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新闻学概论(第4版) >

第24章

新闻学概论(第4版)-第24章

小说: 新闻学概论(第4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真:真实、真相、真情。

  三公:公开、公平、公正。

  三度:速度、广度、深度。

  我们可以说,新闻体裁由简到繁的发展,有其自身发展规律。除了受到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欣赏习惯的制约外,它总是遵循大众新闻传播工具的特点,沿着更真实、更迅速、更深刻地反映现实变动的方向发展;沿着便利于读者阅读(收听、收看)、更吸引读者的方向发展。以最省的精力让读者获取最多的信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使读者受到最大的影响,这是新闻事业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

  第六节 新闻教育适应新闻事业而产生、发展

  世界各国的新闻教育都是很晚才开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新闻事业的初创时期,从业人员不多,无需教育部门成批培养。新闻事业又是一门新兴事业,凡事总是先有术后有学,要探索其中的规律,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尚待时间。另外,新闻工作的实践性强,又和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有相通之处,新闻从业人员可以从其他学科中转过来。这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新闻人才没有学校培养,而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把经验一代代传下去,从实践中学习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社会日趋现代化,新闻报道手段的多样化,向新闻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师傅带徒弟的办法,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现实需要。这就必须兴办专门学校来大量训练。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在1904年给哥伦比亚大学捐赠200万美元创办新闻学院,并发表文章说:

  现在培养律师、医生、牧师、陆海军军官、工程师、建筑师与艺术家,已有专门学校,但没有一所学校是培训新闻记者的。所有其他专门职业,都已从这些专门训练中得到益处,而不将新闻事业包括在这些专门职业之内,在我看来是毫无理由的【7】。

  普利策当《世界报》老板近30年,深感新闻人才的匮乏、新闻教育的迫切性。这也反映了当时报业主们的共同要求。

  新闻教育在开始时,采取在其他系科开专业课、选修课的办法。187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在英文系开办新闻专业课;1893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开了5门新闻选修课。到20世纪初,各国才纷纷开办新闻系、新闻学院。

  美国:1908年,开办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12年,哥伦比亚大学开办新闻学院。

  英国:1919年成立伦敦新闻函授学院,同年,伦敦大学开办新闻系。

  法国:1924年成立里昂大学高级新闻学院。

  中国的新闻教育始于1918年,当时北京大学成立新闻研究会,旨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蔡元培为会长,聘徐宝璜、邵飘萍为教师,学员有毛泽东等共55人。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新闻系。复旦大学于1924年在中文系设立新闻学科,1929年成立新闻系。

  总的来说,解放以前,我国的新闻教育规模比较小,有的院校新闻系时停时办,很不稳定。教材基本上搬用英美的,教学偏重于训练学生的文字水平,培训新闻事业的从业人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一方面创办了一些新闻院、系,例如1949年7月在上海成立华东新闻学院(由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领导),1949年11月在北京成立北京新闻学校(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领导),培养人民新闻工作干部,并改造被接管的旧新闻单位的从业人员;另一方面,对旧的新闻校、系加以改造,初步改革新闻系的教学内容。在1952年我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中,将新闻校、系、专业合并,集中力量办好几个新闻系,并开始正规的新闻教育。1954年,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中专门就培养和训练新闻干部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在中央高级党校(即当时的马列学院)设立新闻班,负责训练省(市)一级报纸的领导干部;扩大大学新闻系的招生名额,以造就更多的新闻人才。40多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几经曲折,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遭到很大摧残,但总的来说,毕竟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新闻人才,他们当中许多人已成为各新闻单位的领导、业务骨干。

  经过多年摸索,新闻教学取得可贵经验,教学计划、教材都相对稳定下来,确定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党的方针、政策,语言文学知识)和广博的各学科知识的前提下,着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写、编的实际操作能力,努力使学生既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又能勇于开创新局面。从1978年开始,我国招收第一批新闻学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生,以后每年都招收一批。这对于加强师资队伍、充实科研力量、培养我国的高级新闻记者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新闻事业迅猛发展。新闻教育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各地高等学校兴办了一批新闻系、新闻专业,到2005年底,各大专院校的新闻学院、新闻系已超过300家,加上在其他系里设有的新闻专业,全国已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660家,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新闻研究机构也纷纷成立,取得不少的成果。但总的来说还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有待改进和加强。

  注释

  【1】 参见World Press Frends(2005)、《国际电视业年鉴(2005)》。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年鉴》(1999);《世界广播电视手册》(1998);《国际电视业年鉴》(1998)。

  【3】 〔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合著:《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533页。

  【4】 〔美〕埃德温·埃默里、迈克尔·埃默里合著:《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1982年版,第533页。

  【5】 〔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页。

  【6】 《波士顿环球报》1998年11月15日,载《参考消息》1998年12月7日。

  【7】 引自《约瑟夫·普利策和新闻事业》英文版,美国U&C出版社1966年版。

  第七章

  新闻媒介的性质

  第一节 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性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特征。新闻事业的性质是在与其他事物的比较中展现,并在不同层次上展示出来的。为了叙述方便,这里所说的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指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特性,特指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新闻媒介的个性是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也可以说是新闻媒介的一般性质。新闻媒介的共性指的是包括各个时代、各个国家、各个阶级、各种类型的所有新闻媒介的共同特点。这些共同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它仅仅是舆论机构,没有立法、司法、行政那样的强制性和指挥权。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1)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2)新闻媒介是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3)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甚至是在事实发生的同时)反映现实变动的,这使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4)新闻媒介传播的新闻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使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所以说,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最后,无论是哪个国家,无论实行何种新闻体制,无论是哪种性质、哪种类型的媒体,任何新闻媒体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这是因为新闻媒体是以传播信息为主要功能的机构,而公民拥有宪法所认可的知情权,满足公众的信息需要,就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

  新闻媒体的公共性要求媒体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以公众的公共利益为优先目标,或者说,公共利益至上是新闻媒体的第一诉求。

  从世界范围来看,无论何种社会制度,无论何种新闻体制,无论何种媒体所有制,媒体具有公共性进而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都得到一致认可。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广播电视从一开始就实行民营制,从事完全商业化的运作,但美国国会从1927年起历次通过的相关法案,尽管规制的侧重点不同,规制执行的严宽不同,但“符合公共利益、便利性和必要性”是相关法案对电讯业一以贯之的基本准则。英国的广播电视业实行公共广播体制,从BBC开播第一天起就声称“以利他主义思想为从业者行为准则,为公共利益而工作视为自己的天职”【1】。

  在新闻传播学界,学派纷呈,自由主义论、社会责任论、实证学派、批判学派,等等,不同意见的争论从未停止,但所有学派都承认:传媒业具有与生俱来的公共性,传播业必须坚持公共利益至上,争论不过是实现的手段不同而已。例如,自由主义论者认为市场竞争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好方式,社会责任强调以专业理念和自律来强化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服务公共利益;批判学派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传媒业公共利益实行的不可能,强调要改造资本主义的新闻体制。

  对于中国传媒业来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始至终是我们传媒业至高无上的宗旨,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对于传媒业的本质要求。

  新闻媒体公共利益至上原则包括以下要求:

  (1)保障法律所保护的公众私人利益不受传媒侵犯,这主要是公众的隐私权以及青少年的保护,不伤害社会公德,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2)满足公民的知情权。

  (3)普遍服务原则: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域、不分性别,不论贫富、不论地位,都应该享受传媒业同等的服务。尤其是,无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应该在媒体上有平等表达机会。

  在大众传播工具中,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变动,主要地由新闻来承担。总的说来,新闻是报纸、广播、电视的主体,没有新闻,根本称不上新闻媒介。因此,我们可以说,新闻媒介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二、新闻媒介的特性

  在日常的新闻工作和新闻学研究中,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某一家新闻媒介的特性。比如有些人常常会问:“NHK(日本放送协会)是什么样的电视台?”人们往往会回答:“那是一家公营电视台。”“它常常反映政府的立场和意见。”也有人会问:“《解放日报》是家什么报?”答者会说:“那是上海市委的机关报。”或说:“那是家综合性日报,在上海和华东地区很有影响。”这些谈论都是从某一侧面对新闻媒介特性的描述。

  新闻媒介的特性是分层次展现的,或者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描述。这一点,我们在第六章已作了陈述,为对新闻媒介的性质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这里再扼要叙述一下。新闻媒介特征的主要方面有——

  1.从所有制方面来看,有三类

  私营——除极个别独资外,绝大多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所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2.与政府或执政党关系来看,有三类

  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民族)、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如1926年复刊后的《大公报》曾声称自己报纸“不党、不私、不卖、不盲”,而在经济上完全依靠自己,不接受任何方面津贴。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一般来说,它们往往依靠政府(或政党)的财政津贴来维持日常运作。世界各国几乎所有的对外广播都是官方的新闻媒介,尽管它们运作方式可能不同。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