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送底撸约罕凰瞬攘艘唤牛鹊取8改赣逃⒆右云胶偷男奶创胨酥涞哪Σ粒煤⒆友Щ峥砣菟说墓А!
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一种协议,当孩子在气愤、想发泄时,父母用某种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孩子,让孩子及时冷静地想一想,考虑如何文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去掉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有一位脾气非常暴躁的男孩,他的父亲为了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父亲把男孩叫到一面墙壁面前,对男孩说:“孩子,爸爸知道你脾气不太好,这也不是你希望的。但是,骂人,脾气不好会影响到别人。这样吧,从今天开始,你感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在这面墙壁上贴个图标。”然后,父亲给了小男孩一叠图标。
一周后,墙壁上果然贴上了许多图标。一天晚上,父亲指着墙壁对男孩说:“孩子,你看到自己的坏脾气了吗?”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父亲说:“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一天不发脾气,你就从墙壁上撕下一个图标。”
第16种习惯 自我管理(3)
第一天,男孩坚持不住还是发了火。第二天,男孩居然真的没发火。这周内,男孩居然有三天没发火。一个月后,墙壁上的图标都被撕掉了。
那天晚上,父亲又把孩子叫到了墙壁前,对男孩说:“孩子,现在你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这非常好。你看看,以前你发脾气的图标虽然被你撕下了,但是,图标的痕迹还在。这说明你每次发完脾气之后,不管是给他人还是给自己都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男孩惭愧地笑了笑。从此以后,男孩很少再发脾气了。
由此可见,家长只有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逐步纠正发火、骂人、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当然,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法。如:鼓励孩子把不高兴、不愉快的事件告诉父母或其他人,以缓解心中的不快;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应该在心中默数“一、二、三”;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达到冷静;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等等。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进行了测试一项儿童自制力的实验。屈斯克利博士在所有参加测试的孩子面前放了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如果孩子能够忍耐15分钟,他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结果,超过80%的孩子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唤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莫尼卡·屈斯克利博士说,通过这个实验,说明大部分儿童耐不住眼前的诱惑,自制力较弱。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一名中学生成绩很好,但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便整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打电子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而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每门功课不及格,导致被学校开除。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可”、“否”的观念,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父母不妨通过制定家庭规则来指导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当然,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比如,未经家人同意而在外留宿会让家人担心,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
如果孩子不太情愿,父母可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签订协议,把家长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这有利于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形成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总之,父母在管教孩子的过程当中,要注重把对孩子外在的约束力转化为他们内心的自我控制的能力。
建议五:教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现在社会上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一些网站、报纸、杂志、电影、录像、图书等中都有不健康的内容,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具有诱惑性,会腐蚀青少年的心灵。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讨论什么内容是健康的,什么内容是有毒害的,以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让孩子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东西。
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专门骗孩子的钱,诱惑孩子走歪门邪道,甚至拐卖孩子。比如,有的骗子诱惑孩子赌博,有的用讲故事的方法散布封建迷信或霪乿思想,有的向孩子兜售摇头丸、迷幻药等毒品,有的在孩子单独行动时,以认识孩子父母或亲友、带孩子出去玩儿等为由拐骗孩子……家长要给孩子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告诉孩子这些坏人、骗子的真实面目,教育孩子在遇到这类事时,一定动脑子想一想,绝不能跟陌生人到任何地方去;如果是认识的人也表示要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如果有人强制干什么就大声呼救。回家以后要跟家长说清楚,还要跟老师汇报。
另外,父母要告诉孩子,对于陌生人问路或者请求帮助寻找丢失的东西之类的事情应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这往往是犯罪分子诱骗孩子的策略。让孩子知道任何人包括警察和消防员,在未得到孩子监护人允许的情况下,都不能将他们带走。因此,对于自称是警察、消防员等人要带人时更要提高警惕。
一般来说,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水灾、火灾、地震、触电、溺水、车祸、迷路、遇上坏人等特殊事件,因此,父母从小就应该让孩子知道:着火了怎么办,迷路了怎么办等,让孩子知道火警电话“119”,盗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等等,最重要的是记住父母的手机号码。
第17种习惯 抵抗挫折(1)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从失败中培养成功。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的两块最牢靠的踏脚石。若肯研究它们,利用它们,便没有别的因素更能对一个人发挥作用。——戴尔·卡耐基
“秋风起……天气渐渐冷了,树叶渐渐黄了落了。”
“被雨打折了的向日葵,天晴了,它仍旧向着日,美满地开花,美满地结实。”
“……白蓼花,红蓼花,经了许多雨,许多风,红的仍旧红,白的仍旧白,不曾吹折它的枝,洗褪它的颜色。秋!这样光明鲜艳的秋!”
这是著名文学家沈尹默写的一首诗《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而且蕴涵着丰富的哲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万物萧条的季节。就好像人生,有成功的高潮,也有失败的低谷。
综观历史的进程,我们就会发现:整个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高潮与低谷的更替,一个朝代由兴盛走向衰败,改朝换代后,必然又是一个文治武功的太平盛世。历史就是在低谷与高潮、兴盛与衰败的交替中向前发展的,绝望的黑夜后面总是灿烂的黎明。
一个人的一生注定既有高潮也有低潮,既有峰顶也有低谷;不可能永远春风得意、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背时背运、道尽途穷。所有的困难都有尽头,只要一个人拼力攀登,就可以更快地到达顶峰;只要一个人主动奋斗,就可以更快地突破逆境。
海伦·凯勒是美国著名的聋哑作家,她在两岁的时候就被病魔残酷地夺走了视觉、听觉和说话的能力。看不见、听不见、不能说话,这对于一个两岁的孩子来说,真可谓是生活在三重苦难的地狱中。但是生活并没有抛弃凯勒。正当她的父母为她将来的生活忧愁时,帮助他们的天使出现了。一位家庭女教师来到她家,教会了小海伦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表白自己。海伦在老师的帮助下,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用自己不健全的身体为她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她还在老师的无私帮助下,在全世界旅行,并献身于帮助聋哑人的教育事业。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当挫折来临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并做自我调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上面留有一段题词警策人心:“事必如此,别无选择。”消极逃避可能毁了一个人的生活,也许会使这个人的精神崩溃。“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即使贵为一国之君也不得不常常这样提醒自己。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的图书馆就写着这样一句话:“请教导我不要凭空妄想,或作无谓的哀叹。”哲学家叔本华也曾表达过同样的看法:逆来顺受是人生的必修课。诗人惠特曼的话同样说明了这种人生必不可少的态度:“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黑夜、风暴、饥饿、意外与挫折。”既然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经的坎,那么我们就必须教孩子学会接受挫折。
所谓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预期时的情境与感受。不同年龄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也有不同的表现。对幼小的孩子来说,他想要玩具,妈妈却把它收起来了;或者他想吃肯德基,妈妈不允许,这些都可能导致他有受挫折的感受。面对挫折时,年幼的孩子通常是以哭闹或发脾气的方式表现出来。对学龄期的孩子而言,挫折感的来源就与幼儿不一样了,他们可能是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或无法达成预期的目标,例如希望能考个100分,结果只考了80分,这时候的孩子在面对挫折时,表现出的则是生气、沮丧、觉得丢脸等情绪反应。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挫折的发生是无可避免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战胜内心的恐惧,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呢?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呢?
建议一: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意识。
许多父母都认为,幼小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对孩子保护有加,挫折会让孩子感到痛苦和紧张,不应该让孩子遭受太多的挫折。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
其实,一个人受点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处。孩子遭受挫折的经历有利于培养现代人的良好品德;有利于发展人的非智力因素;有利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故家长应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适应力的好方法。
当然,如果父母一味地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教育,专门让孩子参加一些以吃苦教育为主的夏令营,或者参加一些探险、到边远穷山村去体验的活动等,这是片面的挫折教育,或只能说是挫折教育的一个方面。
第17种习惯 抵抗挫折(2)
事实上,挫折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培养孩子的一种耐挫折能力。它不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独立、勇气、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挫折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的目的不只是让孩子吃点苦、受点挫折,而是时时地、潜移默化地从各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和耐挫折能力。
有挫折教育意识的父母可以把自己事业和家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不如意告诉孩子,让孩子对挫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孩子正确对待各种挫折和不如意树立榜样。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执着、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坚强的意志,是孩子面对挫折的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建议二: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美国孩子摔倒了,母亲说:“宝贝,自己站起来!”然后用鼓励的眼神望着孩子,直到孩子自己站起来;
一个非洲孩子摔倒了,母亲没有说话,只在孩子旁边反复模仿摔倒并站起来,以无声的实际行动教孩子自己站起来;
一个中国的孩子摔倒了,母亲马上跑过去, 扶起孩子,不停地说:“宝贝,别哭,摔着没有?”有的母亲还直跺地面:“都怨地不好,让宝宝摔倒了,妈妈打地,宝宝乖!”于是,孩子不哭了。
将来成长的孩子中,美国的孩子独立坚强,从小就学会了照顾自己,再富裕的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养活自己;非洲的孩子也能自己照顾自己,从小就离开父母去闯世界;而中国的孩子似乎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伞”中,无法独立生活。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美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是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