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幼儿心理学 >

第3章

幼儿心理学-第3章

小说: 幼儿心理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如此类的实验都是可以指导幼儿动手做一做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幼儿观察的兴趣,更主要的是能够帮助幼儿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幼儿概括事物主要特征的能力不断地得到锻炼和提高。

再次,要具体教给幼儿理解、概括观察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与步骤。在组织观察图片《你先玩吧》时,应该教幼儿首先要看清图片上都有谁和谁,然后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思考:图片上有几个皮球?小男孩正拿着皮球做什么?

他为什么要把他的皮球递给小女孩等等,以便帮助幼儿去理解概括出小男孩与小女孩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在观察《谁又替我把雪扫》这张图片时,可以指导幼儿先观察画上有一位老爷爷和一群小朋友,老爷爷手里拿着一把笤帚,他正推开房门,四个小朋友躲在门背后,手里也拿着笤帚;然后观察老爷爷家门前小路上的积雪已经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老爷爷家门前的雪是谁扫的?”“这四个小朋友为什么要躲在门背后?”“他们手里为什么也拿着笤帚?”“扫雪和他们有没有关系?”等问题,使幼儿逐步概括出老爷爷——小朋友——扫雪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出图画的主要内容。总之,教幼儿掌握理解和概括观察对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方法和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在指导幼儿观察时,应该努力教幼儿把握这样五点:

(1)仔细分辨图片、实物以及某一观察情景中的各主要物体或主要部分;(2)看清各主要物体或主要部分的外形特征、动作姿态;(3)确定各主要物体或主要部分间的相互关系;(4)进一步分析细节,如图画中的背景、陪衬物;(5)再次概括综合,理解事物各方面的关系和联系,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事之间、物与事之间、物与物之间、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等,从而把握对象的最主要内容,理解对象的总义。

幼儿的注意力 第一章:培养幼儿注意力的重要性注意是人们都熟悉的心理现象。人们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一定的事物,这就是注意。注意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指向,一个是集中。所谓“指向”,是说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内有选择地反映一定的事物。所谓“集中”,是指被指向的事物在人脑中能得到最清晰、最完全的反映。当幼专心听故事,看木偶戏,看小人书时,对故事、木偶戏、小人书的内容感知得非常清楚,而对周围人们的说话、活动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这就是注意的表现。

注意和人们的认识过程是紧密相连的,它总是与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密切伴随,而不是孤立地单独存在。当人们注意的时候,他总是在注意观察什么、注意倾听什么、注意记忆什么、或者注意想象、思考什么。可以说,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脱离各种认识过程的单纯的注意是不存在的,脱离注意的各种认识过程也是无意义的。所以注意的发展对人的学习、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离开了注意,人们的认识活动、学习、工作都不可能很好地进行。

从各种名人传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学习和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比如,居里夫人,从小读书非常专心,就是别的孩子跟她开玩笑,故意发出各种使人不堪忍受的声音,也丝毫不能把她的心思从书本上引开。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一边走路,一边思考,是那样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连自己撞在树上了,还问是谁撞了他。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

幼儿的注意力在其心理的发展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试想,如果幼儿在游戏、作业、活动中,他要感知事物,回忆往事,思考问题,而注意力却不能指向、集中在所要感知、回忆、思考的对象上,他肯定就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回忆不起来,什么问题也得不到解决。许多观察和实验都表明,幼儿智力的发展与他们的注意力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注意集中、稳定的孩子,智力发展较好;而注意不集中,不稳定的孩子,则智力发展较差。同时,幼儿注意力的发展不仅影响幼儿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幼儿对新知识的接受效果。

通过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发现:超常儿童的注意力都是非常集中,而且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集中,他们看书、画画、作业都能坚持数小时不转移,不分散注意,正是由于有这种注意力,才使他们学习效率高,掌握知识迅速、牢固。而那些学习新知识效果不好的幼儿,则往往是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因此,虽然其中有的幼儿天资并不愚钝,小脑子也挺灵,但就是因为注意力总不能集中、稳定,学习成绩免不了总是落后。这就说明,幼儿注意力的培养是件十分重要的事,它关系到幼儿智力的发展,影响幼儿学习的效果,因此必须从小加以培养。

幼儿的注意力 第二章:幼儿注意的特点在与幼儿的接触中,我们常可看到这样的情形:

上课开始了,小朋友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朗诵散文,忽然,跑进一只小猫,小朋友的注意力立即转到小猫身上,眼睛都随着小猫转;老师带小朋友在院子里观察桃树,突然邻近树上传来小鸟的叫声,幼儿就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小鸟;早操时,幼儿听着老师的口令做着操,动作挺整齐。忽然院子里走进一群服装鲜艳、肩背闪光灯、手拿照相机的外宾,幼儿情不自禁地老扭头看他们,动作跟不上拍节了,队形也乱了。

……这些事例都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幼儿的注意不稳定,易转移。他们虽然已开始能比较自觉地去注意某些事物,但是还很不稳定,不能较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某一事物上,稍受干扰注意力就会分散。

幼儿的注意力为什么这样不稳定、容易转移?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与外界刺激本身的特点、性质有关。周围环境中那些新鲜、好玩的事物或强烈、多变化的东西,都特别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街市上的霓虹灯,寂静院中的锣鼓声,色彩鲜艳的新图片,能动会响的电动玩具等,这些都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使幼儿注意转移。

第二,与幼儿的兴趣、需要有关。幼非常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游戏、故事是他们特别喜爱的和需要的活动内容。

因此,在上课、作业时,如果附近有这些刺激的干扰,特别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

第三,与幼儿的生理成熟水平有关。实验表明,大脑皮质是注意的主要的生理机制,注意的强度、稳定性与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机能直接相联,而幼儿大脑皮质正在发育之中,大脑皮质的两种机能,特别是抑制机能还没充分发展,兴奋机能与抑制机能不平衡,容易产生兴奋而且难以抑制,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特定的优势兴奋中心。因此,这就在生理上影响了幼儿注意的稳定性,使幼儿在周围出现新异刺激时,很容易受干扰而分心。

此外,幼儿上课、活动时注意力容易转移,与上课、活动内容的深浅是否合适,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变,语言是否生动、吸引人有直接的关系。过深、过浅的教学内容,呆板不变的教学方法,单调平淡的教学语言,都容易使幼儿注意转移。

幼儿的注意力 第三章:根据幼儿注意的特点组织教学与活动幼儿注意的最大特点是:注意容易转移、不稳定。根据这一特点,在组织幼儿教学和活动时,老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教学、活动的内容要力求新颖、生动,使幼儿感兴趣。奇妙有趣的童话,优美动听的散文,富有情趣的寓言,构思巧妙的谜语,简短活泼的歌曲,生动形象的舞蹈等,都是比较适合教幼儿学习的内容。识字课、计算课、体育课,内容比较容易单调、乏味,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老师一定要想法赋予它们以一定的情节,使它们也对幼儿有很强的吸引力,把幼儿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在作业和活动的内容上。

其次,教师组织教学与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变。

这对于保持、稳定学前幼儿的注意力也是极为重要的。比如,教幼儿学习复述故事“金色的房子”时,虽然这个故事内容很生动,但若总是采取老师背一句、小朋友背一句,老师背一段、小朋友背一段的方法,幼儿一会儿就会分心走神了。

老师可以这样做:第一遍由教师生动、完整地复述,然后老师边放配乐录音,边操作桌面上的玩具进行表演,第三遍请几个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小朋友来分段复述,第四遍再请小朋友分别扮演各个角色,戴上头饰和简单道具进行表演。这样,一节课虽然二、三十分钟的时间,但因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以始终集中在故事的复述上,並且在很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会了故事“金色的房子”的复述。

第三,要注意在教学与活动中适当多用些颜色鲜明、形象生动、能动会变的直观教具。比如,给幼儿朗诵诗歌、讲述故事时,可以配上几幅色彩美丽的图片,使幼儿视、听结合。这样,幼儿的注意力会比单纯听老师口头讲述时保持久些。如果老师不用图片而改用能动可变的活动教具,边朗诵边操作活动教具,进行表演,幼儿会更有兴趣,在更长时间内专心注意。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表情。如在讲科学童话“真假蜜蜂”时,一上课,老师就可以用启发式的语言问小朋友:平时,我们看到的都是真蜜蜂,那么怎么还会有假蜜蜂?这假蜜蜂是怎么回事?然后老师再绘声绘色地开始讲述,这样能使幼儿注意力在较长时间内都集中在听老师的讲述上。相反,如果老师对故事内容不熟,照着书结结巴巴地念,既不连贯,又无表情,语气语调也平淡,无变化,幼儿就不会集中注意去听,或者听一会儿就不爱听了。

此外,还要注意尽量消除可能分散、转移幼儿注意力的各种外部因素。例如,在上课前,提醒小朋友把手里的玩具收搁好;作业时,室内、室外避免有喧哗嘈杂声;老师的衣着、发式不要过分新奇、花哨等等,使幼儿有一个比较安静、适宜的学习或活动环境这样有利干他们的注意力集中,能稳定更长的时间。

幼儿的注意力 第四章:怎样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自然而然地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是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从幼儿注意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因此,在组织教学和活动时,我们既要考虑利用幼儿注意的无意性,同时也必须重视幼儿有意注意的培养与发展。

教育实践与实验都表明: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可以培养的,在正确的教育影响下,幼儿的有意注意是逐渐发展着的。

怎样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呢?

第一,必须使幼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因为有意注意要求幼儿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使注意服从于一定的活动目的和任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有意注意的产生与维持。对幼儿所作的有关注意力的观察实验证明:幼儿对活动的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维持。

例如,要求幼儿背诵一首诗,並告诉他们这是要在“六一”

儿童节庆祝会上朗诵的,幼儿背诵这首诗的注意力就要比平时学习背诵诗歌专心、认真得多;要求幼儿画贺年片,並告诉他们这是准备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同样,幼也会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细心与专注,而且画了一张还要再画一张。很显然,如果幼儿对活动的目的、任务不是很明确,是不可能有如此集中、稳定的注意表现的。

第二,必须对幼儿有一定的有意注意的要求。这一点应该贯彻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每天早晨入园时,应当要求小朋友注意观察活动室、绒板画的布置,以及室内养植的小蝌蚪、白菜根有什么变化。上课时,应当要求小朋友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上:“注意听,这个故事里都讲了什么。”“用心看,老师是怎么画的,从哪儿起笔、画到哪儿为止。”等等。如果能经常这样反复地要求,天长日久,就能使得幼儿逐渐形成一种专心做事情的意识与习惯,自觉调节、控制自己的注意方向的能力,也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第三,用语言组织、稳定幼儿的有意注意。在教学与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对于幼儿的有意注意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常常能帮助幼儿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例如,在带幼儿参观百货商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