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做人做事讲方法 >

第36章

做人做事讲方法-第36章

小说: 做人做事讲方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职责扩大理应加薪 
假如你的责任日益加重,而职责说明却没有随之修改,你应该纠正这种情况。因为工作范围扩大,是争取薪酬的有力理由,这说明你为公司节省了更多费用或赚得更多利润,无论如何,你都可以提出加薪要求。 
6.明确是谁决定你的薪金 
是谁决定你的薪酬呢?这个人有时未必就是你的上司,可能是公司内其他部门的人。即使你有充分的理由,但找错了倾诉的对象,那么任你费尽口舌也是枉然。如果你不清楚是谁,那最好还是打听清楚再说。 
7.满怀信心地提出要求 
一旦列举出自己的业绩后,就要想想上司可能会向你提出的问题,找一个朋友和你练习一下,直至你能熟练地回答所有问题。 
在称过自己的斤两,准备好底线与方案,并且把持住时机之后,你就可以上桌谈判了。出发前,最好再问一下自己:“老板如果给我加薪,老板可以获得什么好处?”这就是你要献给他的“大饼”,也是让他愿意跟你谈的法宝。 
饼有了。好,深呼吸,敲老板的门吧。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HQDOOR。  
第104节:刚柔相济能方能圆(1) 
第十章 刚柔相济,能方能圆 
变脸是一种巧妙的工夫,同时也是做人做事的高明策略。你可以说“单口相声”,一会儿红脸,一会白脸,叫身边的人捉摸不定,高深莫测。扮出一副黑脸的样子做莽汉可灭对手威风,做红脸好人可用以给人台阶下,圆满收场。你还可以“演双簧”、说“对口相声”,一唱一和,让对手如同坠入云里雾里。 
□ 做人讲究外圆内方 
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开朗的,或是内向的;古板的,或是不羁的;果敢的,还是犹豫的?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就决定了所擅长的领域不同。 
只圆不方,是一个八面玲拢、滚来滚去的球,那就失方圆滑了。方,是人格的自立,自我价值的体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孜孜以求,是对美好理想的坚定追求。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是近代职业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领袖黄炎培为自己书写的处世立身的座右铭。他在1946年调解国共冲突时,未尝不委曲求全,不偏不倚,从未与蒋介石拉下脸,而当蒋以教育部长许愿企图将他诱入伪国大泥淖时,黄却不为所动,回绝道,我不能自毁人格,维护了政治气节。 
中庸性格,能够把圆和方的智慧结合起来,做到该方就方,该圆就圆,方到什么程度,圆到什么程度,都恰到好处,左右逢源,就是古人说的中和、中庸。 
中庸二字,用今天的话说,并不难理解。一个圆的中心是它的圆心;一个四边形的中心是对角线的交叉点。一百里的路途,走到五十里时,就是到了中点。但现实做事中,中庸要比这复杂多了。 
宋代程颐这样解释,不偏之谓中,不易之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里的中,就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就是平常、平庸。最和谐的做事从表现上看来往往很平常,很普通,就像围棋手不紧不慢地下着子儿。平常与普通又常常是持中的结果,就像数学中的正态分布曲线,越是中间区域概率就越大,事件就更平常。 
孔子是一个处世大师,他不如颜回仁德,但可以教他通权达变;他不及子贡有辩才,但可以教他收敛锋芒;他不如子路勇敢,但可以教他畏惧;他不及子张矜庄,但可以教他随和。孔子具备了他们各人的长处又避免了他们的短处,他之胜于人,就在中庸之道。 
荀子也深知中庸之道,他认为,对血气方刚的人,就使他平心静气;对勇敢凶暴的人,就使他循规蹈矩;对心胸狭隘的人,就扩大他的胸襟;对思想卑下的人,就激发他高昂的意志。他左之,则右之,他上之,则下之。总之,一切以中和为尺度。 
※虹※桥※书※吧※。HQDOOR。  
第105节:刚柔相济能方能圆(2)   
如果你能不急个躁,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不上不下;可进可退,可方可圆。这样,你的做事就达到了化境,不论在何时、何地,你都拥有一个和谐的状态。 
□ 凡事退一步想想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而且成功要连续不断,从一次小小的成功,到更大成功。仿佛人天生就是追求成功的,而不允许自己有所失败。当然,这种心思可以理解,毕竟人总是有追求的,人都想有所进步,都有一种追求优越感、超过别人的愿望,但事实上,人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过别人,一味追求成功,一味闷在一条死胡同里,必然会导致无为的失败甚至牺牲浪费。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没有理由不允许别人超过自己。为什么非要去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呢?为什么非为一点利益而争得头破血流呢?为什么不向后看看?退一步海阔天空。聪明的人总是有远见卓识,他们不会一味地走进一条死胡同,相反,他们擅于在广阔的人生海洋中发现机会。 
“退”从表面上看,意味着胆怯、失败。但是下面一个事实也许会令你感叹不已。森林中,唯老虎为百兽之王,谁见谁怕之,无不撒腿而逃跑。可谓虎者,威风凛凛的权威和王者象征也。可是,你仔细观察,这样一种虎王,在捕食时却总是先后退几步,然后狂奔而上,紧紧地抓住猎物。老虎尚知道在进攻时后退几步,以便产生更大的势能,而我们又何苦于只知前进,不知后退呢? 
几个月前,一位同事忧心忡忡地对我说,他的小孩最近数学成绩大滑坡,气得他一连数顿都没吃好饭,来问我该如何办。我问他是何种原因导致这种局面。他说也并非孩子不刻苦用功,老师的作业每天使孩子累得连自己心爱的足球赛也无法看,体育锻炼的时间更不用说了。可这孩子对戏剧艺术挺感兴趣,无论什么时候一谈起京剧便能脱口而唱出,而且其嗓音也是极其出色的。但孩子的父亲认为,在目前社会学京剧是没有出息的。于是对这孩子的兴趣横加指责而不去鼓励他自由发展。听他这么一说,我颇感兴趣。好一个急于事功,只求成而不愿败的父亲! 
后来,我建议他必须退让,不能强逼孩子去干自己不愿干的事,也不能强逼他放弃自己的兴趣和业余爱好,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找到自己的影子、欢乐、痛苦、失败,当然,最终他肯定会找到自己的成功! 
果不出所料,过了几周,同事跑来告诉我说他孩子参加了业余京剧班,进步很快。同时,学习也得心应手,心理压力被去掉了,似乎前边的路很宽,也很轻松。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照样给我们启示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哺育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灾难。传说尧在位时年年大水泛滥。尧让鲧治水,鲧采用的方法是筑堤防水,可是今天刚筑好的堤坝,明天就被大水冲垮了。这样鲧足足用了9年时间仍没将大水治服,结果却被舜杀掉了。舜利用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在治水过程中,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善于作退步思考,不钻进一条死胡同里。他凭着自身的智慧和顽强的斗争精神,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斗争、利用疏导的办法,开凿了许多条河流渠道,终于把洪水引入大河,由大河流入大海,最终取得治黄的成功。其实,疏导对于筑堤来说是一种后退,面对汹涌而来的河水,我们不后退怎么能行呢?后退并非意味着河水的强大,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时机和手段来控制它、牵引它、疏导它,使它按渠道流入大海。这种方法不是让人耳目一新吗? 
退本身并不能说明我们胆怯、弱小、是逃兵。相反,能进通退、能屈能伸则是我们智慧的象征。古人形容大丈夫就说能屈能伸为大丈夫也,可见大丈夫行事,理应是有进有退。退的目的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战斗打起来,非需要战士有韧性不可,没有韧性的战士终究会失败;那么退到什么程度为止呢?当然是退到我们不能再退为止,也即退到我们反攻为止,这时的反攻,其势绝对不可挡,在强大的势能下加上韧性的战斗,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虹桥书吧BOOK。HQDOOR。  
第106节:刚柔相济能方能圆(3)   
很多男孩子在追求女孩子的过程中,便很会利用这种战术。开始猛烈地进攻,使她眼花缭乱,无法招架。但这时,进攻却停止了,对方也感到纳闷了,心想,这人怎么回事?于是,渴望被进攻的愿望加强了,这时你只要勇敢地发起第二次进攻,不用说在锐气不可挡的情况下,你必然会成为胜者! 
□ 有屈有伸,学会糊涂 
人必要的糊涂还是应该有的,不必与人较真,也许会有好结果。假如自己不对,如果对方是上司的话,一定要先道歉。因为在这种时候还辩解的话,难免使对方面子过不去,总给对方一种狡辩或反抗的感觉。先道歉是这种时候的最好做法。这是一种以屈代伸之道,也是一种不必把上司的批评记恨于心的糊涂之道。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荣辱之间,本来是浮沉无常,忍得一时委屈图长远之计,这是志在四海者不可或缺的工夫和修行。企业家和普通人都不例外。以屈求伸的关键之一,便是在受屈时忍怒、沉着,免得在时机不成熟时提前反弹。屈伸定理要求你转胡同时不能迷失了方向。打不着北的人,屈了也不会伸;聪明人却能用此策略脱险。主要有三种方法: 
1.韬光养晦,刻苦自励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要仔细检讨自己失败的原因,充实自己不足之处。以谦虚自责之态度,再三反省,察纳雅言,不让自己的聪明表现出来。 
2.先求稳当,再求变化 
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空谈或幻想。在发展事业的过程中,切忌暴起暴落,而要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先求稳,再求变,失败才不致来得太快,失望也才不会太大。纵使失败,亦不愁无东山再起之日。 
3.见风使舵,随机应变 
一般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有时候做事情会遇到“僵在那里,进退两难,不死不活”的情形。凡是遇到这些难以控制的变化时,你要有应变、求变、处世的能力。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功力,要靠平常的观察和训练,才能养成。 
凡欲成事者应该牢记屈即是伸的原理,否则就会遭遇失败。据说某作家在当新闻记者时曾经出过这样的大纰漏,晚上跑去喝酒,结果发生大新闻,报社内忙得不可开交。他不知道而打电话回报社,总编辑勃然大怒:“由于你的缘故,差点输给其他报社,已经另外派人去采访了,你可以不必再回报社了。”这个不必再回报社的记者立即也大发雷霆,根本不赔不是,无论别人怎样把他拉到一旁说:“忍一点吧,糊涂一点吧,伙计!”他依然怒火中烧,结果自然是“走人”! 
没有糊涂就没有聪明,没有屈便没有伸,屈与伸相生而存。山重水复疑无路,多转几个胡同就会找到家了。善于糊涂的高手总在谋求小屈大伸的最佳方法——有屈有伸,小屈大伸。 
□ 以柔克刚,则可避免受伤 
自以为是的人,常会被盲目自信所困,所以以刚克刚是他们小聪明的表现。真正的强者常善于以柔克刚,此可谓真智慧! 
有句俗语叫“四两拨千斤”,讲的正是以柔克刚的道理。俗话说:“百人百心,百人百姓。”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性格外向,有的人性格柔和,有的人则性格刚烈,各有特点,又各有利弊。然而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往往刚烈之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为人处世更需要善于以柔克刚。 
一块巨石如果落在一堆棉花上,则会被棉花轻轻地包在里面。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 
大凡刚烈之人,其情绪颇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缺乏理智,仅凭一股冲动去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这便是刚烈人的特点,恰恰也是其致命的弱点。 
俗话说:“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七寸处。”应以己之长,克其之短,对待刚烈之人如果以硬碰硬,势必会使双方都失去理智,头脑发热,做事不计后果,最终,各有损伤,事情也必然闹砸。反倒是过犹不及,悔之晚矣。 
虹桥书吧。HQDOOR。  
第107节:刚柔相济能方能圆(4)   
倘若以柔和之姿去面对刚烈火爆之人,则会是另一番局面,恰似细雨之于烈火,烈火熊熊,细雨〖FJF〗?NF8DE??NF8DE?〖FJJ〗,虽说不能当即将火扑灭,却有效控制住了火势,并一点点地将火灭去。但若暴雨一阵,火灭去,又添洪水泛滥之灾,一浪刚平又起一浪,得不偿失。 
春秋末期,郑国宰相子产在治理国家方面采用的就是以柔克刚的方法。 
子产为政刚柔并济,以柔为上,柔以制刚。郑国是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