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同上注。
③ 同上注,p。755。
中情局的行动依旧未停止。1960年2月,当中情局寻求延长行动时,艾森豪抱怨说起义既已无望,这么做只会“让共产党对西藏人民的镇压更为残暴”。即令如此,他还是批准延长行动2年。和一切针对中国的秘密准军事行动一样,这一次也没有达成任何目标①。
① 这个计划的进度报告,请见FRUS (1964…1968); vol。30: China; pp。739…742;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808。
然而,西藏事件有深远的政治影响。乱事使中印关系生变,一年之内导致两国沿喜玛拉雅边界发生冲突,这些冲突最后演变成1962年的中印战争。可是在1959年,多年来一直在西藏抗暴事件上作文章的蒋或华府领导人,却没能预见这出戏码。对毛来讲,这个事件也颇有好处——棘手的达赖喇嘛已带着一批喇嘛领袖以及“农奴主”逃往印度,为毛省去抓他们坐牢的麻烦①。
① 苏联驻北京大使馆代办安东若夫(S。F。Antonov)1959年10月21日的日记“Summary of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Chairman of the CC CPC (Central Committee Co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o Zedong on 14 October 1959。” 见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网站:mtholyoke。edu/adad/intrel/maoconv。htm; accessed August 28; 2008。
1959年10月,赫鲁晓夫成功访问美国之后,再度来到紫禁城和毛泽东会谈。根本上的歧异,尤其是核子时代的战争与和平、中印边境冲突、毛解放台湾的方式等等,不断伤害到表面上的和气。两人会谈不欢而散的新闻很快就外泄,举世皆知。这时候,只有少数西方观察家认为艾奇逊10年前中苏集团必会分裂的预言可能会成真。艾奇逊本身都不再这么认为了;他在次年公开表示两个社会主义巨人互相争斗的想法,是“一派胡言”①。
① New York Times; December 1; 1960。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9107236。jpg〃/''/p'
中共国庆10周年,赫鲁雪夫应邀来访,与毛泽东一起上天安门观看游行。此时,中苏已开始交恶,但表面上仍维持友谊
1960年3月,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和陈诚连任正、副总统;陈诚并兼行政院长。同一个月,南韩大选舞弊引爆大规模抗议,迫使李承晚总统辞职;当暴民走上街头试图找到李承晚时,中情局一架DC…4飞机或许是从台湾飞出,把他救出南韩,送到檀香山。蒋大受震撼。在他看来,“愚昧、拙劣”的美国人又在一个未开发国家追求民主的幻影,不顾由苏联扶植的强大政权对它的威胁,鼓励南韩国内政敌反对其坚决反共的领袖。因认为很多人会把李承晚垮台看做台湾变革的样板,蒋担心美援会给台湾和他本人带来灾祸。他在日记中写下:“来日何如能不自反自勉。”①
① Chiang DIaries; April 20; 27; 1960; Hoover; box 67; folder 21。 December 31; “每周反省”,1960; Hoover; box 68; folder 6。
南韩事件强化蒋的决心,一定要拔除台湾任何有组织的在野势力。他接受蒋经国的建议,同意以捏造的叛乱罪名逮捕《自由中国》发行人雷震。雷震在1957年就冒着被捕的风险,发起一个非正式的党外协调小组,不过两蒋当时惮于美国对孙立人被捕以及台北美国大使馆遭破坏的不满,并没有对雷震采取行动。雷震长久以来主张促成大陆政权更易,唯一的方法是将台湾建设为模范民主国家,并倡导“反攻无望”论①。两蒋父子对雷震的直言已容忍多时,1960年,在学者胡适的支持下,雷震跨越言词的分际,开始计划成立一个“中国民主党”。
① New York Times; September 4; 1960。
副总统陈诚显然是希望在本省族群中建立未来的基础,竟然公开表示只要不是“军阀、地痞流氓”组的反对党,都可以存在,令政治观察家大吃一惊。这句话被解读为默许雷震的活动①。冷战时期,开发中国家的支持成为竞相争取的大赏,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便诉求向世人展现美国的道德权威。艾森豪的国务院也更加重视人权,指示庄莱德大使警告蒋不要犯下和“李(承晚)政权”相同的“致命错误”。可是,庄莱德向国务院指出,在自由选举中“国民党几乎必败无疑”,因此两蒋不可能容忍一个强大有组织的反对党崛起。庄莱德没有将国务院措辞严峻的讯息传给蒋②。
① 孙宅巍,《陈诚晚年》,pp。122…123。New York Times; June 4; 1960。 蒋接获情报(或许是要求之后才得到)声称雷震窝藏匪谍——但是他深怕证据不足。陈诚认为处理这件案子应该符合扩大统一阵线的目的,推测指的是温和的反对派、台湾成员和海外华人。最后,雷震被判相对较轻的10年徒刑,反映出蒋介石想要减低美国的批评声浪,以及缩小对陈诚所言统一阵线的冲击。Chiang Diaries; September 6; 8; 22; 24; 1960; Hoover; box 68; folder 3。
②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p。724…726。
虽然为时短暂,不过,蒋在台湾首次允许对于政治压迫的公开批评。将近500名立法委员当中只有两人以及少数无党无派人士(包括胡适),公开谴责对雷震“罗织罪名”,也指责不应交付军法审判①。对政治异议分子的取缔很快又升高,警备总部每年查禁、停刊好多出版品②。
①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Daily Report; Asia and Pacific; September; 23; p。DDD。2; September 27; p。DDD。13; New York Times; October 9 and 22; 1960。
② John Israel(易社强); 〃Politics on Formosa;〃 China Quarterly 15 (July…September 1963): 6。
艾森豪希望在他最后一年的任期全力结束冷战,但是一连串的挫折浇熄这股热忱,其中最著名就是U2侦察机在苏联领空遭击落事件,以及赫鲁晓夫发表长篇演说、先行退出巴黎高峰会①。然后东京爆发反美动乱,艾森豪被迫取消到日本访问的行程(此访问原来是安排在国事访台之后)。因此,蒋介石特别在台北安排一场盛大的欢迎活动来迎接这位美国上宾。当艾森豪在1960年6月17日抵达台北时,受到该城市有史以来最热切的欢迎。30多万人在台北街头夹道为他的车队欢呼。第二天,又有30万人(肯定有许多是同一批人)集合在总统府前广场聆听艾森豪演讲②。
① John Israel(易社强); 〃Politics on Formosa;〃 China Quarterly 15 (July…September 1963): 6。
② New York Times; June 19; 1960。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9107602。jpg〃/''/p'
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台,在总统府前对热情的群众挥手致意
艾森豪显然已经忘了因外岛危机引发的对蒋不信任。由于和共产党来往迭遭挫折,现在他对位坚决反共逾30年的斗士反而倍感亲切。蒋告诉艾森豪,中国共产党“绝对不可能”和苏联分裂,艾森豪也同意苏联集团是“一块大石头”①。他们显然没预料到4个月后,赫鲁晓夫便取消和另一半大顽石在1957年订下的核子协定,并且下令苏联驻大陆军、民顾问1343人,不论是否从事核子计划统统返回苏联。
① FRUS (1958…1960); vol。19: China; pp。677; 679; 680; 690。
蒋、艾会谈时,避开了让他们关系不睦的“可恶的”外岛问题。但是,国军针对大陆的活动仍是讨论的焦点。蒋提起对大陆展开准军事行动的构想,要求艾森豪提供美国飞机与通讯,支援“空投和其他破坏与游击行动”①。
① 同上注,pp。686; 687。
在日记中蒋没有隐藏他对在有生之年光复大陆的怀疑。但是,有时候他提倡的“反攻”政治宣传,也催眠了自己。蒋在艾森豪访台期间的日记上写道:“今日爱可(艾森豪的绰号)如能对余相信,则恢复大陆,消灭太平洋赤匪,尤未为晚。”①回到华府后,艾森豪批准美国替国军训练少数人员进行空投,并提供一架长程C…130B运输机,以及最为重要的,一个中队的现代F…104②。能拿到F…104固然很好,但是蒋心里明白,相对于反攻大陆所需的飞机和舰艇大队,它只是杯水车薪。
① Chiang Diaries; June 18; 1960; Hoover; box 67; folder 23。
② 同上注,pp。688; 689; 748。
和1948年一样,中国问题是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议题。蒋有充足的理由深信尼克松副总统的作为将比艾森豪更加反共,甚至更加支持台湾。当肯尼迪驳斥尼克松的主张,认为不应因为金门、马祖是“自由的象征”美国就得为防卫它们而卷入战争,蒋对民主党的疑虑就更深了。蒋积极回应,下令台北的政府发言人表示,“即使选情炽热,任何负责任的美国领袖竟能如此不负责任地随意丢弃另一个国家的领土,都教人不可置信。”同日,蒋接受媒体访问,宣称国民政府将“为金、马誓死奋斗”①。
① New York Times; October 14; 1960。
接下来,紧接着肯尼迪当选之后,传闻颇有可能出任国务卿的鲍尔斯(Chester Bowles)提出“两个中国”的政策;向来被蒋诋骂的艾奇逊也提议美国承认台湾是个“独立的国家”(self…contained country)①。肯尼迪就职之日,蒋表示“为世界前途虑”,但仍认为肯尼迪的演说听起来“有积极精神”②。但是肯尼迪政府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取消艾森豪答应给国府的那架C…130B运输机,理由是飞机“或许会被移做他用”③。他们换成提供一架旧的C…54,并且把秘密进驻台湾的美军斗牛士核子飞弹撤走④。不过,令蒋欣慰的好消息是,出任国务卿的是熟面孔鲁斯克,而非外传的鲍尔 斯。鲁斯克虽是民主党人,却以强烈反共在台湾出名,相信打赢冷战必须仰赖武力。然而,美台蜜月关系并不长久,鲁斯克很快就因缅甸危机和委员长闹翻了。
① 同上注;New York Times; November 12; 1960。
② Chiang Diaries; January 20; 21; 1961; Hoover; box 68; folder 8。
③ FRUS (1961…1963); vol。22: Northeast Asia; p。2n。
④ 钱复,《钱复回忆录》,(台北:天下文化,2005),pp。115…116。
为了煽动外界消息并激励部队士气,蒋又重启反攻大陆的秘密计划;其中一个方案即是由缅甸发起反攻,当地国军游击队在自台湾的准军事单位增援下,已经跨越边界对中国展开新的攻击①。中共和缅甸政府对国民党这些活动已不胜其烦,于是缅甸陆军和人民解放军联手发动军事行动,把大部分国军赶到寮国,并占领游击队在缅甸的主要基地孟八寮(Mong pa Liao)。他们也虏获500吨美国军事补给品和武器,使得刚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尴尬极了②。
① CIA Field Information Report; Taipei; June 27; 1961; FOI request to the CIA; Enclosure to a State Department memo to the White House; February 22; 1961。 FRUS (1961…1963); vol。22: Notheast Asia; p。94。
② Alfred W。McCoy; The Politics of Heroin in Southeast Asia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1972); p。176。
鲁斯克发函给蒋,严词要求国军部队统统退出缅甸,肯尼迪也致函委员长,表示自由世界“迎接共产主义挑战的上上之策是强化民主体制,使它们更符合世人的期望”①。蒋感到相当挫折,肯尼迪竟然了解他需要制造国共内战仍在进行的表象,又不肯跟他进行“合理的有利实情之协调”②。
① FRUS (1961…1963); vol。22: Nartheast Asia; pp。50…51。
② Chiang Diaries; February 10; 18; 1960; Hoover; box 68; folder 9。
1961年4月17日,肯尼迪这封信抵达台北的同一天,中情局支持的古巴流亡势力在古巴猪湾登陆,卡斯特罗的革命武装部队很快就击败他们,美方并未介入。在蒋看来,这场败仗只不过再次证明美国对于领导全球事务的优柔寡断。但是,他在日记中写下:“对美国人,其弱点与错误,不宜面斥与刺激太过,否则彼将恼羞成怒”①。副总统詹森(Lyndon B。Johnson)于5月来到台北,向委员长保证美国绝不会承认共产中国,又以他那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