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宋词排行榜 >

第16章

宋词排行榜-第16章

小说: 宋词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5)。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释】


(1)三月七日: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时作者正贬处黄州(今湖北黄冈)。

(2)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

(3)芒鞋:泛指草鞋。

(4)蓑:蓑衣,用草或棕毛编制而成。

(5)萧瑟:风雨吹打林木的声音。



一蓑烟雨任平生





排行解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春,苏轼和友人一起到黄州城南三十里外的沙湖看所置新田,途中突然遇雨。因为没有雨具,一行人被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狼狈不堪。而唯独苏轼不以为然,还饶有兴致地写下了这首异常洒脱的《定风波》词。

这首词确实值得涵咏,它尽显东坡先生超逸旷达之风神,就是我们现在读起来,也不禁要为之心胸开阔起来。从平平常常的一场雨中,就能悟出不凡的人生哲理,实在是让人叹服。

但是,金子也常有被埋没的时候。看排行数据,此词在古代只约略可以见到它的影子。选本项上,仅有3种选本选录此词;评点项上,仅有2次文人评点;唱和项上,唱和次数更是为0,在入选百首名篇的十几首苏词中,交出了极为少见的白卷。看来,词中卓然独立、傲视流辈的形象和行为,在谨守“温柔敦厚”庸腐教条的古代文人那里,是不大受欢迎的。

好在20世纪以来,这首词终于现出了光彩。首先,它入选了22种现当代选本,较古代有大幅度的提升。其次,现当代的词学研究者对此词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共有16篇文章发表,列单榜第二十七位。最后,在当代互联网上,它可以说是宋词中的网络“红人”,以13万余次的链接数,排在了引人注目的第八位。

在沉寂了千年之后,这首《定风波》终于在现当代读者的大力推动下,成为了宋词中响当当的经典名篇。





第61名 生查子


欧阳修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3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评点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88

唱和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8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2 在100篇中排名:3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14200 在100篇中排名:12

综合分值:3。56 总排名:61




去年元夜时(1),花市灯如昼(2)。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注释】


(1)元夜:农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之夜。自唐代始,即有元夜观灯习俗。

(2)花市:灯市。





排行解析


受宋代风气浸染,正气浩然的一代文宗欧阳修年轻时也写了不少缠绵悱恻的艳情词。但有人从维护欧阳修的正面形象出发,认为这些艳词全是欧氏“仇人无名子”所为,是嫁名、嫁祸于欧阳修的。那么,这阕写艳情的《生查子》是不是欧阳修的作品呢?南宋著名词选家曾慥的态度很明朗,他在编选《乐府雅词》时,明确将这首词的著作权归之于欧阳修。曾慥对欧阳修非常敬仰,遴选欧词时也非常慎重,正如他在《乐府雅词》序言中所说的:“当时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但尽管如此,古代还是有不少人认为这首词有伤风化,而把它归到了秦观、李清照、朱淑真等人的名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也正因为此,20世纪以前,这首词很为自诩雅正的文士们所侧目,影响力微乎其微。看排行指标,这首词在古代唱和榜上的记录为0,历代文人的评点也只有5次;历代入选的31种选本中,古代也只有9种,比百首名篇在古代的平均入选数低了20余次。

而进入20世纪以后,人们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这首词,对其特色和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表现在排行指标上,此词共入选了22种现当代选本,较古代大为改观。又先后有12篇研究专文发表,列单榜第三十四位。当代网络上,它更是引人瞩目,以11万余次的链接数排在单榜的第十二位。正是在现当代读者的积极推动下,这首美丽而伤情的约会词终于以第六十一名的成绩,晋身宋词百首名篇之列。

王国维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用这话来评价这首词,是再合适不过的。





第62名 青门引


张先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8 在100篇中排名:41

历代评点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73

唱和次数:1 在100篇中排名:6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8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3750 在100篇中排名:7

综合分值:3。52 总排名:62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1),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2)。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注释】


(1)中(zhòng)酒:醉酒。中,伤。

(2)楼:指城上戍楼。





排行解析


这首《青门引》,抒写的是宋词中的常见主题——伤春。能从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在词人高超的表现手法,及通过作品所传达出的人们共有的千年不变的无奈与伤感。词中不仅有情味隽永、让人涵咏不尽的名句“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整首词也含蓄细腻、意境深美,充分体现了张先词的艺术特点。历代文人对此词爱赏有加,有赞其“句字皆佳”,有叹其“韵流弦外,神泣个中”,有评其“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比”。

看排行数据,历代文人的9次评点,基本上都是针对这首词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性。虽然此项排名仅为第七十三位,但对于这首词的流行与传播,功劳不小。当然,此词之所以能成为宋词排行榜上的第六十二名,更重要的还是以下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选本入选项上,其共入选了48种古今选本,排名第四十一位;其中,元明时期更是入选了22种选本中的21种,影响甚大。二是在当代互联网上,其链接数高达13万余次,排单榜第七位,成绩惊人;仅此一项,也足可使其成为宋词中的经典名篇了。





第63名 少年游


周邦彦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1 在100篇中排名:62

历代评点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8

唱和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5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8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5830 在100篇中排名:71

综合分值:3。45 总排名:63




并刀如水(1),吴盐胜雪(2),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3),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4),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注释】


(1)并刀:古代并州(今山西汾河中游一带)出产的刀剪,以锋利著称。

(2)吴盐:吴地(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一带)所产的盐,以细白著称。用盐可除去新橙酸味。

(3)兽:兽形香炉。

(4)行(háng):指示处所的助词。





排行解析


宋词中有不少作品与一些绯闻故事相关。这些绯闻故事的主人公,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这首《少年游》和前面已经提到的周邦彦的另一首作品《兰陵王·柳》。因为,其中牵涉到三个响当当的人物:风流帝王宋徽宗、才子词人周邦彦和一代名妓李师师。他们之间,曾经热热闹闹地上演了一出戏谑而又雅致的古典版的“三角”情爱戏。

据说,宋徽宗一日微服出行,私访京师名妓李师师。而此时,周邦彦也恰好在李师师处。惊闻皇帝驾到,周词人避之不及,只好丢下斯文,慌慌张张地躲在了床下。有心的徽宗皇帝这次是带了江南新贡的橙子来的,帝、妓二人一边分享新橙,一边温语调笑、对坐调笙,真个是好不惬意。而不料,这些全部都“直播”给了躲在床下的周大词人。而周大词人呢,也并不客气,不仅不为尊者讳,相反还来了个来而不拒、“照单全收”。只见他彩笔轻轻一挥,一首风风流流的《少年游》就问世了。后来,徽宗皇帝听到李师师唱这首词,问其所以,师师明以相告。恼羞成怒的皇帝佬这下不干了,就找茬儿把周邦彦罢了官,赶离了京城。而事情到此还没有完,好事者又煞有介事地补续说,周邦彦离开京城时,李师师前去相送,周又作了一首词赠别,就是那首著名的《兰陵王·柳》。



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如此绯闻,再加上周邦彦情涉私密却又不染狎邪的词笔,确实赢得了古代不少批评型读者的赞赏。如周济就评说:“本色至此便足,再过一分,便入山谷恶道。”

统计数据显示,这首词确实在批评型读者中影响巨大,历代共有评点24次,列单榜第八位。这一不俗的成绩,为此词进入宋词百篇榜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同时,此词以不凡手笔描摹的世俗风情画,也颇受大众读者的欢迎。选本入选项上,其共入选了历代选本41个,排单榜第六十二位。网络链接数也达1。5万余次,列单榜第七十一位。

既有故事,又有文采,这首《少年游》可说是宋词经典中的又一种类型。





第64名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1)


张元幹





【排行指标】


历代选本入选次数:48 在100篇中排名:41

历代评点次数:17 在100篇中排名:30

唱和次数:0 在100篇中排名:84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4 在100篇中排名:60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0520 在100篇中排名:67

综合分值:3。43 总排名:64




梦绕神州路(2)。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3)。底事昆仑倾砥柱(4)。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5)。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6),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7)。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8)。举大白(9),听《金缕》(10)。





【注释】


(1)胡邦衡:胡铨,字邦衡。待制:官名。胡铨升宝文阁待制在孝宗乾道七年(1171),时张元幹已去世,此处“待制”一词当为后人所加。

(2)神州:此指中原沦陷地区。

(3)故宫:指北宋故都汴京的宫殿。

(4)昆仑倾砥柱:指北宋灭亡。传说昆仑山有天柱。

(5)“天意”二句:化用杜甫“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诗意。天意,隐指皇帝意。老易悲,时词人已年过半百。

(6)耿:明亮。斜河:银河斜转,表示夜深。

(7)“雁不到”句:北雁南飞,止于衡阳,而胡铨编管之地新州又远在衡阳之南,故无法传书。

(8)“肯儿曹”句:化用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诗意。儿曹,指为儿女情肠牵绕的人。尔汝,用“尔”、“汝”之类较随意的词,表示关系亲昵。

(9)大白:大酒杯。

(10)金缕:即《金缕曲》,《贺新郎》词调别名。





排行解析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胡铨上书反对与金人议和,并请斩主和者秦桧、王伦、孙近人头,以谢天下。一封朝奏,触怒了实际上以宋高宗为首的主和派。在很多朝臣的援救下,胡铨虽然得以保全性命,但还是被远贬福州。绍兴十二年(1142),贬处福州的胡铨又遭人诬陷,被削去官职,羁送广东新州编管。接二连三的政治迫害,使得胡铨的平素友善者,皆“避嫌畏祸,唯恐去之不速”,“一时士大夫畏罪钳舌,莫敢与立谈”。而此时唯独同在福州的张元幹敢于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写下这首慷慨的《贺新郎》词送别胡铨。数年后,张元幹作词送胡铨事终被秦桧闻知。张元幹此时虽已辞官多年,秦桧仍余怒难消,指使大理寺寻隙将其削职除名。

仕途荣辱不过系于一时,而这首《贺新郎》却因其壮气淋漓而成为张元幹《芦川词》的压卷之作,千百年来为人们恒久传颂。正如杨慎所言:“此虽不工亦当传,况工致悲愤如此,宜表出之。”



更南浦,送君去。

看排行指标,决定这首词跻身宋词百首名篇的最关键的因素,是历代文人的评点。此项排名最为靠前,列单榜第三十位。在总共17次的评点中,有13次都特别提到了张元幹与胡铨的关系。20世纪以来,随着爱国诗词的备受关注,这首词也得到了人们的充分肯定。选入此词的历代48种选本中,有40种来自于现当代,成绩显赫。另外,又有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