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

第32章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第32章

小说: 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购买。正是因为其高风险,所以其回报也比较高,华尔街的投资银行一眼就看中了资产毒垃圾的潜在高投资回报。
于是投资银行开始介入这一高危的资产领域。
投资银行家们首先将“毒垃圾”级别的MBS债券按照可能出现拖欠的几率切割成不同的几块(Tranche),这就是所谓的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s)债务抵押凭证。其中风险最低的叫“高级品CDO”(Seniortranche;大约占80%);风险中等的叫“中级品CDO”(Mezzanine,大约占10%);风险最高的叫“普通品CDO”(Equity,大约占10%)。分装在不同的“礼品盒里”,经过华尔街投资银行这样一番打扮,原先丑陋不堪的资产毒垃圾立刻变得熠熠生辉光彩照人。
当投资银行家手捧精美的礼品盒再次敲开资产评级公司大门时,连穆迪标普们都看傻了眼。穆迪标普们大笔一挥,“高级品CDO”获得了AAA的最高评级。
作为毒垃圾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们拿到CDO评级之后,又马不停蹄地来找律师事务所建立一个“专用法律实体”(SPV,SpecialPurposeLegalVehicle),这个“实体”照规矩是注册在开曼群岛(CaymanIsland)以躲避政府监管和避税。然后,由这个“实体”将资产毒垃圾买下来并发行CDO,这样一来投资银行可以从法律上规避“实体”的风险。
投资银行们决不想长期持有这些毒垃圾,他们的打法是迅速出手套现。推销“高级品CDO”因为有了AAA的最高评级,再加上投资银行家的推销天赋,自然是小菜一碟。购买者全都是大型投资基金和外国投资机构,其中就包括很多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教育基金和政府托管的各种基金。但是“中级品CDO”和“普通品CDO”就没有这么容易出手了。投行们虽然费尽心机,穆迪标普们也不肯为这两种“浓缩型毒垃圾”背书,毕竟还有个“职业操守”的底线。
如何剥离烫手的“浓缩型毒垃圾”呢?投行们煞费苦心想出了一个高招,成立对冲基金!
投资银行们拿出一部分“体己”银子敲锣打鼓地成立了独立的对冲基金,对冲基金则以“高价”从“本是同根生”的投行那里购进“浓缩型毒垃圾”CDO资产,这个“高价”被记录在对冲基金的资产上作为“进入价格”(EnterPrice)。于是投资银行从法律上完成了与“浓缩型毒垃圾”划清界限的工作。
对冲基金的基本特点就是高风险和高杠杆运作。对冲基金经理来找商业银行要求抵押贷款,抵押品嘛就是市场正当红的“浓缩型毒垃圾”。贷款的杠杆比率为5到15倍!
次级贷款银行负责生产,投资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负责深加工和销售,资产评级公司是质量监督局,对冲基金负责仓储和批发,商业银行提供信贷,养老基金、政府托管基金、教育基金、保险基金、外国机构投资者就成了资产毒垃圾的最终消费者。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则是流动性全球过剩和贫富分化。一个完美的资产毒垃圾生产链就这样形成了。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是:2007年第一季度发行了2500亿美元的CDO;2006年全年发行了4890亿美元的CDO。
部分留在投行们手中的“浓缩型毒垃圾”资产尚未出现严重的违约问题,每月的利息收益还算稳定。但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风险。怎么办呢?他们需要为这种不妙的前景找条出路,为将来的违约可能买一份保险,这就是信用违约掉期(CDS,CreditDefaultSwap),将违约风险转嫁给别人。
华尔街金融创新的想象力似乎没有尽头。Fitch的统计显示,2006年信用类衍生市场达到了50万亿美元的惊人规模。从2003年到2006年,这个市场爆炸性地成长了15倍!目前,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信用类衍生市场的主力,独占60%的份额。
另外,BIS统计显示2006年第四季度新发行了920亿美元的“合成CDO”,2007年第一季度发行量为1210亿美元的“合成CDO”,对冲基金占了33%的市场份额。谁是这个高纯度浓缩型毒垃圾市场的主力呢?令人惊讶的结果表明是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和外国投资人在内的“保守型基金”,而且这些资金居然是集中投在“合成CDO”之中最有毒的“普通品合成CDO”之中。
资产评级公司:欺诈的同谋
在所有的次级贷款MBS债券中,大约有75%得到了AAA的评级,10%得了AA,另外8%得了A,仅有7%被评为BBB或更低。而实际情况是,2006年第四季度次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14。44%,今年第一季度更增加到15。75%。随着接近今明两年2万亿美元的利率重设所必然造成的规模空前的“月供惊魂”,次级和ALTA贷款市场必将出现更高比率的违约。从2006年底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家次级贷款机构被迫关门。这仅仅是个开始。美国抵押银行家协会近日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最终将可能有20%的次级贷款进入拍卖程序,220万人失去他们的房屋。
被穆迪、标准普尔等资产评级公司严重误导的各类大型基金投资人,以及监管部门纷纷将评级公司告上法庭。俄亥俄州的检察官马克·德安(MarcDann)怒斥“这些评级公司在每笔次级贷款MBS生成的评级中都大赚其钱。他们持续给这些(资产毒垃圾)AAA的评级,所以他们实际上是这些欺诈的同谋。”
对此,穆迪反驳道“我们的意见是客观的,而且没有强迫大家去买和卖。”穆迪的逻辑是,我们只是说说,你们别当真啊。气得七窍生烟的投资人则认为,对于像CDO与“合成CDO”这样极端复杂和价格信息相当不透明的产品而言,市场信赖并依靠评级公司的评价,怎可完全不认账呢?
中国要不要帮华尔街救火?
究竟谁持有资产毒垃圾呢?这是一个华尔街非常敏感的问题。据估计到2006年底,对冲基金手上持有10%,退休基金持有18%,保险公司持有19%,资产管理公司有22%。当然还有外国投资者。他们也是MBS、CDS和CDO市场的生力军。2003年以来,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隆重推出”的各种“结构性投资产品”中有多少被这些“资产毒垃圾”所污染,恐怕只有天知道。
中国今后大概不能再真心实意地迷信穆迪们的评级了,对于华尔街投资银行的如簧巧舌恐怕也需要“听其言,观其行”。外汇投资公司可能需要加强一下资产选择甄别的工作,并且在委托国际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投资之后,有必要进行全程密切监督。
对于外汇投资公司而言,问题的关键在于现在要不要帮华尔街去救火。以现在火势蔓延的速度而言,如果投进次级MBS或CDO市场的话,这些钱风险很高。当然,有时候不能只算经济账,如果其它方面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重大国家利益补偿,必要的利益交换也可以考虑,不过要补在明处。

第五章 次贷危机背后的阴谋 国际储备货币的冷思考

最近,周小川行长的《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一文在国际国内都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声讨美元的热浪。在全球金融海啸肆虐之下的各国舆论,纷纷把经济危机和财富损失的怒火发泄到美元身上,而美国政要则不屑于去和各种非议理论。
毫无疑问,周行长对美元问题的分析和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建议确实说中了问题的要害,也顺应世界各国的民意,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断然拒绝和欧洲对美国态度的妥协迁就。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国际金融制度与国际政治现实一样,实力才是最重的砝码。
19世纪英镑地位的确立背后是大英帝国强大的海军作为后盾,而20世纪中叶美元霸权的形成也是美国数千枚核武器和遍布各大洋的航空母舰舰队拱卫的结果,货币的背后其实是战争!
凯恩斯与怀特之争并不仅仅是理论上的切磋,凯恩斯的道理再正确,在美国压倒性的国力与军力之下也不得不低头。当美国海军的间谍船经常逼近到离中国领海120公里处搞“科研”时,中国的新储备货币的思考也只能“长考”下去。
美元的地位既是主权货币的问题又是主权货币的答案。如同霸权所带来的利益一样,它既造成了人们的不满,又是人人追求的理想。就人性而言,超越自身的利益,恐怕是22世纪人类也无法企及的境界,主权国家应该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即便可能超越主权,但却无法超越利益。这也许就是美国断然拒绝的真实心态。
当然,美元的利益未必永远是美国的利益,美国的利益未必又是号称代表美国利益的势力集团的利益。如果未来某一时刻,美国自愿或者看似被迫放弃了美元这种主权货币,那我想一定有人得到了更大的利益。
中国人的问题在于,不要等到那一天才打开账本检查自己的损益表,如果不是现在就开始打算盘,那么最终等到谜底揭开时,别人所得到的可能就是我们将会失去的利益。

第六章 我们应当如何应对这波新的危机 通货膨胀不能解决升值问题

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这是目前中国面对的“铁三角”问题。
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如鬼影双魅,击垮了所有领域原有的价格平衡体系。为了控制流动性,人民银行频繁动用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定向央票几大利剑。9月10日财政部宣布,2000亿元特别国债将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向社会公开发行。14日,央行则在9个月内第五次动了利率手段。
可以预见,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努力下,流动性在紧缩。但按下葫芦浮起瓢,紧缩国内流动性将使人民币值的压力加大。
如何解决通货膨胀、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三大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本报就此专访了《货币战争》作者、货币政策研究专家宋鸿兵先生。
人民币升值有更大的外部风险
经济观察报:从购买力平价上讲,人民币对内在贬值,对外又在升值,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宋鸿兵:我认为首先要把财富和货币的概念搞清楚,财富是劳动者创造出的服务和产品的综合,而货币是财富的映射,如果货币增加过多,而财富没有同比增加,人民币对于产品和服务来说就会贬值。
在国内,人民币发行过多,16%的货币供应量高于GDP上涨速度的那部分就是流动性过剩的部分。而对外来看,美元膨胀、增发的问题比人民币更严重,美国的资产泡沫化现象更严重,他们的金融衍生工具资产总值已经到了44000亿美元,如果用格林斯潘的定义——流动性是社会经济体中金融资产的总和,美元的流动性过剩就远比人民币要厉害,所以相对于美元人民币是在升值,而相对于其他货币人民币却在贬值。
经济观察报:美元依据美国的国债发行,中国出口换汇之后又发行人民币,人民币和美国国债是怎样的关系?
宋鸿兵:中国通过外汇贸易获得美元,然后购买大量美国国债,美国国债作为美国中央银行的资产放在了资产项目上,换句话说,美联储部分控制中国的货币供应量,美国的国债越多,资产越大,相对应的负债越大,人民币的供应量也更大。
在这个国际贸易中,美国在制高点上,我们在低位上,但中国没有过多的选择。这时候,美元的霸权体现所有产品的交易权上,美国只要控制住一些商品交易的战略点,无论升降都无所谓,升值和贬值对它都有利。
经济观察报:国际声音一直在鼓动人民币升值,除了贸易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
宋鸿兵:这些人背后会有更多的考虑,外资在试图对中国“剪一次羊毛”。其逻辑是,人民币不断升值,吸引的热钱越来越多,资产通货膨胀现象越来越严重,经济结构就出现失衡,整个经济体变得脆弱。这是货币战争爆发的时机,也就是说外部风险就会利用内部失衡对我们进行打击,洗劫财富,就像对付亚洲四小龙或日本那样。一旦他们对此形成共识,对冲基金联合打击,沽空人民币,沽空股市,尤其是股指期货推出,再加上资本账户开放,资产流出的通道全部畅通,打击条件就成熟了,国内的钱再流走。对于外资而言,造成中国金融体系整体脆弱而获取的利益要大于短期内在中国股市和房市上的收益。
经济观察报:那么,中国怎压样抵制这些来自国外的压力?
宋鸿兵:国外的实质压力在哪里?我看不到,他们实际上在进行战略威慑。但是中国也可以进行战略威慑,如果把人民币升值和美国国债的持有量挂钩,双方可以打个平手,国外的压力是没有着力点的。中国一定要树立债权人的概念和感觉,美国非常需要中国的资金,如果没有中国的资金美国的次级债会出大问题。
通货膨胀并不能解决人民币升值问题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国内流动性过剩原因是什么?
宋鸿兵:贸易顺差肯定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夏斌列出了数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