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排行榜 >

第4章

唐诗排行榜-第4章

小说: 唐诗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的唐诗研究论文中,还有26篇文章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争辩。无论是评论、考辨,还是定位,都有益于提升此诗的人气。

此外,这首诗还有“旗亭画壁”的故事常为后人所津津乐道。故事原本是后人杜撰的,但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已经大大提升了该诗的知名度。经典名篇,常常有故事为它造势。故事不管是真是假,造势的作用都是相当的大。





第4名 王之涣 登鹳雀楼(1)


两对工整,却又流动,五言绝,允推此为第一首。

(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30 在100篇中排名:1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9 在100篇中排名:8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02700 在100篇中排名:39

综合分值:0。5802 总排名:4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2),

更上一层楼。





【注释】


(1) 鹳雀楼:旧址在今山西永济,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而得名。

(2) 穷:尽。





指标解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名列排行榜的第四名,当然在情理之中。短短二十个字,既描绘了雄浑阔大的登楼之景,又抒发了登高才能望远的哲思。古代文人自古就有登高的传统,登高有感,感而赋诗,故先用实笔铺陈描绘登高之景,后用虚笔抒情议论。而且,此诗所描绘之境界,实中有虚。更上层楼,并非全是登现实中的高楼,可以推演到一切的人生事业,“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只有不断登高,才能不断领略成功。不言高而自高的言外之意,使得这首诗意味悠长,实为劝勉之作中的上品。置于案头观之,既有唐诗的风采神韵,又有宋诗的筋骨理趣;拈于口头诵之,音韵流走,快人耳目。所以,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评此诗为五绝第一。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在33种古代选本中,此诗入选10次,名次不是很高,但在37种现当代选本中却入选30次,地位飙升至第一,这是此诗名列第四的一个重要得分点。此外,20世纪研究此诗的文章不少,有19篇之多,大多从文法和境界着眼。这首五绝虽没有《凉州词》“旗亭画壁”的故事得以吸引人,却因其短小精悍,而且读来朗朗上口,且富有勉励之意,在儿童启蒙读本中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凉州词》,即使是对唐诗不甚了然的普通民众,提起唐诗也常能吟咏此诗,足见这首诗在民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第5名 杜甫 登岳阳楼(1)


岳阳楼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非孟浩然辈所及。

(刘克庄《后村诗话》)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1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15

历代评点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17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4 在100篇中排名:38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85700 在100篇中排名:49

综合分值:0。5778 总排名:5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2),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





【注释】


(1) 岳阳楼:在今湖南岳阳巴陵城门西楼,下临洞庭湖。

(2) 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坼(chè):裂开。

(3) 涕泗:鼻涕眼泪。





指标解析


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以后,携家踏上了返乡的征途。这年他五十七岁,身患多种疾病,且左耳已聋,全家一直乘小船漂泊,辗转至岁暮,来到洞庭湖畔。当杜甫登上久负盛名的岳阳楼时,极目洞庭,放眼四方,湖山盛景开阔了他的视界,更使他一刻不曾忘怀的国恨家愁激荡胸怀。江山壮美如此,而自己却半生飘零,老病无依,亲朋好友或散或亡,至今唯剩自己孤苦潦倒;而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州一带,想起战乱未休,硝烟频起,还有更多的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一腔心怀终于喷涌而出,于是便有了这一首登高绝作。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在杜甫的一生中,有许多登高望远的诗篇,如定居草堂时的《登楼》和滞留夔州时的《白帝》、《白帝城最高楼》和《登高》,都是融情于景、心忧苍生的名作,但要论气势之磅礴、心胸之开阔、情感之沉痛,都不如这首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的《登岳阳楼》。

此诗和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同为写洞庭湖的名作,所以,常被后人所并论。孟诗以“蒸”、“撼”二字状尽洞庭飘渺之态、雄壮之势,气象虽大,但所绘之“气”、“波”,仍止于洞庭;杜诗曰“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难以字摘,以无限之地理状洞庭之广阔,含亘古之宇宙乾坤于洞庭之中,写景之外,更写兴象。宋人蔡絛说,读孟诗,“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而当读杜甫诗后,“不知少陵胸中吞几云梦也”。写景之外,杜诗后半首能于极悲凄中振起心胸,以一己之潦倒为天下苍生堕泪,故赢得后人无限敬佩,相比之下孟诗后半首虽以极婉转巧妙之法表达了求荐之意,但毕竟是为一己之利,所以后世多以为杜诗境界远在孟诗之上。

《登岳阳楼》这首暮年之作,能够成为老杜在后世传诵最广、最久的名篇之一,不仅与历代评家的极高赞扬分不开,也与历代选家有直接关系。入选此诗的古代选本共计11种,其中宋元2种、明代2种、清代7种,乃杜诗“入选率”之冠;时至现当代,仍有多达26种选本入选。杜甫共有17首诗歌入围百首名篇,是占有名篇数量最多的诗人,仅此一点就无愧于“诗圣”之名。《登岳阳楼》能够成为杜诗十七首之冠,堪称是经典中的经典。





第6名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声调高,色泽足,直欲夺少陵之席。

(翁方纲《唐七律诗钞》)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3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20

历代评点次数:26 在100篇中排名: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 在100篇中排名:41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2590 在100篇中排名:92

综合分值:0。5774 总排名:6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1),密雨斜侵薜荔墙(2)。

岭树重遮千里目(3),江流曲似九回肠(4)。

共来百越文身地(5),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1) 飐(zhǎn):吹动。

(2) 薜(bì)荔:一种蔓生的香草。

(3) 岭:即五岭。柳州在五岭之南。

(4) 江:即柳江。

(5) 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此次柳宗元等人的贬谪地皆在百粤之地。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





指标解析


严羽《沧浪诗话》曾说:“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谪、行旅、离别之作,往往尤能感人动意。”这段话用在贬谪诗人柳宗元身上,再合适不过。宪宗元和十年(815)三月,因“永贞革新”(顺宗元年,805)失败而被贬的“八司马”中的五人再遭贬谪。柳宗元贬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韩泰贬漳州(今福建漳浦)刺史,韩晔贬汀州(今福建长汀)刺史,陈谏贬封州(今广东封开)刺史,刘禹锡贬连州(今广东连州)刺史。柳宗元六月到达任所,登楼远眺思念同贬的四州刺史,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再来读柳宗元这首诗,便不难看出他这次登高所抒发的情怀,不只是单纯的思念友人,而是将自己在熬过了十年永州贬谪之苦后,又紧接着遭遇人生第二次重大贬谪后的深痛、哀怨一并寓入诗中。诗中既有登高之景,更有对景之怀,既是赠友,又是伤己,饱蘸浓愁,感人至深。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此诗能名列排行榜的第六,有两个指标占优势,一是历代的评点次数达26次,单项排名第五。清人吴乔认为这首诗别有所托:“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句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这种解法虽有过分坐实之嫌,但对诗人创作用心的理解不无启示。二是它的入选率也比较高。在古代选本中入选9次,比较靠前,到了现当代以后,其入选率更是大幅提升。所以成为柳宗元众多诗作中的第一名。





第7名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字、“撼”字,何等响,何等确,何等警拔也!

(王士禛《然灯记闻》)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3 在100篇中排名:33

历代评点次数:20 在100篇中排名:2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63580 在100篇中排名:59

综合分值:0。5748 总排名:7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1)。

气蒸云梦泽(2),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3)。





【注释】


(1) 涵:包含。虚、太清:均指天空。

(2) 云梦泽:古时江汉平原有云、梦二泽,范围很大,后逐渐分割、减小。洞庭湖即为其残存,人们仍习惯称之为云梦泽。

(3) 羡鱼:见《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





指标解析


清人潘德舆曾说,孟浩然有的诗写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视之”,以此来评价《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再恰当不过。本来是一首干谒诗,却以颔联写景而称名。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漱齿城岸,岸常倾颓。”孟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十字之中,六字皆是现成的地理名称,但嵌以“蒸”、“撼”二字,便一下子将洞庭浩渺的水势和奔腾的气概以拟人手法现于纸上。在以清淡之气著称的孟诗中,这样浑厚、壮拔的诗句反而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由渡河无楫暗示希冀张丞相引荐自己,巧妙而含蓄,显得不卑不亢,且又能通过写景表现作者的才华和胸襟,在干谒诗中实属佳作。

后人在评价这首诗时,经常和杜甫的《登岳阳楼》相提并论,认为二诗写景皆有所长,难分轩轾。元代的方回曾说他在游览岳阳楼的时候,见二人之诗被以遒劲的书法书写在楼宇左右两壁,遂使后人不敢再题洞庭之诗。从各项指标来看,这两首诗皆是后世评选家们关注的焦点,但此诗的历代评价比《登岳阳楼》稍逊一筹,在现当代选本和研究论文两方面也不如《登岳阳楼》一诗影响力大,所以综合得分落后于《登岳阳楼》两个名次,居排行榜第七位。虽然如此,《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在孟浩然入围百首名篇的五首诗歌中,仍遥遥领先,足以说明它在孟诗中的经典地位。





第8名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1)


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欧阳公自谓学之未能,古人虚心服善如是。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3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6 在100篇中排名:68

历代评点次数:19 在100篇中排名:3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4300 在100篇中排名:67

综合分值:0。5678 总排名:8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2),但余钟磬音(3)。





【注释】


(1)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破山即虞山。

(2) 万籁(lài):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3) 磬(qìng):寺院中召集众僧用的云板形鸣器或诵经用的钵形打击乐器。





指标解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