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

第8章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第8章

小说: [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台湾 的小学早已背得滚瓜烂熟。我马上举手,大声回答: “0.142 857!”这个时候,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都 睁大了眼睛,觉得这个孩子简直是“天才”

对于我来说,虽然心里知道那道题是我背出来
的,但是当周围所有的人都认为我是天才的时候, 我也不知不觉地认为自己真的很聪明。这种“天才 论”让我觉得,我的数学不但在台湾能学得好,在 美国也学得好。在老师同学们的鼓励中,我越来越 爱数学,成绩也越来越好。到了今天,我当然知道 自己不是天才,但是我明白,正是在这种鼓励声中, 一个孩子的兴趣,才能得到最大的激发。
写到这里,还是想谈一下美国的教育制度。曾 经有个记者写自己的儿子进美国学校的感受,“10 岁的孩子被送进了美国学校,上英文课,老师布置 的作业是写论文,题目居然大得冲天——《我怎么 看人类文化》;上历史课,老师让孩子扮演总统顾问, 给国家决策当高参;在中学的物理课上,作业竟然 是一个市政研究项目——城市照明系统的布局;而 道德教育,居然是从让孩子们爱护小动物开始。”
没有统一的教科书,没有统一的考试,没有对 学生三六九等的分类排位。这就是呈现在一个中国 记者眼前的美国教育。

的确,在橡树岭读中学的最大感受就是,学校
的功课十分轻松,每天的家庭作业很少,但是每天 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项目。比如当时,历史课教到 美国印第安人的时候,不是用课本告诉你发生了什 么,而是让一个团队写一个话剧,或者是基于移民 者和印第安人的辩论。
美国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在这些稀奇 古怪的题目中得到锻炼的。这样的教育的差别就是: (1)从不同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正确答案;(2)经过 参与和实践真正理解;(3)团队合作,避免零和思维。
在圣玛丽念完七、八年级,我又在杰斐逊中学 度过了一年,之后,我进入了橡树岭高中。初中这
三年里,我经历了攻克英文、适应美国文化的过程。
橡树 岭 高中
1977 年,我完成初中学业,进人了橡树岭高中。 高中的校园,风景非常美丽,也非常大。

在这里,我的数学成绩继续受到老师的关注,
并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我遇到了我一生的恩师贝 尼塔·艾伯特(Benita Albert),她是我高中时期的 数学老师,为人非常和善。她看到我的数学成绩不 错,就开始单独辅导我,我上高一,她就教我高二 的数学课,还把数学竞赛的题目拿给我做,如果我 不懂,她就非常耐心地指导我。
艾伯特老师还在附近的田纳西大学当兼职教授, 也是教数学。有一天,她问我,“要不要到大学里旁
听我的课?那里数学课的程度可能适合你,会对你非 常有帮助。”
那所大学离橡树岭高中有一段距离,我又没有 车。艾伯特老师看出了我的难处,她主动说,“如果 你没有车的话,我上课之前可以到你家去接你,这 样你就不用发愁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世界上竟有这么好的老师这 么做,对艾伯特老师来说,不会增加任何收入,但 我知道她和其他很多美国老师一样,并没有仅仅把 教师当做一个糊口的职业,而是当做一项事业。她

(他)们唯一想做的就是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艾伯特
老师风雨无阻地接送了我一年,而我的数学功底也 在这一年时间里突飞猛进。在高二那年的田纳西州 数学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这个成绩对我来说, 又是一个莫大的鼓励。
在橡树岭高中里,还能感受到鲜明的美国教育 风格。在这里,不是每个学生上同样的课程,而是 学生可以选择,比如音乐、历史、文学等等。即便 是历史,你也可以选择上欧洲历史还是亚洲历史, 而老师也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天赋。在美国上学, 你可以鲜明地感觉到,美国学生只在乎“自己喜欢 的”,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必修课,则不会特别上心。 因此他们的分数差别会特别大。而老师,也会针对 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成年以后,我才发现这种教育的真谛。美国的 教育和学习方法所注重的准则是:自由、独立、自 主学习、重视理解、重视实践。老师重视学生发表 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反驳老师。美国教育中一个 基本思想是:教育不是死的,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一

系列静态的知识,而是教学生通过理解、思考、创
新,来继续增进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去发 展新的知识。这样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 造力,更能够将优秀人才的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也更适合 21 世纪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
在这样一个系统里,需要很大的投资才能达到 个人化的发展。在美国的中小学,平均一个老师教
20 个左右的学生,这样的成本在发展中国家是负担 不起的。另外,在这个建立自信、自尊的过程中, 考试、排名不那么被看重,也造成一些学生没有充 分学习也能够拿到文凭,甚至有高中毕业生还不会 阅读或加减乘除;也有些另类的学生,过分追逐对 社会无用的“个人化的成功与快乐”,最终成为嬉皮 士或流浪汉。
虽然有这些缺点,美式教育仍是目前世界上最 好的教育和学习方式之一。它鼓励学生自我选择, 按照兴趣发展,让一个人发挥最大的激情,去选择 自己的爱好。这样,学习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像 是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

很多孩子才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学习变成一种自
由自在的翱翔。
在橡树岭高中,我选择了英国文学课程,虽然 莎士比亚的文字对我来说,多少还是有些艰深晦涩。 那段日子,我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的英文原著, 如《简·爱》、《红字》、《莎士比亚全集》、《瓦尔登 湖》,这让我对于英语文化的理解又更进了一步,它 们潜移默化地融人了我的文化素养当中。现在看来, 我很高兴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来增进自己的学 识,而且是在毫不痛苦的背景下。
死党
到了美国以后,我儿时调皮任性的性格改变了 很多,陌生的环境使我不知不觉变成了一个害羞的 孩子。刚开始,由于文化的差异和语言的问题,我 感觉无法融入美国人的生活,也无法融入那个圈子。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越觉得无法融入就越自闭。

所以,整个初中和高中的前半部分,我都觉得自己
的生活很平淡,很单调,甚至有些枯燥乏味。 一直到高中二年级的暑假,我和同班的几名同
学,一起被学校推荐参加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天才训 练营,我才有了几个真正的“死党”。
菲利浦·柳(Phillip Yoo)是其中之一,韩裔美 国人,生在美国,长在美国。他卷卷的头发,深咖 啡色的皮肤,喜欢穿超短的短裤,也喜欢运动,虽 然戴着矫正牙齿的铁丝,但还是认为自己很帅。他 特别爱笑,不过一笑就露出牙齿上的铁丝,闪着银 光。他的性格很开朗,很聪明,很有自信。在功课 方面,他很出色,在体育和追女孩方面,他依然很 出色,几乎是个“全才”。
兰姆(Ram)是个具有印度和日本血统的混血儿, 五官突出,非常英俊。很多人第一眼看到他,都会 以为他是美国的印第安人。他的头发总是潇洒地做 个中分,习惯用深邃的目光看着你。很多人说他的 眼光似乎总是放着电,无数的女孩被他迷倒,男孩 也忍不住喜欢他。他是一个非常乐观的男孩,学校

田径队的,也是运动健将。他是个讨人喜欢的家伙,
似乎人人都喜欢他。
当时,我和他们两个本校生,还有一个美国人、 一个加拿大来的外校生混成一个小群体,天天快乐 为伴。记得训练营刚开始的两周,我们在训练班都 学得很用心。但是从第三个星期开始,我们几个似 乎就开始疯狂了起来,由于是第一次出门在外,晚 上和同学住在一起,我第一次有了“卧谈会”的经 历。我们谈小时候的经历,讲上小学的故事,讲自
己的父
母,讲
女孩,
讲自己
学习的
感受,
讲我来
美国的
经历等
等。有
时候,舍监会不耐烦地狂拍我们的门板,“快睡吧,
天快亮了”有时候,我们会聊到晨光照到宿舍里。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和年龄相仿的朋友内心沟通
的愉悦。
然后,我们内心的顽皮又开始在这个时候发酵 了,总是想方设法地制造一些“事故”出来。那段 时间,所有的学生都拿着训练班发的餐票去买早餐, 而卖早餐的老太太总是很凶,每次都对学生们大声 嚷嚷,“嘿我会给大 家当服务生端到桌子上。”同学们一听有这等好事, 全部把餐票交过来。
到了卖早餐处,我拿着厚厚的一叠餐票对她说, “不好意思喽,今天我要买 83 个荷包蛋“”什么?83 个?你疯了吗?”卖蛋的老太婆又是很凶地叫起来。 “是的,女士。”我很得意。“噢,我知道你在故意

为难我,那好吧,我去找厨师长,看看来了什么样
的学生。”老太婆也不示弱。结果,老太婆真的找来 了厨师长告我的恶状,我微笑地看着厨师长说,“亲 爱的先生,我确实是要买 83 个荷包蛋,今天我代我 们班的学生来买。这是全班同学要的蛋的总数啊”。 厨师长看了看老太婆说,“人家买就给人家做,这有 什么好说的吗?”说完,他表情淡淡地转身就去忙了。 而我,微笑地看着凶恶的老太婆做了 83 个荷包蛋。
“餐票换现金”工程,也是我们几个想出的主 意。当时训练营的同学餐票用不完,我们就把餐票 打折换给用现金买饭的大学生,结果,我们班上的 每一个同学都参与了这个工程,换得了一些现金当 零花钱用。同学们对我们的精打细算甚为推崇。
和五人小团队熟悉了以后,我们也一起经历过 很多“好学生”的疯狂,一起去玩电子游戏,去芝 加哥的市中心溜达,去芝加哥最有名的比萨饼店吃 比萨,晚上一起打桥牌玩个通宵。我们秘密地躲在 图书馆里,晚上也不出来,而是打牌或者捉迷藏, 结果半夜被管理员发现,又被训斥着赶出门。

每个星期,我们寻找一个目标,班里一定会有
某个同学,被我们五人小组扔到池塘里面,弄得浑 身湿漉漉地爬上来。我们五人小组,如同恐怖分子 一样,到处制造危机。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开始荒 废“学业”,想尽一切办法疯玩胡闹。
在那个暑假,我还开始接触电子游戏。在上世 纪 70 年代的美国,电子游戏还非常初级,往往是用 文字来描述场景,如在一个房间里,有四条不同的 道路,你要选择一条,然后打字告诉计算机。计算 机接到指令之后,会接着用文字描述场景让你选择 下一步。那个时候的电子游戏,如果让现在迷恋《魔 兽》、《征途》的孩子看,会觉得落后得不像样子。 但是就算是这样,我们也玩得如痴如醉。
也是在这个暑假,我学会了打桥牌,并深深地 迷恋上了桥牌,这也是构成我当时社交圈子的主要 内容。通过和朋友们玩桥牌,我似乎打开了一扇新 世界的窗户,开始真正地接触美国人、美国人的生 活、美国人的思维。我们几乎是如痴如醉地沉浸在 桥牌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用自己的语言

沟通,争执,接近。
后来,兰姆在高中毕业册上给我的留言是,“开 复,希望你今后能在桥牌桌上找到你的女朋友,因 为,我觉得你不可能在别的地方找到了。”
和两个朋友天天在一起,也自然知道他们的很 多趣事。美国人在高中就会交女朋友,对爱情比较 随便。菲利浦·柳和兰姆会肆无忌惮地谈论自己的 女朋友,这让我脸红心跳。他们偶尔在家里开派对 喝酒,喝得烂醉,他们会开我的玩笑,说:“开复, 去交个女朋友吧。”把我说得闻风丧胆,脸涨得通红。 不过,美国人可爱的地方就是尊重每个人的自由。 我跟他们玩在一起,但是不喝酒,不交女朋友,他 们也乐于接受我,不会把我当“怪物”。
母亲在回台湾之前,特意嘱咐我“绝对不可以 交美国女朋友”。加上我到美国以后变得特别害羞, 因此,在这方面一直没有受到影响。而酗酒更是妈 妈不能允许的。所以,我一直告诫自己远离这些“美 国文化”,但是通过这一个暑假,我感觉自己的视野 变得宽阔了,有了相互了解的美国朋友,更深刻地

感受到美国社会。有了自己的小圈子,有了更多了
解美国文化的机会,也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校 刊 ”和 公 司
从芝加哥数学训练营回到学校,这种友情得到 了延续。我的社会活动也多了起来,当选了学生会 副主席,参加了桥牌俱乐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