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身份心理学 >

第2章

身份心理学-第2章

小说: 身份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购买豪宅为手段,让上流人士刮目相看,并获得他们青睐,成了新豪富的拿手好戏。2004年4月,已经取得英国国籍的印度裔钢铁大王拉克西米&;#8226;米塔尔以亿美元的天价,买下了伦敦市区的一处豪宅,它位于伦敦市中心亿万富翁区的肯辛顿宫花园。米塔尔的一位朋友透露说他买下这座豪宅的原因是希望能够融入英国的上流社会中,这座房子是一个身份的象征,有助于巩固他的地位。因为在此之前,欧洲钢铁业的同行们都不太接受这个印度裔的外来人,总是以轻蔑的态度对待他,并给他制造种种困难和莫须有的障碍。






公然示威,

用大场面巧造势 





2004年6月,在买下伦敦肯辛顿宫花园豪宅刚两个月后,印度裔钢铁大王米塔尔就为爱女的婚礼,打造了一场最气派、最豪华、最具世界轰动性的盛典欢庆。

他先是租下12架波音飞机,把1 500名贵客送到巴黎,参加持续5天5夜的盛大庆祝活动。狂欢地点每天更换,从著名的杜伊勒里花园、凡尔赛宫到路易十四时期财政大臣的古堡等,都是些极度著名而又奢靡的场所。

他还专门包下了巴黎五星级酒店洲际大饭店的所有房间,供客人食宿。并专门聘请了穿着传统印度服装的男子,在饭店外面打着鼓,每逢客人进出就向他们抛洒花瓣。饭店门口停着几辆豪华马车用来接送客人,为了让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在每一辆车上都安置了一个迷你酒吧。

婚庆活动由在塞纳河畔举行的家庭歌舞会拉开序幕。揭幕剧是由印度宝莱坞头号编剧阿克塔尔根据新娘和新郎的爱情经历亲自撰写的一出长达1个小时的话剧,新郎和新娘则在剧中分别饰演自己。演出结束后,众宾客立刻被接送到凡尔赛宫,在那里参加订婚典礼和豪华的派对。澳大利亚国宝级流行歌星凯莉&;#8226;米洛是婚礼派对的音乐主角,更是为婚庆增添一抹彩虹,让人又惊又喜。

正式的婚礼仪式选在巴黎东郊的子爵堡举行。因为这座17世纪的古堡绝顶美丽,据说比凡尔赛宫更漂亮,曾引起过路易十四的嫉妒。婚礼宴会的餐食则是由印度名厨马哈拉伊带着38位助手为宾客们献上了传统的印度大餐,宾客们在宴会上喝掉5 000多瓶450欧元一瓶的法国名酒。

此外,米塔尔还在巴黎西郊的圣克劳德公园临时建起一座木制城堡,并邀请人们到埃菲尔铁塔观看焰火表演。耀眼的光华照亮了埃菲尔铁塔。
通过媒体,展示自己的好形象
在米塔尔的精心筹划下,女儿的婚礼俨然已经成了一场豪门大戏。场面之宏大,花费之奢靡,连欧洲的王室婚礼也难以企及,共花费了5500万欧元。米塔尔迅速登上了各国娱乐媒体的头条,他也迅速得到了欧洲上层社会的认可。

有评论认为,米塔尔借嫁女的机会,做了一次昂贵的且富有成效的广告。由此形成的无形资产,对米塔尔以后在世界钢铁市场开疆拓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种以奢靡的花费来编排盛大排场的方式,*裸地在全世界和每一个民众,尤其是在上流豪富贵族面前,来展示自己的雄厚财力、广博人脉和卓越品位,在自古以来的全球各种文化中都非常盛行。它的实质归结为:傲慢宣誓般的公然示威。

精心策划的豪华场面,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冲击,震撼人心,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接纳主人传达的信息。就像米塔尔嫁女所展现的一样,尽管高傲的欧洲人一向目中无人,孤芳自赏,尤其不把亚洲人太当回事,但是场面营造的如此宏大,富贵到如此境地,其气势之压人,让传统的欧洲豪门贵族都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刮目相看。

编排大场面,营造大气势,以显示主人的豪贵、尊严,自古以来比比皆是。

在中国古代,皇帝的威严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他们刻意创造的庞大排场。吃饭要成百道菜肴,动辄满汉全席。起居要三千佳丽上万宫娥专门伺候。早朝议事更是每天天不亮就折腾得大官老爷们成群排队地冷汗直冒,夹着小尾巴迈着小碎步,蹑手蹑脚,连腰都不敢挺直了。逢上个庆典受贺,更是兴师动众,场面宏大。特别是出巡,因为要展示在臣民百姓面前,更是仪仗繁琐,守卫森严。汉高祖刘邦早年到咸阳服徭役,看到了始皇出行的队伍,感慨地说:“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今天,国家展示国力的方式,主要是宏伟庄严的阅兵仪式、大规模军事演习以及让人叹为观止的太空飞行等竞赛。而在民间,人们经常见到在不同名目的庆典和宴会上,主办人大摆排场。个人有婚丧嫁娶等喜事,公司有成立揭牌仪式、周年庆典、客户答谢会等名目繁多的庆祝活动。只要条件许可,这些庆典、宴会必定向着大排场、超豪华的方向发展。

没有人不愿意去分享这份奢靡的华贵大场面,不管是出于何种心理,他们都会在有意无意间,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津津有味地四处传播。究其根源,就在于它突破了日常生活的种种平庸和琐碎,满足了人们内心中对盛大、喧哗、奢侈的梦想。

与各种个人化的高消费相比,各种名目繁多的庆祝活动因为戴上了一个堂而皇之的面纱,又有众多亲朋宾客的分享,所以要显得名正言顺得多。人们的注意力被高尚的庆祝主题所吸引,往往忽略了其中蕴含的炫耀性动机。就说米塔尔嫁女一事,虽然极尽奢靡、浪费严重,但因为这是出于爱女儿的名义,于是就自然地抵消了很多人的反感,许多人还巴望着眼睛、羡慕不已。庆典正在日益成为个人与企业最合法的作秀手段。






通过媒体

展示自己的好形象 





希特勒为了建立第三帝国的影响,让统治者的观点通过电视变成统治地位的现实,必须建立一个帝国*者的个人强大形象。

于是,由宣传部长戈培尔安排了歌剧演员保罗&;#8226;德弗里特作为他的媒体教练,对希特勒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他们预先把希特勒的各种手势拍下来,共同选择那些能够加强希特勒大*者形象的动作,把那些可笑的夸张的手势全部戒除,训练希特勒在电视、公开场所进行演讲时的语言、手势和其他动作举止。

以下是一些对希特勒神态举止、演讲风格的描述:

“他走路总是步伐稳健,从容不迫。当他走向欢迎的人群时,他的步伐近乎是庄严的”;

“他喜欢挥舞拳头,用拳头砸向掌心,或是用手指指向前方,或是将握紧的手掌伸开”;

“他的眼神炯炯有神,目光坚定,常常放射出审视的目光。讲话时既能释放出热情,又能表达愤怒、冷淡和蔑视……”

“他在演讲前一定要沉默很长的时间,一直等到群众由闹到静,他才在惯用的低沉语调中开始演说……现实很低很低的声音,全场的人连呼吸都可听得见时,然后突然抬起头,挺直胸,瞪圆眼珠,有节奏地将每一个煽动性的词语呐喊出来”。

这些神态举止、语言风格、表情气度,都是一个天才领导者彰显其权威性、可信赖性的强力信号,展示其强势能力的典型标志。

希特勒在演讲中那疯狂的手势和语气震撼了德国人,成为第三帝国获取人心的领袖形象。

可以说希特勒是历史上第一个深刻而充分地利用媒体建立个人形象的人,通过奖励个人形象来强化一个组织的形象。它证明了媒体上个人形象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毫不掩饰对媒体大众的操控:大众的接受能力非常有限,理解力很差,然而他们却非常健忘。基于这点事实,每一个有效用的宣传都应该集中在很少的几点上,并且把它们编成口号,不断地使用,直到确实是最后一个人也能够在这些口号下设想出我们所希望的事情。导演比尔&;#8226;维尔德说:“公众想要的不是逻辑,而是感觉。”

他虽然臭名昭著,但是他成功地利用媒体所达到的效果却不得不让人佩服。
3名号展示,贴上个漂亮标签
西方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易于崇拜电视里的人物,并在行动上效仿他们。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通信电子产业日益膨胀,每天都有新的面孔通过电视屏幕出现,在电视上创造自己的神话。与此同时,大众的整体素质也在日益提高,在每一个人心目中,早已经为这些成功人士制订了形象的标准模式,大众渴望见到一个个诚实、可靠、亲和且具有权威性的形象出现。他们展示在电视上的形象,决定了大众与他们的关系以及他们的这种公开展示能否在电视上创造应有的价值。因此,如何出现在媒体上和在媒体上如何表现自己,已经成为成功者需要掌握的一项特殊技能。

俄国石油大亨、尤科斯石油公司前CEO霍多尔科夫斯基,在铁笼中的微笑,是人类史上最摄人心魄的强者之笑。2003年10月,霍多尔科夫斯基被俄国当局逮捕。在电视画面上,他一次又一次地展示给人民铁笼中平和、灿烂的微笑。所传达的信息是,他,霍多尔科夫斯基是一个有修养、有品质的高贵绅士,他是永远的胜利者,强者。

奥地利作家格哈德&;#8226;弗里德里希:“在我们这个时代里,有效的交际家是那些以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并将内容和效果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的人。”

在央视的一次讨论教育的节目中,一位私营教育集团的老总和国家教育界的一位干部就教育是否应该营利展开了辩论。这位国家干部在辩论中表现得非常具有攻击性和挑战性,他不断地不礼貌地打断别人,插话,一副毫不饶人的态度,给人留下了一个不成熟、心胸狭窄、焦躁好胜、故意卖弄的形象。而那位集团老总,却坦然自若、沉着应战,没有与对手针锋相对地激战。两相对比,人们很自然地会喜欢这位集团老总,而厌弃那个貌似获胜了的干部。

我们要谨记:在电视上,要尽量避免一切偏激的词汇、语气和动作,不管对手是多么的激烈、好斗,都应该采取宽容、理性的态度,避免人身攻击。






名号展示,贴上个漂亮标签 





名号是对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最直截了当说明,也是社会认识一个人的主要直观依据。你处于什么阶层,占据何种职位,拥有哪些资源,个人能力如何,外界对你有怎样的评价等等,这些信息都无一例外地包含在你给出的名号之中。

和其他的自我表现方式不同,它的最大特点是简洁明了和概念化。寥寥数字,就将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明确地界定下来,并且便于理解和传播。

名号实质是给自己进行形象定位。积极地展示、传播这些名号,等于在自己身上贴上一个醒目的商品标签,能够迅速在他人心中占据一定的特殊地位。

据社会学家研究确定:凡是在主要工作与实际职务之外、对自己身份的非必要性介绍,都可以被看做是作秀的行为,以达到壮大声势、展示自我与提升形象的目的。

公布什么样的名号,有赖于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这种认可度会随着社会心理的改变而变化。20世纪90年代,总经理、董事长、CEO、CXO、CFO等头衔最让人眼熟;但是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整体素养的提升,知识的地位回归,教授成了最值得成功人士或者期望成为成功人士的人值得骄傲的头衔;当国人对国际、世界概念心向往之的时候,世界名人之类的国际性奖项纷纷出笼。总之,需求决定供给。

近年来,由于学术地位的受人敬仰、惹人追捧,许多名誉性的名号都争相带有学术色彩。院士、博导、教授、研究员、博士是公认的高级学术名号,其中又以教授最为普遍。余明阳因为是复旦大学的博士后,又曾被深圳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聘为教授,一直被品牌传播同行公认为是策划界的领军人物。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春秋航空公司的董事长王正华,在自己的简介和名片上,都列着自己所担任的兼职教授的几所大学的名字。北京叶茂中营销策划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茂中在自己的简介上,写着北京商品经济学院兼职教授。一些明星、名人也以有一顶教授帽子为荣,比如,成龙就是北京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周星驰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兼职教授。

此外,名号的级别越高,越是权力的象征,越能给人震撼,让人对之尊敬有加。院长、所长、会长、理事长、主任、首席(战略)顾问、专家组组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创始人、发明人、董事(特别是公益机构的董事和知名大学的董事)等等,都是十分醒目的名号。

营销策划专家就是特别喜欢院长名号的那类人。卜妙金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院长、广东国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