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

第42章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第42章

小说: 黎东方讲史:细说民国创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文彬在八月二十日的夜里,放枪为号,集合了第四十二标第一营的右队与后队的同志在操场,然后进子弹库,取出子弹。第一营管带汪炳山溜走。有一位队官宋锡全,“在大营门与黄家麟谈话,欲起而制止。家麟即将预置白布一副,系于锡全左臂,笑语日,‘你不要糊涂’。锡全素机警,即抽刀作指挥状。(胡)玉珍正向队伍演说,即曰,‘宋队官日知会党员也,才学为本营冠,平日待士兵尤和平,吾辈此后皆听其指挥。’众皆欢呼。”

不久,邱文彬又将左队与前队集合起来,取了子弹,布防在龟山周围,“自率数十人下山冲击,辎重营残队未抵抗而逃。(水师第一营,本已由陈得龙于事前带去武昌,于武昌起义之时被革命军打散。)

于是,整个汉阳,包括兵工厂与钢厂,与民营的一家铁厂,都入于革命军的掌握。李亚东被迎出监狱,作了革命政权的汉阳府知府。

八月二十一日的清晨,胡玉珍派曾清臣带领一队同志,从汉阳渡江到汉口居仁门外,向空放枪一排。这是对混成协第四十二标第二营的革命信号。

营代表赵承武早有准备,听见枪声就集合了全营同志响应。管带陈钟林一走了事。队官之一林翼支,正如在汉阳的宋锡全,立刻参加到革命的一边。

第八镇第三十标第二营,驻在歆生路余庆里。枪声一起,营内若干旗人与管带任光耀先后逃走。剩下了一百多兵,被当地的商会挽留,维持秩序。这一百多人,很快便和革命军联成一气。

汉口有租界。革命军不便对租界有所行动。于是,若干匪徒有了退藏之所,便大着胆子在“华界”大肆抢劫。被抢劫的,包括花楼的两家“钱庄”(旧式的小银行),汉口官钱局,以及若干典当铺与商店。

在武昌的军政府经汉口商会请愿,派蔡济民率领二百名兵士来汉口,当场斩杀抢匪三人,事后又捕斩了土匪几十人。在汉阳的革命军也派了若干兵士,到汉口的“桥口”,枪毙抢匪二人。到八月二十二日(10月13日)以后。汉口的秩序渐渐恢复。

詹大悲与何海鸣被迎出监狱,主持汉口的“军政分府”。

汉口这时候仍有清军存在。张彪掌握着刘家庙与大智门。

李廉方说,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王缵承等同志,于八月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时在汉阳兵工厂开会,议决:扩充革命兵力,成立一个“镇”(师),公举宋锡全为统制,驻守汉口;另外,成立一个协(旅),公举林翼支为协统,驻守汉阳。

邱文彬在他的《辛亥阳夏起义事略》里说,除了以林翼支为协统的一个协以外,还有一个以文学社社长王宪章为协统的一个协。主宪章的协,是第一协;林翼支的协,是第二协。

武昌的鄂军军政府核定:宋锡全为鄂军第一标统。到了八月二十四日(10月15日),鄂军都督府把原任第一协协统吴兆麟,调任副参谋长,升任宋锡全为第一协协统。(这时候,军政府除了第一协以外,另有三个协:第二协,协统是何锡藩;第三协,协统是成炳荣;第四协,协统是张廷辅。此外,有敢死队四个大队。

军政府在八月二十四日下令,对汉口的清军进攻。 

 




 


《细说民国创立》五八、中华民国军政府
共进会的十八星旗(象征长城以南的十八省),在八月二十日(10月11日)黎明被孙鸿斌、蔡济民等同志,升在黄鹤楼。这一面旗帜与兴中会的青天白日旗,在民国元年被分别制定为陆军与海军的军旗。

中和门外,陆军中学的学生整队入城,参加革命。混成协马队第十一营管带张正基,第八镇马标第八标标统喻化龙,均先后率领了他们的残部,入城归顺。

在武昌领导革命的若干同志,如蔡济民、吴兆麟、熊秉坤、邓玉麟、李翊东、方兴、陈磊等人,于八月二十日上午集合在湖北咨议局开会。

大家所讨论的第一件大事,是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推一个人作鄂军都督。

军政府的组织,计分军令、参谋、军务、政事四个部,政事部分为外交、内务等七个局。九月初四(10月25日),政事部取消,外交等六个局改为六个部。文书局改为秘书处。

在八月二十日这一天,大家关于军政府只决定了它的名称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在机构方面仅仅先成立一个“谋略处”,以蔡济民、邓玉麟、谢石钦、吴醒汉、张廷辅、高尚志、徐达明、陈宏诰等十五个人为主持人,“筹划并处理一切军政事宜”。这可算是一种委员制的政府。

这政府需要一个足资号召的首脑。“临时总司令”蒋翊武已在八月十八日之夜于被捕后,跳出巡警署花园围墙而逃,同志们不知他逃往何处。被炸药烧伤的孙武与预定的都督刘仲文此时虽均仍在汉口,而汉口与武昌有一水之隔(汉口到了次日,二十一日'10月12日'才光复)。其他的几个素孚重望的领袖:黄兴、居正、谭人凤、宋教仁、杨时杰,这时候没有一个在武昌。

同志们于无可奈何之中,捧出一个黎元洪来。此人在清朝可算是一个中等军事人才;到了民国以后,倘若不作都督或“大总统”,也未尝不能列为比较好的军阀。然而,他和革命毫无关系。在他的脑筋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民主思想。

黎元洪占便宜的地方,是他薄有煦煦之仁的长者风度,平素对部下尚知爱护,论学识与经验,他进过海军学校,参加过甲午中日之战的海军战(于战败时跳水自杀获救),帮过张之洞在湖北创立新军。论地位,他官居第二十一混成协的统领(简称协统,相当于今日的旅长),高过了吴兆麟以次的革命同志。吴兆麟是队官(连长),蔡济民与张鹏程、张廷辅等人是排长,熊秉坤是正目(班长)。

熊秉坤说,黎元洪在八月二十日的凌晨(两点钟以后),派了马弁柳国祥到楚望台军械所,向大家宣布:“黎统领命令,决定‘明早’五时到楚望台。”柳国祥说了这句话便走。熊秉坤与邓玉麟把柳叫了回来,问:“黎明天早上来,是来向我们投降,还是带兵来打我们?”柳国祥回答不出。邓、熊二人吩咐他,向黎问明白了,再来回话。(其后,柳国样并未再来。)

张难先说,提议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是咨议局议员刘赓藻。刘赓藻并非革命团体的分子,何以有资格作此提议?原来,李作栋、禁济民等同志,于占领了武昌全城之时约请了咨议局议长汤化龙以下的人,在咨议局与自动赴会的诸位革命领袖一同开会。

据汤化龙事后告诉李廉方说:“革命党人来局时,曾以都督相推。予未有绝对拒绝意。子笏(胡瑞霖)则力持不可。其意以予与革命党素无密切关系,又其时成败尚未可知。”

刘赓藻的提议,获得在座的人赞成。于是,刘和蔡济民被推为迎黎的代表。

刘、蔡二人走了几个地方,最后在楚望台找到了黎。

原来,黎已被马荣和汤启发“拥”到了楚望台。马荣和汤启发巡街,遇到搬皮箱的护兵,从黎的寓所出来。护兵被追问一番以后,说出黎已经躲藏在黄土坡刘文吉参谋的家里。马、汤二人于是便走到刘参谋家,强迫黎元洪去楚望台,“主持大计”。

据说,黎元洪是藏身在床底下,被马荣拖了出来的。黎元洪自己也在写给萨镇冰的信里说,“党军驱逐瑞督出城后,即率队来‘营’,合围搜索。洪换便衣,避匿‘室后’,当被索执,责以大义。洪只得权为应允。”

马荣、汤启发等带黎元洪与黎的“执事官”王安澜到了楚望台。吴兆麟下令,举枪对黎致敬。有一位炮兵高呼:“请统领下令作战!”王安澜劝黎不要答应,炮兵拨刀走向前去,砍王安澜。黎遮住了王安澜。李翊东说:“此地不便下令,请统领去咨议局。”

这时候,刘赓藻与蔡济民也已来到了楚望台,和熊秉坤、邓玉麟、李翊东等人便簇拥着黎元洪去咨议局。

到达咨议局,在座的大家拥黎就鄂军都督之职。黎依然不肯。李翊东在预先准备好的安民布告上,替黎元洪签了一个“黎”字。

两天以后,汉阳、汉口相继收复,黎元洪才有了附和革命的决心。他在八月二十三日让蔡济民与刘熙卿等替他剪去辫子。又过了两天,到了八月二十五日(10月16日),居正等人设坛,请他出来祭拜黄帝,誓师就职。他这才死心塌地,当起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来。 

 




 


《细说民国创立》五九、鄂军都督府
武昌革命同志捧出黎元洪当都督,在安定当地民心、收用军事干部与号召各省响应这三方面,的确获得便利。不过,黎究竟不是革命分子,其后向袁世凯投靠,摧残革命势力,屠杀革命同志,破坏二次革命,依违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之间,使得民国的法治基础根本动摇。因此之故,就远处大处而言,蔡济民等先烈的捧黎之举,不可谓非失计。

武昌革命同志建立政府之初,不曾十分注意到中央与省的区分。开始,便把所谓“鄂军都督”视作中华民国军政府之首领。虽则在八月二十日黎元洪尚在犹疑之时,他们设有“谋略处”以处理军政大事,而且又在汉口设了“军政分府”作为防备黎元洪叛变的一种措施。但是一到了黎元洪肯剪辫子,这谋略处便在事实上被取消,代之以规模庞大的“都督府”。军政府徒留一个空名,其中既无元首,亦无职员。于是鄂军都督,成为革命阵营之中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领袖。

革命同志们在八月二十一日(10月12日、午后六时,议决在军政府设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以清军第八镇第二十九标标统张景良为参谋部部长,以第八镇第三十标标统杨开甲与吴兆麟为副部长,以孙武为军务部部长,蔡绍忠(大辅)、张振武为副部长,以湖北咨议局局长(君主立宪派分子)汤化龙为政事部部长,下设内务、财政、编制、文书、交通、外交、司法等七局,分别以舒祀鉴等为局长。(孙武因养伤不曾到职,汤化龙因不愿出面革命而不肯就职。)

八月二十六日(10月17日),都督府的组织条例被公布。黎元洪以都督身份兼司令部总长,高高在上,原来隶属于军政府的各部划归都督府,增加了一个司令部,设总长一人,由黎元洪自兼。

参谋部——部长张景良,副部长杨开甲、吴兆麟。

司令部——兼总长黎元洪。

军务部——部长孙武,副部长蔡绍忠、张振武。

政事部——部长汤化龙(未就),副部长张知本。(下设七局。)

这条例共分六章二十四条,是居正的手笔。居正在八月二十三日到达汉口武昌,于仓猝之间写成了它。其中的疏漏之处有二:(一)“司令部”在第一条称为“军令部”,在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称为“司令部”;(二)条例是“中华民国军政府条例”,而第一章便是“都督府”,写到第六章第二十三条,对“军政府”依然一字未提。第二十三条规定这“中华民国军政府”的条例,于“都督核准之日”公布施行。

在八月二十六日以后,所谓中华民国军政府在事实上只是一个鄂军都督府,设在咨议局的原址。

都督府之下的各单位,以军务部为最重要,设在其后的高等法院之处。主持人是副部长张振武。另一副部长蔡绍忠不甚问事。孙武名为部长,到了九月上旬才到部视事。部务仍在张振武掌握之中。张振武是罗田人,寄籍竹山,在省立师范学堂读过书,受业于时象晋,其后留学日本,参加“大森体育会”,学习军事,经刘彦介绍而入同盟会,回到湖北,企图策应徐锡麟,未成,又去了日本一次。再其后,回湖北,在武昌当小学教员,于辛亥年春夏之交加入了共进会。他在军务部副部长任内勇于负责,而不免于专断,美中不足。

政事部由于部长汤化龙不肯就职,而始终不曾完成机构,招牌挂在南楼前长街中路小学堂。政事部之下的外交局,原以黄中恺为局长,于胡瑛出狱以后,升局为部,以胡瑛为部长,王正廷为副部长。不久,财政局也升格为部,以原任局长胡瑞霖为部长,陶德琨为副部长。胡与陶不能合作,胡辞,陶调任造币厂厂长,部长由李作栋继任,副部长由潘耀裕继任。再其后,内务、交通、司法、实业、教育都升格为部,分别以冯开濬【剪文公:jun、xun,同“浚”】、熊继贞、张知本、李四光、苏成章为部长,周之瀚、傅立相、彭汉遣、牟鸿勋、查光佛为副部长。最后,内务部冯开濬与周之瀚的职务,改由杨时杰与周汝翼担任。教育部苏成章与查光佛的职务,改由姚晋圻与赵俨葳担任。这已经是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的事了。

以一个都督府而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