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着离开惠普-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跨国公司培养的管理者是“职业演员”,是掌握了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后,知道管理者该干什么的专业人士,对于某项工作或某个领域的“规定动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懂得按游戏规则出牌。
这就像一个“职业演员”一样,能够根据剧本的要求把人性的各个方面都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可以扮演跨度很大的角色:今天可以演一个很坏的人,明天可以演一个很好的人,这就是好的“职业演员”。
按照这样一个标准去衡量的话,我认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经理人都还处于“本色演员”的阶段,还没有达到“职业演员”的水准,因为没有经历过严格的正规训练,不熟悉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规定动作”。
他们在经营上往往都有自己的一套,因为经过常年的摸爬滚打,已经摸索出了一些道理,所以都属于经验型的经理人。他们信奉的理论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在管理上还没有成熟的体系,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基于“职业演员”这样一个要求,跨国公司一直努力地培养和造就职业经理人,通过严格的职业培训,让经理人熟悉企业管理的“规定动作”,学会用科学的、规范的工作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没有对经理人进行培训前,不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否则很容易跑偏。
就像很多自学成才的业余球类运动员来说,一旦形成了不好的习惯或打法,即使聘请高手当教练也不管用,因为动作已经成型了,不容易改了。
所以,惠普的员工在成为管理者之后,必须先参加各种基础培训。
比如在招聘员工前要参加面试技巧的培训,学会问什么问题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水平和诚实度,掌握面试的各种技巧;
比如我们在公开场合做演讲之前,都要参加如何做演讲的培训,通过两天的培训掌握论述性、辩论性、说服性发言的技巧,最后是即兴发言的技巧;
比如给员工做辅导,给员工做年度业绩评估,都不是我们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而是按照公司的要求,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才能进行。
这样做,一来可以避免大家“想当然”地做事情,二来可以避免经理人犯小儿科的错误,三来可以减少大家走弯路、交学费的过程。
经过严格训练出来的经理人就成为了我们所说的“职业演员”。这些管理者可以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游刃有余地扮演不同的角色,适应各种管理工作岗位的要求。
管理者应该是“职业演员”,而不是“本色演员”,必须掌握好各种“规定动作”,懂得按游戏规则出牌,不要“摸着石头过河”。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学会开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
说起开会,参加过工作的中国人没有人会陌生,大家一定参加过各种各样的会议。表面上看,似乎每个人都会开会,但其实很多企业的会议开得并没有成效。
根据我的了解,很多企业开会时都是领导先发言,像做报告似地讲一大堆道理,其他人基本上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尽管在会议过程中也会请参加会议的其他人员发言,但是由于领导在开始讲话时已经定好调了,大方向明确了,其他人一般都只能顺着说。
在一个单位内部,很少有人不怕得罪领导,敢于讲真话,敢于质疑领导的意图,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在企业里的生存之道,怕说多了出问题,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结果呢?必然是领导喜欢听什么,大家就顺着说什么。
这样做当领导的一定很开心,因为领导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看我多么英明,所有人都赞成我的意见,权威性自然树立起来了,自己的意图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接下来大家按照老板说的去做就行了。
但是这种会议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因为大家不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所以不可能群策群力。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组织智商就等于老板的个体智商,如果老板感觉好,判断正确,企业就健康发展;如果老板一时糊涂,企业就很容易犯错误,甚至“翻船”。
另一方面,由于整个决策是老板建议、“集体决策”的产物,很多决策一旦失误,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后果和风险只好由老板一个人承担。即使领导想追究部下的责任也很难,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大家参与决策。各级员工嘴上不说,心里也理直气壮:开会时领导都下结论了,谁还敢说?
我这么说的目的,不是要员工与领导分担责任,而是说开会具有一定的操作技巧,一旦本末倒置,就会失去会议应有的意义。记得就有一次,我为国内一家企业做战略规划咨询的时候,我们事先把会议制度写出来,贴在墙上,其中一条就是,在场的企业最高领导者不得在战略规划会议中做结论性发言。
他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要求别人解释清楚,但是自己不可轻易下结论。会议进行到一半时,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不同的想法发生了碰撞,很多想法与企业原来的做法开始不一致,这时候老板实在憋不住了,想说话。尽管我努力想阻止他,他还是忍不住地说:你们说的不对,我在这个行业做了那么多年,这个事情我很清楚,我认为应该这样,等等……
他的话一说完,整个会议室立即安静下来,大家都不说话了。看到这种情况,我只好说:那咱们先休息一会儿,15分钟后会议继续进行。
休息过后,大家已经不像会议开始时那样踊跃发言了。会后一个经理对我说:既然老板明白,既然他已经想好了,我们还开这个会干什么?我们发表意见还有什么意义?我对他说:你们先不要这样想,过会儿我会再提醒老板,希望以后不再出现这种情况。还好,从那以后老板在会议上基本上没有再做结论性发言,会议的气氛逐步恢复正常。那么,公司开会的时候,最高领导者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呢?既然不能做结论性发言,那么应该做什么?
在惠普看来,领导者在会议上应当扮演一个聆听者、观察者的角色。
通过倾听各个部门经理的发言、甚至是相互辩论,启发自己思考,继而做出初步的判断,然后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之后再站出来,表明自己支持哪一种观点,赞成谁的意见。这样被老总采纳了意见的管理人员就会感觉非常好——老总支持我的想法,证明我的意见是正确的。
接下来自然由提出这个意见的人去推动执行,因为既然是他提出来的建议,执行起来自然会不遗余力,希望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建议和想法是正确的。这种会议方式因为老板事先没有定调,所以与会者没有人知道老板的想法。大家可以就一个具体的问题争论,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便于进行智慧的碰撞,事非自然越辩越明。
在各种会议中,级别最高的领导者要能耐得住寂寞,最后一个发言,这样才能听到真话,否则听到的更多是奉承和假话。
畅所欲言
会议不能以保留意见为结局记得有一次,我为另外一家公司做咨询的时候,为了提高该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质量,我帮他们公司成立了决策委员会。各职能部门的经理都是决策委员会的成员,这些人每个月开一次会,就公司范围内的重大事情做出决策,而决策委员会的成员在会上不能是提问题,而是提建议,尤其是针对跨部门的事情进行讨论。
决策委员会在成立之初就要求大家在决策委员会上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畅所欲言,但是在会后不得将决策委员会的讨论过程外传,也不能说自己并不同意公司的某项决策,以便通过这种方式讨好员工,推托责任。就这么简单的一个要求,在这家国内企业里就很难实施。很多人开会时不愿说,会后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搬弄事非。
在下一次会议上,我重申了会议要求,希望大家都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其中一位经理硬是不发言,他不时地看着老板。因为我们有言在先,老板在大家没有发言前不做结论性发言,要等到最后才说话,所以那位经理很不适应。轮到他发言时,他还是不想说。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习惯这种开会方式,问我能不能保留意见。我说不能。他马上说:我是党员,在党的会议上我是可以保留意见的。我对他说:对不起,我们这是在开公司的决策委员会会议,你没有保留意见的权利,你必须明确地表达你的看法。他看着我说:如果我不说呢?我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可以选择不说,那就只有一个选择,离开这个房间。从那以后,这个人就退出了决策委员会。之所以讲这样一个故事,是因为我想强调会议的游戏规则。作为一个咨询顾问,尽管我没有决策权,但是我有建议权,所以我在给企业做咨询的时候,是把自己放在企业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不是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所以态度该坚决的时候,我一点都不会迁就。尽管我的客户在初次接触跨国公司的这套管理作风时不习惯,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还是能适应的。因为我坚信跨国公司总结了几十年的这些管理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科学的体系,是值得国内企业借鉴学习的,干吗非要“摸着石头过河”?非要交足了学费才能明白?
在企业的决策层开会时,不能以保留意见为结局,在会上可以畅所欲言,一旦形成决策,就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开会不能议而不决
有很多国内公司,开会时谈了很多事情,大家也都踊跃发言,都谈了看法,却没有结论。很多事情自然不了了之,要不就是这次谈完了,下个月开会还接着谈。但事实是,问题始终在那里,没有任何进展。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开会是议而不决。就算有的事情很难达成共识,也可以用投票表决的方式,让少数服从多数,但不管怎么样,议而不决的会议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为了让会议更有成效,必须制订相应的制度。在惠普,召开决策委员会的会议时,一旦达成共识,所有的工作任务都必须按照统一的格式定下来,然后分派下去,明确谁来负责执行某项任务、什么时候完成、评估人是谁、评估标准是什么,然后在会后一天之内把会议记录整理出来发给与会的所有人员。每个人把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标示出来,贴在自己工作时最方便看到的位置上。如果第七项工作责任人是我,我就按照会议记录要求,把这一项用红色的笔标注一下。这就是惠普员工通常采用的工作方式,大家只关注自己负责的项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即可。具体的表格参见表31。表31会议任务分配跟踪检查表
工作任务〖〗责任人〖〗完成时间〖〗评估标准〖〗执行状况〖〗备注
下次开会的时候,第一件工作就是检查上个月的工作任务进展情况,看大家是否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会议秘书逐项地去问每项工作完成的情况。如果完成得很好,就标绿色圆圈并在对应栏目下画“√”;如果完成得不好或没完成,就标红色圆圈并在对应栏目下画“√”,并在备注栏里做出解释。“执行状况”标志为红色时,责任人除了做出解释之外,还要拿出整改方案,在大家的参与下确定下一步如何做,可以让该项工作变成“绿色”。
在开会讨论的时候可以发扬“民主”,各抒己见,但是一旦形成决策就必须“独裁”,没有商量的余地,这才是真正的民主集中制。
领导者要学会照镜子
在惠普,有一项针对管理者的领导力水平调查。这个调查一般针对一个分支机构的管理团队,对比检查每个管理者在各个方面的相对表现。这个表现不是跟竞争者比,而是在公司内部某个大部门里的某些人进行横向比较。调查办法是让员工在整个分部或者一个分公司里面,无论是否了解这些被调查的管理人员,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和意愿给各级管理者打分。每一个被调查的管理者都知道评分的结果,目的是让这些被调查者知道,公司内员工怎么看你。有时,你可能觉得自己某方面很强,但员工却不这么认为。这项工作由质量管理部门的经理负责,他会就调查结果与每个被调查人进行沟通,比如,在所有被调查的人里面,你哪几项得分最高,哪几项得分最低,每一项得分是在平均分之上还是在平均分之下。每个被调查的管理者都会得到一个结论,但不知道每个具体接受调查的员工是怎么说的。这就像是一面镜子,让管理者可以看到自己在员工心目中的形象。
我当时也是接受调查的管理人员之一。领导力调查与前面我们曾经提到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不同。员工满意度调查基本上是由下属员工给自己的上司打分,对管理者来说,因为评分人是自己的部下,相互接触很多,彼此比较了解,所以可以做得很细。而在此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