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文化模式 >

第8章

文化模式-第8章

小说: 文化模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是在《宇宙观类型》)(Die
Typen der weltansch-auung)一书中,他对一部分思想史作了分析,揭示出哲争体系的相对性。他把它们看成是生活、心情、生命同情、整合态度之多样性的明显表述,我们不能把它们中的这一基本范畴分解为另一种范畴。他有力地反对了那种臆断,即它们中任何一种都可能是终结性的。他没有把他所讨论的种种态度表达成文化态度,但由于他把庞大的哲学结构和象腓。特烈大帝时代那样伟大的历史时期纳入了他的讨论之中,所以,他的著作自然会导向对文化作用愈来愈有意识的认识。
施本格勒对这种认识作出了极为精巧的阐述。他的《西方的没落》一书的命名,并不取自其命运观念的命题,正如他称呼一种文明的主导性的模式那样,而是取自一个与我们目前讨论无关的命题,也就是说,这些文化结构象任何有机体一样,有一它们不能跨越的生命跨度。这个关于文明毁灭的命题的讨论,以西方文明的文化中心转移和高度文化成就的周期性为基础。他运用类推作为这种描述的依据——它只不过是一种类推,并以生命有机体的生死循环来加强这种描述。他坚信,每一文明,都有自己朝气逢勃的青年期,强健有力的壮年期和渐趋崩溃的老朽期。
上述对历史所作的后一种解释与《西方的没落》大致吻合,但施本格勒更有价值和更有创见的分析是他对西方文明对立结构的分析。他区别了两种重大的命运观:古典社会的阿波罗型(日神型)和现代社会的浮士德型。日神型人把自己的精神想象为“一种被安排在优秀部分中的和谐”。在他的世界中,没有意志的位置,而冲突则是他的哲学所诋毁的一种罪恶。有关人格内在发展的思想对他极为陌生;他认为,生命总是处于外界粗暴威胁的不幸的阴影之中。他的悲剧高潮是正常生活的快乐境界遭到蛮横的毁灭。同样的事件可能以同样方式、同样结局落在另一人头上。
相反,浮士德型之自画象则是一种不断同各种障碍作斗争的力量。他认为,个体生命的历程是内在心灵发展的历程,而且生存的灾变不过是他过去选择和经验的不可避免的顶点。冲突是生活的实质。没有它,个人生命便没有意义,而且所能获得的也仅是甚为肤浅的生存价值。浮士德型人渴望无限,并力图使艺术通向无限之境。浮士德型和阿波罗型(日神型)是对生活作出的两种对立的解释,在一种解释中所产生的价值观对另一解释来说,是陌生的,不值一提的。
古典社会的文明,建立在阿波罗型生活观上,而现代社会在其各种制度中一直设计着浮士德型观点的内在含义。施本格勒也曾侧目关注过埃及型人,“他们认为,自己走向的是一条狭窄并受到无情规定的人生之路,最终将来到死神面前”,施本格勒还注意过有着严格的肉体——灵魂二无论的马格安人但他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阿波罗型和浮士德型。他认为,可以从数学、建筑、音乐、绘画等方面来表现西方文明不同时期这两种伟大而对立的哲学思想。
施本格勒著作中给人造成的那种混乱印象,部分地是由于描述的方式。从更大的程度上来讲,则是他所研究的文明中的那种难解的复杂性的结果。由于西方各文明在历史上的差异,职业与等级的层次,以及无可比拟的丰富细节,西方文明还不能被人们极充分地认识,所以,也不能用一两句时髦语加以概括。如果浮士德型人出现在某些被严格限定的知识与艺术圈外,那么,他也无法使他自身的方式与我们的文明相适应。现在还有一些强有力的人,如实干家,巴比特斯式人和浮士德型人;民族学上有关现代文明的所有令人满意的描述,没有一种能够忽视这些类型的人的不断交替出现的现象。把我们的文化类型,描述成完全的外向性格、忙碌在无穷无尽的诸如发明、统治以及象爱德华·卡彭特所说的“永远赶火车”等世俗活动中,正象把我们的文化类型描述成渴望无限的浮士德型一样,都是令人信服的。
从人类学角度来讲,施本格勒对世界各文明的描绘,由于他为之苦恼的必然性而未能尽善尽美:他在对待具有多种层次的现代社会时,似乎认为它有着民间文化所具有的那种根本同质性。在我们目前的知识水平下,西欧文化的历史资料过于庞杂,社会分化如此明显,以致无法进行必要的分析。无论施本格勒有关浮士德型人的讨论对于研究欧洲文学和哲学的启示性有多大,无论他对价值相对性的强调如何正确,其分析仍不可能是终结性的,因为同样不容反驳的其他画面也可被描绘出来。以回顾方式,充分刻画出如西方文明那样庞杂的整体,也许是可能的;但虽然施本格勒无与伦比的命运观的假定是重要的,且具有真理性,然而从目前来看,根据任何一种选择出来的特质来解释西方世界的企图,只会导致混乱。
那种认为比较简单的文化事实可使那些难以理解而又不能随意给予证明的社会事件得以明确表现出来的观点,是研究原始民族的一种哲学理由。这一点对于基本而有特色的文化结构问题最为适用;这些文化结构将生活模式化,并对参与这些文化的个人思想与情感加以限制。在传统风俗影响下,个人习惯模式建构的整体问题,在目前可以通过对较简单的;民族的研究而得到很好的理解。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发现的事实和过程,只能把它们适用于原始文明。文化结构,在我们所知的最高级、最复杂的社会中,既能使人倾服,又富有意义。但因资料过于复杂,又太靠近我们的眼前,所以我们不可能很好地处理它们。
对我们文化进程所需的理解,通过迂回方式,可经济地予以实现。当人类和他们在动物王国中的最早祖先的历史关系过于纠缠不清而不能用以确立生物进化事实时,达尔文代之以利用的是甲壳虫组织结构及其进化过程——这个过程在人类复杂的体质组织中现在还是含混不清的,但在较简单的物质中,其说服力在当时就是显而易见的。对文化机制的研究与此同理。我们需要各种我们可以从不甚复杂的团体中的思想和行为的研究中得到的启示。”
我选择三种原始文明进行某些详细的描述。一些被理解为连续性行为组织的文比,与许多只是触及到它们高点的文化相比,更能给人以启迪。如果只对世界进行泛泛考察,文化行为对出生、死亡、青春期、婚姻等独立分枝的动机与目的之间的联系,就永远无法弄清。我们要使自己抓住并不是那么雄心勃勃的任务,即对几种文化进行多角度认识。

第四章 新墨西哥州的普韦布洛人

在西方文明中,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是广为人知的原始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美洲中部,任何横穿该大陆的旅行者,都很易到达。他们现在仍在依古老的土著风尚而生活。象其他所有生活在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之外的所有印第安人社区的文化一样,其文化还未崩溃解体。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他们在石头村里,跳着古老的众神之舞,生活完全因循着古老的常规,而且从我们的文明中吸收的成分,也已被改造,隶属于他们自己的观念之下。
他们有着一部浪漫史。在他们仍居住着的美洲地区,可发现他们文化祖先的住地,悬崖洞所,巨大而设计规范的普韦布洛黄金时代的谷地城镇。他们那些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镇子建于十二、十三世纪,但我们可顺着它们的历史,在其每座都附有礼仪室的居住石房中追溯到它那简单的开创时期。可是,这些早期普韦布洛人并不是最早选择西南沙漠区为家园的人。一个更早的制篮文化的民族,住在那里的年代十分遥远,我们无法推算它居住的时期,他们为早期普韦布洛人所替代,在很大程度上,或许灭于普韦布洛人之手。
普韦布洛文化的极大繁荣乃是他们定居这块干旱贫瘠高原之后的事。它带来了弓与箭、石头建筑知识和多种农艺技术。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一荒凉贫困、几乎无水的圣胡安河谷地——这条河从北注入科罗拉多河——作为其大力发展的基地,对此无人敢大胆作出解释。它似乎是目前整个美国中最可怕的地区之一,但正是在这里,他们建起了墨西哥北部最大的印第安人城镇群。这些城镇有两种类型,而且它们似乎是在同一时期由相同文明所建:悬崖穴居和半圆形谷地城堡。悬崖穴居开凿在陡峭绝壁或建造在离谷底几百英尺的岩石凸出之处,这是人类极具浪漫意义的住所。虽然我们无法猜测,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建造了这种住所,远离玉米田和水源,如果它们是作为他们的城堡来计划的,这些肯定都是很重要的,但某些遗址却持久地唤起着我们对他们建筑的精巧和美丽的赞羡。普韦布洛住所建在坚硬的岩石上,但无论这些岩石有多么坚硬,有一件事却从未被忽略过:开凿基房——地下仪式室,这种基房适于男人直立,而且相当宽大,足以成为一间聚会室。通过洞口的梯子,可进到里面。
另一居住类型是现代有规划之城市的雏型:城堡外,建有三层楼高的半圆形的陡峭城墙;向内,在它靠近地下基房处铺成台级,这些基房群集在呈双臂环抱状的石头城中。一些这类巨大的谷地城堡不仅有许多小基房,且还另有一座巨大的同样建在地下的极其精巧漂亮的石制神殿。
普韦布洛文明曾到达过顶峰,但在西班牙冒险家到此探寻黄金城之前,便衰落了。看来,很可能是来自北部的纳瓦霍——阿帕契诸部落,切断了这些古代民族的城堡的水源,并征服了他们。西班牙人来时,他们已放弃了悬崖居所和巨大的半圆形城堡;后来他们就沿着格兰德河定居在今天仍居住着的村庄里。由此向西,还居住着阿科马、祖尼、霍皮等伟大的西部普韦布洛人。
因之,在普韦布洛文化背后有一漫长的同质同源的历史,我们尤其需要了解它,因为这些民族的文化生活与其他北美民族的文化生活大相径庭。不无遗憾的是,考古学却不能更进一步地告诉我们,在美洲的这个小小的区域里,它是如何产生了一种逐渐区别于周围所有文化的文化,而且它是如何越来越强烈地对生存表现出一种一致而特殊的态度。
不认识了解普韦布洛人的风俗和生活范型,我们就不可能理解他们的文化结构。在我们讨论他们的文化目的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其社会框架作一简要描述。
祖尼是重礼仪的民族,一个珍视节制与无害他人为至高无上美德的民族。他们的兴趣集中在他们丰富繁杂的礼仪生活之上。他们的崇拜对象有,医神、太阳神、神圣物灵、战争神、死神等面具神,这些都是有圣职人员参加和岁时礼仪相伴的正式的和确定的仪式主体。没有什么活动可与他们极端重视的礼仪相媲美。在西部的普韦布洛人中,可能绝大多数成年男子在醒着的多数时间中都致力于此。仪式要求一字不漏熟记仪式要点,这对我们缺乏记忆训练的脑子来讲,会感到不可思议;而且它也需要按历法所特许的和在无休止的正规程序中把所有不同的崇拜偶像与统治主体复杂地联结起来的那种巧妙吻合的庆典仪式的表演。
仪式生活不仅需要他们的时间,而且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不仅是那些负责仪式和参加仪式的人,而是所有普韦布洛人,那些“一无所有”的妇女和家庭,即没有仪式财产的人,都把他们的日常谈话集中在仪式问题上。仪式进行时,他们作为观众,成天站在一套。如一祭司生了病,或在他静修期间天不下雨,村中闲言就会纷起,议论他的失足,暗示他的失败。是不是这粉面具神的祭司触怒了某超自然物?是不是静修未了,他曾打断静修跑回家同妻子相会过?这些都是村里要议论两星期的话题。如果扮演者在面具上插一片新羽,这个话题就会使所有有关羊群、种植园、结婚、离婚等话题黯然失色。
这种对细节的入迷完全符合逻辑。祖尼的宗教习俗,凭据它们本身的力量,被认为是具有超自然的强力。假如程序无差,步步皆对,扮面具神的服饰连细节都符合传统,祭品无可指责,长达数小时的祷告文又一字不差,那么人们就会如愿以偿。用他们的口头禅来说,一个人只有“知道如何”才行。根据他们所有的宗教教义,如果面具上的一根鹰毛取自鹰的肩部而不是胸脯,这就是一件大事。每一细节都有神秘的功效。
祖尼人非常依赖模仿性的巫术。在祭司静修祈雨之时,他们来回在地板上滚动圆五,模拟雷鸣,洒下水滴,引起降雨;一碗水置于祭坛之上,意为泉水充盈,从一土著植物搅出气泡,表示云在天上聚集;烟草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