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世界尽头-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再回想,奥运会前的训练我有点偏保守,只重质量,一味地追求“精”,而忽略了其他必要的训练。不像汤杯之前,什么都想练,什么都想提高。比如,以前训练中我跑步会跑四组,在益阳集训时我只跑两组;以前每周六训练结束后,我会主动加练跑楼梯,但在益阳时没有。不是说跑步多跑两组、多登几级楼梯,我就能在奥运会上拿冠军。而是说我对训练中的一些细节要求得太细、太精益求精之后,整个人就不够放松,反而偏离了正常的训练轨道。
在雅典,我目睹了陶菲克从8进4、4进2到最后夺冠的过程。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陶菲克是奥运冠军,而我是世界排名第一。在那以后的4年里,我和他的故事就不再只发生在赛场上,我们俩之间的任何细枝末节都会成为媒体和球迷的谈资。
注释
'1':2003年第五届城运会的主办地是湖南长沙,但羽毛球比赛在益阳举行。
第十三章 北京·三杯聚首,中国独有
2005年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同时拥有代表世界羽坛至高荣誉的三座奖杯——汤姆斯杯、尤伯杯'1'和苏迪曼杯'2'。继2004年汤尤杯雅加达一役后,中国队想用苏杯锦上添花。
5月,当苏迪曼杯来到北京时,正是中国羽毛球队1995年首夺苏迪曼杯的10周年纪念。1995年的苏迪曼杯是李永波任总教练以后,中国队夺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也是葛菲和孙俊这对“金牌夫妻”的第一个世界冠军。10年的山重水复后,夺取苏杯的重任交到了我和谢杏芳手中。
虽说前一年我为重夺汤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我跟谢杏芳却都还没有参加过苏杯。
2003年春天,中国队兵败埃因霍温'3',我和谢杏芳没能亲临现场。看过那场决赛的人,定能清晰地记得当年的痛楚,因为中国队原本有机会实现苏杯五连冠。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张军∕高崚在1/8决赛中战胜世界头号混双金东文∕罗景民,爆出一大冷门,其中第二2局更只让对手得到1分,令韩国人颜面尽失。谁知,当他们2003年在苏杯决赛中狭路相逢时,金东文∕罗景民组合回敬了张军∕高崚一个11比0'4'。一分未得,这也许是这对“黄金组合”这辈子最惨痛的一场失败。赛后,两人被李永波教练骂得无言以对。中韩混双也就从那时起结下了“梁子”。
而在龚睿那为中国队拿下女单这一分后,第三场男单中国队派出了陈宏,但他以0比2败在李炫一拍下。依靠还是“菜鸟”级水平的男双已无力回天,中国队最终1比3告负,失去了垄断八8年的苏迪曼杯。回国后,就连教练组临场的排兵布阵也遭到了质疑。
就这么苦等了两年,中国队终于在北京迎来了“复仇”的机会。“苏迪曼杯还在韩国人手里!”这句话一直警醒着中国羽毛球队的每一个人。《小说下载|贼吧Zei8。Com电子书》
那次苏杯在北京首都体育馆举行。说起首都体育馆,又有另外一段渊源。
从苏迪曼杯诞生之日起,就带有对付中国军团的意思。那年,中国队刚刚在首都体育馆包揽了世锦赛五项冠军。可是,世界羽坛从来不是中国人独步天下。在最初的三届苏杯中,作为运动员的李永波一直未能染指金牌。尤其是首届苏杯,中国队占据五项世界第一,却在半决赛中意外负于韩国,成为1989年世界羽坛的一条爆炸性新闻。
2005年,当苏迪曼杯来到北京时,所有人都认为,韩国将是中国队重夺苏杯的最大威胁。他们甚至召回了一度离开国家队,已经9个月没有参加过一场比赛的传奇混双金东文、罗景民,目标就是卫冕。
按照惯例,苏杯的五5个单项中女单和男单分别是第二、第三个出场。我和谢杏芳同时以世界第一的身份入选了那届苏杯阵容。
半决赛,我们终于等来了韩国。然而,“太极虎”大打太极,公布的出场名单令人大跌眼镜。他们在男单、男双、女双中分别启用了三名还没有在本次苏杯中亮过相的新人。备受瞩目的混双这一场,他们反倒雪藏了金∕罗组合,只是派出了李在珍∕李孝贞。
在张军∕高崚顺利拿下第一分后,中国队就势如破竹,3比0结束了战斗。而在另一场半决赛中,印尼淘汰了丹麦,苏杯决赛演变成中印对决。
我知道,决赛中我跟陶菲克的这一战,是我必须面对,也必须拿下的。
小组赛中印尼队曾蒙受0比5之辱,成为中国队的手下败将。谁都知道,决赛中,印尼人绝不会轻易缴械投降。小组赛中,陶菲克休战,我们擦肩而过。决赛前,陶菲克主动放出话来,说:“林丹在印尼公开赛上不是说要赢我吗?我倒要看看明天他怎么赢。”
陶菲克指的是2004年的印尼公开赛,中国男单虽然有我、陈宏、鲍春来三人打进四强,但半决赛中陶菲克2比1赢了我,继而又在决赛中打败陈宏夺冠。
这样的话题,媒体自然不会放过。当他们把陶菲克的战书放到我面前,我也没有客气,我说:“明天我会好好修理他的。”
这是我的正名之战,也是一场男人之间的较量。在张军∕高崚和张宁为中国队拿下前两分后,第三场男单如期而至。
苏迪曼杯是以印尼羽协前主席苏迪曼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印尼人自然也想把苏杯带回家。赛前制定参赛名单时,李导问我对打陶菲克有没有“信心”,而不是问有没有“把握”。我明白,陶菲克依然是我面前的一道屏障,我必须放低自己的位置。我不能让我的队友、让主场的中国观众失望。
17比15、15比9,比赛最终是我2比0取胜。我把那次苏杯唯一的一个军礼献给了这个冠军。有人统计过,那场历时59分钟的鏖战,共更换了37只羽毛球,可见比赛的激烈程度。
那是我的第一届苏杯。没想到我们如此顺利地晋级决赛,而提前出局的却是丹麦和韩国,这才使我有机会好好地和陶菲克拼一次。
我最开心的,不仅是由我亲手把苏迪曼杯留在中国,而且是以击败陶菲克这样不能更完美的方式。我很想为自己争口气,也不允许他那样看轻中国男单。
从1995年的首次捧杯,到2005年在北京旧梦重温,10年梦萦苏迪曼,中国队终于第五次捧杯。
5场比赛未失一盘,中国队在那次苏迪曼杯上取得了完美的结局。庆功宴选在了首体对面的湘菜馆,酒是李导亲自选的“皇家礼炮”,究竟喝了多少已无从统计,但我记得的是,对酒的苏打水就搬了整整6箱。这让我又想起了前一年在雅加达“痛饮”汤杯,也想起了在雅典时的苦涩滋味。微醺中,高兴之余竟有点难受,在向教练敬酒时我说:“失去的,我都会一一夺回来。”
从2003年痛失苏杯,到2005年5月15日苏杯留在北京,我用两年的时间,和队友一起夺回了苏迪曼杯。而要夺回奥运冠军,我需要再花三年。
苏杯夺冠后的第二天,我们从首体回到天坛公寓。汤姆斯杯、尤伯杯、苏迪曼杯终于在李导的办公室三杯聚首。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局长阎世铎送来了一个大蛋糕,上面写着八个大字“轻取苏杯,08称雄”。
在我的前辈葛菲、孙俊家里,有两个壁橱陈列着两位主人所获的各种奖牌、奖杯。其中有三枚金牌是成双成对的,那就是第四、第五、第六届苏迪曼杯金牌。
而现在在我和谢杏芳的家里,2005年、2007年、2009年的苏迪曼杯金牌,也是成双成对'5'。我们不辱使命,这是我们对前辈最好的致敬。
注释
'1':即世界女子羽毛球团体锦标赛,创办于1957年,至今已举办24届。其奖杯由英国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贝蒂·尤伯向国际羽联捐赠,故命名尤伯杯。尤伯杯的每场比赛由两队各派三名单打和两队双打参赛,五场三胜。中国队从1984年到2012年已连续15次打入尤伯杯决赛,并曾实现创纪录的六连冠。
'2':即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通称苏迪曼杯,由国际羽联创办于1989年,每两年举办一届。苏迪曼为印尼“羽毛球之父”。苏迪曼杯的每场比赛由两队的男女单打、男女双打和混合双打各进行一场,五场三胜。中国队自1995年至2011年连续9届打入决赛,并8次夺冠。
'3':2003年在荷兰小城埃因霍温举行的苏迪曼杯决赛上,中国队以1比3负于韩国队,痛失冠军。
'4':当时在男单、男双比赛中,单局为15分制;而在女单、女双和混双比赛中,单局为11分制。
'5':这三届苏杯,林丹和谢杏芳都是中国队的主力成员。
第十四章 阿纳海姆和多哈不属于我
如果说雅典只是从所谓的“世界第一”向顶峰攀登的第一步,那么随后的阿纳海姆和多哈,则像是前进路上遭遇的疾风骤雨。它们迎面而来,你扛住了,全世界都属于你;你若被打垮,脚下就是万丈深渊。
2004年之前,我和陶菲克并没有怎么真正地交过手。我们几乎没有在大赛的决赛中相遇过。而经过了2005年苏杯决赛中的一场血战,我对当年的世锦赛充满了期待。
羽毛球世锦赛那次罕见地离开了欧亚大陆,来到了美国洛杉矶的阿纳海姆。抽签的结果是,我和陶菲克被分到了上、下两个半区。那时的李宗伟还没崛起,男单冠军之争多半便是看我们俩的了。
看到陶菲克半决赛战胜李宗伟,或者是之前赢文萨,你会发现,当时的陶菲克状态非常好,想夺冠必须过他这一关。
但那时候,他并没有真正震慑到我,因为那是我们第一次在大赛的单项决赛中交手,我对他的了解还很肤浅。我当时想的还是,我要如何通过我和教练一起制定的战术去限制他。但我和教练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当外在的因素限制到我们的发挥水平的时候,相比之下,陶菲克会比我老练很多。
比赛的结果惨不忍睹。只用了36分钟,陶菲克就直落两局赢了,而且第一局还曾以13比0领先。这直接就导致我在场上垮掉了,两局总共只得10分。对于这样耻辱性的失利,后来有球迷留言说:“即使换成右手,也不至于输得这么惨吧?”“无冕之王林丹显然是个大话王。”甚至有人说:“我宁愿他第一轮就输掉,也不要受这样的折磨。”
这是陶菲克的第一个世锦赛男单冠军,同时也成就了他集奥运会、世锦赛、汤杯冠军于一身的“大满贯”,他也非常高兴。况且,在决赛中,他还是以完胜的方式击败了我。
“等待了这么多年的大满贯,竟然如此轻易地得到,真有点不敢相信。”陶菲克赛后这么说。
“半决赛打败盖德的林丹和决赛中的林丹,完全是两个人。我可以很轻松地调动他,从而控制比赛节奏。本来我准备了很多套战术,我们相互之间各赢过几次,我更看重在比赛中学习到的经验。例如在苏杯上,我从林丹那里学到了一些,并且成功地运用在随后的比赛中。他的速度很快,但是我的打法不是太消耗体力,所以比赛拖下去对我有利,我的胜率也更高。不过一开场我什么战术都没换,就已经13比0了……”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陶菲克的这席话也令我自省。
阿纳海姆的箭头池体育馆非常开阔,它并不是专业的羽毛球馆。在夏天举行羽毛球比赛,空调的风向成为困扰所有选手的最大难题。这也令阿纳海姆成为历届世锦赛上诞生冷门最多的地方。美国男双的夺冠,新西兰、泰国的混双首次杀进四强,都一再说明,在这里能最终夺冠的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却一定是最幸运的。而中国队这边,却是周蜜女单首轮出局,奥运冠军张军∕高崚无缘混双四强。所以严格来讲,那场球我不是输给他,而是输在了当时我的能力还没有办法驾驭那样多变的场地。当出现像风向这样不确定的因素时,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受影响,一下就不自信,也放不开了。
在那样的条件下,只有当时鼎盛期的陶菲克一个人能控制得很好,只有最顶尖的陶菲克才能驾驭那样的场地。在2005年的时候,他当时的技术,说实话,确实要比任何一个男单选手都要先进,这是我承认的。
陶菲克有先进的技术,最主要的是,他有他的自信。我发现他在场上特别自如、镇定、目空一切。这就是一个经历过很多大赛、拿了很多冠军的运动员所散发出的一种很自然的魅力。
其实,风向对陶菲克不是没有影响。他也认为,能在这个场地夺冠的,一定最幸运。但是他说:“风大得难以捉摸,而我从来不想捉摸不透的事情。”而他甚至还开玩笑说,“一开始我也问了几个队友,发现原来风在每个场地、每个时间都是不同的,那我干脆不去想这事了。林丹就是想得太多了。”
从成就大满贯的那天开始,陶菲克就瞄准了北京奥运会,因为还没有人蝉联过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