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及常识精选-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出,《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趋于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除了讲话稿和报告这两种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两种公文文种外,《申论》测试还可能会考查其他公文文种的写作能力。
(3)背景资料的字数增多
2000年、2001年和2002年《申论》背景资料的字数还局限在1500字左右,但2003年和2004年的材料字数却远远超过这个数目,达四五千字之多。这就要求考生要更加注重对概括理解能力的训练。
(4)试题的题型、题量和结构不断在改变
“申论要求”涉及三个方面: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对见解、方案进行论证。这三方面的要求,在[试卷A]、[试卷B]中,一般是通过三个题目来体现的。但题目数量允许有灵活性,可以是三个题,也可以是两个或四个题。题目的样式也不会一成不变,也许要求概述事件,也许要求概括主要问题,也许会在不同层面上对解决什么问题或怎样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要求。
第一部分基础篇 第一章 申论概述
第一节 申论测试的性质与特点
一、 申论
“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论,即分析和说明事理。不难理解,申论就是一种具有申述、申辩、论证、论述内涵的文体。
人事部从2000年开始,在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中增加了“申论”的笔试科目。两年来,这种新增的测试载体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种载体,与我国古代的“策论”有联系,但又具有自身特定的性质。
二、 申论测试的性质
申论测试,是模拟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测试。但是由于考试时间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申论所给的背景材料不是原始的信息,而是经过加工的半成品资料。这些半成品的背景材料,头绪不很清楚,条理顺序也较为混乱,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需要考生研究、梳理、归纳。
申论测试命题中的背景材料会涉及到公务员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包括一些社会热点与大众传媒所关注的焦点等。
申论测试只是公务员选拔考核的初选,考生来自方方面面,专业不尽相同。所以,虽然要求他们具备较为丰富的常识,但是不会对某一专业特别倾向。这一点,从我们下面所列举的考题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公务员处理日常工作,依据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法规,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针对性,要切实可行。申论考试作答也要如此,不要说套话、假话,不能漫无边际、无的放矢。
三、 申论测试的目的
前面提到,申论测试既不同于古代选拔贤良的策论,也不同于当今的大学入学的作文考试,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 测试形式灵活多样
申论测试除了所给出的材料部分外,其答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概括部分,二是方案部分,三是议论部分。就文体而言,概括部分可能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中的某一种形式,也可能综合了多种文体形式;方案部分,则是应用文写作;第三部分自然是议论文写作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2) 测试背景资料涉及面广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反映这一要求,申论所给定背景资料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
申论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已有定论,也有一些问题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至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争议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不会成为背景材料。
(3) 测试目的针对性强
申论测试考查的目的明确,针对性很强,即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对背景材料的分析、概括、论述体现出来,从所提出的方案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看,考查的目的与测试的命题是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目的具有针对性,试题也具有针对性;试题为测试的目的服务,目的则是试题设计的指导思想。
(4) 测试标准具有先进性和国际性
选拔公务员的申论测试,一开始就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仅注重对应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应试人员将要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考查。在科目设置、考试形式上都是按国际标准设计的,在内容上体现了中国特色。
西方一些实行公务员制度时间比较长的国家的公务员考试,是分类分等、定时定期进行的,人员的选拔录用与职位紧密结合,采用不同的试卷,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职位对人员的不同需求。我国也将逐步在公共科目试卷中,体现中央国家机关和垂直管理系统在用人上的不同要求,逐步作到分类、分等、定期考试。
(5) 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
申论测试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从资料背景来看,都是有关当前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问题,有的已定论;有的尚未定论,完全要考生自己来解决。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提出对策或是对对策进行论证,都不会有一个确切、固定、惟一的标准答案。
以对策部分为例,这部分是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办法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但是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相对的,在不同地区以及发展中的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可能一样,更何况有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合理的方案,因此哪一种更为合理,针对性与可行性更强,要对若干方案比较论证后方能确定。又比如论证部分,抓住什么问题、从什么角度论证、采取什么方法与结构,要适合自己的特长,因而也决不会有一个具体惟一的标准。因此论证(作文)部分的评定,也只能是综合的、全面的、等级式的,不可能有确切的惟一的标准。
正因为申论测试没有确定的答案,这给了考生以发挥的空间,不同的考生完全可以较充分地展示各自不同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选拔者挑选到满意的人才。
(6) 测试具有前瞻性
申论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公务员考试命题不仅会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还会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第二节 申论测试的内容结构与标准样式
一、申论测试的内容结构
研究一下申论试题就会明白,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总体上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其次是申论写作的背景资料;最后提出申论要求,要求应试者在弄清背景资料的基础上完成题目。
这些背景资料一般是约1500字的材料(近两年材料文字有增加的趋势),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材料会更多一些,有时会达到4~5千字,内容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现象的诸方面。这些资料大多是经过初步加工后的“半成品”,是带有新闻性质的现实材料,反映的多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热点问题,基本上不会涉及重大理论问题或专业性极强的问题。
申论测试要求一般有三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给定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用150字左右的篇幅,概括出给定的背景材料的主题。
第二,对主要问题提出见解,提出对策,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体现针对性与可行性,用300~400字来说明。
第三,对见解、方案的论证。这部分内容要求1200字左右,标题自拟,中心明确,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这三方面的要求,一般是通过2~3个题目来体现的。
二、申论测试的标准样式
申论测试正是通过给定资料,要求应考者根据所给资料写作申论文章,来对应考者进行测试的一种考核形式。现列举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卷)如下:
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题(卷)
(一) 注意事项
1。 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 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 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 资料
1。上汽集团总裁日前在上海对记者说,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应该有一个很强的汽车工业与之匹配,应该建立一些大规模的汽车工业集团。他指出,中国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过去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哪家困难帮
哪家,体现的是扶弱以抗强,结果谁都没有强。百余家汽车厂,只能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要成为汽车强国,必须建设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他强调,中国汽车工业的时间不多了,我们要用“扶强联弱”的办法,用最短的时间,整合目前汽车工业差、乱的局面。他希望国家能够支持汽车大企业、大集团,以最少的投入来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2。某商报对汽车的市场前景分析如下:载货汽车需求量将增长,但市场份额将有所下降。轿车、客车,尤其是微型客车的需求量将有较大增长,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以城镇为中心,公款购买、公务使用的第一消费层次市场会逐步缩小;以企事业单位公款购置商务用车的第二消费层次市场需求会保持相对稳定或略有下降;以富裕阶层为中心,私人购买和使用的第三消费层次市场发展势头良好,将成为吸纳汽车增长量的主体,随着国家有关鼓励私人购车政策出台,预计个人购车比例将逐年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对中重型货车、各种专用汽车、矿用车和大中型客车的需求将明显增加。农村汽车市场对轻、微型客货车需求会有较大增长。
3。上海某报记者:“上海一大怪,汽车没有行人快”——上世纪90年代初之上海“怪现状”如今似有卷土重来之势。今日大上海,又见行路难。扎堆的车流如蜗牛爬行。高峰期间,市中心区高架道路上蜗行的车辆密密匝匝,远远望去就像个大停车场。一日,记者乘上703路公交车,走走停停,从莲花路到上海体育馆,区区不足10公里,竟然走了一个半小时。
4。上海某报记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的道路长度和道路面积分别增长了108%和142%,修建了地铁、高架路、跨江大桥、越江隧道等许多道路基础设施,中心城区初步形成现代交通网络,但同期的机动车总量却增长了470%以上。市民的感觉是路越修越多,车越来越堵。最近几年,上海投资500亿元,增设高架路内环匝道,拓宽地面交通要道,新建越江隧道和中环线,从根本上缓解中心城区的道路拥堵状况,与此同时将大力发展智能交通系统。但人们担心,明天会不会还是继续拥堵。10多年前的“出行难”是上海进入三个“三年大变样”的前期发生的,是城市大发展前的一段“阵痛期”。而今,上海又再次进入了一个“阵痛期”。
5。广西某报记者:随着南宁私家车的增多,汽车投诉也不断上升。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天,记者就接到几位汽车消费者的投诉电话。有的反映,一些新的热销车型有加价销售的现象;有的反映,买了保险,一旦出了问题,真正索赔时手续非常复杂;有的反映,遇着节假日办理上牌入户不方便。一刘姓出租车司机向记者反映,南宁汽车维修市场比较混乱,不同维修厂的配件和维修价格相差比较大。私家车主白先生对入户、年检时强制性收取的过路过桥费诸多项目和强制小轿车12年报废表示不理解。私家车主李先生认为,汽车商家应在售前、售中、售后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开心。
6。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汽车工业“十五”(2000年至2005年)规划中提到:到2005年,汽车工业增加值将达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其中,轿车的发展速度将大大高于汽车工业的平均增长率。为此,中国政府将致力于汽车工业的战略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出两到三家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同时,中国政府将积极发展售价八万元左右的经济型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