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最鲜明的108个成功路标 >

第6章

最鲜明的108个成功路标-第6章

小说: 最鲜明的108个成功路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亲摇摇头,又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老爸、大哥和小弟,还有山岭!”
父亲摇摇头,又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猎物。”
父亲高兴地说:“对!生活也是这样,有时你必须小心地注视周围的一切,但更多时候,你应该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这个青年人心里琢磨了一阵子,觉得讲得也有道理。
“机遇!”智者又说道。为了这个观点,他又接着讲了一个充满哲理的故事。
三个儿子出发时,父亲劝他们装上子弹。
老大说:“打猎的地方还远着呢!”
老二说:“这么远的路,装上一百发子弹也来得及!”
老三默默地装上子弹。
走着走着,就要过沼泽时,看见大群野鸭密密地浮在水面上。
此时老三一枪下来打中两只野鸭,老大和老二才匆匆忙忙装上子弹,此时,野鸭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父亲说:“你俩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猎物,是因为没有抓住眼前的机会,而老三却准备好了上膛的子弹!”
这个年轻人暗自思考一会,觉得这个也挺有道理。
“信念!”智者又说道,接着又讲了一个深入浅出的故事。
父子四人来到山脚下,父亲问他们在干什么。
老大说:“我在狩猎啊!”
老二说:“我在等世上最好的猎物!”
老三说:“我在为五星级宾馆的餐桌上准备最美的野味。”
几年之后,老大仍是狩猎者,老二成了富商,老三成了高级管理者!
年轻人一听更加愕然了,不知应该效仿哪个故事,智者大笑道:“年轻人,到塔顶上去,你就会明白了。”
他来到塔顶,智者说道:“往下看!”年轻人鼓足勇气往下望,只见寺塔被四条小径包围着。
智者说道:“亲爱的孩子,你明白了吧!通向寺塔的道路不止一条,走向成功也是如此!假如你在一条路上碰壁,就要试试另一条路!记住:通向成功的路不止这四条啊!”
年轻人顿时醒悟,叩谢智者下山去了。
信念决定高度
【陆勇强】
1989年,一位年轻人从中山大学毕业,应聘到万宝冰箱厂。工厂付给他当时令人眼红的400元月薪。但三个月后,他却放弃了这份来之不易的高薪工作,离开单位去读中科院的研究生。
都以为读完研究生获得硕士文凭之后,他会找一个比万宝冰箱厂更高薪酬的工作,谁知三年后他到联想公司,得到的月工资是300元,后来公司才给他涨到400元。
朋友问他:“你读了三年书,现在和在万宝冰箱厂有什么差别?”他笑而不答。
一年后,他拿着中山大学本科、中科院硕士和联想工作一年的学习工作简历,应聘于新加坡的一家多媒体公司,从30个中国面试者中脱颖而出,拿到相当于一万元人民币的月薪。开始了为期6年的异国打工生活。
在新加坡的日子,他先后在3家软件公司任职,后来还进了有名的飞利浦亚太地区总部。他不断地跳槽,别人根本不明白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喜欢钱而跳槽,还是只是为了跳槽而跳槽。因为前面的几家公司给他的薪水已经够高了。
更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公司任职的时候,只要是他承接的业务,即使是几千新币的软件,用户一旦在使用中出现问题,他便会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到。
而对于其他软件工程师来说,这种价值的软件根本不配享受这样的技术服务。
在新加坡,他认识了一位同行,两人一拍即合,出资在当地开办了公司。他又一次炒了自己的鱿鱼。
那次创业九死一生,许多人为他遗憾,有好工作,有好前程,为什么总要把自己从浪峰推向谷底。
但是,他成功了。他就是朗科公司创始人邓国顺。
对于邓国顺的成功,几乎可以用“奇迹”来形容,他一次次把自己推向“绝境”,每次都从绝境中脱颖而出。但是如果把他的经历串联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一开始的目标就十分明确,他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了他成功的基石。
在朗科的每个会客室里,都无一例外地挂着一个镜框,里面写的是同样的21个字:成为移动存储和无线数据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先者。
有人认为成功依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但是,从邓国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因素其实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人的其它因素决定,而是受他自己的信念所制约。
二战期间在纳粹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维克托·弗兰克尔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成功与失败的差别是:成功者总是以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刚好相反。
有时间,就有奇迹
【佚名】
“无论处境是多么的不容乐观,你们都要坚信,只要还有哪怕是一秒钟的时间,就会有奇迹出现的可能。”
前天与一网友聊天,对方自称是人民大学的才子,我问他是怎样考入这所著名学府的,他打出这句话。我一头雾水,紧接着又问这话同他考得上考不上人民大学有什么关系,于是我眼前的电脑屏幕上有以下字句浮现出来。
“我高中时的母校是所刚刚成立的私立中学,我是它的第一届学生,由于这个缘故,我们的成绩普遍很差,尽管我已是其中的佼佼者,充其量也只能考上个一般本科。更为致命的是,我们还大都破罐子破摔,认为自己反正是没有希望了,混日子过吧!然而就在距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我们的校长,一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老知识分子,给我们开了一次特别的校会,也就是自那次校会过后,我的人生起了转折。”
他打字的速度很快,我的眼睛随着字体的跳动在不停地闪烁。
“老校长在会上说的就是这句话,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发生时间是1977年我国文革后第一次恢复高考期间,主人公是一个因卷入白卷英雄洪流而荒芜了学业的红卫兵,当红卫兵得知各大高校重新招生的消息时距考试只剩下三个月的时间了,红卫兵开始拼了命的复习,三个月过后,他人瘦了一圈,但也考上了他所属省份的最好的一所大学。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的那个红卫兵就是我们的老校长,我们听后都猛然气血贲张,三个月就可以这样,我们距高考还有半年哪!那岂不是大有可为了?结果我就考上了人民大学,学校升学率也一举夺得地区之冠,怎么,你不相信吗?这一切在你看来或许根本就是个奇迹,是的,它是奇迹,但它也是真实的。”
“我信,我信……”我的激动使我慌乱,以至于颤抖的双手在敲击键盘时不停地打出了这两个字,你要知道,我距高考也只剩下半年的时间了,我是多么地愿意相信这个事实啊!况且,我又有什么理由去怀疑这一伟大的真理呢?
第三块砖
【澜涛】
那是初中时的一堂翻越障碍墙的军训课,因为我们这些学生个子都太矮小,教官在障碍墙前的起跳处摞起了两块砖,又在上面盖了一块帆布。同学们虽说动作不算规范,但都相继翻了过去。
轮到我了,我是班里最矮的,紧张得心怦怦乱跳。默默重复着教官讲解的要领,开始助跑、起跳、搭手、抬臂……没等肘臂抬上障碍墙,我就滑跌了下来。当我在教官的命令声中第三次滑跌到地上时,眼前那两米多高的障碍墙在我心里已成为一座高山,无法翻越。我仰面躺着,泄气极了。
“再来一次!”教官喝令着。“能加一块砖吗?”我试探着请求。教官深思片刻,点头应允。教官摆放第三块砖时,我已重新站到了起跑处。深吸一口气,助跑、起跳、搭手、抬臂、跨腿……我终于站到了障碍墙的另一面。“就差一块砖。”我嘀咕着。教官一脸严肃地把我叫到障碍墙前,示意我揭去覆盖砖块的帆布。我莫名其妙地伸出手,然后,我惊呆了!帆布下面,摞着的依然只是两块砖,第三块砖平放在后面。“其实,第三块砖就在你心里。”
教官的河南口音从此回荡在我的生命中了。
许多时候,我们对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常常希望依仗身外的帮助。而一个人躺倒之前总是信心先躺倒的。所以,战胜困难,首先就是战胜自己。
你是那个送信人吗?
【黑子】
一百多年前,一篇补白的小文章放进了杂志里得以出版,而这篇看似不经意的文章却获得了永恒的生命。
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总统麦金莱需要相关的情报。因为他明白,取胜的关键在于同古巴的起义军协同作战,这就必须了解在古巴岛上西班牙的兵力有多少,他们的战斗力、士气如何,当然还有他们指挥官的脾性。另外,春、夏、秋、冬的古巴的路况,西班牙军、起义军甚至整个国家的医疗情况,双方的装备以及在美军动员集结时间起义军要想困住敌人需要什么援助。
美国必须立即跟古巴的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掌握着西班牙军队的各种情报。可是他却在古巴广阔的山脉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地点,也没有任何邮件或电报能够送到他手上,而美国总统麦金莱又必须尽快地得到他的合作。
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
一路上,罗文在牙买加遭遇过西班牙士兵的拦截,也在粗心大意的西属海军少尉眼皮底下溜过古巴海域,还在圣地亚哥参加了游击战,最后在马亚莫河畔的瑞奥布伊把信交给了加西亚将军。
这就是2000年被美国《哈奇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为“有史以来,世界最畅销图书”第六名的《把信交给了加西亚》。
100多年过去了,如今还有好多人还在孜孜不倦地寻找新世纪的“罗文”。但是到底怎样的人才是罗文呢?他们是那样的人,一种异常优秀的人,异常意味着超越平常,他们不仅会做别人要求他们做的,而且往往能够超乎人们的期望,→文·冇·人·冇·书·冇·屋←不断追求卓越,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
当美国总统把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罗文,而罗文面对那封写给加西亚的信时,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问:
“他在哪儿?”
“他长的什么模样?”
“如何与他联系?”
“如何才能到达那儿?”
他只是接受了命令而且做了他应该做的事情——把信送给加西亚。
现在我们都善于找借口:为什么不能做期望我们做的事情?为什么不能把我们分内的工作做得更完美?诸如此类,人们都有各式各样的借口。
比如,当我们接到了领导的任务,总要问一大堆的问题:
“为什么是我?”
“为什么张三不做?”
“很急吗?”
“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如此种种,最后的结果当然是很遗憾的,这样的人不是那个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送信人。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是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送信人吗?如果我仅仅知道他在古巴的丛林里,我能够找到他吗?如果我不认识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我能把信送给他吗?”只要我们明白: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我们用心追求目标,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用五十年守护一个愿望
【佚名】
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
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叫戴维的作文本没人来要。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毕竟50年了,50年间什么事都会发生。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