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传-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药港”计划以后,马上派人与长实集团取得联系,希望能成为李嘉诚的合作伙伴,并同意马上注入资金,和李嘉诚一起联手进入“中药港”的运作。李嘉诚和新世纪集团很快商定了一整套实施“中药港”的方案,其中重要一项是,两家集团公司共同投资50亿港元进行中药材的合作开发,一个生机篷勃的“中药港”很快就初显规模。
李嘉诚说干说干,当年在香港平地建厂生产塑胶花的精神又来了。除和“新世纪”联手之外,李嘉诚又授意长实旗下的“和记黄埔”在“中药港”的重要环节上增加一个重要的筹码。这就是“和记黄埔”不久前与广州白云山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商定的合作项目,也同时纳入了“中药港”计划。这是一个“计划外工程”,关于这次和广州的中药材联手经营,李嘉诚早就亲自过问,他要求“和记黄埔”负责此事的人员:“一定要加快谈判的进程,因为这是我们打造中药港的需要。”翌年春天,当“和记黄埔”与广州这家药厂正式在广州签订合作备忘录以后,李嘉诚对尽快打造“中药港”的计划实施心里更加有底了。因为这一由双方共同投资10亿港元作为启动资金的中药材生产项目,是以广州白云山中药厂作为生产基地的,而“和记黄埔”除优先注入资金之外,还要担负在国际上推销中成药的使命。尤让李嘉诚看好的是,广州白云山中药厂是一家有着二十年历史的老企业,他们不但有成套生产中成药的设备,重要的是他们在国内聘请了诸多颇具中药知识的专家作为顾问。许多著名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牛黄解毒丸”和“安宫丸”等名牌产品,使用的原料都是国内的货真价实的中草药,有些药材甚至还是专从西藏、青海、贵州等地采集的上等草药资源。李嘉诚要求“和记黄埔”一定要在这事关香港经济腾飞,也为中国中药材扬名的“中药港”战役中,打出一系列中成药的品牌。特别是在欧洲和美洲,对于这些对中成药历来持怀疑态度的地区,更应该注重中成药的成分具有中国的特色。在李嘉诚看来,如果让中成药能够稳妥牢固地占领欧美市场,其药品原材料的货真价实乃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2004年秋天,李嘉诚再次从香港飞往首都北京。
古老的京城金风送爽,当这位香港著名企业家再次走进位于前门附近的大栅栏时,他的眼神再次投向那百年老店“同仁堂”雕梁画栋的铺面。那里有他熟悉的一排排中药货架,还有一些专门研制生产中成药的工厂。在这里李嘉诚亲自参观了所有中成药的生产过程,他这才发现同仁堂这家百年老店之所以在国内和国外始终保持着不可动摇信誉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成药原料的质量所持的严谨态度,任何一丝不符合规定的草药,都会在同仁堂制药机构的严格审查面前被淘汰和剔除。而同仁堂的严谨敬业精神,不正是李嘉诚多年来经商生涯中孜孜以求的吗?
作为李嘉诚尽快打造“中药港”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次他亲自拍板批准了长实集团与北京同仁堂合资组成中成药联合企业的报告。在此之前,李嘉诚也批准了长实集团与上海第一中药厂签定合作备忘录的报告。这两项合作协议书,昭示着“中药港”的成功实施具有着更加充实的内容,而长实集团能有国内第一流的同仁堂中药制药机构的参与,无疑也会让他的中药出口计划更具特殊性和名牌效应。
李嘉诚的“中药港”计划包罗万象,他当然不会仅仅满足于几家合资企业去生产中成药,更不会把“中药港”简单地变成在香港一地出售中成药。如果那样他的“中药港”就只能是一种用于宣传的措施,而永远不能真正成为香港特区政府所希望的让中药材成为繁荣香港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李嘉诚曾经亲自找来他旗下的“和记黄埔”主要领导成员,当面开圆桌会议,多次商量如何才可以让中国的大批成药,透过香港这一前哨阵地,一批又一批地打出去,成为向欧洲和美洲药品市场倾销的主要口岸。而如果彻底改变国际中药材销售比重的有效手段,无疑就是以香港长实集团及其合作厂家的货真价实,不断赢得那些对中国药材尚未信任的国家和地区的青睐。这样,“和记黄埔”就派出大批推销人员进入欧洲和北美的几个重要市场,例如法国和英国,一度成为李嘉诚推销中成药的主要目的地。推销员出身的李嘉诚,对于推销质地优良的中成药颇具信心。他还亲自给那些即将前往英美法德等国进行中成药推销的人员讲课。讲他当年如何在香港推销塑料制品,如何能够让那些不肯买帐的人们了解中成药的价值和效能。这些推销人员到了西欧北美以后,一边介绍和推介同仁堂的中成药,一边又不失时机地选择有利地区开设中药零售商店。从2004年开始至2005年底,李嘉诚麾下的“和记黄埔”就采取蚂蚁啃骨头的作法向前推进,一步一步地占领了欧美药品市场,最后建立大小中药材零售商店多达1000多家,成为世界上所有经销中成药势力最大的企业之一,初步实现了李嘉诚打造“中药港”宏大计划的第一步。
第六章 向祖国的大西北进军(1)
33、李嘉诚慈善基金的教育扶贫
2001年旧历春节刚过不久,李嘉诚就在做一次即将远途旅行的准备。这也是他多年来最为兴奋的一次长途旅行,所以他特别叮嘱身边的秘书和随行人员,一定要做好路上吃苦的准备。他们这次的祖国内地之行,与以往去北京、上海和沿海各地视察观访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将要前往的是祖国的大西北,李嘉诚把这次旅行当成最艰苦的跋涉,从前荒凉的西北高原给他留下的印象是贫困和寒冷。几天前,他在香港中环特区政府受到特首董建华接见的时候,李嘉诚也谈到了春节后将开始的大西北之行。当时董特首特别叮嘱他说:“李先生,您能代表香港工商界首次发起大西北之行,特区政府十分高兴,因为这恰好和中央政府提出的大力开发西北,繁荣落后地区的经济战略是完全一致的。你为大家带了一个好头,接下来,特区政府还要组织一个大型参访团前往西北。我希望李先生此行能够顺利,同时也盼望你在祖国的大西北做出你应有的贡献!”
李嘉诚小时候就听说有个新疆,那片盛产葡萄干和葡萄酒的广漠地区,对生活在高楼林立的香港大都市中的他而言,简直就是一个神秘莫测的世界。不过,他对大西北仍然不算全然陌生,小时候他读过的《三国演义》,其中的蜀国便是如今他必到之地的成都。至于山城重庆曾经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1945年毛泽东在周恩来、张治中和美国驻华大使的亲自陪同下,前往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历史性会谈的时候,李嘉诚在香港极为关注这一段非同寻常的政治新闻。也是从那时开始,他对重庆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只是一直没有机会前往这座曾经留下历史沧桑的山城。至于贵州和西安,也是李嘉诚这次西北之行的必经之地。这些地区从前他都在书刊和报纸上听说过,如今这位在香港经商而足迹遍及世界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大富豪,将要响应中央政府优先发展大西北的号召,这件事无论对李嘉诚本人还是对香港特区都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因为李嘉诚心里清楚,他的西北之行肯定会影响和带动一大批香港著名企业家关注西北,投资和开发西北,所以他对这次长途旅行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在西安,李嘉诚第一次看到了大雁塔和兵马俑;在新疆乌鲁木齐,他看到的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新疆。而随后开始的伊犁、塔城和阿勒泰等地的参访,也让李嘉诚大开眼界。新疆确实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里虽是塞外边关,远离经济发达的沿海,然而教育也与这里正在繁荣发展的经济一样,很让他欢欣鼓舞。不过尽管如此,此行不久,李嘉诚仍然在新疆的教育重建方面投入了力所能及的支援,他还说:“我很喜欢新疆,这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如果发展了,对于西部地区的经济更有益处。”
离开莺歌燕舞、葡萄飘香的新疆后,李嘉诚继续南行。他们一行有时搭乘飞机在三千米西北高空中航行,有时也乘列车。饱览了祖国西部的大好山河。走遍世界各地的李嘉诚,没有哪一次旅行让他如此兴奋。中国的西部虽然在经济发展上有些滞后,然而李嘉诚深知在这片广漠的大地上,正酝孕着无限奋发的潜力,有些潜力还是香港所不具备的。在四川成都,李嘉诚在考察教育的同时,也认真考察了这里的房地产业。到了重庆,李嘉诚还看中了一块位于重庆江南岸的南坪镇杨家山的土地,面积约为100万平方米。一生在香港始终与地皮和建筑打交道的李嘉诚,感到重庆的长江和嘉陵江两岸,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建成了多种类型的楼盘,可谓楼宇林立,巨厦万千,不过,仍然还有继续开发的巨大潜力。而他的长实集团则已看好此地,这也是李嘉诚这次大西北之行唯一看好,并且准备大兴土木的地方。
飞机离开重庆以后,沿着广漠的西北高原继续向纵深地区飞去。
坐在椭圆型机窗前的李嘉诚居高临下地俯瞰着机翼下那状如海涛般的荒原和峻岭。他清楚地记得,就在此前前一个月,在香港的长实集团总部召开的年会上,他面对董事局的各位董事讲的话:“包括和记黄埔在内,将来都要记着,我们的经营方向从现在开始将有所转变。新的目标将是一片多年无人问津的大高原和大荒漠。诸位不要以为我在这里危言耸听,或者担心我的这一决策会给大家带来困窘。比方说有人问:为什么要到那种没有人烟的地区去投资和经商呢?该不是走火入魔地听从某些人的煽动吧?我可以告诉大家,高原和荒漠对于我们并不是坏事,大家不要忘记,若干年前香港也是一个无人的渔村。而距此不远的深圳,从前不也是看起来没有任何希望的地区吗?可是,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我建议各位董事都能认真考虑我的主张。那就是把我们的资金投到西北去,那里的经营潜力十分巨大。”
如今,李嘉诚果然身临西北。他亲眼看到了人们谈虎色变的起伏荒漠和百公里内见不到一户人家的荒凉高原,不得不叹息一声:“这里确实是太贫穷了!”
他记得就在昨天——2001年2月24日,他在教育部长陈至立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这里是高寒山区,此前从没有到过山区的李嘉诚把秘书在香港为自己准备的大衣披在身上,仍然无法抵御呼啸而起的山风。倒是陈至立马上吩咐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特别为李嘉诚找来一件厚厚的军棉大衣,这样他才感到有些温暖了。当时,李嘉诚在当地干部们的陪同下,来到一片起伏群山间的石头寨时,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山峦环绕中的盆地。小镇上的民宅状如香港的“笼屋”,如果说这座山寨里还有一处可以让李嘉诚接受的砖瓦结构的建筑,恐怕就是他投资兴建的中心小学了。
这所小学校处于一幢幢小木楼的包围中,让李嘉诚见了心绪稍安。几年前,“李嘉诚基金会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刚刚建立的时候,李嘉诚作为这项专用基金的投资者,还没有想到贵州山区的贫困状况会如此严重。而他关注并指示的基金会至少要出资8000万元,向国内西部地区的12个省区(边远山区)中小学校赠送5000套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李嘉诚当年的这一指示,完全是出于惯常的捐款程序行事。那时的他当然还没有机会亲眼看到贵州大山里的小学,更不会与那些从没有走出过大山的孩子们见面。如今当身披军大衣的李嘉诚出现在小学校的操场上时,一大群孩子们都欢呼雀跃地向他跑过来,仿佛李嘉诚就是他们久别的亲人。孩子们站在寒风中欢呼着,让刚才还在为寒冷和贫困而忧虑的李嘉诚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也让他回想起自己少年时的打工生涯。
“看到这些孩子,我更加感到来西北的重要了。”李嘉诚说。经过李嘉诚与教育部领导的共同协商,李嘉诚基金会马上启动现代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将在西部地区建立1万个接收中国教育卫星多媒体宽带广播的教学点,使1万所中小学校能运用这些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当时,李嘉诚相信自己的基金会,一定会把他对山区孩子们许下的诺言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果然,距此三年以后,李嘉诚的这一为贫寒孩子们设计的方案,终于在这片大山里得到了实现。
李嘉诚一行来到青海省。到了西宁,李嘉诚居然一改他一路上多看少说的准则,应邀前往青海大学对学生代表有过一次面对面的对答式讲话。李嘉诚之所以破例,一是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