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宋词排行榜 >

第19章

宋词排行榜-第19章

小说: 宋词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兰帐玉人睡觉(2),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3),有盈盈泪。





【注释】


(1)“谁道”句:反用韩愈“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意。

(2)兰帐:芳香典雅的帏帐。睡觉:睡醒。

(3)金鞍:金饰的马鞍。此代指在外游冶的荡子。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排行解析


章楶的这首《水龙吟》,有三项指标都相当落后。当代互联网上,其链接次数不足1千,在宋词百首名篇中排名最后。20世纪的词学研究项上,其更是交了白卷,排名也是最后。历代选本选录此词也较少,古今107个选本中,仅有28个选录,列单榜第九十三位。

那么,是什么助推它登上宋词百首名篇榜,并名列第七十四位的呢?首先,是历代文人的效仿追和。这一项,其以惊人的26次唱和列单榜第四位,远远超过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其次,是文人的评点。此词历代评点共有10次,列单榜第六十六位,也成绩不俗。

或许我们可以说,章楶的这首《水龙吟》是跟着苏轼的和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而有名的。博得古今文人交口称赞的苏轼杨花词,实际上是在为章楶的杨花词长期做着免费广告。因为,在人们评点苏轼的杨花词时,总不免要拿来一比高下。比较的结果也许并不重要,而实际效果是这首词的声名越传越广,文人的仿和兴趣也越来越浓了。当然,历代也有不少人认为章词本来就写得不错。如清人许昂霄就评说:“(苏轼)《水龙吟》与原作均是绝唱,不容妄为轩轾。”





第75名 齐天乐

秋思


周邦彦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100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39

唱和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37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8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540 在100篇中排名:95

综合分值:2。93 总排名:75




绿芜凋尽台城路(1),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2),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3),顿疏花簟。尚有囊,露萤清夜照书卷(4)。

荆江留滞最久(5),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6),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7),蟹螯初荐(8)。醉倒山翁(9),但愁斜照敛。





【注释】


(1)台城:六朝时禁城,在今江苏南京。

(2)鸣蛩(qióng)劝织:蛩,蟋蟀。古人以其叫声“织织”相连,劝人机织。

(3)裀:褥子。

(4)“尚有”二句:东晋车胤家贫,夏月用练囊盛数十萤火虫照明读书。(shū),粗麻织物。

(5)荆江:长江中部从枝江到洞庭湖口一段的别称,此指今湖北荆州一带,词人曾在此客居数年。

(6)“渭水”二句:化用贾岛“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诗意。长安,此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7)(chōu):滤酒竹器,此指滤酒。

(8)蟹螯:此泛指螃蟹。荐:进献。

(9)醉倒山翁:西晋山简为荆州刺史,时出畅饮,酣醉而归。





排行解析


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周邦彦被放外任。离开京城,他先后辗转于庐州(今安徽合肥)、荆州(今属湖北)、溧水(今属江苏)等地,过着游宦漂泊的生活。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考证,这首《齐天乐》大概作于词人四十岁左右在溧水任上时。多年的羁旅行役与宦海浮沉,使词人不胜惆怅,面对异乡的冷秋,他不禁愀然情动,写下了这首“情景融会无间”的“悲秋绝调”。

这是一首让历代许多文士都为之心有戚戚焉的作品,正如陈廷焯所说:“只起二句,便觉黯然销魂”,至其“沉郁苍凉”处,更是太白“西风残照”之“嗣音”。同时,这又是一首技法高超的词作,即如谭献所评:“‘绿芜’句亦是以扫为生法。‘荆江’句应‘殊乡’。‘渭水’二句点化成句,开后来多少章法。‘醉倒’句结束出奇,正是哀乐无端。”

正因为此,历来关注这首词的评点者不在少数。仅《唐宋词汇评》所辑,历代评点就有15次,列单榜第三十九位。此词的章法之妙也对后世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共被唱和5次,列单榜第三十七位。正是历代文人读者的这种推重,才使其最终排在宋词排行榜的第七十五位。





第76名 琐窗寒


周邦彦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0 在100篇中排名:64

历代评点次数:14 在100篇中排名:46

唱和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37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8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370 在100篇中排名:84

综合分值:2。91 总排名:76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1)。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2)。旗亭唤酒(3),付与高阳俦侣(4)。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5)。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6)。





【注释】


(1)“故人”句:化用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

(2)禁城:宫城,此泛指京城。百五:即寒食节。因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故名。

(3)旗亭:酒店,酒楼。

(4)高阳俦(chóu)侣:指酒友。秦末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高阳,今河南杞县高阳镇。俦,同辈,同伴。

(5)小唇秀靥(yè):指容貌秀美的女子。靥,酒窝。

(6)尊俎(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俎,盛肉的器具。





排行解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最能触动漂泊游子的敏感神经,把他们平日埋藏在内心深处的乡情唤起。千百年来,有多少人为功名事业离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在每一个节日到来的时候独自品尝羁旅他乡的滋味!《琐窗寒》就是这样一首抒写节日乡愁的作品。词人用今昔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寒食时节对家乡、故友、情人的思念,以及对年华暗逝的无限感慨抒写得含蓄细腻、动人心弦。

看排行数据,这首词在古代享有不小的声誉。首先,在唱和与评点榜上,共有5首唱和词和14次文人评点,分别列单榜的第三十七和四十六位。仅此二项,就足以使其不至于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其次,明清两代的词选家对此词也格外重视,分别以19次和14次的入选数,列同期入选榜的并列第三和第二位。

不过,20世纪以来,这首词却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1篇研究文章、6种入选选本,以及相对低迷的网络链接数,都在证明着其影响力的不断下降。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又是一首有些失意的经典作品。





第77名 风入松


吴文英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39 在100篇中排名:67

历代评点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58

唱和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8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6 在100篇中排名:5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5260 在100篇中排名:72

综合分值:2。90 总排名:77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1)。楼前绿暗分携路(2),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3),幽阶一夜苔生。





【注释】


(1)草:草拟。瘗(yì)花铭:即葬花词。瘗,掩埋。铭,一种文体,刻在器物或墓碑上,以示颂扬、哀悼或鉴戒之意。

(2)分携:离别。

(3)双鸳:成双绣鞋,此借指女子。





排行解析


吴文英的这首《风入松》,是宋词名篇中的后起之秀。

宋元之际的著名词评家张炎曾评吴文英词说:“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自此以后,吴文英和他的词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受到了冷遇。这首《风入松》自然也不例外。从元中期到明代的数百年间,此词一直默默无闻。统计数据中,从选本入选到文人评点与唱和项,元明两代的相关记录都是0。

但从清代开始,吴文英渐渐拥有了他的异代知音者。他不仅获得了“词家之有文英,亦如诗家之有李商隐”的美誉,其才思更被叹为“奇思壮采”,可以“腾天潜渊”,穿行于天地之间。随之,这首悼念亡姬的词作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赏。陈匪石就赞其“情景交融”,是“词中上乘”之作。统计数据也显示,清代以后,这首词在批评型读者和大众读者中的影响都在大幅度上升。其在评点榜上能名列第五十八位,就全有赖于清代和现当代文人的11次评点。选本入选榜上,此词的入选数也由清之前的1次陡增至38次。进入20世纪以后,又有6篇研究专文,列单榜第五十四位;网络上的链接数也达1。5万余次,列单榜第七十二位。



一丝柳、一寸柔情。

确实,这首词从“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等名句以至整首作品,都是耐人寻味、动人心魂的。宋词百首名篇中,理当有其一席之地。





第78名 高阳台

西湖春感


张炎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39 在100篇中排名:67

历代评点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21

唱和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8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7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830 在100篇中排名:94

综合分值:2。86 总排名:78




接叶巢莺(1),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2)。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3),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4),但苔深韦曲(5),草暗斜川(6)。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


(1)接叶巢莺:语本杜甫“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诗句。接叶,叶叶相接,枝叶繁密。

(2)断桥:桥名,在杭州西湖白堤东端。

(3)西泠:桥名,在白堤西,孤山与湖北岸连接处。

(4)“当年”句:化用刘禹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5)韦曲:唐长安城南郊,因唐代望族韦氏世居于此得名。此借指西湖边贵族居住地。

(6)斜川:古地名,在今江西星子、都昌二县境,濒鄱阳湖,风景秀丽。这里指西湖边文人雅集之地。





排行解析


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蒙古铁蹄踏破南宋首都临安。不久,张炎家产籍没,流落江湖,由一位贵公子一变而为飘零无依的流浪者。宋亡后,词人回到故乡临安。重游西湖,国破家亡之感油然而生,于是就有了这首极为沉痛的《高阳台·西湖春感》。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

自清代以来,这首充满着故国之思的词作冲破了门派藩篱与时空阻隔,成为颇受读者青睐的名篇。虽然其在历代选本中仅入选了39次,排名第六十七位,但清代和现当代却分别入选了11次和27次,均高出同期平均水平。而且,自清代开始,这首词也得到了批评型读者的高度赞赏。评点榜上,21次的评点中有19次来自清代和近现代,不仅使其单榜名次排到了比较靠前的第二十一位,也有效地提升了其整体名次。还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首词不仅得到了奉姜夔、张炎为宗师的浙西派词人的力捧,同时也得到了与浙西派主张大异的常州派词人的赞赏。如常州派词人陈廷焯就说:“玉田《高阳台·西湖春感》一章,凄凉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这首词也确实技法高超,炼词造境,精妙之至,深沉的亡国之痛全融于外在的景物之中,深婉蕴藉,耐人寻味。只是过于含蓄的表达还是影响了它在大众读者中的传播,历代选本共入选39次,排名第六十七位,宋、明两代仅入选1次。当代互联网上,其链接数也仅6千余次,排名第九十四位。这使得这首在历代评点者中享有盛誉的作品,最终只排在了宋词排行榜的第七十八位。





第79名 水调歌头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1)


陈亮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3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评点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87

唱和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84

当代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