也听到了,老钱让你带东西过去。”

“进京?”

说实话,王观有些意外,但是也没有拒绝的意思,点头道:“也没问题,不过我想先回家一趟,整理一些东西。对了,各位前辈,我在国外也给你们买了点礼物……”

说话之间,王观匆匆跑到客房,在行李箱提了两扎东西返回。

“好像是古籍。”

白老看了一眼,就很感兴趣道:“似乎有些年头了,是什么时候的刻本?”

“光绪年间,民国时期的都有。”

王观笑着说道:“不过只是民刻本,而且都是比较常见的儒家经典著作。当时我和飞白看见了,感觉还不错,就买回来了。一点心意,希望几位前辈不要嫌弃。”

“确实是不错的东西,以前常见,现在可不常见。”田老笑道:“你们有心了。”

礼物不算多贵重,按照市场的价格,最贵的一本古籍也不过是七八万左右。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相当于“小钱”。不过,他们却很开心,你一本我一本就瓜分完了。

“还是海外的好东西比较多啊。”张老笑容满面道:“王观、飞白,让你们破费了,下次不准这样客气。”

听到这话,俞飞白感激的看了眼王观,要知道东西是王观买的,和他没什么关系。但是王观一句话就成了两人合买的礼物,让他也受了人情。

第362章 很有名的短剑

“对了,王观……”

随手翻看两页古籍之后,张老抬头道:“那个斗彩鸡缸杯,在电话说得不是很清楚,你现在再具体说说。”

“嗯,没错。”

秦老点头道:“对着相片打量,总是隔了一层,如果拿把实物拿回来就好了。”

“东西在外国的藏家手上,他不愿意出手,我也不好花钱买下来。”王观有些无奈道:“而且外国人也不知道朱大先生,说了他也未必相信,所以只能拍照了。”

“这个倒也是。”田老笑道:“王观都确认过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我在西雅图认识有朋友,已经托他帮忙去打探情况,过两天应该有回信。这事先放一放,我现在想听一听王观这次旅程的具体经过。”

“对对对……”张老一脸笑容,看着王观道:“以你的运气,出国一趟,除了这张古琴以外,应该也遇到其他好东西吧。”

“这个我知道。”

适时,俞飞白羡慕说道:“在新加坡的时候,他遇上了唐寅的鸦阵图,而是两幅!”

“唐寅的鸦阵图?”

“就是传说之中,唐寅把画悬挂家中,有数千只乌鸦纵横盘旋在屋顶,恍若酣战,堪称奇绝的鸦阵图?”

一时之间,秦老等人急忙追问起来。

“不过,怎么会有两幅?”

与此同时,张老也有些疑问:“一真一伪,还是两幅仿品?”

“张老,你们肯定想不到,两幅画居然都是真的。”俞飞白笑嘻嘻道,就等着有人反驳自己,然后再揭露答案。

然而,所谓人老成精,几位老人家怎么可能这么轻易上当。相互看了一眼之后,喝茶的喝茶,翻书的翻书,神态自若,非常的淡定。

这下子,轮到俞飞白惊愕起来,不解问道:“那可是两幅真迹啊,难道你们就不好奇?”

“肯定是看错了呗。”田老淡然说道:“不然哪来两幅真迹。”

“两幅‘真迹’算什么。”白老摆手道:“有一回,我还见过有个不知所谓的藏家,满屋子都是同样的‘真迹’,还得意洋洋的向我炫耀呢。”

“呵呵,猜错了吧。”

俞飞白拍手笑道:“当时王观和我说这事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笑话他的。觉得肯定是他看走眼了,不然怎么可能出现两幅真迹……”

“别说,这种情况真的可能发生。”张老若有所思道:“说不定唐寅画了两幅鸦阵图。”

“不是没有可能,不过几率太小了。”秦老摇头道:“可能性不大,完全可以排除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几率再小的事情,我们遇不到,可不代表别人碰不上。”

田老笑呵呵道:“尤其是王观这种福缘深厚的人,别说两幅真迹了,就算是三幅四幅,我都……半信半疑。”

旁边几个老人深以为然,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们肯定是不信的。但是把所谓的别人换成了王观,那么他们不得不多了几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

“东西带回来了吗?”

张老直接问道:“不管是真是假,起码让我们看了,才能确定。”

“东西不是我的。”

这个时候,王观笑着说道:“而且,事情也没有飞白说的那样玄乎,就是一幅真迹,被人揭分成两份,然后重新装裱成两幅画而已。”

“诶,你怎么说出来了。”俞飞白有几分埋怨,然后笑眯眯道:“没错,就是揭画,大家没有想到吧。”

“揭画?”几个老人家确实感到十分意外。

“竟然是揭画。”张老反应过来,饶有兴趣道:“王观,你是怎么确定的?”

“墨色的浓淡,还有两幅画的契合度……”王观娓娓而谈,毕竟有了正确答案,就把过程反推出来,那是十分简单的事情。

众人聆听,频频点头。

末了,张老轻叹道:“这样的东西,也称得上是稀世珍宝,可惜无缘一见。”

“唐寅鸦阵图是别人的,拿不回来也就算了。但是有件到手的宝贝,他居然拱手让人,让我都替他觉得可惜。”俞飞白摇头说道,还惦记那把马来克力士。

“什么宝贝?”张老等人很感兴趣。

“一把刀而已。”王观轻描淡写道:“当地人的铸造的刀。”

“别说得那么简单,那可是马来克力士,传承几百年的宝刀啊。”俞飞白叫嚷道:“斩钉截铁,锋芒毕露的利器,很有实用、观赏、收藏价值。”

“国外的宝刀?”张老等人也有几分迷糊,估计除了本国历史上传说的宝刀宝剑以外,对于国外的冷兵器就不太了解了。

“马来克力士,用陨铁铸造的,表面有精致的纹饰……”俞飞白描述起来,可惜由于没有实物,自然让张老等人缺少直观的认同感。

“外国的刀而已,卖了就卖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张老不以为意道:“你喜欢这类玩意的话,我可以送你一把。”

“张老,你也收藏有马来刃?”俞飞白感觉十分惊讶:“没听你说过啊。”

“什么马来刃我没有,但是本国的刀剑,我倒是也收藏了几件。”张老嘿嘿一笑,转身离开了客厅,不久之后就带了一个三十多厘米长的方长盒子回来。

“这么短,是匕首吗?”俞飞白猜测道。

“不是匕首,是剑。”张老笑着说道:“很有名的短剑。”

“短剑!”俞飞白一听,眼亮一亮,惊喜交集道:“难道是专诸刺僚的鱼肠?”

“怎么可能。”张老苦笑起来,然后一边瞪眼,一边直言不讳道:“我要是有这样的宝贝,怎么可能舍得送给你。”

“呵呵……”

几个老人家都笑了,特别是田老,忍不住打趣道:“张大炮也有小气的时候,少见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你拿来的东西该不会也是大路货,糊弄人家的吧。”

“什么大路货,我这虽然称不上是稀罕的宝贝,但是也比较少见了。”说话之间,张老把盒子打开了,将一把短剑拿了出来。

这个时候,王观好奇的凑近打量,只见短剑造型笔直,表面充满了古朴气息。另外在剑柄的位置,似乎铭刻了文字。

“校长蒋中正赠!”俞飞白看了眼,就有些惊讶道:“中正剑!”

“没错,就是中正剑。”张老笑着说道:“也叫军人魂,成仁剑。当然,还有个不好听的名字,叫做自杀剑。”

“原来是中正剑啊。”俞飞白说道,似乎有几分不以为然。

“怎么,看不上眼?”张老问道。

“没有,张老送我的东西,我当然十分喜欢。”俞飞白笑道,连忙把中正剑拿起来,一脸爱不释手的模样。

“小子,收起你的那点小心思。”张老笑骂道:“是不是这东西年代太近,而且十分泛滥不值钱,所以看上不眼。”

“怎么会……”俞飞白尴尬笑道,有些不好意思。

“飞白,不要轻视这玩意。”秦老笑着说道:“要知道早期的中正剑,那是只有黄埔学生、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才有资格授赠的东西。在当时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就算曾经在黄埔军校就读过的高级将领,得到这把剑的人也寥寥无几。”

“这样说吧,一开始得到这把剑的人,都是蒋公的黄埔嫡系,或者地方实力派。只不过到了后来,特别是抗战之后,出于安抚人心的需要,蒋公才搞起了大批发。”白老补充道:“据说保守估计,那几年时间,赠授中正剑的数量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