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荐信中说,他认为女儿所掌握的经济学知识,远远超出了她在考卷上答题所显示出的水平。他相信,女儿将来在事业发展上会有巨大的成功。
我们知道,年轻人是需要得到长辈的肯定和激励的。当女儿申请进入PMF投资组合管理项目,渴望成为一名基金经理的时候,文特教授热情洋溢的推荐增强了她的自信心,至今都在影响着她的人生志向。应该说,文特教授的勉励使女儿确认自己有能力从事金融投资职业。
还有一些教授,他们的治学精神对女儿的成长也起到了积极有效的影响。这里,我强调这种积极影响的有效性,是因为每次女儿从他们的课堂上下来都会感慨一番。而伴随着这些感慨的还有不断深入的思考。有时,她会感慨地说,“妈妈,您想象得到吗?我们有一位女教授,看上去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她的知识却一点儿都没有老化。她教我们策略管理课程。我没有想到这位老教授了解那么多国际知名公司的发展策略,而且长期以来,她还一直追踪着这些公司的策略变化。她分析问题幽默而深刻。她知识的渊博和思想的锋利,使我相信学问可以做到博大精深的程度。一个真正的学者,懂得学无止境会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我真想一辈子能跟她学下去。”
女儿还告诉我,许多年以前,有一位学生听了这位教授分析几个公司的发展策略之后,确信这些公司一定会有大的发展,于是就买了这几个公司的股票,结果几年后,股票涨了好几倍,那位同学发了财,回到学校来感谢教授。而教授却风趣地说:“当时你买那几只股票的时候,怎么没有提醒我也买一些;如果我买了,现在就可以退休了。”
当然,女儿也遇到过几位相当差劲的教授。我在国外的大学里从读书到教书,待了不少的年头。我知道,国外的有些大学教授有不少怪癖。他们虽然在科学研究领域有一定建树,但是讲课却很差。女儿就遇到过这样一位教授。看他的介绍,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发表的文章也不少;但是讲起课来,只看黑板不看学生,而且声音还小得可怜。每次课一讲就是百来页书,从来不管学生是否跟得上。女儿说,上他的课基本上没有什么用,最后是靠自学过了作业和考试关。
还有的教授,靠着拥有名校的学位和多年在名校教书的经历,吃老本,根本不更新自己已经老化的知识。当女儿发现一位教授把在几年前就废弃不用的公式,还当宝贝在课堂上用好几个小时来推导的时候,给他指出来他还不承认。后来,这位教授在不得不认错的情况下还试图报复她。
也有的教授在业界是行家,除了教书外,还有其他赚大钱的工作,因此,他们对教书不但不认真负责,而且还经常刁难学生。有的教授,居然还以取笑学生为乐。有一次,女儿对我说,他们终于把一位这样的教授赶出了校门。因为那位教授上来就说,他有好几个工作,在这里教他们是他赚钱最少的工作。即使同学们到校方去反映情况,讲他的坏话,学校把他开除他也不在乎。他上课经常迟到不说,而且每次上课都不知道自己上一堂课讲到了什么地方。最可气的是,他居然还敢在课堂上骂人,骂学生是笨蛋,是蠢驴。后来,学生们联名去学校反映,学校才免了他的职。但是,这种教授所耽误的学生们的宝贵时间是学校无法赔偿的。
女儿的经历清楚地说明,选择教授比挑选课程更重要。女儿选择教授的秘诀是在课程注册过程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学生如果注册到了想上的教授的课程,就会有学习兴趣。学习有了主动性,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取得更好的分数。学习成绩好,就会增强自信心,同时还能享受到优先注册的特权。所以,分数是决定选课问题的关键。分数越高,选课的余地就越大;分数不高,就会黔驴技穷。这充分体现了国外名校进行精英教学的宗旨。而要进入精英的行列,就要在大学打下基础。要想在大学时代掌握真才实学,首先就要从挑选课程和教授着手。女儿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帮助。
不能忽视的上课技巧
上一节讲到,分数决定着学生们的选课空间。其实,分数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升学和就业上。大学毕业后,学生们若想考研究生,分数必须过得硬;找工作,许多单位也要求他们提供成绩单。越好的单位,对分数越挑剔。有的学生获得了面试机会,但是成绩单递交上去以后就被淘汰下来。这是因为,人们通常把分数看成是学生智商的一个衡量标准。虽然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是很少有单位把一个分数平庸的人当做优等生来聘用。既然分数是大学生的“命根儿”,那么,女儿是用什么方法在大学里获得好分数的呢?在本章中,读者会知道这其中的许多秘诀。在本节中,我们将重点了解上课的学问。
许多学生在大学里得不到好分数,究其主因是不会上课。什么叫做会上课呢?根据女儿的经验,上课的技巧包括课前准备、听课和课堂参与三个方面。掌握了这三个方面的窍门,就会事半功倍,得到好分数就有了一半儿的把握。另一半儿,还要看你是否掌握了考试和写文章的技巧。这后一半儿我们以后再说。现在我们先说说前一半儿。
要掌握上课的学问,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大学的上课方式。一般来讲,大学上课的方式主要包括:第一种,几百人的大课,同时配有分组讨论或实验室应用;第二种,100人左右的中等规模的课堂教学;第三种,几十人规模的专题讲座。要了解自己所注册的课程采用的是哪一种上课方式并不难,到大学网站上把教授的课程大纲调出来就知道了。
根据我的观察,女儿的课前准备是严格依据教授的课程大纲进行的。这样做很高明。因为在课程大纲中,教授会清楚地告诉学生整门课程分哪几个阶段来讲。每个阶段的内容又分几节课来完成。每节课会讲到教科书的哪些章节,使用哪些教学参考资料,要进行哪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要做哪种试验或要求学生写哪篇文章。
女儿认为,要想上好课必须懂得如何使用课程大纲,按照大纲的提示,对每节课进行准备。如果时间紧张,最起码要在课前把大纲中规定的教材读一遍,知道自己读懂了哪些,没有读懂哪些内容,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如果时间充裕,在读教科书时应该做笔记,把重点内容和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同时,还要看一下课程大纲中开列的教学参考资料,把自己对关键问题的理解和没有搞懂或没有把握的问题写出来,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课。
由于国外大学提倡学生课堂参与,教授讲课也不是照本宣科,如果学生在上课前不做准备,对教授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在课堂上就会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听不懂讲课的内容。我注意到,女儿在上课前无论多忙,总会抽出时间把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浏览一下。她告诉我,大多数教授在讲课时,都假设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读过这些书了。因此,他们一般都不会再按部就班地重复教材上的内容;而是只讲重点,举例分析,帮助同学们理解书中所阐述的原理。如果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就能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听课。如果发现有的地方没有搞懂,就能够在课堂上立即向教授请教。如果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教授讲的有出入,也可以在课堂上问个明白。
我在大学里任教多年,深知凡是有真才实学的教授都不会反对学生在课堂上就自己的讲课内容提问。女儿告诉我,有几次她发现教授所讲授的原理,与她在预习中理解的教科书的讲法不一样,于是,就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教授让她把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用举例的方法讲清楚。当她讲清楚之后,教授认为很有道理,马上就在课堂上宣布,她的理解虽然和自己分析问题的角度有差异,但是也是正确的。一个原理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如果能够同时掌握多种不同的分析方法,不用死记硬背,也可以记牢该原理。
我在多年的教书经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忽视课前准备。有的学生虽然在上课前会草草地把教科书翻一遍,但是并没有争取把原理搞懂。因此,他们并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这类学生如果学习基础好,可能在课堂上能够理解教授讲课的内容,但是对原理的印象并不深刻,学得快,忘得也快。而那些上课前连书都没碰过,学习基础又差的学生,听不懂课是正常现象。我们前面说过,国外的名校,通常都是用一二百人,甚至三五百人大班上课的形式讲授基础课程。教授讲课不会特别去照顾那些听不懂课的差学生。谁听不懂课就说明谁不是上这门课的料,被淘汰出去是正常现象。女儿上的某些课程,班上考试的平均分数才三四十分。几百人的课,一两次考试下来,就会有许多学生被淘汰。这也是好的热门专业有些课程的淘汰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的原因。
根据女儿的经验,要取得并保持好成绩,做好课前准备,带着问题去听课是窍门中的窍门。原因很简单,你做了预习,就会有针对性地去听课,就会清楚地知道,什么地方听懂了,什么地方没有听懂。只有真正听懂了课,理解了教授讲课的内容才能顺利地完成课堂作业,考试中遇到活题,自然也就不会害怕了。
女儿认为,除了做好课前准备之外,上课技巧的另一方面是要了解听课的学问。由于国外名校的好教授,都不是照本宣科地在课堂上重复教科书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讲义,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灵活多样地解释和阐述教科书中的原理。因此,做好课堂笔记,就成为学生听课的一项主要任务。教授用电脑打到大屏幕上的讲课提纲,要记;写在黑板上的主要论点,要记;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地讲授的主要案例和推理过程,也要记;如果你是带着问题去听课的,教授对你所疑惑的问题的解释,就更要记。
女儿做过统计,不少课程在考试前,只看课堂笔记不看教科书,她能够答对80%左右的考题。这就足以说明,做笔记的益处和重要性。可惜的是,有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做笔记。或者说,他们做的笔记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其中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他们没有听懂教授的讲课内容,抓不住要点,所以不知道什么该记,什么可以忽略不记;二是由于他们还没有摸索出一套适合教授讲课速度的做笔记的技巧。
女儿认为,课前预习是解决“听不懂课问题”的关键,而创造一些缩略语和代号,是使自己的笔记跟上教授的讲课速度的有效方法。我看过女儿不少课程的笔记,发现她大量地使用了大家公认的符号、代号、固定简写词组和缩略语。她还自行创造了许多速记号码。但是,她的笔记并不乱,很容易看懂。她还经常用整页或半页的篇幅把教授在课堂上画的图表,以及对图表的解释,按照1,2,3,……顺序地记录下来。她说,这些图表在复习时,能够帮助她回忆和理解教授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过程。
她还告诉我,学习好的同学笔记做得都很好。有几次她因公事缺课,又没有时间看书,就是靠借同学的笔记补上了课。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有的同学不去上课,就靠借好学生的笔记也能完成作业,考出不错的成绩。依据我在国外读书和教书的经验来分析,这是因为教授留作业,出考题,多是基于自己的讲课内容,而不是基于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包罗万象,而教授的讲义只涵盖要点。因此,如果能够把教授讲的要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下来,以此为复习提纲,当然就能比较容易地考出好成绩。
当然,听课的学问,除了要会做高质量的课堂笔记之外,还要精神集中。在几百人的大教室里上课,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干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女儿使用的防干扰法是不论上什么课,都要争取坐在第一排的位子上。
我们做教授的都知道,坐在前排的,大多数都是好学生和想学得好的学生;坐在中间的,大多是学习一般的学生;坐在后排的,大多是学习不怎么样,听课也不认真,想随时溜出教室的学生。而学生也知道,教授们的课堂提问,经常会叫到坐在前排的同学,有时会叫到坐在中间的同学,但很少会叫到坐在后排的学生。女儿当然知道这一不成文的定律。可是她不怕被教授提问,总是争取坐在第一排中间的位子上。这种选择保证了她的听课质量,使她受益匪浅。
课堂参与是听课技巧的另一个方面。如果只顾低头做笔记,不跟着教授的思路进行思考,听不懂课,也不足为奇。名教授讲课都是一边讲,一边提问,以此来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的内容。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