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

第2章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第2章

小说: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人”;

  ●如果你得分最高的组别是情感或感受,那么你就是一个情感逃避型的

  “好人”。

  如果你有两个或三个组别的得分并列最高,那么就意味着你的取悦症没有唯一的主要根源。对你的取悦问题而言,并列的两类甚至所有三类原因都同等重要。

  取悦症三角形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取悦症的三个心理要素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这三个要素构成了一个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是三条边,而且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见图1…1)。例如,强迫行为受畏惧和逃避情绪驱动,并由扭曲的、有缺陷的思维所支持。同样,焦虑情绪可以引发逃避行为,而逃避行为反过来又跟有缺陷的或错误的思维方式有关系。

  图1…1 取悦症三角形

  取悦症三角形可以说明,为什么你在思维、行为或情感上做出小改变,就能让你的取悦症康复过程取得大的进展。因为这三条边是相互联系的,所以任何一条边上的小改变,都将引起整个三角形的改变。

  既然你已经了解了你的取悦症三角形,你就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改变过程,确定改变的主次先后。

  认知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个认知型“好人”,那么你就会陷入沉重的自我亏待心态中,使得自身的取悦症问题一直持续。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那么驱使你取悦于人的动力就是这种思维定式: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你。你坚持认为,他人的需求必须高于你自己的需求,而你衡量自尊和定义自我的依据,就是你为他们做了多少。

  当你有取悦于人的心态时,你相信讨好能让你免遭他人的拒绝以及其他刻薄的对待。而且,在把苛求的规则、严厉的批评以及完美主义的期望强加给自己的同时,你还渴望普遍的认可。总之,你因思维而陷入了这种定势,如今则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思维康复。因此,你的努力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

  习惯型“好人”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型“好人”,那么你就会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你就会为他人做得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很少给他人派活儿,并且会变得无力招架、疲于应付。这些自我亏待、导致压力的模式,既损害你的健康和你最亲密的人际关系,同时还会牢牢控制你的行为,因为它们的驱动力是你过度的需求——你需要每一个人的认可。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那你最好把努力的重点放在理解和打破取悦于人的习惯上。

  情感逃避型“好人”

  对这一类型来说,取悦症主要是因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导致的。如果你属于这一类型,那么你会发现,别说真的跟他人发生有火药味儿的对抗和冲突了,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都会让你非常焦虑。

  你的取悦综合症主要是作为一种逃避策略,意在保护你自己,让你不再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但是,正如你可能已经知道的,这种策略有缺陷。由于逃避模式会持续存在,所以你的畏惧非但不能减弱,反而会增强。

  因为你逃避难以应付的情感,所以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学习怎样有效地处理冲突,或者怎样恰当地应对愤怒。结果,你非常轻易地把控制权交了出去,交给了那些通过恐吓和操纵来支配你的人。

  因此,如果你的取悦症的主要根源是情感逃避,那么你的改变过程最好先以取悦于人的情感为重点。你应该努力克服畏惧,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愤怒及冲突;你的这些努力将给你带来巨大的回报。

  最后,也可能在你的取悦症中,没有哪一个根源或者说哪一条边更突出。如果是这样,那么对你的病症而言,取悦于人的心态、习惯和情感就起着大致等同的作用。因此,你可以在任何一个方面开始自己的改变过程,效果是一样的。

  尽管大多数好人们能在自己的困境中找到一个突出的因果特征,但是你要记住,取悦症三角形有三条边。你渴望并且也必须尽快找到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个令人苦恼的问题。要想有个主次先后地开始你的改变过程,找到最主要的根源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最终,为了彻底、永久地康复,你需要在思维、行为和情感这三个方面全面解决自己的问题。为此,本书给出了治愈取悦症的21天行动计划,旨在帮助你纠正错误思维,打破不良习惯,克服畏惧情感,从而彻底根治这种难以对付、令人沮丧的取悦症。

  取悦于人的隐藏代价

  取悦于人是个古怪的问题。乍看起来,它可能根本不像问题。事实上,“好人”这个字眼儿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恭维话,或者像是讨人喜欢的自我描述,你可能巴不得像荣誉勋章一样戴着它呢。

  不管怎么说,想办法让别人高兴,这有什么不对的呢?我们不是都应该努力让自己所爱的人,甚至还有自己非常喜欢的人高兴吗?要是能有更多的好人,我们的世界肯定会更美好,是不是?

  “取悦于人”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动听的词,但其实质却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作为一个“好人”,你会感到你被取悦他人的需求控制了,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了。与此同时,你还会感到你无法控制这些需求给你的生活造成的紧张和压力。

  如果你有这些麻烦,你的取悦需求就不仅限于对他人真实的请求、邀请或要求说“行”,而是毫无原则地照单全收。你的情感定在了你认为他人想要或期待的频率上。仅仅是认为另一个人可能需要你的帮助,就足以使你忙得应接不暇。

  你面临的困境是:在对他人真实或假想的需求保持高度敏感的同时,你往往还要对自己内心的声音置若罔闻。你内心的声音可能是想保护你,让你不要做出过多的承诺,总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如果你是一个这样的“好人”,你的自尊就完全同你为别人做多少事、你为此有多卖力、对方有多满意联系在一起了。在你看来,满足他人的需求就是妙方,它能给你换来爱和自尊,能让你免遭抛弃和拒绝。但是实际上,这个妙方根本不奏效。

  为了赢得每一个人的认可,这样的“好人”几乎会不惜付出任何代价。但是,这种认可瘾能麻痹行动。例如,当你要满足几个人的需求时,你会感到分身乏术,并且害怕遭到否定。这种害怕能让你动弹不得,不知所措:你该满足谁呢?你该怎样选择呢?要是到头来谁都对你不满意,该怎么办呢?

  如果当好人代价太高

  取悦者会执迷不悟地把自己看成是好人,而且认定别人也是这么看的。他们的身份就源于这种好人形象。而且,尽管他们可能相信,当好人能让他们避免跟朋友和家人发生不快,但是实际上,他们因此付出的代价还是太高了。

  首先,由于你为人太好,所以别人可能会利用你的好心好意。你的与人为善可能会蒙蔽你的眼睛,让你看不到别人正在利用你。此外,为了始终保持好人形象,你就不能表现出愤怒和不悦,不管这样的情感表露多么正当。

  其次,你会避免批评别人,以免被别人批评。为了避免对抗,人们太容易采取阻力最小的途径了;心理学家把这叫做“冲突避免”(conflict avoidance)。就像批评一样,对抗和愤怒也是危险的情感体验,是你无论如何都要避免的。

  被自己的畏惧驱使

  你的好实质上是对消极情感深深的畏惧。

  事实上,取悦于人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畏惧驱使:畏惧拒绝,畏惧抛弃,畏惧冲突或对抗,畏惧批评,畏惧孤独,畏惧愤怒。你坚信只要当好人,总是替别人着想,你就能避免这些消极情感。这种防御信念的影响是双向的:首先,你利用自己的“好”来防止和躲避他人针对你的消极情感——只要你为人非常好,总是努力让他人满意,他们干吗要生你的气?干吗要拒绝或批评你?其次,为了竭尽全力地经营和表现自己的“好”,你不允许自己对他人有消极情感。

  你越是认定自己应该当好人,而不是当个真实的人,你就越是会遭受怀疑、不安以及畏惧的纠缠和折磨。

  他人的接受和认可似乎总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且,就算你令他们满意了,你还是会发现,你对拒绝、抛弃、愤怒或对抗的畏惧并不会因此减轻。事实上,你的畏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

  取悦症会造成心理障碍,阻止你发出和接受这些消极情感。因此,它会严重损害你极力想要满足和保护的人际关系。如果你不能表达消极情感,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不再真实。你会被看成是平面的纸板人像,而不是立体的、丰满的、多侧面的血肉之躯。

  在任何人际关系中,如果你的好不让你表达自己的不快、生气、心烦或失望,或者不让你听到他人的抱怨,那么你就没有什么机会解决双方关系出现的问题。冲突避免不是成功人际关系的要素,而是不良人际关系的严重症状。你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消极情感是不可避免的,你必须学会有效地应对,而不是一味逃避。

  消极情感是人类的血肉所固有的部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必定会感受到恐惧和愤怒,而当别人想要伤害我们或者是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也一定会做出防御反应。如果冲突得到建设性的处理,愤怒得到恰当的表达,那么消极情感也能成为强有力的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维护现实世界中的人际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当中的问题,增添其中的快乐。

  事实上,忽视这些消极情感是非常危险的。有很多人会发现,表面上我们否认了对他人的愤怒和怨恨,但是在内心里,我们会感到焦虑、恐慌和沮丧。

  受到压抑的消极情感可能会表现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背痛、胃痛、高血压等与紧张相关的症状。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怨恨和沮丧在翻腾,威胁着要喷涌而出,变成公开的敌视和失控的愤怒。最终,这些生理和情感问题会损害你的健康以及你最亲密的人际关系。

  这样的人不止你一个。跟你一样受取悦症折磨的男女数以百万计,他们都能证明这种疾病对他们的情感、生理以及人际关系的健康造成的影响。不由自主地牺牲自己,竭力满足他人的需求,这只会让你变得越来越紧张、虚弱和疲倦。为了撑大自己的承受极限,好替别人做更多的事情,“好人”们很可能会求助于酒精、毒品或食物,用这些东西来安慰和麻醉自己。在慢性疲劳综合症、酒精和毒品滥用、饮食失调以及体重失控等问题中,我们很容易看到取悦症所起的负面影响。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好人,尽管你一直在努力让每一个人高兴,但是你很少会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满意。你会不断地扩大取悦对象的范围。这种压力以及不可避免的精力消耗,会让你产生深深的内疚和无能感,而为了压制这样的感受,你会更加努力地取悦别人。

  除非你采取行动,打破牺牲自己以取悦别人的恶性循环,否则到了最后,你就会撞上众所周知的那堵墙。你的精力会耗尽,你可能会有一种彻底放弃的感觉。

  你不必让事情发展到这种绝望的地步。你不希望自己极力避免的失望、拒绝和愤怒,一下子涌上来,变成公开的敌视;你也不希望把自己的愤怒憋在肚子里,造成令人麻痹的沮丧。

  如果你任由取悦症的恶性循环发展下去,无能感、内疚感和失败感就会滋长。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压抑的愤怒和怨恨会变成毒素,侵蚀甚至毁掉你所珍视的人际关系。最终,你试图避免的抛弃(“好人”们最害怕的东西)可能会变成可怕的现实。

  “我已经为别人做了一切,但是没有人给我回报,”我的一个来访者痛苦地说。“我对每个人都那么好,可他们把那看成是理所当然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取悦于人显然是很严重的问题。你再也不能认为自己不过是个热衷于让别人开心、为别人做事的好人而已。

  但是,听起来如此单纯甚至与人为善的一件事,怎么就变得疑问重重而又如此危险了呢?取悦于人怎么会变成了病态的取悦症?

  如你所知,取悦症有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一套有关自己和他人的错误的思维和信念,强迫行为,对消极情感的逃避。这三者的结合导致了取悦症,构成了取悦症三角形。

  好消息是,你能够阻止取悦症的发展,让你能够马上就改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