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理论十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闻理论十讲》作者:陈力丹
编辑推荐
《新闻理论十讲》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新闻理论十讲》适合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内容简介
有没有适合中国本土的新闻理论教材?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陈力丹所著的《新闻理论十讲》应该算作理想的一种。
《新闻理论十讲》是一部颇具新意的教材。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结构和体例的创新。本书抛弃了以往教材所谓“严谨系统”的结构,以新闻理论关键词作为章名,以重要论断作为节名,形成体例上的开放式系统,避免了对新闻理论刻板生硬的演绎和组织。
其次,内容和观点的创新。本书克服了以往教材说教和武断的观点罗列,提倡应用性的新闻理论,充分吸收了新闻实践和理论的前沿成果,并借鉴了相关学科的理论,对于中国新闻实践颇具指导意义。
再次,表达和传播的创新。本书摒弃了抽象的论述,以漫谈和对话的方式表达新闻理论,直白生动,深入浅出。书中的大量案例和图片,更增添了阅读上的快乐和理解上的便利。
《新闻理论十讲》适合于高校新闻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非新闻专业通用课程,对于新闻业界人士而言,也是充满智慧、极富启发的优秀读本。
作者简介
陈力丹,男,国家二级教授(文科最高级别),1951年2月出生。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新闻传播所所长,新闻学院新闻学责任教授、传播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站长、《国际新闻界》月刊主编。
197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6…1978为《光明日报》编辑。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工作。
1979年以来发表各类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成果800多万字,包括独著17本、论文200多篇、一般文章1500多篇等等。另外,独编著6本、合著、合编的书十几种。
根据南京大学中文社科数据库(CSSCI)的统计数据,1998—2005年发表文章95篇。2001—2005年被引用的篇数125篇,被引用篇次189次(排除自引),两个数据均居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第一位。
根据徐剑2006年1月发表的《基于CSSCI(1998—2003)的研究》,在全国新闻传播学界综合学术评估得分520分,居第一位。
写在前面
我讲新闻理论课程,从1981年配合沈如钢老师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讲算起,一直没有专门的教材,只有简单的大纲式手写讲稿。不是写不出教材,而是因为讲课与出版不是一回事,新闻理论的东西,很多在课堂上讲讲还行,变成文字会遇到较多的问题。于是,这个本来并不难的新闻理论教材,一拖二十多年也没出来。
1996年,为了应付研究生班的新闻理论课程,我在几天时间内搞出一个大约6万字的《新闻理论大纲》,这个东西很快被印刷了很多版,传播较广,我手里最早的是1998年的印刷本,以前的不知道被谁要走未还,找不到了。
2003年我调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讲课不能像在社科院研究生院那样洋洋洒洒了,要求正规化,每次上新闻理论课都得填表,要求标明使用什么教材,我填“自编”,应付了几年,把库存的《新闻理论大纲》全用完了。现在被逼到了非写不可的境地,只好先采用录音的方法,把说的话和做的PPT整理出来,然后再一句一句改动,这样花费了半年时间,总算做出来一个讲演录,先救急吧。
新闻理论的教材,现在出版的有大约50种不止吧。有少数属于研究性的,值得肯定,但是不适宜做教材;多数教材存在的问题也是明显的,就是观念陈旧,套话较多,无法说明现实传媒的发展。如果根据这样的教材讲课,我认为误人子弟,所以坚持自己临时编,也比让学生死背“什么是新闻”、“什么叫新闻的真实性”等等好些。还有一些属于讨论性质的,无法写在教材里。所以这里展示的讲演录,有一些讲的内容里面没有。
新闻理论是一种应用性理论,作为教材,不能像哲学那样钻进去出不来。要让实际新闻工作者看了以后,对照自己的工作,感到若有所思,这个教材就是成功的。
也有的同学说,你讲的太理想化了,实际工作中要打的折扣很多。我说,我的目的就是告诉你理想的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例如客观应该是什么样子,你工作中得有一个前进或效仿的目标,但是很可能根本达不到。达不到是一回事,提出目标是另一回事。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人在工作中没有标准。新闻理论的任务,就是提出这种工作标准,让大家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即使这个方向有点像“望山跑死马”,但毕竟有一座山——可以看见的山等着你去征服。
不说套话,可能是本书的特色。这本来是写东西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理论教材的套话很为一种痼疾,我不得不首先与套话道别,再谈结构和体系等等。由于新闻理论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所以本讲演录的某些东西也是在探索中,希望得到同行的意见,以便改进教学。
新疆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朱爱敏,作为人民大学的访问学者承担了我课程的全部录音和整理工作,这里向她表示感谢!我的博士生陈秀云在文字上审校了我重写后的稿子,这里也表示谢意。
陈力丹
2008年3月16日于北京时雨园
第一讲 新闻——叙述事实
今天我们说新闻理论的第一个话题:“新闻”。过去新闻理论的第一课通常都是“什么是新闻”,我想我们还是从这个话题开始,但是角度不是讲“什么是新闻”,而是通过比较来体会“新闻应该是什么”。现在我把新闻与宣传、舆论放在一起来比较,这是因为生活中经常出现两个词,一个是“新闻宣传”,一个是“新闻舆论”。领导人使用这两个词,可能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我们从学术角度出发,需要做一番学理上的分析。
一、新闻≠宣传
新闻是什么?一般说来,新闻是对客观发生的事实的叙述。新闻传播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一件事,只要对方知道了这件事,新闻传播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新闻传播的归宿是“受者晓其事”。
宣传比较复杂一点,宣传是运用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点,以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行为的一种社会性传播活动。这就是说,宣传是要传播观点,它的目的是要影响和引导人们的态度、控制人们的行为,所以宣传行为的重心不是接受者,而是传播者,它的归宿是“传者扬其理”,宣传者只要把想说的话说出来,任务就完成了。
宣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政治宣传,一类是商业宣传。在政治宣传中,观点的赞同者会积极接受这种宣传,而观点相左者,则会回避或抵制这种宣传。这种情况在和平社会可能感觉不太强烈,我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对这种情况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上中学,两派斗争也非常激烈,大家都去抢广播站的播音权,如果正好是我这一派控制了广播站,广播站的大喇叭天天播着我这一派的声音,我走在校园里会感到扬眉吐气、非常舒畅。过了两天,广播站可能被对立的那一派夺走了,广播站播送他们一派的声音的时候,我走在校园里恨不能捂上耳朵不听。在不同的政治观点的传播中,这种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观点的赞同者会越来越积极地接受宣传者的观点,反对者会越来越抵制这样的宣传。当然,接受者和反对者也会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而转化。商业宣传也是这样,只是表现形式不太一样。需要某些商品的人会积极响应,但这样的人不太多,多数人因为与某个商品的宣传没有关系,很少会主动接受这种宣传。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人们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个自己喜欢的电视剧的时候,它却不停地插播广告,对此人们会非常烦。因为它播的广告跟人们没有直接关系,人们不感兴趣。这就是说,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只有人们感兴趣时才能产生效果。
为什么我们经常把新闻和宣传合起来说呢?这是因为新闻和宣传都是一种传播行为,可以相互渗透,而且有交叉的地方。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这个问题我们讲新闻客观性问题时再细说。但是有一点我们需要确认:新闻和宣传不是一回事。
这个问题要反复强调,不然,我们写的东西很多人会不喜欢看。我们现在的媒体是从党的宣传媒体转轨而来的。在我们党发展之初,宣传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所以宣传在党的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新闻工作,新闻中可以有适当的宣传,但是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现在我们进一步分析新闻和宣传的差别,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展江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最早提到的。
从表现方式看,新闻与宣传的差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闻重信息,宣传重形式。新闻的内容一定要有实在的东西,能够消除人们对某个事情的疑惑或者给人新鲜的信息内容;宣传则不一定,宣传注重的是形式。有时候你参加了一场宣传活动,回来仔细一想,什么新东西都没有获得。比如我们开会唱国歌或者是升旗仪式,总有一套规则,仔细想想,这套规则强调的就是形式,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给当事者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宣传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新闻重新异,宣传重反复。新闻的内容不是一般的信息,而是新鲜的和异常的信息;宣传的内容,则多数是已有的,它要通过反复说,加深印象。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人民群众都知道。这段话说得就是宣传的特点。通过反复说,宣传者想要传播的观点就会慢慢地渗透到被宣传者的头脑里。一些专有的词汇、概念,反复讲述,时间长了,人们不经思考即会将这些概念套用到现实中,例如历史上曾经流行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等等;如果是商品宣传,经过反复说,也会留给消费者印象。比如“有路必有丰田车”的广告反复做,你要买车的时候,脑子里的第一个闪念可能就是:我得买丰田车。
第三,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传播的内容除了新、异之外,它本身应该是具体的事实,而不是套话和空话。如果没有事实,即使传媒的版面或节目冠以“新闻”的标识,仍然不会有受众,人们是不会接受无新闻的新闻传播的。宣传的目的要向接受者灌输一种观点、一种对某种事物的认同,这种观点也许就是一种套路性的话,如果这类话弥漫在周围,不听也得听,不说也得说,听多了、说得多了,有可能就成为人们一种不自觉的流露,不用过脑子,张口就能说出很多套话,这就是宣传达到的目的。
第四,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必须在有效的时间内把一个事实传播出去,过了这个“点”,再重大的事实也没有了价值,因为人们都知道了。宣传不一样,宣传者可能及时把握了事实,但是宣传者可能会把握着这个事实而不说,他要选择一个能够产生最大宣传效果、对宣传者最有利的时机才把事实透露出来;有时候,等待合适的时机需要很长时间。在新闻的时效和宣传的时机上,两者的差异是很大的。
第五,新闻重沟通,宣传重操纵。在两个人之间交换新闻的时候,沟通的感觉是非常强烈的。比如,我知道了一件事儿,不说出来很难受,正好遇到一个朋友,于是就把这件事告诉他了,说完就完了,因为我的目的就是沟通。我把我知道的事儿告诉了他,很可能会引起他也告诉我一件新鲜事。也就是说,新闻传播没有控制对方的目的。而宣传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也就是说,宣传注重操纵。这里的“操纵”是一个中性词,在政治宣传中是指通过传播,使人们能够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宣传者保持一致,在商业宣传中是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