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唐诗排行榜 >

第10章

唐诗排行榜-第10章

小说: 唐诗排行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宫南苑多秋草(12),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13),椒房阿监青娥老(14)。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15)。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16),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17),其中绰约多仙子(18)。

中有一人字太真(19),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20),转教小玉报双成(21)。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22)。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23),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24)。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25)。

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26),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27)。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


(1) “杨家”二句:蜀州司户杨玄琰,有女杨玉环,自幼由叔父杨玄珪抚养,17岁被册封为玄宗之子寿王李瑁妃。22岁时,玄宗命其出宫为道士,道号太真。27岁被玄宗册封为贵妃。所谓“养在深闺人未识”,是作者有意为帝王避讳的说法。

(2) 华清池:即华清池温泉,在今陕西临潼南骊山下。

(3) 金屋:指杨贵妃的住所。据《汉武故事》载:汉武帝年幼时曾说,如果能娶表妹阿娇为妻子,就给她造一座金房子住。

(4) 骊(lí)宫:即华清宫,因在骊山下,故称。

(5) 渔阳:郡名,是范阳节度使辖区,今北京平谷和河北蓟县等地。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鼙(pí)鼓: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此借指战争。

(6) “九重”二句: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破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带领杨贵妃等向西南方向逃走。千乘万骑,玄宗等出逃时随行护卫并不多,“千乘万骑”是夸大之辞。

(7) 百余里:马嵬坡距长安一百多里。

(8) “六军”二句:当护送唐玄宗的禁卫军行至马嵬坡时,不肯再走,先以谋反为由杀杨国忠,继而请求处死杨贵妃。

(9) 云栈:高耸入云的栈道。剑阁:又称剑门关。

(10) 天旋日转:指时局好转。肃宗至德二载(757),郭子仪军收复长安。龙驭:皇帝的车驾。

(11) 太液:汉宫中有太液池。未央:汉有未央宫。此皆借指唐长安皇宫。

(12) 西宫:太极宫。南苑:兴庆宫。

(13) 梨园弟子:指玄宗当年训练的乐工舞女。梨园,玄宗时宫中教习音乐的机构。

(14) 椒房:后妃居住之所。

(15) 耿耿:明亮。

(16) 临邛(qióng):今四川邛崃。鸿都:东汉都城洛阳的宫门名,这里借指长安。

(17) 五云起:耸立在五色彩云之中。

(18) 绰约:体态轻盈柔美。

(19) 太真:杨玉环之道号。

(20) 金阙:黄金装饰的宫殿门楼。玉扃(jiāng):玉石做的门环。

(21) 小玉:吴王夫差女。双成: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这里皆借指杨贵妃在仙山的侍女。

(22) 珠箔(bó):珠帘。迤逦(yǐ lǐ):接连不断地。

(23) 凝睇(dì):凝视。

(24)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贵妃在仙山的居所。

(25) “钗留”二句:谓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自留一半。

(26) 长生殿:在骊山华清宫内,玄宗天宝元年(742)造。此处指贵妃的寝殿。

(27) “在天”二句: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名,据说只有一目一翼,雌雄并在一起才能飞。连理枝,两棵树的枝干连在一起,叫连理。古人常用此二物比喻情侣相爱、永不分离。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指标解析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这是白居易诗集编成后自题的诗句。他在写给元稹的《与元九书》中,又举出歌姬因能唱《长恨歌》而增价的事例。这一方面生动地说明了《长恨歌》在当时民间的流行度,而作者既惊又喜的语气也透露出他对《长恨歌》的自爱和自矜之情。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甜蜜爱情,从李白的《清平调》和杜甫的《丽人行》中可见仿佛,而马嵬之变为这段帝妃之恋匆匆画上了句点。杜甫在《北征》诗中以“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的诗句为帝王讳饰,而将杨贵妃等同于祸国的褒姒、妲己,也透露出当时大部分人对此段历史的观点。尽管杨鸿为《长恨歌》总结的旨意仍是“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但《长恨歌》却并非一味地板起面孔来说教,充盈在字里行间的凄婉迷离抒情,使读者的感受始终徘徊在“一段毁于恋爱的政治”和“一场毁于政治的恋爱”之间,理不清、道不明。如此丰富的意味,使不同的读者对《长恨歌》有不同的感受和评价,所以《长恨歌》在中国诗史上,永远都是说不完的话题。

宋人魏泰拈出“六军不发争奈何,宛转蛾眉死马前”句,指斥“已失臣下事君之理”;宋人周紫芝则拈出“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句,认为“气韵近俗”;明人唐汝询更是全篇痛斥,称其“格极卑庸,词颇娇艳;虽主讥刺,实欲借事以骋笔间之风流”,又称其“肉多而少骨”。但清代以后,黄周星、徐增、沈德潜、宋宗元、赵翼等著名选家和说诗者几乎全给予了《长恨歌》极高的评价,乾隆皇帝也对此诗逐句赏鉴,喜爱有加。而且,它对后世戏曲《长生殿》也产生过直接影响。

《长恨歌》在古代选本中的入选率极低,只有《琵琶行》的一半。20世纪是这两首歌行大放异彩的时代,不仅入选率迅速提升,各种文学史都给予它们浓墨重彩的介绍。《长恨歌》虽不是古代点评率最高的一首诗,但却是20世纪拥有专业研究论文最多的一首。丰富的主题、精湛的手法,仍不断吸引人们喜爱它、研究它。清人赵翼曾说白居易之诗名,“在《长恨歌》一篇”,是“千古绝作”,白居易仅凭《长恨歌》和《琵琶行》就能声名不朽,何况他还有三千余首作品。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28名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气如注,并异日归程一齐算出,神理如生,古今绝唱也。

(张谦宜《絸斋诗谈》)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3 在100篇中排名:95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8 在100篇中排名:3

历代评点次数:22 在100篇中排名:20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23 在100篇中排名:6

文学史录入次数:6 在100篇中排名:42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72500 在100篇中排名:56

综合分值:0。4888 总排名:28

剑外忽传收蓟北(1),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2)。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3)。

即从巴峡穿巫峡(4),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1)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梓州(今四川三台),故云。蓟(jì)北:今河北北部一带,即叛军的老巢范阳一带。

(2) 漫卷:胡乱卷起。

(3) 青春:指春天的景色。

(4) 巴峡:四川东北部巴江中之峡。巫峡:在今重庆巫山县东,长江三峡之一。





指标解析


剑门图



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安史之乱叛军的根据地河南河北诸州郡为唐军收复,延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流寓梓州的杜甫闻知这一消息,走笔写下此诗,在想象中出峡东下,由水路抵达祖籍襄阳,然后由陆路直奔故乡洛阳。

常言道,“穷愁之词易好,欢愉之词难工”,杜甫感人至深的作品大多是“穷愁之词”。而这首有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之称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则以轻快爽健的笔调把诗人喜极欲狂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连读者似乎都要喜极而泣了。安史之乱结束时,老杜已年过五旬,长期漂泊辗转加上沉重的心情使他看起来垂垂老矣。但是当他一听说叛乱平复、河南河北相继被收复的消息后,俨然一个大病初愈的烂漫少年,精神和身体都复苏了,喜悦得手足无措,苦难的日子终将结束,眼前即将展开一段崭新的生活,漂泊的足迹终于可能踏上归乡的旅途。他的灵魂更是迅即穿越万水千山,直奔故园!

这首诗虽以律诗写成,但纵横舒展,十分洒脱,情感奔走,环环相生,范温云“如辩士之语”,“通畅而有条理”,黄周星云“有如长江放流,骏马注坡,真是一往奔腾,不可收拾”。李因笃赞其为“七律绝顶之篇”。

此诗能够位居排行榜第二十八名,主要与现当代选本的高入选率和20世纪的论文研究两项有关。从入选情况来看,它是杜甫诗歌中古今入选率变化最大的一首诗,古代仅有3种选本收入,而现当代则高达28种。在20世纪的杜诗研究中,专业研究论文数量最多的除《石壕吏》外,就是这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了。现当代文学史提到杜甫诗,亦必提这首诗。它是现当代造就的杜甫名作之一。





第29名 杜甫 石壕吏


语似朴俚,实浑然不可及。风人之体于斯独至,读此诗泣鬼神矣。

(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





【排行指标】


古代选本入选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58

现代选本入选次数:24 在100篇中排名:26

历代评点次数:15 在100篇中排名:59

当代研究文章篇数:31 在100篇中排名:4

文学史录入次数:7 在100篇中排名:31

互联网链接文章篇数:88900 在100篇中排名:47

综合分值:0。4886 总排名:29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1)。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2)。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3),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





【注释】


(1) 邺(yè)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2) 已:停止,完结。

(3) 河阳:在黄河北岸,今河南孟州。当时唐军兵败邺城,退守河阳,抓去的兵丁都集中在那里,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4) “天明”二句:暗示老妇已经被捉去。





指标解析


“三吏”、“三别”是杜甫新题乐府的两组传世名篇,诗人抓取征兵这一战乱年代典型的事例,反映了安史之乱期间兵荒马乱的社会现实,一首首诗歌如同一幅幅动态的图画,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百姓的苦难生活。《石壕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它在古今选本中的入选率为“三吏”、“三别”之冠,20世纪的论文研究数量也多达31篇,是杜诗此项指标之最,而且这首诗还被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成为了解杜甫“诗史”的主要作品。

劳作女泥俑群



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九节度使围攻安史叛军溃败,洛阳一带形势紧张,唐王朝为兵力而强行征兵,杜甫由洛阳赶回华州,以亲见亲闻而作此诗。该诗围绕“有吏夜捉人”一事展开,以“吏”和“老妇”的对话作为诗歌的主体部分,交代了老妇一家三子两死、媳弱孙幼的状况,老妇为保家人之命,主动请求赴军为炊,“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两句,将老妇的果敢坚毅和无奈刻画得催人泪下,夜半时分压抑的抽泣之声写出了儿媳的悲痛。逾墙逃走的老翁命运如何,诗中没有交代,读者可以从《垂老别》中推断出其难逃被征的厄运。《石壕吏》从始至终没有一句议论,但诗人对无休止征兵制度的愤慨之情和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已充溢诗间,这也是它不同于“三吏”、“三别”中其他诗歌夹叙夹议的独特之处。





第30名 李白 早发白帝城(1)


读者为之骇极,作者殊不经意,出之似不着一点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