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那时我们年少 >

第11章

那时我们年少-第11章

小说: 那时我们年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往事不堪回首,今天拿起手中的笔缅怀当年那一个瞬间的点滴时,我依然有种想流泪的冲动。但物逝人非,我也非昨日年少。
如今我所过的完全是另一种生活;所要面对的是一个更为完整,真实的世界。
回想当初,脑海中所想的只是怎样逃脱束缚,逃离那个桎梏自己生命的牢笼。而现在所要想的是生存,是如何才能生存的更好,更有意义。
我并不贪恋物欲,我明白现代社会;人想要生存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怎样才能活出真我价值,活的更有质量。
为了追寻人生命中的质量,确切的说应该是为了追寻自己生活的质量;我不得不在现实中泅度和徘徊。
2005年6月10日
高考完的第二天;我已经对读书绝望了,已经厌倦了那种犹如猪狗般的生活。我对自己的大学梦丧失了信心;我很清楚自己的结局只有一种。我更不想在读书中迷失自己!
很显然,读书对于我来说;似乎纯脆是在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不想虚度年华,不想在不久的将来后悔;然而面对打工,面对异地的漂泊,我一样心有不甘,想我热血激情,一腔抱负,怎能如此这般轻意流落市井。
矛盾与徘徊中,我似乎在迷失自我的状态中寻求生命的随意而安。
2005年6月11日;端午节
这一天是这几年以来;我唯一一次在家里过端午节,同时也是唯一一次真真正正与那些舅、叔、婶之类的亲戚团聚(我感觉他们变得有些陌生了)。我的唯一似乎与那些亲戚不相干,在他们看来我只是他们众多小辈中并不起眼的一员,所以除了寒暄几句,他们依然大鱼大肉,而我却思绪,食之无味。
那一天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真真正正的审视故乡,围着整个小村走了一个下午。的确,故乡很美,但这似乎并不属于我,我只能留恋和向往。
面对故乡,面对高考的结束!那一天我想了很多,那一天我选择了逃避。。。。也许是我的脆弱;我只是个凡人,只想活的清静、普通一点;我经不起世俗中那些流言蜚语的评论。
失败不意味着结束,但意味着自己将被人耻笑、被人说长道短。
我失败了,十二年的拼搏,我用失败给自己的读书生涯划上了一个圆圆的句号。
6月19日
高考后的第二个星期,我不顾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一再劝阻及坚决反对,毅然匆忙远离了故乡、踏上了漂泊路。
父母为了鼓励我好好读书,曾告诫和恐吓我:“打工的生活非常苦,非常累”。而现在我只有一种想法,再苦再累我也必须选择漂泊。读书的无聊与空虚和打工生活的苦累,我宁愿选择后者,而前者只会让我痛不欲生。
父母到底是心疼我,他们不想看到我痛苦,于是再次塞给我一沓人民币。
6月19日下午,我踏上了远离故乡的列车,目的地是广州——一个我心目中遍地打工仔的地方,或许在那里我能找到迷失的自我。母亲说要送我上车,我拒绝了;我害怕她流泪,同时也害怕自己流泪。
这天的天气不错,挺适合我的,雨下的非常痛快。而火车站很拥挤。送我的几位同学像落汤鸡一样给我提着大包小包吃的东西,令我很感动;难得还有这么一群有情义的朋友。于是挺心疼的催他们赶紧回去,小心生病。其实我还是害怕面对那种朋友间生离死别的场景;那将是一幅伤感的画面。我喜欢一个人静静的消失,静静的生活;但我明白自己是不可能单独的活着,不可能了无牵挂的离去;我的心里还系着一个人的感情。。。。
2
“回忆像一坨化不开的烂泥,越回忆越浑浊”
记不清何时,何地,在何处看到这句话,只记得当时的心情是惆怅的,因为我一直都似乎活在自己的回忆中,我的生活一直都如烂泥般昏沉、浑浊。
虽然我的思想一直都像在学校时的那般轻狂,那般激情与清纯,但我早已不属于学校。面对学校我已经选择了逃离,选择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我希望自己能在另一个全新的环境中真正演绎缤纷的自我。
新的选择,新的征程;人生如同那急驰的列车。唯一不同的是,我自己都不明白这列车的目的地在何方?我只有满怀激情的加速前行。
广州的繁华超出了我的想象,一出火车站;便眼花撩乱。川流的人群中偶尔出现一两位黄头发,黑皮肤的外国人,偶尔听到一两句似乎有点像外星语的话。心里贼兴奋,有点像登上另一个星球的感觉。
打工对于我而言,已经不能仅仅只局限于逃避生活,更多的还有生存。对于这些我已经做好了最可怕的打算,纵使寄人篱下,我也要一路走下去。因为我坚信苦尽甘来,相信恒久坚持的付出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收获。
路在前方,但前面的路似乎有千万条;人流川息,车水马龙,而适合我走的只有一条。对于我而言,从这以后的生活就开始意味着漂泊,意味着流浪。
我曾经向往流浪,但只向往那种居无定所的浪漫,那种洒脱。而非朝不保夕,日日皆为衣食忧的凡夫俗子。前者我已不再敢想,后者似乎已成定局。
广州的光怪陆离我早有耳闻,可是当自己真正涉足于这座城市时,我才真正感觉到了一些真实,这里的太阳和故乡的完全一样,不同的地方或许只是这里的人多楼高。
我此行并非漫无目的的漂泊,闯荡;我没那么自由,更没那么大魄力,而是投靠一位数十年来曾见面的堂哥。
以前我曾痛恨那种有求于人才去攀亲结戚,而平时只会不闻不问的角色,可而今的自己却似乎落入了自己所设制的套中,成了自己心目中痛恨的对象。这种处境的痛苦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和明白!
“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的一位亲戚曾这样告诫过我;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我们家、还是其它的亲戚,他都明智的采用这种处事哲学。
或许我的这位亲戚是对的,也许这个世界本就是没有对与错的概念。忙碌、浮躁的人们都在探寻一个属于并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存。所以我的这位亲戚一直都活的很洒脱,原因可能是他懂得怎样去处理自己与富人、还有穷人之间的关系吧!
我写这些关于自己的亲戚,并非有意讽刺,挖苦什么,更不是一吐为快,我仅存的一些理智告诫我;不要抱怨生活,始终怀着一种宽容,仁慈的心去面对人生,才会快乐。所以我写这些完全是想给自己讨厌赤裸的利益关系找些证明,找些依据。
我们所要到达的地方离广州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于是忙碌的坐车,坐在车上忙碌的思考。一路上,我目睹了许多诸如贫民区,诸如一些荒芜的田地和零星点辍其中的几间烂瓦房;诸如崇山峻岭。或许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一个让我明白起伏不定,真正的世界。
广州的闷热似乎像她的繁华一样超出了我的想象,因为闷热触使我在这个新的环境中有了一种空前的压抑。
或许这座城市并不适合我这种感情奔放,追求、向往自我感情释放的家伙。
不适合归不适合,终究还是改变不了我已经来到了这座城市,并将在这里开始自己一种新生活的事实。来广州并非我的本意,但高考后的自己实在无法平静,内心过多的不安与自责使我无颜再面对父母,面对亲戚、朋友。我不想逼着自己变白痴,不想在那种忏悔中继续挣扎。既来之,则安之。
在这之前,对于社会的概念,我是一片空白。我畏惧社会的那种无常的变幻,害怕面对那种冷暖的人情。但有些东西又是我们迟早要去面对的。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自己是幸福还是不幸的?但只是想,却找不出一个确定的答案。我是独生子,所有的路几乎都被父母铺平了一段。记忆中,父母为了我经常走关系,送人情;甚至有时还得遭人白眼,那种场景足以让我心酸到流泪;我恨那些曾经用鄙视伤害过我父母的人、更恨自己的无能。
来广州后的生活,我似乎掉进了一个公式,所有的东西都是堂哥帮我安排好的,我只需要去按他的安排,意愿工作下去;只要平静的这样生活下去。但我又是一个不甘平静、野心极大的狂傲之徒;我不甘心只做那种为了生存而拼命的打工仔。
3
曾经我给自己规化着一个非常浪漫美好的前程。
高中毕业后带着心中的报负、理想昴首迈进大学的门,在大学烂漫的四年里,我会痴痴等待心爱的嘉仪,等待她与我之间的那份爱,我们携手走完大学的生活,毕业后共同去营造一个属于我们爱的巢穴。我不求兴旺发达,只求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拿着属于自己的一份工资,过一种相爱平静的生活。
然而规化的再好,对于现实而言,那也只能成为自己梦中的一个乌托邦;最终我依然要面对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历程中的自己。
对于我的曾经、和这一系列的思想性格,堂哥并不了解,我与他至少有十年未见,十年的时间早已洗涮干净了我与他之间仅存的一些兄弟感情。
不过到底我与他身上还流着一些同样的血液,他对我的照顾和关心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我很感激他,真的;但他并不了解我,所以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
来广州后,发现原来家里人依然喜欢把我当小孩子看;总是在电话里叮嘱一些诸如注意身体,在外面尽量不要和别人发生争执等等;可我却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以考虑一些将来、可以去实现一些自己心目中的目标。
虽然我在家人眼里永远是个孩子,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实,我更能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我却很不想接受,我不喜欢生活在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训斥、同学的那种单纯的幼稚中;我喜欢新的生活,但不是刺激,我喜欢尝试,但不是无知的陌生……这些也是我要离开学校,离开家的主要原因。
4
对社会的陌生让我有些恐惧;我不喜欢条条框框的生活,不喜欢别人用制度和强加于人的约束来指挥我该做什么……当然前提是我会遵守自己应该遵守的法则------这样或许有些极端。我讨厌一些穿着制服,以此标榜自己是为人民服务,其实又只是些狼狈为奸,欺压蒙弊、鱼肉百姓的角色……而这些正是在社会上所必须面对和接触的。
相对许多刚出校门的人而言,或许我算是幸运的,我不需要考虑失业,考虑找不到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有人帮我铺垫好了,我只需要听从指挥。
每每那些依旧挣扎在学习中的同学问起我的处境时;我总是向他们吹嘘自己是何等的明智。终于先他们一步摆脱了束缚,终于赢得了自由。而事实上在工作中、以及在外漂泊的心酸也只有自己明白:比如即将履行的义务,比如一些责任和压力,比如自己再也不可以像学生时代那样挥霍时间和金钱。
说到底,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善于伪装的变色龙,为了自己不被伤害,或是害怕被伤害而不得不把自己伪装的最完整……我是一条出色的变色龙,可我的孤独却只能一个人慢慢去消受,我内心的空白也只能自己去填补。
5
其实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想重复自己是虚伪的,虽然我用了许多文字祭奠自己失去的年华,并宣告了自己一种生活的结束。但我不得不承认,我依然在回忆,依然活在自己的记忆中;我无法从那种回忆中得到解脱。
文字对于我而言似乎只适合做历史的记录,除此再无其它用途,我应用文字的能力非常有限。
我的生活依然在回忆中延续。
高中时,我总喜欢把自己和一些类似自己的同学比喻成垃圾,而那些收容我们的学校就是垃圾桶,在这些垃圾桶的周围还寄生了一些人渣。这些人渣中我认识很多,并且与他们混得还不错。
他们大多是些无聊的混混,没事逛逛迪吧,闹些事,打打架,斯文的时候也会跑到学校泡学生妹……他们生存的目的比我们更赤裸和简单;简单的只需要挥霍。他们的生活似乎是一种自我毁灭!
我曾很不解的问过一位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人渣,你们除了混蛋是否可以稍微考虑一下做些有意义的事,结果他的回答差点让我当场晕倒:如果每个人都去做有意义的事,那这个社会就完全失去了一些意义。
说实在的,我并非对此牛人的麻木不仁、无可救药而感到惊讶;完全是惊叹他竟然也会说出这般有哲理的话,我不得不钦佩。
想想,其实这个世界并不缺少XX家;几乎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套个什么什么家的光环,我们的头脑中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我之所以能认识那一坨坨的混混,完全得归功于飞凡,是他经常带着我出去鬼混,是他让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另一面,看到了我们生活中邪恶、丑陋的一面。
虽然目睹了这些邪恶、丑陋之后内心将更加的伤感、但却有一种真实。
说到底,混混也是人,他们也有思想,而我认识的那些混蛋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坎坷的经历。他们中有人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