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

第19章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第19章

小说: 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种习惯 自我反省(3)
 
聪明的父亲看出了大卫的想法,他对大卫说:“孩子,我并不强迫你去穿这双鞋子,但是,你要学会反省自己,不要让自己陷入不良思想的陷阱。” 
虽然父亲没有强迫大卫再穿这双鞋子,但是,大卫觉得应该给自己一个警示。于是,大卫把这双鞋子挂在自己房间里容易看到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任性,不要贪图虚荣。 
建议四:引导孩子自我反省。 
列宁8岁那年,有一次,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罗夫娜带着他去阿尼亚姑妈家做客。 
列宁当时非常活泼好动,一不留神把姑妈家的一只花瓶打碎了。当时,谁都没有看见。后来,姑妈问孩子们:“是谁打碎了花瓶?” 
其他孩子都说:“不是我!” 
列宁因为害怕在众人面前受到惩罚,所以也跟着大家说:“不是我!” 
但是,列宁的母亲已经猜到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因为,小时候的列宁太好动。 
怎样对待列宁隐瞒真相的过错呢?要不要当场揭穿他呢?列宁的母亲仔细思考一下,她觉得应该了解儿子犯错误后是否对自己的不诚实的行为有所认识,同时要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并针对孩子的思想状况对儿子进行启发,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反省能力。 
于是,母亲没有当场指出花瓶是列宁打碎的。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母亲一直保持沉默,她在等待列宁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勇敢地承认。 
果然,母亲的沉默让列宁深深地感觉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一直在做要不要告诉母亲的思想斗争。 
终于有一天,临睡前,母亲走到他的跟前,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但还是没有说话。列宁受不了心里的自我谴责,突然失声大哭起来。他大声对母亲说:“我骗了阿尼亚姑妈,花瓶是我打碎的!” 
看到儿子能够勇敢地承认错误,母亲欣慰地笑了。她安慰儿子说:“你承认了错误就是个诚实的孩子,我会给阿尼亚姑妈写信的,姑妈一定会原谅你的。” 
引导孩子自我反省就是发现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不直接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急于对孩子进行教育,而是先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进行冷处理。同时,父母要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表现出沉默、静候的状态,让孩子通过父母的态度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一段时间后,再抓住一个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 
建议五:让孩子自己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许多父母往往喜欢替孩子承担做错事的后果,这种行为是非常不对的。这不仅让孩子失去了责任心,更使他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从而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因此,明智的父母不要替孩子承担后果,而是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做错事的后果。 
有一位妈妈发现自己的儿子出什么差错都不想想自己的问题,总是责怪别人,于是想着应该让孩子学会找找自己的责任。 
有一次,儿子要在周六去参加学校的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平时,儿子的数学成绩非常好,而且又善于动脑筋,这个比赛取胜的可能性太大了。 
周五晚上,儿子像平常一样,放学回家后就去跟同学踢球了,然后看电视、读课外书一直到11点才睡。周六早上,每次都要睡到9点多才起床的。这天,妈妈硬着心肠不叫他,结果,儿子果然9点才睡醒。等儿子赶到学校的时候,考试已经开始了。由于儿子迟到了快一个小时,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儿子回家后非常沮丧,责怪妈妈没有叫他早点起床,使他在这次考试中失败了。 
妈妈却对儿子说:“儿子,你明明知道周六要去参赛,为什么不早睡?妈妈周六要去加班的时候,有没有要求你来叫醒我?你总习惯别人提醒你做你自己的事。但是,别人是不可能一辈子提醒你的,你要学会自己提醒自己,做错事后自己反省自己的错误!” 
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做错事就会自我反省,只要他错了一次,就很少犯同样的错误。 
第16种习惯 自我管理(1)
 
只要我去学习,就是为了认识自己,而不是为了教育别人;我一贯认为,在教别人之前,首先要充分认识自己。——卢梭 
在一个人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他的头脑会很不像样地膨胀起来,忘乎所以,妄自尊大。——高尔基 
一个人能不能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印度雷缪尔集团总经理,哈佛商学院的MBA,伦敦商学院、欧洲INSEAD商学院、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中国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多所商学院的访问教授帕瑞克博士曾经说过:“除非你能管理‘自我’,否则你不能管理任何人或任何东西。” 
帕瑞克是这样理解管理的发展历程的:管理最初关注的是“通过机器增加工作成功,提高工作质量”,接着是“通过人力增加工作成果,提高工作质量”,现在的重点则应是“如何通过工作发展自我”。 
在哈佛商学院接受两年MBA教育成为标准的“哈佛产品”之后,帕瑞克回到了印度。最初的几年,他始终希望做得更多,干得更好,不断获得“进步与成功”,但同时,他变得越来越焦虑。他发现周围那些能干的、成功的商界人士,也包括他自己,都处在极大的压力之中,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生活领域内,既不健康又不快乐。 
帕瑞克认为,学校教育经常教我们怎样去管理他人和事物,却缺少教育我们怎样去管理自我。因此,这位博士把一半时间用于在全世界讲授自创的“自我管理”课程,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发现自我。 
在帕瑞克的生活中,他经常采用集中训练来管理自己。尽管他全年都在全球到处飞行,却仍可以精力充沛、平和平静。这也许就是自我管理的好处吧。 
自我管理在管理界非常受重视,对于孩子来说,自我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走上社会前,必须会进行自我管理。 
目前,德国的中学已经开设了项目管理课程,而且是非常正规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事情、班级的事情甚至是师生关系、人生选择,等等。也许,父母也得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了。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会意识到需要管好自己,也就是自我管理,但是,许多孩子由于经验太少,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在自我管理上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许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出国留学,而出国留学恰恰需要孩子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专家认为,中国学生的问题不是智力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一旦离开父母生活,他将无法很好地管理自己。 
清华经管学院MBA办公室主任钱小军说:“作为一个中学生的母亲,我一直从小教育我的孩子第一有爱心、第二有责任心。当然还有就是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我同学的孩子今年高考也考进了清华,我发现这些孩子其实都是自我管理能力非常强的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是24小时,一样的时间,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但有的孩子学得很累,效果还不好。” 
如果父母能从小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东西自己管,自己的生活自己安排的自我管理习惯,就能增强孩子行动的独立性、目的性和计划性,这对于孩子今后生活的幸福和成功无疑是有巨大的帮助的。 
孩子的自我管理,有个从被动到主动,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增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也不断增强,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自我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那么,作为家长,怎样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呢? 
建议一: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一个猎人,打猎时捡了几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狮子,就把它们带回家中精心喂养。这几只小狮子慢慢长大了,它们生活无忧无虑,有吃有喝,自在幸福。当然,它们都关在笼子里,猎人给他们设计的笼子也是温暖而舒适的。没想到,一不小心,一只小狮子从笼子里跑了出去,猎人到处寻找也没有找到。而其他几只呢?还在受着保护。 
一天,那个猎人外出打猎后再也没有回来,习惯了被喂养和保护的小狮子们最后被活活饿死了。而那只当年跑出去的小狮子呢?它已经变成了一只野狮子。它独自在野外时,饿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受了伤,它学会了用舌头舔伤口;遇到敌人,它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正是这种独立的、不依靠别人的习惯,使它在大自然的环境里顺利地活了下来。 
第16种习惯 自我管理(2)
 
能不能在生活中管好自己,这是自我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如果孩子无法管理自己的生活起居,我们很难想像他能够管好其他事情。 
在这一点上,国外的一些父母做得相当好。 
比如,韩国人比较喜欢周末全家出游。不管孩子多大,哪怕只有两三岁,父母都会带上他。而且,父母都会让孩子自己走,自己去照顾自己。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只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韩国父母认为,应该从小就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孩子才会学会自我管理。 
而中国的很多父母,往往对孩子照顾有加,使孩子常处于“中心地位”:东西乱扔了,大人来收拾;衣服穿脏了,大人立即洗。这样的孩子一旦离开父母就无法生活了。因此,做父母的应该放手让孩子去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积累经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作业做完后收拾书包等,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建议二:教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 
孩子上学以后,父母要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制作简单的教具等。 
许多父母都会抱怨: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书包里乱得像“纸篓”,家长只好每天帮他整理。事实上,孩子形成这种毛病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当孩子进入小学后,父母还要注意不要替孩子做作业或者检查作业——孩子应该自己去做这些事情。一旦父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了,孩子不但自己不检查作业,反而觉得这是父母的事情,对学习的兴趣也会降低。 
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当学习与其他方面产生矛盾时,孩子应怎样处理。比如,一个爱好课外阅读的孩子,在做作业与看书方面往往会产生矛盾。父母要引导孩子把重点放在做作业上,在作业完成的基础上,允许孩子看一些课外阅读的内容。再比如,如果孩子是一名学生干部,当他的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时,他如何来协调这两方面的矛盾呢?在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教育孩子想出一个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当好学生干部的好办法来,这也是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建议三: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艾森豪威尔10岁时,他父母让他的两个哥哥在圣诞节前去远足,却坚决不同意他去。艾森豪威尔感到十分愤怒,他冲到屋外,捏紧拳头在苹果树上猛击。他一面哭一面打,双拳血肉模糊都没感觉到。最后,艾森豪威尔被父亲拖回家中,但是,父亲并没有呵斥他。 
这时,母亲进来给他涂上止痛药,并扎上绷带,但是,母亲也没有安慰他。又恨又怒的艾森豪威尔倒在床上大哭了一个小时。直到他平静后,母亲才进来对他说:“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比能拿下一座城市的人更伟大。发怒是自我毁伤,是毫无用处的,需要好好克服。” 
母亲的告诫深深地印在了艾森豪威尔的心中。在76岁时,艾森豪威尔写道:“我一直回想起那一次谈话,把它看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时刻之一。” 
遇事不如意或遭遇突发事件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大喜大悲,或者是做事不顾后果,容易冲动。而善于自我管理的孩子就知道情绪是怎么回事,情绪的体验是什么,应该怎样去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等。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他们虽然知道骂人、说脏话是不对的,每次骂人、说脏话以后也常常后悔,但是由于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总无法控制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许多孩子的骂人其实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情感宣泄。例如:东西被他人偷走,自己被他人踩了一脚,等等。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