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54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54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4; 1944; box 43; folder 23。

  第七章:雅尔达、东北和战后战略

  史迪威离职后四天,魏德迈接下这位前任者的所有职位。堪萨斯长大的高个子将领魏德迈和史迪威一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从未有实战经验,但是在担任蒙巴顿勋爵的参谋长之前,他曾在马歇尔麾下担任策划诺曼第登陆的重要角色①。魏德迈是个有自信、为人圆融、观察入微的军官,第一次和蒋委员长会面,就觉得他是“个头小、优雅、骨架细,有黑色深邃的眼珠、亲和的笑容”。委员长身穿潘兴式戎服,不时摇着一把小扇,有点紧张和羞涩,可是“十分机警”。魏德迈虽然尊敬委员长及其地位,仍和史迪威一样看到蒋手下各式部队的严重问题。魏德迈的第一印象是,“这些中国人(军官)冷漠、缺乏才智”,只顾“政治权谋和虚矫”,他们不敢报告实情,“更掩饰自己的愚蠢和低能”。第一次见蒋之后几天,他得出结论:委员长怨的将领“无能、讨厌”②。

  ① Charles F。Romanus and Riley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in the CBI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the Chef of Military History; Department of the Army; 1959); p。16。

  ② 同上注,p。52。

  魏德迈也发现中国的指挥结构乱得惊人——华东战场没有一位统领全局的将领。重庆的参谋发出的命令可能和地面战事毫不相关,调兵遣将零零碎碎,相邻战场的高级军官之间毫无协调,师级军官 “最多只算得上平庸”。也没有系统做法以新兵增补部队伤亡员额,更缺基本的器械、武器、补给和粮食①。魏德迈特别注意到,和美国结盟已经三年之久,重庆还没有重型高射炮②。

  ① 同上注。

  ② 虽然美方在自由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已掌握空中优势,但不代表日本空军就毫无作为。

  可是和史迪威大不同的是,魏德迈认为国民政府“绝对不是不愿作战”,反而在抗日上展现“令人惊服的韧性和耐力”。他指出,工业先进、全国团结的法国只打了6个星期就投降,中国人打了7年多的仗,伤亡近300万,仍然奋战抗日①。另外,跟史迪威最大的不同之处还有,魏德迈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意图毫无幻想。

  ① Albert C。Wedemeyer; Wedemeyer Reports (New York: Holt; 1958); pp。277…278。

  蒋遵守他对罗斯福的承诺,指派美军少将谢维斯(Gilbert X。Checes)为中国庞大、混乱的后勤部队指挥官(编按:中国战区物资服务指挥官)。不久,后勤制度“开始运作相当顺利”①。可是,当前最急迫问题是日军持续不断的攻势。日军在攻占广西的桂林、柳州之后,颇有进取昆明、甚至重庆的迹象。蒋向魏德迈保证,国军一定坚守桂林,但是11月间,桂林、柳州相继沦陷。魏德迈新拟“阿尔法防卫计划”,集中兵力保卫昆明,从缅甸急调大部分X部队、Y部队回防。12月,西方新闻界自重庆发出的电讯报导说,接下来几天就会决定中国是否会“被轰出战局”。魏德迈担心日军会出动空降部队和滑翔机进攻重庆,建议迁都昆明。蒋回答说,他要坚守不退;魏德迈立刻说那么他也誓死相陪。如此坚定相挺,令蒋大为动容。蒋不认为日军会冒险深入内地,但果真来犯,他要“坚守” 重庆“决与此城共存亡”②。

  ① Herbert Feis; The China Tangle: The American Effort in China from Pearl Harbor to the Marshall Mission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3); pp。195; 204。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December 2 and 6; 1944; box 43; folder 24。

  日军根本没来进攻。同时,在菲律宾雷伊泰湾(Leyte Gulf)美国海军舰队摧毁日本海军尚存的多数船舰,铲除日本来往东南亚运输的能力。日本陆军确实还有一些运输火车可以从西贡、经长沙到大连,但现在也没用了。陈纳德的空军主宰了长江以南的空中优势,他们对桥梁、铁道之轰炸很快就使此一走廊丧失功用①。

  ① Wang Chaoguang; 〃Wartime Rivalry and the Deliberation of Postwar Issues;〃 paper presented at Harvard University Conference on Wartime China; Maui; January 2004; F。F。Liu(刘馥); A Military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1924…1949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6); p。219。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558451884。jpg〃/''/p'

  何应钦(右一)等中美将领在机场迎接魏徳迈(右二)

  日本的“一号作战”使毛泽东在政治、军事上皆有收获,其部队几乎夷然无损。根据共产国际1944年12月的一份报告,直到抗战已进行七年半,中共八路军仅有103186人阵亡;以游击战为主的中共新四军极可能只折损数千人;但是政府军死者逾100万人。换句话说,从周恩来1940年1月给共产国际的报告,至1944年12月此一报告之间——这段期间是史迪威等人坚称抗战主要由中共承担而国军并无作为的时间——中共只有约70000名士兵牺牲性命①。

  ① RGASPI; collection 17; inventory 128; file 822; sheets 7…21。

  赫尔利取代暴躁的高思出任美国驻华大使。高思离任前告诉魏德迈说:“我们应该拔掉栓子,让整个中国政府被冲走。”①赫尔利虽然支持蒋介石,也展开罗斯福赋予他的第二项任务——促成国共合作。一向活力充沛、乐观进取的赫尔利认为关键在于赢得共产党领导人的善意和信赖,有如他和委员长来往的情况。他依然相信中共领导人实际上不是共产主义者,而是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所说的外红内白的萝卜;如果得到公平对待,会高高兴兴地投效蒋介石,组成民主的联合政府。

  ① Wedemeyer; Reports; p。205。

  赫尔利要求到延安拜访毛泽东,蒋勉强批准。赫的飞机于11月7日抵达此一共产党基地,当他步下飞机台阶时,喊出巧克陶印第安人的战呼,让接机的毛泽东一头雾水。赫带来五点和平协议,经过一番折冲,他和毛就修订版达成协议。新的草案让国共两党在重组后的联合政府里,在法律与政治上平等立足。所有的中国部队都要执行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但共军维持完整,从外国得来的补给应平分。为换取中共前所未有的收获,毛泽东口头保证共产党将拥护蒋做为国民政府主席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领导地位。赫尔利离开延安后,毛泽东是又高兴、又嘲弄①。这位美国特使实质上是把他渴望的东西全给了他——与国民党的平等地位等于准许它瓜分中国领土,但又不限制中共扩张或垄断在其区域内之政治权力。

  ① Peter Cladimirov; The Vladimirov Diaries (New York: Doubleday; 1975); p。289。

  赫尔利也很高兴。他认为毛泽东个人担保共产党将接受蒋介石领导,是个大突破。但是,重庆的蒋委员长却叹,毛又“诱惑”了一个老美。宋子文告诉赫尔利:“共产党是用巧言在骗你。”①厚道的赫尔利都会同意毛泽东草拟的五点和议,让蒋体会到美国恐怕不会停止施压,非要逼他和共产党合组联合政府不可。他的结论是,美国还是在要求他让步,果真让步的话就会牺牲他的政府以及“个人尊严”。所以他在和周恩来、赫尔利谈判时,将再一次亮出“底线”,那就是只有共军完全编入中央军,国民党才会接受中共的合法化。这就是未来两年谈判陷入僵局的症结所在——中共坚持先组成联 合政府再解散军队,但是国民党绝不同意与任何一个武装政党组成联合政府。有一次会谈,周恩来拒绝把委员长“不会被接受的”条件带回延安,但是他说,谈判应照旧继续,他会去请示毛的意见。蒋发现,他唯一勉强可信任的这位共产党员“已不如从前之恭顺矣”②。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11; 1944; box 43; folder 23; 秦孝役,《大事长编》卷五,p。2474。

  ② Chiang Diaries; Hoover; November 22; 1944; box 43; folder 23。

  为了怂恿美国对中共产生好感,毛、周联名致函给魏德迈,请他转呈白宫:他们渴望和罗斯福总统会晤①。毛也告诉狄克西代表团团长包瑞德上校,中共军队愿意“在无任何附带条件的情况下,全心接受一位美国将领的领导”②。蒋也一样,在新年文告试图讨好美国人。他保证将尽早通过宪法,归政于全国的国民、并且对政府的自由化与清廉立刻采取行动。元月和周恩来等人开会时,蒋的代表王世杰提议成立战时内阁,纳入中共党员;召开三方会议(美、国、共)研商共军纳入中央军的细节;指派一名美国军官在抗战期间奉军事委员会名义指挥共军部队。蒋认为既然他们已接受共军纳入政府军的目标,他可以提议由美国人来负责此一决定性角色。周恩来针对这些提议的答复是:中共只有在新的全国联合政府成立后才会交出部队③。

  ① Barbara Tuchman(杜希曼),Notes from China (New York: Collier Books; 1971); pp。77…79。

  ② 后来,毛泽东在一份党内文件写说,中共当然“绝不会干这种事”。1945年1月他也告诉赫尔利了。见Michael M。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Mao。 Stal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7); p。90。

  ③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1945年1月14日,p。2506;White Paper; p。79。

  虽然罗斯福总统曾向孔祥熙提起邀蒋介石参加盟国峰会,当三强谈到峰会时,美国并未提出蒋出席与否的问题。罗斯福不愿意有任何让斯大林不痛快的动作,因为他在这次峰会的主要目标是敲定苏联在德黑兰会议承诺参加太平洋战争。此时,美国军方和白宫还不确定原子弹是否会研发成功、何时可研发成功,他们认为日本人会从事绝望的本土保卫战,届时美军子弟又要牺牲数十万人性命。去年秋天,斯大林和美国驻苏联大使哈里曼(Averell W。Harriman)谈话时,曾确认苏联预备和日本一战,但是他的政府对日本、外蒙古和满洲有若干权利主张,必须得到满足。罗斯福和霍浦金斯似乎也没怎么讨论就接受了,也不跟蒋介石照会一声,就和莫斯科交涉关系到中国的权益主张;而蒋介石若是知道,毫无疑问一定会跟他们争辩,说苏联事实上急着要介入太平洋战争,根本不需要做重大让步①。美国总统和他的首席政治顾问无疑也相信自己是一片好意、而且军事现实也有需求。斯大林就没那么害怕毛泽东是否有异议,他在峰会召开前一天,才通知毛说有这么一回事及其目标②。

  ① Robert E。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s; 1950); p。512;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331…332。

  ② Sheng(盛慕真),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93。

  三巨头决定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达集会,此地离因德军进出而一片残破的塞瓦斯托波尔地区仅有80英里。目睹本地区惨象,会让西方人多少了解俄国人在抗德之战付出的代价何其惨重。雅尔达会议就这样未经公布地于1945年2月4日正式召开。蒋还不知情,交给华府一项重庆政府和莫斯科双边会谈的议题方案,促请美国提供建议。十分讽刺的是,国务院远东局也不知道峰会的状况,回答说:美国当然不能在中、俄事务上担任调停人或顾问①。

  ① Feis; China Tangle; p。236。

  除了要苏联加入战局外,美国总统另一个目标是确保中国收复一切被日本夺走的领土(包括将由苏联短暂占领的满洲)。罗斯福要求苏联尊重中国的主权、战后撤离中国领土、不干预中国内政,做为斯大林所争取的让步的交换条件。斯大林一口就答应。罗斯福也推动一个相关的构想:美、苏携手提倡国共联合政府,以防止内战爆发①。

  ① 同上注,pp。226…239。

  2月11日签署的雅尔达协定有一秘密附件,苏联同意在击败德国后90天内加入战局,向日本开战。苏联将可得到西伯利亚海岸外的千岛群岛,并取回库页岛的南半;中、苏共管经营中东、南满铁路;租借旅顺军港;大连商港国际化;并同意“苏联(在东北)的特别利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