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排行榜 >

第17章

唐诗排行榜-第17章

小说: 唐诗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第一等好诗,想天宝、至德以至大历之乱,不忍读也。

(方回《瀛奎律髓》)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83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2 在100篇中排名:13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304200 在100篇中排名:4

综合分值:0。4343 总排名:56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





【注释】


(1) “感时”二句:指诗人因感伤时事,牵挂亲人,所以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也心惊。一说,因为感时,花也溅泪,因为恨别,鸟也惊心。时,时局。

(2) 浑:简直。胜:能承受。





指标解析


杜甫的许多诗歌可以当做历史来读,这首《春望》就是肃宗至德二载(757)三月,杜甫在沦陷的长安城中所作,真实记录下了长安被安史叛军洗掠一空后的春景。开篇没有铺垫,劈头便是“国破山河在”,一个“破”字直击人心,而大自然却始终是“山形依旧枕寒流”,春风一到,草木抽芽,而一个“深”字又透出多少荒凉与衰败!这和南宋姜夔的《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尤厌言兵。”春景与衰景对举,更令人触目。颔联的修辞很新颖别致:花鸟乃无情之物,所谓“感时”、“溅泪”都只是诗人的移情而已。颈联是这首诗最真挚动人之处,在烽火连天、历久不绝的战乱年代,试问还有什么能比一封家书更值得人们期盼?平常的情感最打动人,钟惺评颈联虽“烂熟”,却“入口不厌”,原因正在此。这一联也因此成为战乱中人们经常吟诵的两句诗。在古代选本中,《春望》的入选率平平,但随着时代推进,它越来越受到选家们的喜爱。除了文学史经常提及它以外,许多中学语文教材也常将其编入。20世纪以它为主题的专业论文亦多达12篇。这一切都与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有直接联系,它让我们从老杜身上领略到了诗人沉痛的爱国情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这首诗在杜甫十七首上榜诗歌中排在第八名。





第57名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1)


一句七字,写出当时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异日东坡《后赤壁赋》“人影在地,仰见明月”,便是一付印板也。

(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4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历代评点次数:25 在100篇中排名:1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 在100篇中排名:62

文学史录入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64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7400 在100篇中排名:83

综合分值:0。4323 总排名:57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2),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3)。





【注释】


(1) 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齐山:在今安徽贵池东南。

(2) 酩酊(mǐng dǐng):大醉。

(3) “牛山”句:《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牛山,在今山东淄博南。





指标解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池州刺史之时,诗中的客是比杜牧年长的朋友张祜,他诗名早著却一直仕途不顺,此次来访杜牧,二人于重阳佳节登临齐山,俯察秋水,仰观秋雁;远望秋山,近赏秋菊;齐饮美酒,共话人生。作者借诗劝解友人,也未尝不是自我排解。杜牧本有“平生五色衣,愿补舜衣裳”的远大抱负,但终究只能在一些无关痛痒的职位上蹉跎岁月。读这首诗,我们会从诗歌的用典和用词中明显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跌宕。“尘世难逢开口笑”,《庄子》:“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情调压抑;后紧补一句“菊花须插满头归”,《艺文类聚》卷四引《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留,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借陶潜事典极写清狂之态,逸兴如飞,这比宋代隐逸词人朱敦儒的“且插梅花醉洛阳”更加疏狂和热烈;紧接着又说“酩酊大醉”,看似放达到极限,却透出悲愤与凄凉景象;后句果然补出一个“恨”字,却冠以夺目的“不用”二字,“只如此”三字写出古今几多无奈;“牛山沾衣”中又嵌入“何必”一词,虚词的频繁使用透露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心理。作者的失落、郁愤都在看似放达又不乏冷嘲的感慨中结束,余味无穷。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这首诗在后世评价颇高,只首句就博得不少赞誉,清代大才子金圣叹说它“一俯一仰,无限神理”,周咏棠说它“尤画手所不到”,潘德舆直将首句列为晚唐五七律名句中的第一等,说它“风力郁盘”,而清末吴汝纶对其整体评价则更高:“此等诗,自杜公外,盖不多见,当为小杜七律中第一。”翻检各种唐诗选本,会发现它在宋元之际的入选率很高,难怪有人说这首诗是“真正宋调之祖”。总体上看,它在现当代的影响力明显不如古代,无论是选本的入选率,还是研究论文的关注度,或者在文学史中的地位。这首诗的经典地位,是古代评选家们奠定的,今后如何定位这首诗,令人期待。





第58名 王昌龄 闺怨(1)


宫情闺怨作者多矣,未有如此篇与《青楼曲》二首,雍容浑含,明白简易,真有雅音,绝句中之极品也。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0 在100篇中排名:26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63

历代评点次数:11 在100篇中排名:86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 在100篇中排名:53

文学史录入次数:8 在100篇中排名:13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43100 在100篇中排名:69

综合分值:0。4323 总排名:58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2),

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释】


(1) 闺怨:古人“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闺,女子的居室。

(2) 陌(mò)头:大路上。杨柳:柳谐音“留”,古人离别时有折柳相赠的习俗。





指标解析


《诗经·伯兮》有诗句曰:“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但《闺怨》中的少妇好像并不在意“女为悦己者容”的道理,她在春光明媚之时精心打扮一番,登上翠楼赏玩春色,似有意与姹紫嫣红媲美。直到当她瞥见“陌头杨柳色”,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她与丈夫柳下相别时的情景。春色年年,年年春色,丈夫一去经年,自身却茕茕孑立,眼看韶光难再,真悔当初不该劝夫辞家、觅功封侯。

唐人《远将归曲》末句云:“去愿车轮迟,回思马蹄速。但令在家相对贫,不愿离家金绕身。”王昌龄取此诗意,但在布局谋篇上却巧有安排。欲言愁,却先以“不愁”衬托,陡转直下,生动有致,蒋仲舒称其“有转折,是章法”。事实上,“少妇”若真“不知愁”,便不会因物而感,因感而“悔”。这和李白的《静夜思》一样,潜意识中的情感一经触动,便波澜迭起。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能于极短的篇幅中变幻章法,又透露出轻快活泼的韵律,这样的“闺怨”仿佛只是春风里的一点忧伤,和那些沉重凄婉、令人愁肠难遣的宫怨诗自不相同。从历代选本选诗来看,它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仅次于《长信秋词》,超过了王昌龄的边塞诗。但是20世纪以来,王昌龄的边塞诗成了他的研究热点,宫怨闺情诗的关注度却大幅下降,可见不同时期的接受史对于王昌龄诗的关注点自是不同。





第59名 王维 终南别业(1)


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右丞五言律有二种:一种以清远胜,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也;一种以雄浑胜,如“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是也。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12 在100篇中排名: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4 在100篇中排名:96

历代评点次数:21 在100篇中排名:25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0 在100篇中排名:77

文学史录入次数:5 在100篇中排名:5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135500 在100篇中排名:24

综合分值:0。4310 总排名:59

中岁颇好道(2),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3)。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4),谈笑无还期(5)。





【注释】


(1) 终南别业:指终南山上作者的别墅。

(2) 道:这里指佛理。

(3) 胜事:快意的事。

(4) 林叟:老翁。

(5) 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指标解析


《终南别业》与《终南山》都是王维写终南山的名作。但《终南山》六句写景,落句抒怀,谋篇与杜甫的《望岳》相似;《终南别业》则重在写意,嵌以景句,格局与王维自己的《酬张少府》如出一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既是《终南别业》中唯一的景句,也是全诗意境所在,和《酬张少府》中“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一联,都景中藏禅,堪称“化机”。杜甫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或可与其共读。结尾曰“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便将中年王维闲适、朗达的心境托于眼前,这比《山居秋暝》中“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孤高更达观,也比《酬张少府》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意境更明朗。“谈笑”的内容使人联想起陶潜的“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无还期”又让人浮想起王质观棋烂柯于山中的高情神韵。《终南别业》表现了王维隐居终南山时恬静的中年心境,是他山水诗中不可缺少的名篇。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终南别业》在古代的入选率,仅次于《送元二使安西》和《终南山》,评点率则是王维诗作之冠。在古人眼里它绝对堪称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其影响力也在《山居秋暝》等诗之上。但是20世纪以来,这首诗不仅入选率一落千丈,几乎有淡出唐诗选本的趋势,甚至没有一篇研究论文与其相关。它的古今落差比《过香积寺》更严重。这其中的变迁,值得研究。





第60名 李商隐 无题


玉谿《无题》诸作,深情丽藻,千古无双,读之但觉魂摇心死,亦不能明言其所以佳也。

(周咏棠《唐贤小三昧集续集》)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2 在100篇中排名:99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8 在100篇中排名:3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18 在100篇中排名:9

文学史录入次数:9 在100篇中排名: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260600 在100篇中排名:6

综合分值:0。4291 总排名:60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1),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2),青鸟殷勤为探看(3)。





【注释】


(1) 云鬓:青年女子的头发,浓密如云。代指青春年华。

(2) 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有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指思念者所在的地方。

(3) 青鸟:神话中的鸟,是女神西王母的信使,指传递消息的人。





指标解析


李商隐以《无题》为名的诗歌有近二十首,如“相见时难别亦难”、“昨夜星辰昨夜风”、“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和“万里风波一叶舟”等,都是七律中的名作。这还不包括许多取全诗首字为题的诗歌,如《碧城三首》、《碧瓦》、《为有》、《日射》、《一片》和《玉山》等等,它们亦是变形的无题诗。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数“解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