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千金嫡女,弃妃不愁嫁 >

第234章

千金嫡女,弃妃不愁嫁-第234章

小说: 千金嫡女,弃妃不愁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龙三大笑起来,伸手在言铮额前一弹:“我知道皇上为什么喜欢你了,你的确聪明的很惹人爱……关洛飞想必就是比所有人更早知道这一点,才对你痴心一片,我是不是该恨没早点认识你呢?”
言铮摇头:“不该恨,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我们如果没缘,早认识也一样!”
“说的对,就像罗衣和龙九……”龙三叹了口气:“孽缘啊!”
说到罗衣,言铮情绪低落了,龙三不再说下去,唤过一个侍卫长,让他带人收拾大殿,自己带了言铮到御书房。
“我知道你有很多疑惑,皇上没精力和你解释,就由我说吧!”龙三把言铮让到椅子上坐下,才沉声说:“是不是很奇怪,拓跋正一番野心,却不堪一击就溃败了,如果你觉得这就是他的实力,那你太小看他了!”
“我刚才就在想,拓跋正不可能如此败了啊,他明明还没准备好就仓促行事,这不像他的风格!”言铮道。
龙三嘿嘿一笑:“以退为进,表面看他是败了,可实际上他却赢了,如果皇上不是时间不多了,不会如此配合他!如今只能将计就计成全了他!”
言铮挑眉,拓跋言还有很多事没和自己说,看来要弄清拓跋的事,还要靠龙三。
龙三已经决定托盘而出,也不再打哑谜,淡淡地说:“阗王和沧焰的皇上一样,是个很恋权的人,拓跋正名为他的儿子,可是只是外表,私下里,阗王把钱财和兵权都牢牢掌握在手中,你可能无法想象,拓跋正那么骄傲的人,用钱都需要向他禀告,他怎么能忍受呢!拓跋正在没掌握实权之前,不会那么轻易地把他扶上皇位的,所以,这次配合阗王发动,他隐藏了自己大部分的实力!”
言铮懂了,今日阗王带来的大多数是自己的人,他受挫于拓跋正没有任何损失,而胜了,拓跋正却正好可以渔翁得利。
阗王最后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才不顾一切冲上前,混乱中,拓跋正已经判断清形势,就此除去阗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得到阗王的权利了。
“皇上没有一举拿下拓跋正,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他还有用处!”
龙三冷笑一声:“阗王在北青州一带很有势力,有几个部落都和他关系很好,他要是一垮,这些部落就会占据北青州,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这对于拓跋不是很有利,留下拓跋正,由他震慑北青州,不比我们自己人去管更有效吗?所以皇上放了他一马,不出意外的话,回去拓跋正会稳定自己的势力,决不会让他们有可机之趁。等他日他卷土重来,皇上已经赢得时间,就不会容他如此放肆了!”
言铮恍然,拓跋言的确深谙用兵之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他这是借两方敌人之手互相牵制,为自己赢得发展的时间啊!
“那和关洛飞,又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内情呢?”关洛飞那一剑实打实地砍在了拓跋言肩上,言铮那一刻的确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怕两人真的互相残杀!
“关洛飞进宫前给皇上送了一封信,我不知道写了什么,只知道皇上看了后大笑,似乎心情很好,只说了一句‘如他所愿!’”
龙三摇摇头说:“你这个夫君也不是简单的人,他选择了皇上和你……虽然不知道他的计划是什么,可是皇上叮嘱我,以后要尽量配合他,我想等关洛飞回去,没多久沧焰就不会太平了!”
言铮心一跳,难道关洛飞和自己不谋而合,又或者是听了她对赵天楚夸下的海口,这是配合着自己推翻赵天楚吗?
想起他临走的那一眼
,言铮却不能安心,这苦肉计对某些人可能有用,可是谢淑岚不是简单的人,她会相信关洛飞吗?
而关洛飞,他到底在想什么呢?做的这一切又仅仅是为了自己吗?
享受过权力的人,往往最容易被权力所吸引,他还会像当初一样保持初衷不变吗?
“罗衣跟拓跋正走了,你身边除了敛芳没有可用的人了,在拓跋,虽然拓跋正走了,可是没有人保护你我也不放心,我给你找几个可以用的人吧!”龙三微笑道:“你放心,她们都是靠的住的!”
言铮想到敛芳,道:“她回来了吗?”
“嗯,受了伤,是翦梅找到她的!一会让人带你去你宫里,你就能看到她了!”龙三看到近侍钟公公在书房门口探头探脑,就起身说:“你先去休息,晚点我们再谈!”
“好的,大哥,我去休息了!”言铮走了出去,看到门口站了四个侍女,为首的个子高挑,长得很漂亮,眼睛大大的,眼珠逞碧色,她好奇地多看了一眼。
那侍女微笑道:“公主,我是翦梅,以后你在皇宫里的起居都由我负责!”
“言儿,让翦梅送你回宫吧!”龙三对翦梅眨了眨眼,翦梅瞪了他一眼,转身带头走了。
言铮莞尔,从两人的小动作中就知道两人关系匪浅,希望这一对不会像罗衣和龙九,想到罗衣,她的笑又没了,满怀心事地跟着翦梅来到了龙三为她准备的宫殿。
“这是皇上为你准备的!”似乎猜到了言铮的想法,翦梅说道。
言铮知道她口中的皇上决不是龙三,就随口问道:“什么时候开始准备的?”
翦梅看看她,低声道:“很久以前……你别以为皇上忘记了你,他做了太子后就想去找你,可是他没时间……你进去看就知道了,这些年他收集了很多礼物要送给你……以前有人猜疑,以为皇上心中有个女子,这些礼物都是给她准备的。谁也不知道,皇上惦记的是你……”
言铮跟着她走了进去,这个宫殿不大,布置的也缺少了女人居住的气息,倒有几分拓跋言霸气的风格。
“我也是你到了王城,才知道这里不是给皇上心爱的女子准备的……说真的,我还真希望有这样一个女人,这样皇上就会多点人气!”翦梅说笑着在前面带路,到了卧室前她停住了脚步,偏头看看言铮说:“你别惊讶,我敢保证,这宫里真正知道你和皇上关系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不是说皇上不信任她们,这是为你的安全着想!皇上如果能回来,这辈子也不可能恢复姓白了!以后你要有孩子,希望第一个孩子能姓白,这样皇上也没遗憾了!”
言铮点头:“会的,他一定会回来的!”
翦梅叹了口气,不置可否,推开了门。
言铮走了进去,看到屋里摆满了东西,有各式各样的女装,还有很多珠宝和小玩意,她怔怔地看着,感觉到了拓跋言对自己的心。
那是一种不能言说,也不能忘的思念,都在这琳琅满目的礼物中体现出来了,她看着,透过这些东西似乎看到了拓跋言含笑看着自己:欢迎回家……
****
亲们,预计下个月结局,结局后的番外风打算写拓跋言和朱璇,再酝酿一下就接着开新文,希望喜欢风的亲们继续支持风!这两天咳的要死,下班就去打点滴,更新都推迟了,亲们理解一下,O(n_n)O谢谢!

☆、253。四面楚歌

拓跋来了个公主,是皇上最疼爱的义妹,这事不到几天就传遍了整个王城。
对于白言铮,除了这个义妹的身份,大多数议论都没好话。很多官员在阗王叛乱的当天认识了言铮,对皇上护着她,虽然不敢明着反对,也是抱着抵触的姿态的。
而那些不了解内情的妇人们,则更是抵触,特别是家中有女儿想入宫的,更是视言铮为眼中钉。在她们看来,什么义妹都是幌子,言铮说不定早就是皇上的人了,义妹只是一个借口,方便言铮留在宫里而已牙。
不管这些官员和夫人们怎么抵触言铮,言铮从第三天就以言公主的身份正式陪同“拓跋言”上朝。“拓跋言”受伤还有身体不好的事群臣都知道,对于言铮陪同上朝,大家虽然不敢明说,私下里意见却很大酢。
龙三以皇上的身份肯定了言铮的存在,用拓跋言霸道的方式压下了这些声音,明白地告诉大家,反对言铮就是反对他。
强硬的手段,伴着随后以言铮和“皇上”协商出来的一系列国策分散了关于言铮配不配在拓跋指手画脚的注意力。这些官员都将注意力转移到新国策上面。
这新国策在拓跋老国策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最显著的有三条,第一就是关于皇位继承人的弹劾制,按言铮的想法,本来是建议拓跋言设立选举制,可是在和拓跋言讨论时,被拓跋言否定了。
言铮事后也觉得自己想将现代的民/主选举制用在拓跋太天真了,且不说这是几千年的发展才累积出来的成果,就是在现代,这也不是毫无瑕疵的,对于已经习惯了君主制的古人,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观念,别说皇上不乐意,就是百姓也未必能接受。
在和拓跋言商量后,两人就改成了弹劾制。
就是继承皇位的候选人,必须经过五届以上不同官员组成的审核团考评,德行出众,有一定政绩的皇子才能被选为候选人。这候选人继位,还有五年的试用期,如果在这五年中没有做出一定的贡献,由内阁和左右丞相可以牵头联名废黜,再从其他皇室子嗣中选出新皇。
而左右丞相和这些官员,也要每年经过不同官员组成的审核团考评,一年一期,考评结果不合格的都官降***,再从其他官员考评优秀的给予替补。
这条国策在言铮看来漏洞很大,至少关于皇上这一条就行不通,谁要做了皇上,就先改了这条国策,其他人还有什么话说。
可是拓跋言的目标不在于此,而是在官员的考评上,这样优胜劣汰,每年都能换新鲜血液,既激励了老臣多做事,又给新任的官员看到希望,积极为百姓多做好事,利国利民,这才是一个皇上乐意见到的事。
以此同时,再推出高薪/养廉的国策,在这基础上推行就简单多了。
这第二条就是大幅度地提高各官员的俸禄,这些官员一看按等级,自己的俸禄比以前多了几十甚至上百倍,再接受优胜劣汰的考评就容易多了。
两条国策相辅相成,互相激励。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不做事被弹劾罢免天经地义。
而最让人动心的是第三条,养老医疗福利的改革。这条是言铮建议的,按现代交纳退休医疗保险金的制度,先在各官员中推行,只要按月交纳一定的保险金,就可以享受医疗全免,老了可以领退休金的福利。
这令很多官员都感觉到了实际的好处,比起以前只有王侯等人能享受太医们医治的福利,这一条更实际。
对这几天国策大家议论纷纷,可是很多明眼人都从中看到了皇上想让拓跋富强的决心,对这样一个一心为国为民的皇上,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而龙三把这几条国策都归功于言铮,一时言铮在众多年轻官员中的形象高大起来,很多人都觉得,言铮的确是有才之人,皇上请她来为拓跋出谋划策请对了人,这是那些迂腐的老臣几百年都想不到的。
言铮也不推让,她是铁了心想帮拓跋言实现他的心愿,让拓跋,甚至沧焰的百姓也跟着日子越过越好。
在这些官员接受了这几条国策后,言铮又趁着势头提出办国学,修堤坝抗旱防涝等计划。
这些官员一听,得,这是为了拓跋后人长久的国策,按言铮的计划,何愁将来拓跋没人才啊,百姓也能安居乐业。
此时拓跋比起其他国家很富裕,皇上没想着用国库的钱财享受,而是拿出来为民做事,放眼这天下,还有哪个皇上比他们皇上更好呢?
很多官员都被调动起了积极性,自然,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可是反对的声音在众多的支持者中太微弱了。
再加上龙三为了让言铮更好地实施计划,毫不手软地杀了一些贪官,这样,反对的声音就更弱了。
大家都看出来了,皇上这是在为自己的新政铺路,在这样的局势下,还是顺势而为比较好。
这样,不到半个月,拓跋朝廷官员都精神面目焕然一新,职位也有了一定的调整。这调整虽然让一些人不满,可是大多数都是满意的。
寇大人从御史调为京兆尹,他上任后一鼓作气给皇上上了五本奏折,针对王城的弊病做了详细的剖析,还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见。
因为这五本奏折,寇大人得到了皇上丰厚的奖励,后来被拓跋的臣子们戏称他为寇五本。
这五本奏折中的建议,在言铮和大臣们的商议下,大多得到了落实,寇大人得到了众人交口称赞,在群臣和百姓中也声名大噪,自此更是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皇上分忧解难。
言铮的存在在这些计划的推进下也得到了承认,反对她的声音几乎没了。在寇大人小儿子的百日客,寇大人率先邀请言铮到家里做客,这一举动就更笃实了言铮的地位。
此时,很多官员都很尊敬言铮,觉得她肚量很大,拓跋人杀了她的母亲和外祖,她没有狭隘地想着私仇,而是以百姓为重,一心为百姓做事,他们再纠结她的身份,那不是小气吗?
这些官员的态度无形中也改变了很多妇人的想法,以寇大人的母亲寇氏为首,率先向言铮伸出了橄榄枝。
请言铮到家里做客就是寇氏的大义之举,寇氏对其他几个夫人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