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创业之初你不可不知的融资知识 >

第32章

创业之初你不可不知的融资知识-第32章

小说: 创业之初你不可不知的融资知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93你详细的股权结构和上轮融资的估值
这两个问题会告诉VC两点:他会让哪些投资人从这个项目中赚钱,以及会让这些投资人赚到多少,而这些可能不利于你的最大利益。管理团队的股权比例很重要,但是要含蓄一点,不要披露太多不需要披露的东西。
你要把自己的底牌盖好,保持信息的不对称。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关键还不能让VC觉得你是在装腔作势,而要保持自信:“我们正在有选择地跟一些投资人谈,他们有品牌,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有些VC只会整天跟其他VC沟通,不停问他们“是不是在看Y公司、怎么评价这家公司、能不能一起做这个项目。”
你要牢记的一点是:“这个信息对VC评估是否投资有没有用?对VC确定价格有没有用?”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同时这个信息可以作为其他人的谈判筹码的话,你就没有义务回答。
再说清楚一点,我认为这些信息很有价值、很重要,你应该有选择地披露,这的确有点微妙。比如,VC应该可以在不了解你的股权结构的情况下,给你一个投资框架。但是,在知道详细股权结构之前,他是不会给你一份详细的Term Sheet的(比如,投票权的比例、董事会构成就是其中两个依赖于股权结构的Term Sheet条款)。并不是什么时候都应该100%地把信息告诉VC。

ReachVC5(1)
ReachVC511几个术语
在VC融资中,最重要也是最受关注的条款,是所谓的投资前估值(Premoney Valuation),也就是企业在VC投资之前,值多少钱。“投资前估值”通常被简称为“premoney”或“pre”,当老练的创业者和VC讨论的时候,通常是这个样子的:“我给你pre 6个million怎么样?”“我的产品不错、有客户,我想至少应该是pre 8个million”跟pre对应的是投资后估值(postmoney valuation),简称为“postmoney”或“post”。post等于pre加上融资额。即:如果一家企业融资400万,premoney为600万,postmoney就是1000万,VC投400万就可以占40%的股份,创始人团队占60%。
还有一个对价格影响很大的条款是期权池(Option Pool)的大小。大部分企业在VC投资之后,都需要为新招募的或者是以前的管理团队预留一部分期权,这些人通常需要分配期权,发放期权就会稀释其他股东的股份。尽管是预期要招聘这些人,但很多VC会要求在投资之前,企业就把这些期权预留出来,这样,投资之后,VC的股份就不会被预留的期权稀释了。在上面融资400万,premoney估值600万的例子中(VC简称为“Pre 6投4”),如果VC要求期权池大小为20%,那么企业的股权结构为:VC的股份比例仍然为40%,20%的未分配期权,管理团队及创始人持有40%。换句话说,管理团队及创始人拿出自己20%的股份,分配给将要招聘的和一些以前的团队。
512投资后股权价值
曾看到Flybridge Partner的合伙人Jeff Bussgang介绍他们创造了一个术语,叫做“promote”,来帮助创业者了解一个项目背后的真实价值,而不是仅仅关注投资前估值或投资后股权比例。Jeff给“promote”的定义是“VC投资后创始人团队的股份比例乘上公司的投资后估值”,Foundry Group的合伙人Feld Brad将之称之为“创始人投资后股权价值(Founders PostDeal Ownership Value,即FPDOV)”。Jeff和Feld都认为创始人在与VC谈判的时候,要用“Promote”而不是“pre”作为判断的依据。
Jeff举了一个例子,他跟另外一家VC竞争一个项目,他提出的投资方案是“Pre 7投6和20%的期权池”。也就是说,Jeff会给企业700万的pre估值,投600万,占该公司46%的股份。创始人拿出20%股份作为期权池之后,还剩下34%的股份。而他的竞争对手的方案是“Pre 9投6和30%的期权池”,即pre估值为900万,投600万;占该公司40%的股份,创始人还剩余30%的股份。最后,创业者选择了Jeff的竞争对手,他给出的理由是:“Jeff,他们的价格更好,我认为公司的价值不止700万美元。”
这个创业者仅仅对比premoney的大小,就将Jeff给淘汰了,让他很是郁闷。Jeff用“promote”简单分析了他们两家VC的报价:在他的“pre 7投6、20%期权池”的方案下,创始人团队将会持有一个post估值1300万公司的34%的股份,换句话说,他们的创业成果是440万的“promote”。而在“pre 9投6、30%期权池”的方案下,创始人团队的“Promote”几乎相同:1500万投资后估值的30%,即450万。也就是说,Jeff的方案跟竞争者的没什么差别,只不过pre和期权池小些,而VC投资后创业者手中的股权价值基本相同。
对于这个创始人来说,有一个更好的做法,他可以跟给出pre估值900万的VC说,30%的期权池太多了,我们不需要招聘那么多管理团队。如果能够将期权池降低到15%就很好了,这样创始人团队的股份比例就增加到45%,“promote”变为675万美元。那么,当然放弃Jeff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  最好的txt下载网
ReachVC5(2)
513退出时的股权价值
Jeff的看法是对的,创业者不应该只关注公司的pre估值,因为pre估值中还包含了期权池,而期权是由董事会控制,并且是发给其他员工的。所以,他建议创业者应该关注“promote”,即VC投资后创始人自己手中的股权价值。
但是把“promote”作为对比不同VC的Term Sheet的一个重要财务指标,这是值得商榷的。Polaris Venture Partners的技术顾问Simeon Simeonov提出了一个很重要,但又常常会被忽视的一个原因:公司在做VC融资的时候,谁都没有赚到钱,因为对于早期的VC融资,创始人想套现基本是不可能的。创始人的“promote”不管是大是小,都是空头支票,是对不了现的。所以,他认为真正重要的是在公司实现退出(exit)的时候,创始人的股权价值,而不是Jeff和Feld所说的“投资后股权价值”。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公司退出时,创始人的股权价值就是“创始人当时的股份比例乘上公司的退出价值”。无论是以IPO还是被并购(M&A)的方式退出,公司的退出价值会受到很多不可预计的因素影响,所以创始人的股权价值变动范围很大。但是,在创始人退出时的创始人的股权比例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比如,公司在创始人退出前还需要几轮融资,每轮融资稀释多少股份等。对于一个典型的技术性公司,平均来说创始人在退出前会稀释掉45%~65%的股份。创始人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股权少被稀释一些。
514期权池对创始人价值的影响
Simeon还给创始人提出了几条减少股份稀释的手段,其中一条是让创始人从一开始就留出一个大大的期权池,比如Jeff的案例中,他认为30%的期权池更好,创业者放弃Jeff是对的。他认为一个大大的期权池,就可以防止以后期权不够用,还要创始人继续拿出股份,使得创始人的股份比例再次被稀释。
仔细想想,这个逻辑好像不对。如果期权都是从创始人这一个锅里往外拿,早拿晚拿有什么区别呢?我的看法刚好相反,我认为期权池越小越好,最好为零,也就是说pre估值里不包含期权池,创始人不要单独为期权池买单。因为既然VC投资进来,跟创始人一起做股东,就没有理由只让创始人自己拿一部分股份做期权池,要拿大家一起拿,期权池在VC投资之后设立。比如,在上文VC融资400万,premoney估值600万(“Pre 6投4”)的例子中,如果期权池大小为20%,那么在设立期权池之前,VC的股份比例为40%,创始人为60%。然后VC和创始人按比例分别拿出8%和12%的股份,凑成20%的期权池,这样,投资后,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占48%、VC占32%、期权池20%。
这种期权池的做法对创业者是最有利的,但基本上没有VC会答应,VC的逻辑是要让原始股东出期权。那如果这个逻辑成立的话,对于后续B融资(假定现在是A轮,后续是B轮)的VC来说,A轮的VC和创始人都算原始股东,B轮时的期权池应该由A轮VC和创始人一起出。所以,A轮的VC没有理由把公司直到上市退出期间的所有期权都让创始人来承担。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好制定一个A轮到B轮融资期间的管理团队招募和期权激励计划,争取设立一个尽量小的期权池。B轮的时候再设新的期权池,这样,A轮VC就该为期权池掏股份了。
设立尽量小的期权池还有一个原因,因为对于期权池里没有分配完的期权,是不会还给创始人的,通常是注销掉,这样相当于所有的股东(当然包括VC了)按比例增加了股份比例,换句话说,VC白白捡了便宜。
ReachVC5(3)
我建议创始人最好能做一个Excel表格,将公司每轮融资及VC退出时的股份变化模拟一下,一旦落实到数字,就很容理解VC在价格上的动机了。
创业者在跟VC谈判的时候,应该花点时间搞清楚Term Sheet条款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挑选对比Term Sheet的时候,不仅仅是跟价格相关的,比如pre、post、期权池、promote,还有其他一些会影响价格的条款(参与清算权、股利等)和影响对公司控制的条款(董事会构成、保护条款等)还应该对企业未来进行通盘考虑。
52VC在估值谈判中的奥秘
创业者很清楚企业每年可以创造多少收入、多少利润,但是,他们知道自己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价格吗?
对企业的估值,是创业企业引进风险投资(VC)时绕不开的关口。一方面,VC要对企业的业务、团队、规模、发展趋势、财务状况等因素感兴趣;另一方面,VC也关注企业的估值。这和我们在市场上买东西的道理一样:消费者不仅要对产品的质量和功能满意,还要能接受产品的价格。
价值评估,是资本市场参与者对一个企业在特定阶段价值的判断。对非上市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的估值谈判,极富挑战性。其过程和方法,隐藏着一些不为常人所知的奥秘。
521创业者对估值认识的误区——企业价值≠权益加总
一些传统创业者,往往错误地认为:VC一定会要求自己企业要有多少固定资产、多少净资产,以此权衡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按照他们的一般思维,将会计报表上的各项权益加总,就得到了企业的“总价值”,最多,再在净资产的基础之上溢价。然而,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或者对于没有太多净资产的成熟企业的创业者来说,融资的时候常常会困惑:估值多少,才会让VC接受,而自己又不“吃亏”呢?
另外,有些早期企业可能已经投入了很多资金,但业务还没有开展起来。于是,创业者便认为:我的企业价值,至少要比我已经投入的资金多!
然而,资本市场上的VC却不是这种思维。VC并非单纯购买企业的资产,更不是承担企业已经发生的成本。他们看重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潜在盈利能力),以及企业成长空间。所以,在VC眼中,企业的价值绝不是简单的“权益的加总”,或投入的“沉没成本”。因此,VC通常用“P/E倍数”(见下文)的方式对企业估值,或用现金流贴现方式对企业估值,而非简单的“权益加总”。
案例
A游艇休闲俱乐部创立了1年左右,老板已经投资2亿元,并进行了一些前期规划、关系梳理、海域租赁等方面的工作。但是,因为企业目前尚未发展会员,也就没有任何业务收入。俱乐部的财务人员了解一些常用的估值方法,但认为都不太适合用在他们企业身上。更重要的是,公司前期已经投入了2亿资金,估值如果少于这个金额,老板绝对不会答应。笔者给的建议是:先按常规的估值方法做出一个估值,去跟投资人谈,但是以已经投入的资金额(2亿)作为底线。
其实,企业在和VC进行估值谈判时,完全可以忽略各种看似纷繁复杂的财务估值方法,创业者自己应该先认真地自问:企业是不是一定需要VC的资金?没有这笔资金企业就无法长大或者经营下去了吗?另外创业者还需要换位思考:如果VC不投资你的企业,那企业是不是经营不下去?他的资金是不是没有其他地方可以投资了?
ReachVC5(4)
企业如果和VC达成三五年的长期合作,那么,即使在估值上有所让步,这点所谓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的。因为VC的资金及其他增值的服务,能帮企业把蛋糕做大。对长期合作而言,投资协议上的关于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条款,可能对创业者更为重要,这些条款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影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