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犹太人 >

第13章

犹太人-第13章

小说: 犹太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烫裱允钦饷此档模骸凹词贡渎粢磺屑业保古芗薷д咭仓档茫晃⒀д叩呐蓿萑桓冻鏊械牟撇苍谒幌А!钡毖д叩纳幼诮萄首频绞兴籽噬鲜保笱Ю锏难惶乇鹗歉哐怀闪擞烫非蟮哪勘辍6砸桓鲇烫彝ダ此担挥斜燃彝ブ杏幸晃换蚣肝徊┦扛僖牧恕F浣峁窃谟烫酥胁呐当炊被竦谜摺⒀Э屏煊蛑械拇砣宋铮约案髦肿ㄒ等瞬牛涫恐嘣对冻堑娜丝诒壤!�
  在犹太社会里,教师也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父亲还重要。假如父亲和教师双双入狱,而且仅能救出其中一人的话,孩子们通常被教育先去营救教师,因为在犹太社会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非常重要。 
  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基石。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要是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呢?”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裔美国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问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犹太人一心追求知识,以不同寻常的方式运用知识来谋生,并将这个传统代代相传。 
  犹太家庭不但重视知识,而且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崇尚创新,认为没有创新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要敢于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知道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许多犹太人父母在孩子放学后,第一句话就会问:“今天,你又提问了吗?”有人称犹太民族是一个企图揭示自然和人类秘密的哲学家民族,喜欢思考宏大、深刻的问题,喜欢抽象,喜欢逻辑。提问成了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美国工业管理委员会发现,犹太母亲的就业率低于其他民族,她们留在家里照看孩子,确保孩子上学。而当时同为移民的意大利人对美国的教育疑虑重重,特别是来自西西里或意大利其他贫瘠地区的人,他们把孩子当作田里工作的好帮手,认为教育是一种人力剥夺。由于看不到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其结果是:逃学多、辍学早、成绩差、少年犯罪率高。而犹太儿童则因学习成绩好,懂事和行为良好,被老师所喜欢。 
  犹太人家庭在历史教育和知识教育方面受到了高度评价,而在这些方面,非犹太人家庭则显得相形见绌。可以说,爱因斯坦的成就,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直接相关:他母亲对他的音乐熏陶,他叔父对他的数学启蒙,他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对他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色列的宗教文化观教育 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和现代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使西方的文化和精神传统对世界其他文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独特之处表现为献身社会,笃信宗教,政治意识敏锐,财力雄厚和文化上富有创造性,这些特点是以色列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与中国人、阿拉伯人、印度人和墨西哥人等非欧洲民族相比,以色列在应对现代化的挑战方面是最为成功的。他们一方面通过犹太启蒙运动在物质层面上实现现代化,逐渐融入到其居住的西方国家的现代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在文化上仍然保持着犹太性,维护其对犹太传统的认同。 
  现代以色列人遵循前辈的传统,把教育继续视为以色列社会的一种基本财富以及开创未来的关键。教育体制的目标是把儿童造就成与不同民族、宗教、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人共处的富有责任感的成员。以色列的教育以犹太人价值观、热爱祖国、自由与宽容原则为基础,设法向学生传授高层次的知识,并着重传授对国家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的那些科学技术技能。学校分4种类型:公立学校,大多数儿童在此类学校就读;公立宗教学校,侧重犹太学科、传统和习俗;阿拉伯及德鲁兹学校,用阿拉伯语教学,特别侧重讲授阿拉伯和德鲁兹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私立学校,由各宗教团体和国际团体赞助。 
  以色列建国时只有65万犹太人。建国后,以色列议会克莱塞特通过了《回归法》,赋予了每一个犹太人定居以色列的权利。自此,饱经磨难的犹太人纷纷从世界各地移居以色列,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形成了六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共有280万人移民以色列。 
  以色列是个民族大家庭,其居民在民族、宗教、文化和社会背景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作为一个具有古老渊源的新社会,它今天仍然在不断地交融和发展。在以色列650多万的人口中,773%是犹太人,154%是阿拉伯人(大多数是穆斯林),余下的73%是德鲁兹人、切尔克斯人和其他不以宗教划分的少数民族。 
  移民的到来意味着国家必须为其子女提供教育。而对于一个人口很少、处于战争状态的小国而言,接受新移民并解决新移民的生计问题和子女的教育问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以色列政府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其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以色列的新移民来自不同的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很大。更为严重的是,经过近2000年的大流散,有很多犹太移民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犹太人的民族属性。他们不会讲希伯莱语,对犹太人的历史、文化、宗教了解甚少。如果要将这些移民改造成以色列公民,就必须对他们进行犹太人的礼仪教育、文化教育、宗教教育,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犹太人。这对于新移民子女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必须尽快结束从原居住国的文化到希伯莱文化的跨越,必须尽快地适应以色列文化,以便尽快地融入以色列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此,以色列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对新移民子女进行犹太意识教育,通过学科教学(尤其是历史、文学和地理教学)和学校课外活动,将一些基本的犹太民族传统的知识和价值观,如安息日、节日、犹太纪年、犹太风俗和犹太生活方式,引入学校生活,并已经成为今天以色列中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立世俗小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语言学习,文化遗产,人文社会科的总教学时间为40%。在文化传统教育中,《圣经》与犹太学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以色列国立普通小学从二年级起开设《圣经》与犹太学课程,每周2学时。在国立宗教小学,学生用于《圣经》和犹太学的学习时间占总学时的40%。在国立普通初中,《圣经》和犹太学课程每年级平均每周近47学时。在国立宗教初中,《圣经》与犹太学一周为14~26学时。在国立普通高中,《圣经》和犹太学课程每年级平均每周3学时。在国立宗教高中,《圣经》与犹太学课程平均每周每年级667~867学时。在希伯莱文学与表达、艺术、历史、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等科目中,也同样有一部分内容涉及宗教传统。另外,在学校自主支配的20%的时间里和学校的课外活动中,也常常有有关宗教和传统的内容。由上可见,以色列为了对新移民子女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几乎采用了所有的手段。
犹太八杰一、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一个犹太商人之家,是其父母八个子女中的长子。 
  弗洛伊德说:“我的父母都是犹太人。我自己至今也还是一个犹太人。”犹太裔血统对于弗洛伊德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来自犹太人的语言、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定居于欧洲各地的犹太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所遭受的侮辱和歧视。更确切地说,使弗洛伊德成为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的重要因素,与其说是犹太人的血统,不如说是犹太人所遭受的压迫和歧视。弗洛伊德曾说:“我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已经继承了我们的先辈为保卫他们的神殿所具备的那种蔑视一切的全部激情;因而,我可以为历史上的那个伟大时刻而心甘情愿地献出我的一生。” 
  他也曾愤慨地说:“我永远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得为我的祖先而感到羞耻,或如一般人所说的那样为自己的民族感到羞耻?!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采取了昂然不接受的态度,并始终都不为此后悔……”弗洛伊德的童年时代以至他的整个一生,就是在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环境中度过的。 
  图5…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的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他们过着俭朴的犹太教生活。弗洛伊德的父亲严格地遵守在些犹太教法规,使弗洛伊德从小接受了犹太教教育,也使他从小就对《圣经》很熟悉。弗洛伊德的父亲虽然没念过大学,但他曾用大量时间研究过犹太教法典《塔木德》并要求弗洛伊德从小就忠实于本民族的宗教教规。弗洛伊德的母亲也是一位慈善的和虔诚的犹太教徒。弗洛伊德对母亲很孝顺。他在著作中提到他母亲时说,他的自信以及对事业的乐观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母亲的影响。弗洛伊德曾说:“母亲在同儿子的关系中总是给予无限的满足;这是最完全、最彻底地摆脱了人类的既爱又恨的矛盾心理的一种关系。”弗洛伊德始终热爱、尊敬母亲。他曾说:“一个为母亲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他在八个孩子当中,排行老大。母亲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这个大儿子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 
  弗洛伊德果然不负众望。他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后开业行医,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并终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工作。在探寻精神病病源方面,弗洛伊德抛弃了当时占主流的生理病因说,逐步走向了心理病因说,认为被意识所压抑的心理过程转换为躯体的症状而表现出来,则成为癔病,可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治疗。在此基础上,他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认为精神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冲突。在技术上,他抛弃了古老的催眠术,代之以自由联想,也就是让患者想起什么就说什么,由此发现隐藏的病因。他分析许多病例后确信,性的问题对神经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发现不但父母常有乱伦冲动,这种冲动更多地表现在儿童,甚至在婴儿期,即所谓的俄迪普斯情结。他发现梦在精神分析中的重要性,认为“梦中概括了神经症的心理学”。他思考敏锐、分析精细、推断循回递进、构思步步趋入,探讨问题中,往往引述文学、历史、医学、哲学、宗教等材料,揭示出人们心灵的底层。 
  弗洛伊德是一位多产的学者,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年)、《性学三论》(1905年)、《心理分析导论》(1910年)、《文明及其缺陷》(1929年)。他的著作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新的精神分析学会在欧洲大城市中纷纷建立起来。荷兰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协会以及英国心理学会都邀请他为名誉会员。总之,在1919至1939年间,他的名誉达到了最高峰。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的晚年生活是苦难重重的。他于1923年发现患了口腔癌。希特勒当权时大肆反犹,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他移居英国。1939年9月23日,弗洛伊德卒于伦敦。 
  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隆,影响之大,在心理学家中是罕见的。作为一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生,弗洛伊德创立了一个涉及人类心理结构和功能的学说。他的观点不仅在精神病学,也在艺术创造、教育及政治活动等方面得到广泛地运用。弗洛伊德学说的主要论点已被后人所修正、发展。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不仅是由性欲所支配,社会—经济因素对人格的形成、教养对本性也都起着作用。虽然弗洛伊德学说一再受到抨击,这丝毫无损于他的形象。他卓绝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