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天启印月(明穿) >

第50章

天启印月(明穿)-第50章

小说: 天启印月(明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险起见,万历又下令让九卿科道研究“大举进剿”的事宜,即便是这样,万历依旧是舍不得掏银子,那简直是挖他的心头肉,他借口内帑空虚,回绝了薛三才的请求。

    虽然没有得到军饷,但接到前去辽东救援的总兵张承胤的死讯时,薛三才还是全力投入到了围剿事宜中,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向万历进言了几条对策,万历一一照准,其中就包括起用原任总兵杜松驻守山海关。

    辽东的事情让万历忙的焦头烂额,就这么一天天的筹划安排着,四十六年终于过去,万历期望新的一年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孰料天不从人愿,接下来的一年更加艰辛。

    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辽东经略杨镐誓师辽阳,决定兵分四路围攻后金。第一路人马是马林率兵出开原攻北,第二路人马是总兵杜松出抚顺攻西,第三路是李如柏出鸦鹘关攻南,第四路则是刘铤率兵从宽奠出,四路人马在三月二日在两道关会师并进,直捣努尔哈赤的政治中心赫图阿拉。

    奈何杜松贪功冒进,先期率军从抚顺出发,渡过浑河,抵达浑河南岸的萨尔浒。

    对于这个结果,最满意的莫过于努尔哈赤了,他指挥八旗将士迎击欲立首功的杜松等人,双方对峙与萨尔浒。

    有勇无谋的杜松战死,死状极其惨烈,马林率领的大军还没开打就已溃不成军,将士们纷纷四下逃亡,只剩马林一个光杆司令也在斩杀追击自己的一个敌方将领之后,逃往开原,随后,刘铤战败阵亡的消息也传出。

    四路大军仅李如柏一军得以撤回,在这场战役中,大明三路丧师,文武将吏死亡三百余人,士兵死亡超过四万人,损失马匹的数目近三万。

    万历虽对战败之事恼怒不已,但还是驳回了那些上疏弹劾杨镐、李如柏以及马林的折子,万历并未降罪于他们,只下旨让他们以后将功补过,但随后不久,李如柏自杀的消息还是传到了朝堂。

    满朝文武皆震惊于萨尔浒之役的战败消息中,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打扮的其貌不扬的人悄悄进了侯府的后门。

    看到跪谢在地的李如柏,朱由校叹了口气,亲自将他扶起,该交代的事相信阿九先前都已经说了,所以朱由校只是宽慰了李如柏几句,在其它事上并未多言,这倒是出乎意外的获得了李如柏更多的感激。

    随后,朱由校对着阿大和阿九他们说道:“你们这次做的很好,辽东的战事拖得太久,受苦的终是百姓,还是尽早结束吧!”

    阿九有些激动地问道:“殿下是想启动下一个计划?”

    “是的,通知马林,我们等着看到开原大捷!”

    李如柏抬起头来,一顺不顺的看着朱由校,并没有说话,只是神情颇为兴奋,他也期待着大明扬眉吐气的光辉一战。

    在这一战中,只有他一路人马得以撤回,这于他来说并不是件好事,努尔哈赤曾是他父亲李成梁的侍卫,在自己小时候,与他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这让他有口难辨,他真恨不得先前就战死在杀场,最起码留下了身后名,正在考虑要一死以示清白的李如柏,见到了悄悄出现在他家中的阿九,以及他带来的长孙殿下的密信。

    看完信之后,李如柏感动的老泪纵横,他没想到在所有人都怀疑自己的时候,长孙殿下会是这般的相信他,还答应帮忙证明自己的清白,这不光是救赎了他的性命,也等于是在他心里最灰暗的时候给予他光明,李如柏毫不犹豫的遵循了长孙殿下的安排,诈死之后,随着阿九来到了京城。

    先前只是出于士为知己者死的感动,不管以后能否归还自己的清白,他都毫不犹豫的答应追随长孙殿下,但在一路上听到阿九所言,李如柏是深深地为殿下的睿智谋略所折服,这是一种心甘情愿为强者卖命的英雄情节。

    四十七年六月,在萨尔浒战役取得胜利的后金,想一鼓作气拿下开原,努尔哈赤亲自统兵四万向开原进攻,不过他的好运似乎已经到头了,这次的算盘并没有打响。

    大明开原总兵马林,吸取了萨尔浒战败的经验,集中兵力守城,在努尔哈赤的率兵抵城时,他带领大明的将士们积极英勇的应战,看似是不慌不忙的部署,却每次都能击败后进的攻城策略。

    已经开打十多天,明军是越打越英勇,而依旧未取得任何进展的后金,在气势上是明显的弱了下来,努尔哈赤目露贪婪的盯着前方的城门,这次若是能一举拿下开原,他们以后的道路将会是一片光明。

    岂料半路会杀出个马林!

    想到这个该死的马林,努尔哈赤目露杀意,他右手握拳狠狠地击了左掌,粗声叹了口气。

    这已经是他这些天第无数次的懊悔当初没竭尽全力追杀马林,那时看到马林如此窝囊的兵败,他自是看不起这么个人,忙着回军对付刘铤,他也就没下死令追杀他,怎料这个马林逃走的临了,还斩杀了他的一员大将,现在又成了他的一大阻碍。

    努尔哈赤恨不得将马林千刀万剐,他怎么也没想明白,为何马林前后的反差那么大。

    不甘心的努尔哈赤最终决定奋力一搏,事实证明他这次的决定是错误的的,奋力一搏的结果让他折了更多的人马。

    看着坚固不破的城门,再看看他损失大半的将士,元气大伤的他不得不灰溜溜的撤军,与先前的雄赳赳气昂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万历和朝臣们还沉浸在先前萨尔浒战役的惨败中,又被这犹如神助的开原大捷给惊倒了,不过上次是惊吓,这次是名副其实的惊喜,不管马林如何变得智勇不凡了,这都影响不了他们心中的欢喜,他们不在意这个,在意的只是最终胜利的结果,辽东终于获得了暂时的安宁。

    接到开原大捷的消息时,万历大松一口气的同时也病倒了,皇帝病了,这是大明极大的要事,尽管被众人精心的伺候着,还有太医们尽心尽力的诊治着,万历帝的身子还是一日不如一日,养病养了一整年,到了四十八年七月,万历已经是大限将至了。

    接到刘太医递来的消息时,朱由校知道皇爷爷也就是这两天的事了,起身往慈庆宫走去。

    朱由校请完安以后,抬眼看到自己的父王是一幅愁眉苦脸的表情,状似不经意的问道:“孩儿想念皇爷爷了,父王能带孩儿去探望皇爷爷吗?”

    听到儿子的话,太子的苦闷终于有地诉说了,他颇为无奈的说道:“唉!你当父王我就不想去啊?奈何一直没有得到召见!”

    朱由校听的胸口有一阵憋闷的感觉,他真想敲开他父王的脑袋,看看那到底是怎么长的!

    什么叫没有传召?没传召自己不会想办法!难道他的父王到现在都没明白郑贵妃在一旁虎视眈眈?

    皇爷爷万一去了,父王还不在旁边的话,那他继位就多少会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种大事,他的父王看样子都没有考虑过。

    看着依旧对这事不上心的父王,朱由校深感无力,使眼色给立在一旁的王安,示意他出言相劝。

    朱由校所料不差,郑贵妃果然出手了,在王安的劝说下太子领着他来到乾清宫,当太子说出要探望皇上的时候,守门的太监出言阻拦,不让他们父子进去。

    太子殿下不敢抗争,打算带着儿子一直等下去,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朱由校本也没指望父王会出言喝退他们,看到嚣张的守门太监,朱由校也没有说话,但是唯唯诺诺的样子他实在是做不出来,只低头掩去自己的表情。

    他自是有法子见到皇爷爷,但提早暴露自己的实力,定会为父王所忌惮,待他登基以后保不准就会来收拾自己,所以朱由校没打算动用自己在乾清宫的人。

    朱由校偷偷给王安打个手势,让他去找朝臣来帮忙,最后在兵科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的周旋下,可怜的太子终于在日落之前见到了万历。

    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但万历也深知自己大限要到了,看着他一向厌恶的长子站在床前,关切万分的望着自己,万历虽有遗憾,但还是出言嘱托杨涟和左光斗日后好好地辅佐太子。

    对于皇长孙朱由校,万历还是比较满意的,于是又下旨册立皇长孙为皇太孙,但还未来得及等到皇太孙的正式册封,万历已经到了弥留之际。

    看着奄奄一息的万历,郑贵妃什么也没有说,只是静静地掉着眼泪,跟皇上相处多年,她自是知道怎样去影响皇帝的思想。

    果然,万历看着哭的梨花带雨般的郑贵妃,心里暗恨老天没给他更多的时间,让他能好好关爱他的娴儿,万历的眼角不受控制的流下了不舍的泪水,透过模糊的泪光,与郑贵妃深情相望。

    因先前没能阻止福王就藩,万历一直对郑贵妃心怀愧疚,一想到自己不在了,也就没人会护着贵妃,万历实在是没办法放心这个他最爱的女子,所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万历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死后葬于定陵玄宫。

    本章参考资料:万历传》樊树志著

正文 第六十七章 新君泰昌帝

    万历于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驾崩,因先前皇上身子不大好,对于这个消息,大臣们早已做好了心里准备,可是听到万历最后的旨意,他们震惊了!

    对于先皇的遗命,大臣们哪会愿意遵从,郑贵妃早已是他们眼中祸国殃民的女子,让这样的女人当国母简直是不成体统!

    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如果郑贵妃成为皇后,那么她的儿子福王就一跃成为大明的嫡子,这会给太子继位带来争议,让原本天经地义合乎礼法的事情变得有些名不正言不顺,这是会动摇国本的大事。 

    因万历的种种行为,他已不是大臣们心里具有威严存在的君主,他生前许多事都被群臣认为是乱折腾,谁还在乎他临死还想再折腾的一把,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新君上,并没太在乎先皇遗命的事。

    大臣们不在乎,可有一个人很在乎,此人就是太子朱常洛,他认为自己没在先皇生前讨他欢心,在他死后一定要完成他的遗愿,以慰他的在天之灵,所以时常性子不坚决的太子殿下,在面对众人的劝谏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坚定,誓将封后进行到底。

    八月初一,朱常洛继成皇位,改次年年号为泰昌,泰昌帝继位之初,立即就把封后之事提上了日程,他这个决定可是让许多人都着急万分。

    “大哥!”二殿下走到朱由校的房里,有些担忧的喊道。

    “怎么了?”朱由校手里正雕刻着木钗,这是要送给奶娘的,一定要做的完美才行,他没放下手头的活,有些心不在焉的问道。

    “大哥,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做这个?”二殿下从未像此刻这么讨厌大哥的木工才艺,恨不得一把将那木钗夺下。

    “小心!”朱由校躲过二弟伸过来的手,抬起头来看着他,有些无奈的问道:“怎么了?”

    “你还问怎么了?现在都要火烧眉毛了,父王非要给郑贵妃举行封后大典!”二殿下有些恨铁不成钢的说道,这其中的利害之处他很是明白,对于这个父王他已经失望透顶了。

    看着性子一向风轻云淡的弟弟此刻急成这样,朱由校笑了一下,他的弟弟终于也体会到了他之前的感觉了,这才叫难兄难弟嘛!

    他们那个父皇啊,就是有这样的本领,能轻易让人觉得万分憋闷,却又对他无可奈何!

    望着被他笑得有些恼羞成怒的弟弟,朱由校起身倒了杯茶水,递到他面前,然后说道:“这事不用着急,你觉得此事会成吗?”

    说完朱由校的眼神望向了朝堂的方向。

    二殿下一向是个聪明的孩子,此前是过于紧张,一时没有想通,现在经大哥提点,呵呵的笑了起来,封后大典是要有皇帝来主持,可问题是他们的皇爷爷已经去世了,这个封后大典还怎么举行?

    二殿下呵呵笑了两声,然后万分狗腿的把桌上的那支木钗递到朱由校手里,笑嘻嘻的说道:“大哥你继续创作你的无价之宝,弟弟我就不打扰了!”

    看着二弟走后,朱由校并没有继续雕刻,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他想收拾郑贵妃是很容易的,可是他并不打算这么去做。

    在皇爷爷驾崩后,刘太医突然到访,对于有些奇(提供下载…)怪的刘太医,早些年朱由校有让人去查过,得知他是曾祖母的人,这也就解释了当为何年他会在慈庆宫对李选侍威胁的目光视而不见,出言相帮自己了,曾祖母去世之后,自己曾把她安排到迎禧宫的人转而安排给了父皇,但对于其他的人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其中就包括刘太医。

    那天听到刘太医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