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

第4章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第4章

小说: 一个投机者的告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将连任美国总统。我想,证券市场会提前反映。 
 
但后来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九五五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突然心脏病发。第二天,华尔街股票下跌了一○%到二○%,跌入谷底。我被迫履行义务,向经纪人追缴保证金,但由于信用额度已全部用完,不得不卖掉大部分股票,当然全都赔钱。这时艾森豪威尔能否成为总统候选人,似乎成了问题,大家担心事态继续恶化,严重的不安情绪蔓延开来。很多和我一样欠债的同事也不得不卖掉股票,于是更加快下跌速度。几天后,艾森豪威尔的健康状况迅速好转,证券市场开始上涨,很快恢复到原来的行情,某些股票后来甚至涨了十倍,但对我来说,为时已晚。 
 
几年之后,我再次陷入类似局面。一九六二年二月,我全力投入巴黎的证券市场,但这次没有借钱。当时,阿尔及利亚正在打仗,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想放弃阿尔及利亚,但因为法国人民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不一,他不得不反复权衡。这时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四名法国将军企图发动反戴高乐政府的暴动,他们想阻止戴高乐放弃阿尔及利亚,国家危机一触即发。当天晚上,巴黎的气氛高度恐慌,大家还传说伞兵占领了巴黎。 
 
我决定第二天不到证券交易所去,我干嘛要再加重精神负担呢?于是我去「刘易斯之家」(Chez Louis)餐厅(一家国际知名的捷克餐馆),是当时影视界和新闻界名人聚会的地方。当证券交易所的一位同事偶然走进餐馆,告诉我发生的事情时,我正在研究菜单,根本没想到证券交易所。他告诉我,真的发生了血腥的屠杀事件,股票崩盘。「是吗?」我轻松地问他,心平气和享受午餐。 
 
我对戴高乐将军在这场冲突中胜出,深信不疑,而且因为没有借钱,所以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危机很快过去了。晚上,戴高乐将军发表著名的电视谈话,他向法国各界呼吁,这个时候全法国都站在他这边,四名不忠的将军缴械投降,从证券交易的角度来看,已经弥补了一半损失。第二天,「恐怖的屠杀」已经被人遗忘了。 
 
从这两次经历中,我得出肯定的结论:绝对不要借钱买股票。 
 
要有自己的想法 
 
明智的投资者都有想法,至于想法是正确,还是错误,开始时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必须三思而行,而且有想象力。投资者必须相信自己的想法,如果已定出战略,便不可再受朋友影响,也不可因当时的气氛或时事而改变初衷,否则再天才的思虑,也帮不上忙。因此,我还要在陆军元帅冯?莫特克的四个要素上,再加上一个要素:信念。 
 
我在投机沙皇和德国债券的例子时,已经解释过想象力对投机人士的重要性。我非常赞同爱因斯坦说过的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以下经历可说明,有时投机家的想象力是无远弗届的。战争刚结束时,意大利的形势非常特别,这个国家几乎没有遭受战争损失,大多数工厂完好无损,但由于原料短缺,工厂无法开工,而且意大利也无法购买原料,因为没有外汇。 
 
意大利和美国共同计划,帮意大利摆脱了困境。根据雇佣工作合约,美国向意大利提供毛线、棉花、人造丝等原料,这些原料在意大利的工厂加工后,一部分成品当成款项运回美国,其余则在国内市场销售,甚至出口到欧洲其它国家。从一九四六年开始,意大利的纺织业欣见新繁荣,米兰证券市场也获新生。 
 
在美国,大家对欧洲的评价比较乐观,当我从美国到欧洲时,惊讶地发现,米兰大教堂附近的高级商店,各种棉制品、丝制品和毛线制品琳琅满目。我立即萌生投机兴趣,我向一位朋友咨询,他是米兰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现在才投资太晚了,」他说:「好的股票已经涨得太高,行情太贵,而那些行情不好的股票,又没有看涨的理由。」我刚从美国回到欧洲,对欧洲的情况还不熟悉,他肯定比我了解得多。于是我对他的看法表示满意,只好放弃吃这块「蛋糕」。 
 
有耐心才能进入市场 
 
「大家在证券交易所里赚钱,不是靠头脑,而是靠坐功。」资深的法兰克福投资家如此说。他们说得真对,耐心也许是证券交易所里最重要的东西,而缺乏耐心是最常见的错误,谁缺乏耐心,就不要靠近证券市场。 
 
我把「投机中赚的钱,是痛苦钱。」当成座右铭,先有痛苦,然后才有金钱。开始时出现的总是别的东西,最后才如大家所想那样。如果投机交易中的各个要素都有效,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但大多数投资者都缺乏对当中发生的狂风暴雨处之泰然的耐心和毅力,他们一看到指数下跌,便立刻惊慌失措,卖掉所有股票。 
 
我为证券市场列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数学公式:2×2=5-1。我用这个公式表示,最终发生的事情都会应验。二乘以二等于四,是最后结果。不过我们不是直接得到这个结果,而是绕了一圈。 
 
这条公式刚好将艺术和科学分开,因为科学工作不可能用这样的公式计算,二乘以二必须直接等于四。如果一名工程师造一座桥,从数学角度看,他的计算必须准确无误。如果照二乘以二等于五减去一这个公式造桥,还没等到得出四这个结果,桥就已经在五的时候倒塌了。如果投资者没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到「减去一」应验,也会提前(在不祥的数字五出现时)崩溃。因此他的逻辑虽然最终保持正确,但却已无法从中获利。 
 
还需要一点运气 
 
投资者当然也需要运气。战争、自然灾害、政局变动、新发明或骗局,都可能破坏投机的前提条件。例如,投资者把赌注押在生产减缓某种严重疾病,例如风湿病的制药企业上,但过没多入,一家和制药企业竞争的生物工程企业,却出人意料地发现治疗风湿病的药品,这时投资者的预测便永远不会应验。他的分析虽然正确,但治疗药品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前提条件,让这条件变得毫无价值,这是他无法预知的。除了金钱、想法和耐心外,固执的投资者还需要运气。只要缺少其中之一,都会马上变成犹豫的投资者。 
 
投资者如果缺少资金,甚至有债务,就不可能有耐心。似乎永远都是如此,开始时,一切都是另一番面貌,指数和投资者的设想背道而驰,他不得不在事情对他有利之前,便售股兑现。 
 
投资者如果没有想法,就不会有策略,在此情况下,也不可能有耐心,因为他只会受情绪支配,随着众人起舞,别人买,他也买;别人卖,他也卖。 
 
如果本来就没耐心,那么金钱和想法对投资者也不会有任何帮助。他不可能等到「减一」出现,因为在想法实现之前,只要遇到一点风吹草动,他就会把所有股票赔钱卖掉。 
 
如果他总是一再缺乏最起码的运气,那么总有一天他会对自己和自己的想法失去信心,也会因此再次失去耐心。 
 
股票市场的技术状况,也就是说,市场对好消息或坏消息的反应程度,只取决于一个问题,股票是掌握在固执的投资者手中,还是掌握在犹豫的投资者手里?如果固执的投资者掌握了大部分的股票,好消息就会有活跃市场的作用,而坏消息则不会造成任何反应。但如果股票控制在犹豫的投资者手中,即使特别好的消息也发挥不了作用,相反地,坏消息却会以失败告终。我称第一种情况为「过度买进」的市场,第二种情况为「过度卖出」的市场。
 
暴涨和崩盘是, 
分不开的搭档, 
 
崩盘通常以暴涨为前导, 
而暴涨都以崩盘收尾。 
一再重复。 
 
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七年间的证券市场走向,是很典型的轮回过程,其实不论是股票、债券、原料、外汇,还是房地产市场,都遵循着同样的模式,包括过热阶段在内的涨跌,都是人类心理的反映,一种介于恐慌和自负间的舞蹈。暴涨和崩盘是一对分不开的搭档,在经济荣景下,暴涨的行情渐渐吹胀,最后不幸变成一个气球,用一根针刺一下就能戳破。这是个永恒的法则:每次证券市场中的崩盘和溃散都以暴涨为前导,而每一次的暴涨都以崩盘收尾。 
 
证券市场四百年来的历史便是一连串由暴涨和灾难所交织成的,其中大多数早被人遗忘,但有些事件改变了整个世界,被加载史册中。 
 
十七世纪郁金香灾难 
 
美丽的郁金香成为崩盘和暴涨的象征,这真是命运之神的讽刺。直到今天,对没有经验的玩家、基金经理和投资顾问来说,仍是座警钟。这种花几乎震撼了这个平时平静的国家,十七世纪荷兰的欣欣向荣经济。一位由德国皇帝派到土耳其的公使布斯贝克(Busbeck),对一种被土耳其人称作「涂班」(Turban)的鲜花百看不厌。布斯贝克把这种花带到西方,而花的名字则变成「郁金香」。不久,大家便能在奥格斯堡(Augsburg)富格家族(Fugger)的花园里欣赏这种花,园丁们努力使这种娇弱的花适应北国阴冷的气候,多年后,荷兰人才疯狂爱上这种花,而且到了痴迷的地步。 
 
在成为荷兰人疯狂喜爱的花之前,郁金香不过是一般市民房子里的色彩点缀物,后来却逐渐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女士们精心挑选搭配她们香闺颜色的郁金香,在别墅里的郁金香地毯,色彩华丽,甚至超过东方地毯。大家乘坐用郁金香装饰的马车去散步,每天都有鲜花节、选花大赛。搜集邻居没有的郁金香稀有品种,成为礼仪和时尚,郁金香成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和今天的现代名画收藏一样。 
 
数学毁掉法国 
 
匮乏的国库让法国在十八世纪发生令人难忘的证券崩盘。摄政王,也就是当时年纪幼小的路易十五的叔叔,苦思补充国库之道,这时他听说有个苏格兰人约翰?劳(John Law),是一位在算数上非常有天分的学生,这位大玩家在很多国家赚钱。在巴黎,约翰?劳被视为是在银行业务、贸易和货币领域经验丰富的人,摄政王期望待与他认识,同时心想这个聪明、可爱的苏格兰人,也许能帮法国摆脱困境。而按照宫女们的说法,约翰?劳是一位俊美无比的男子。 
 
摄政王后来和这个苏格兰人成了莫逆之交,王室宣布约翰?劳拥有发行债券的权利,约翰?劳成立了国家银行,这是法国第一家具有现代银行意义的银行。随后,他靠财阀创建密西西比(Mississippi)公司,专门从事刘易斯安娜(Louisiana)的殖民开垦、贸易和自然资源的开发。 
 
一九二九年崩盘的典范 
 
和发现美洲大陆或法国大革命一样,美国一九二九年的经济灾难,彻底改变了西方世界的面貌和社会结构,直到今天,这场灾难仍像幽灵一样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对许多人来说,一九二九年是个转折点,有几十年的时间,大家在交谈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请你记住,这是二九年以前,」或「这是一九二九年以后。」 
 
但在十月份那个黑色星期四之前,曾经有过许多愉快的星期和快乐的年代,之前大家生活得很好。「上帝的国家」美国,在重新寻回的繁荣天堂里,活力四溢。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全世界的债权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消费也同样稳定提升,这两者都在贷款这一剂灵丹妙药的刺激下成长。 
 
所有的农业或工业原料、所有的有价证券,都不断上涨。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里的电传打字机,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吐出几公里长的白纸。所有的美国人,中产阶级、小人物,还有一抵达爱丽斯岛(Ellis Island)的新移民,都仿效财阀,进行投机。市场早已处在上涨的第三个阶段,投机基础建立在底部摇摇欲坠的庞然大物上,只有少数人清醒地认识到这点。
 
「逆向」是成功的要素 
只有少数人能投机成功; 
 
关键在与众不同, 
 
并相信自己:「我知道,其它人都是傻瓜。」 
 
在证券交易的轮回过程中,投资者要怎么做才能成功?在描述了暴涨和随之而来的崩盘后,回答这个问题并不难。显然,你必须是位固执的投资者,而且必须逆向操作。 
 
在第三阶段,也就是在行情下跌的过热阶段,你应该买进,即使价格继续下跌,也不必害怕。因为,就像老投机家在布达佩斯粮食交易所说的:「小麦跌时,没有买小麦的人,小麦涨时,没有小麦。」在上涨中的第一阶段,你应该继续买进,因为这时已经越过了最低点。在第二阶段,你应该只作观众,被动地随着行情波动,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在第三阶段,即普遍亢奋时退出市场。 
 
判断市场处于哪个阶段 
 
全部的技巧,就在于判断市场是处在哪个阶段。经验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