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在摩天轮里贴近爱情 >

第8章

在摩天轮里贴近爱情-第8章

小说: 在摩天轮里贴近爱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他仍然带着十二分的热情,一遍遍向他的观众询问同一个问题:“有什么要问的吗?来呀!咱们交流交流!”
回应他的仍然是那几个千篇一律,他已经解释过无数遍的问题。
郑伊注意到,他那蓝中带绿的北美人的眼睛里,失望在一点一滴地变浓。
吴湛也注意到了现场的冷清,于是不遗余力地煽风点火:“大家什么都可以谈嘛!不一定非要问有关留学的问题嘛!”
可他煽来煽去,人们还在重复那几个问题。
显然,校长再也找不出“慷慨激昂”的理由,于是艰难地舔舔干涩的嘴唇,不动声色地坐回到椅子上,变成一个极度符合经典形象的与会人员。座谈会似乎已经接近尾声,尽管连计划中的一半时间都没用上。
郑伊知道,该是她出手的时候了——此时不出,更待何时?今天不站起来,哪天才有机会站起来?!
于是,她站了起来。
从美国的历史谈起,她和那位校长开始了海阔天空的神聊——从令每个美国人都为之骄傲的《美国宪法》,到无数移民造就的多样文化;从自由宽容的人际交往,到富裕闲适的生活环境……当然,他们也谈到了金融风暴对美国人生活的真正影响。
校长说:“其实,这次风暴并非像中国媒体上夸张的那样,对美国的所有行业都带来了致命打击。其实每次所谓的金融危机,都是对某些行业如同瘟疫,对另外一些行业则是巨大商机。比如教育业——很多人正是因为金融危机,才选择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因为金融危机让他们有了‘心理危机’,让他们感觉,必须掌握更高的专业技能,才能具备更强的生存竞争力!08年,我们学校的新生注册率创造了历史纪录!”
观众里突然有人出声:“可是,由于美国人由来已久的消费习惯即提前消费和透支消费,这次危机应该‘肯定’渗透到了各行各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哈!终于有观众被“激活”了!
“噢?你那么‘肯定’?”校长哈哈大笑,“我来中国,听到最多的抱怨,是美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或者说是误解,其实我的感受是一样的,每次我听谁说‘美国人怎么样怎么样’,就觉得特好笑——美国有上亿人口,个体性格又千差万别,怎么可以只用‘美国人’这样一个简单的单词,来概括形形色色美国人的性格?美国人跟中国人一样,有的开朗,有的忧郁,有的大方,有的害羞,有的慷慨,有的吝啬……所以,金融风暴对不同的美国人,影响也是不同的。如你所说,那些透支消费的美国人,现在就惨了,但像我这样的,花的钱永远比赚的钱少,所从事的又不是金融类的大风险行业,金融风暴不但对我的生活没有影响,反而因学校的生源增加,我的收入也增加了。”  
  
 第10章 震慑行动(2) 。。  。。 
 “可是,虽然美国人个体千差万别,但总有共性吧?不然,何以有‘国民性格’一说?”
校长再次大笑:“如果你接受我们说‘中国人怎么怎么样’?那么,我也接受你们说‘美国人怎么怎么样’,如何?”
现场笑声一片。
郑伊抓住时机,调动其他人踊跃发言;一旦有冷场的苗头,她便立刻将话语权重新揽到自己手中,以保证交流过程的连贯性。她就像一个电视台睿智机敏的主持人,在跟被访谈的嘉宾斗智斗勇。她代表所有观众向对方探寻他们最想知道的答案,对方则巧妙迂回却不得不做出适当回答。
她配合着自然轻松的手势,流畅地表达着她的观点。她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窥视周围,她发现,那一刻,她征服了全场!
她两个月来的苦心经营和卧薪尝胆,终于在一瞬间得到了所有回报。
为了这次座谈,郑伊已经准备或者说蓄谋了很久。她精挑细选了十多篇介绍美国的文章,然后逐一背诵,并在烂熟于心之后,去大学找到曾经教过她的英文教授纠正发音。与此同时,反复诵读《天使溪》又让她有意无意可以脱口而出许多流畅精彩的美妙句子。比如小说里写道:“她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所以,她需要一些持久永恒的东西……”
她对这句哲理进行了适当移植,让它变得因地制宜:“到底为什么要出国?到底有没有必要出国?我想,对这个问题,我们内心有着共同的答案——生命是短暂而无常的……我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或多或少,有着或轻或重的不安全感。所以,我们都希望拥有一些持久永恒的东西,来让我们感到坚强,感到踏实,感到安全。而到异国他乡所能得到的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阅历和知识储备,以及更强的生存能力,便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可以让我们感到坚强、踏实和安全的东西。”
在一片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冷不防地,站出来一位情绪激烈“愤青”,其问题之尖锐,差点让豪情万丈的校长招架不住。
他首先问:“校长先生,您刚才提到过,您对中国的文化很痴迷,那么能否告诉我们,您最喜欢的几部中国电影?”
校长立刻列出了一堆名单:“《霸王别姬》,《蓝风筝》,《叶落归根》,《活着》。”
“愤青”哼了一声:“我早就料到您对中国电影的喜好品味了:跟所有西方人一样,你们喜欢的中国电影,不是讲述中国的贫穷落后,就是反映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像在09年奥斯卡上大获全胜的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是大肆渲染印度的贫穷与落后。仿佛东方题材的电影,要想在西方有市场,惟有定位在古老,比如《卧虎藏龙》和《末代皇帝》,或贫穷蛮荒,比如《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红高粱》。请问校长,您难道从没问问自己的内心,你所喜爱的那些中国电影,为什么千篇一律是讲述一个过去的中国,历史的中国?你们为什么拒绝接受一个现代的中国,蒸蒸日上的中国?”
校长愣了一下,但他很快对此作了解答:“我喜欢的中国电影,只有‘优秀和不优秀’之分,不带任何民族或政治偏见。”
“愤青”却愈发咄咄逼人:“可是,西方人为什么宁死不愿看到一个真正的、今天的中国?为什么提起中国,他们拼命要往‘贫穷’与‘落后’方面靠拢?我可不可以这样说,西方人对待中国的这种心态,是一种可笑的夜郎自大和自欺欺人?”  
   。  。。  想看书来
 第10章 震慑行动(3)
 面对中国“愤青”的步步紧逼,美国校长始终坚持表现自己态度的客观性:“我承认,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由来已久,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隔阂,但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彼此的不了解依然存在,但毕竟情况在日渐好转,虽然速度与我们的期望相比,显得太慢,但包括在座各位的很多中国人和包括我在内的众多西方人,为了缩减东西方的误解,正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校长发自肺腑的表达博得了观众发自肺腑的掌声。
郑伊则像作总结发言一般,针对刚才的激烈辩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首先,我声明,对刚才辩论的双方,我不参与支持任何一方,我只陈述我所认为的客观事实:人的天性,是对自己不熟悉的事务充满好奇,所以,西方人被中国的古老文化和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十年文革’感兴趣,只是人之常情,如果中国人硬要将这种现象扣上‘种族歧视’的大帽子,我个人感觉,那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也未免太敏感了,简直能称得上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了;但是,西方世界对当今中国误解多多,又的确是个不可争辩的事实,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作为中国人,别人怎么看我们,又何必那么在意呢?我们不是总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那些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的西方人,拒绝承认真实的中国,就等于拒绝承认真相,而一个拒绝承认真相的人,除了送他一个单词‘愚蠢’,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法律没有将‘愚蠢’定为犯罪,我们又不能到法院起诉他……”
郑伊的长篇大论用一个小幽默结束,换来的是满堂大笑。而她一直等待的那个终极结果,没打丝毫折扣,款款向她走来——屋子里的所有人,在注视她的眼神中,明明白白写着那两个大字:震慑!
是的,她让这里的所有人感到震慑,尤其是吴湛。她看到瞠目结舌的他,满脸都是无法置信,浑身都是惊讶不已。她知道,她赢了!
可为这场胜利,她到底付出了多少?她无法计算也不愿计算。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她可能做了三年的工作。这段日子将作为她人生中最艰苦的岁月,载入她的个人史册。这般辛苦为哪般?仅仅为了那个既傲慢又偏见的吴某人!
这一刻的她,看着表情由震慑转为惊喜的吴湛,竟自丹田隐隐生出一股怨气。她想,我的情绪凭什么要受你的态度摆布?我凭什么要为了你一个人而这般辛苦我自己?你蔑视我也好,欣赏我也罢,我才不在乎呢!
座谈会结束后,美国老外冲吴湛对郑伊赞不绝口。郑伊听到的最精彩的一句评语是:“Oh!Her English shocked me!(啊!她的英语震慑了我!)”
好嘛!整个座谈会本来就是她一手预谋的“震慑行动”,想不到最后,竟是老外一语中的。
当晚回到家,郑伊苦苦支撑了两个月的疲惫躯体几近崩溃,她连晚饭都不想吃,就打算洗漱就寝。
周朝却偏偏不解风情,恰在她舒舒服服洗完热水澡,换上舒舒服服的睡衣,拽着轻飘飘的身子,打算一头跌进“黑甜乡”的时刻,推门闯进了她的房间。
“怎么样?怎么样?今天的震慑计划是否顺利实施?”
郑伊吃力地睁开眼,试图将已经涣散的意识集中到眼前这个莫名其妙的怪物身上。但无论怎样努力,其面孔仍像化蝶幻影般虚无飘渺,其声音也仿佛空辽寂寞的天籁——动听却不可捉摸;而倏然间,那宇宙黑洞般隐形却威力无比的沉重睡眠已经将她猛地吸了进去。
在被昏睡虏走前的一刹那,郑伊听到一个微弱极了的声音,在宇宙黑洞里萤火虫般闪闪烁烁:“我要睡觉……” 
  
 第11章 崭新一页(1)
 形势继续按郑伊所设想的那样发展。由于在座谈会上的“震慑”表现,她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PBC的正式翻译。这次跟她同来的其他四人,只有两人被留了下来,其他二人则被无情淘汰。其中的一个甚至放下尊严,问她可不可以留在PBC,她不要薪水,只需给她工作机会。
可是,她得到的答复却是“No!”
她又流着泪,透露了来自外地的她,现在在上海几乎面临走投无路的绝境,问PBC能否重新考虑一下她的特殊情况。
可是,PBC的答复却是:金融危机之下,每个人都很难!再说,PBC不是慈善机关。所以……“Sorry!”
这番残酷又真实的情景本来只发生在主管温迪和那个女翻译之间,但经过温迪的有效推广,很快便传播得尽人皆知。
温迪无非是想以此警戒众人:上海是残酷的,上海不相信眼泪!所以,珍惜你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努力干活吧!
可对包括郑伊在内的那些社会新鲜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带给他们的冲击实在太残忍了!
郑伊终于从细碎繁琐的杂乱任务中解脱出来。当然,那些杂活很快由新来的人员接了过去,这再正常不过了。
“名正言顺”地进入翻译部以后,郑伊很快发现,主管温迪在自己的下属面前,没有半点威信可言。
郑伊不知那个有关温迪跟总裁詹姆斯关系暧昧的传言是否属实,但大家对她一致的反感和排斥却有目共睹。
温迪很喜欢摆出一副领导姿态,借以强化自己内心“我比他们高一等”的优越感。所以在PBC,其他部门的人经常会看到,午休时间里,或下班后的半小时内,翻译部的全体员工在温迪的主持下,“积极”探讨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温迪在她的管辖领地,总是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人生格言:“对工作,我们必须兢兢业业,因为它,我们才有了发展空间;对公司,我们应该无私奉献,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对客户,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因为他们是我们的衣食父母。”
每当她一脸畅想地向手下推行这套足以让人震耳发聩的言论时,众人不是面露厌烦就是不断看表。
偶尔,会有个性张扬的热血青年就此与她辩论几句:“温主管,我想,没有人不崇尚无私奉献的精神,但需要阐明一点:无私奉献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双向的。在谈员工对企业无私奉献的同时,我们是否也该讨论一下,企业应如何为员工无私奉献?比如现在,我们在为公司奉献自己的休息时间,公司将对此为我们无私奉献什么呢?”
遇到类似辩驳,温迪往往面露愠色:“对公司尚未做出任何贡献,就大谈特谈自己能得到什么回报,我真不知道,你懂不懂什么叫敬业精神!”
“那么,敬业的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