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

第13章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第13章

小说: 一战简史:帝国幻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替将军们掌控了局面,并指出法国的荣耀不允许法军退出凡尔登。德国皇储只须调集九个师,因为最终的战斗力取决于7周内由1 300列军需列车运送来的大炮。不过天气条件造成了一定的延误,这给了法军加强备战的时间,也许这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段时间。2月21日,德军动用1 200门大炮,其中一半是重型火炮或曲射炮,在8小时内对一条8英里长的战线发射了200万发炮弹。在最初的3天中,德军采用新战术,动用喷火器等新武器,向前推进了几英里。战斗的标志性成果是德军占领了法军有意放弃的大型堡垒杜奥蒙堡(堡垒的混凝土十分厚实,它当然也就成了德军最猛烈炮击的一个明显目标,不过德军在占领后发现,是法军大炮炸毁了这个堡垒)。法军只选择性地利用了堡垒外围的战壕,德军通过侦察幸运地占据了杜奥蒙堡。

但是,法金汉的想法也存在着缺陷。200万发炮弹当然能够使生活在一条8英里战线上的任何生物化为灰烬,但这条战线还没有长到能够应对默兹河西岸的法军。从双方军队的布置来看,法军能够对推进到右岸的德军实施侧翼射击。凡尔登的守军指挥官菲利普·贝当'70'很清楚他要做什么,也知道德军的势头已有所放缓。法金汉必须设法解决左岸问题,在此期间,他又不得不在右岸避开尼维勒,这位矢志成名的将军发动的自杀性反击。在失去杜奥蒙堡之后,法军没有崩溃,恰恰相反,德军无法占领默兹河东岸的那些具有决定意义的高地。与此同时,凡尔登保卫战已演变成了一部民族史诗,有点儿像1940年的伦敦保卫战,整个法国群情激奋。交战双方的公众舆论也已被煽动起来,法金汉那有限的作战目标反倒被忘记了。到此时为止,战斗已造成法德两军近75万人的伤亡。

法军依靠一条临时改扩建而来的公路——被称作“圣路”'71'——为凡尔登前线提供补给。平均每14秒就有一辆卡车通过这条公路。在晚上,卡车的前灯还要减光,以免被德军发现。法军的各个师都已经轮换过,他们几乎都要在这条战线上至少待上两周时间。与此同时,法金汉意识到德军必须压制住默兹河西岸的炮火。因此,在3月和4月期间,他集中德军,主攻那里的法军。法金汉本人很可能倾向于中止在凡尔登的军事行动,但这已经变成了一个事关威信的问题,德皇亲自参加了庆祝攻陷杜奥蒙堡的活动,并当面激励皇储继续战斗。德军确实占领了西岸的两个高地,即霍姆山和304高地。随后又把注意力转移到了默兹河东岸,并在5月和6月期间攻占了沃堡,但沃堡根本不是德军要秘密进攻的地点,而是以为法军会在此地发起进攻。在凡尔登战役开始之时,法军的损失要远超德军,但到现在,双方的伤亡人数已经持平。当6月23日德军发起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之时,凡尔登战线上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难占上风。此后,精力充沛的法军新指挥官尼维勒将军组织了一次计划周密的反攻,重新夺取了那些被德军占领的堡垒(让·雷诺阿导演的优秀影片《大幻影》中有一个镜头,战争中被俘的法国士兵发疯了,狂喊着杜奥蒙堡是我们的)。凡尔登战役也给了法国“他们不会通过'72'”这样一个战斗口号。但在某种意义上说,凡尔登战役严重削弱了法军,或它至少使法国虚弱到再也没有能力实现真正复兴的程度,也就是说,凡尔登战役是法国作为大国的最后时刻。当这个国家在1940年真的沦陷时,部分原因就在于法国人民不想再经历一次凡尔登战役。

如果法金汉能够为奥军提供援助,那么,也许真有可能把意大利淘汰出战争,这是奥匈帝国的作战目标。5月中旬,奥军从特兰蒂诺地区发起进攻,希望能够突然出现在威尼斯平原,甚至能够在威尼斯东北部的伊松佐河上消灭全部意大利军队。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作战计划。天气仍然寒冷,奥军使用装有吊椅的缆车拖拽着重型火炮,上演了一幕幕奇迹。这使得奥军在重型火炮方面有着3倍于意军的优势。此外,康拉德把他最好的6个师从东线调到意奥战场,这样他在兵力上也具有了微弱优势。在几天的时间里,奥军就已经接近两国边界的高地。但像往常一样,防御一方的交通线路要更好,而发动进攻的一方往往会疲惫不堪,这是战争中唯一真正令人遗憾的事情。菲亚特公司的卡车为意军运来了进行反攻的预备队。如果法金汉能够支持康拉德,那么,德奥联军就能够轻易地、彻底地打败意大利,但是,两人的关系非常不好,法金汉甚至不把计划告知康拉德,康拉德也是一样。结果,德奥联军进攻意大利的提议也就从没被德奥这对盟友认真考虑过。

在俄国战线上,也进行了一场具有决定意义的战斗。不过,它的决定意义在于它使得大部分俄国将军不能继续享受他们的偏爱的生活了。根据《尚蒂伊协定》,他们必须采取行动来援助凡尔登战役中的法军。因此,在早期的军需供给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俄军北方面军于3月18日在白俄罗斯的纳罗奇湖附近发起了一次攻势。有些事情不可做,纳罗奇湖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部队被迫在雪地里行进,而且很容易被德军飞机发现位置。甚至总部的炊事员都在讨论进攻何时发起。冰雪已开始融化,白天是冰冷的泥浆,晚上又成了上冻的泥块,这意味着炮弹要么会被浸湿失效,要么会四下乱飞。除此之外,轻型火炮炮手和重型火炮炮手之间发生争吵,彼此间没有配合,造成炮击在开始时毫无成效,成为了斯米尔诺夫将军的声光表演秀。炮击变得无足轻重。在造成10万人的伤亡且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之后,俄军停止了进攻。与其他著名的战役相比,纳罗奇湖战役很可能是这次战争中指挥最差的一次。有教养的俄国人开始以嘲讽的姿态看待沙皇统治集团了。米哈伊尔·莱姆克(Mikhail Lemke)是俄军最高指挥部宣传机构的负责人,也是黑格尔著作的俄文译者。他在1918年出版的日记就是对俄军将领嘲弄的记录——斯米尔诺夫将军年纪太大了,他能得到任命,完全是因为一些涂脂抹粉的老太婆在宫廷中密谋的结果。长着蛤蟆眼和干柴一样短腿的别佐布拉佐夫(Bezobrazov)将军甚至比斯米尔诺夫将军还糟糕。库罗帕特金(Kuropatkin)将军倒是想出了一个妙计,即在午夜时分,突然打开探照灯,很可能会使德军眼花缭乱。他却没有想到,黑暗中的攻击者会有身影显现,会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库罗帕特金将军被解除职务。不过,沙皇念及他的感情,不想让他以为他被解职是因为年纪太大的缘故。因此,沙皇非常体贴地告诉库罗帕特金将军,他只是已不适合履职,改由一位年纪更大的将军来接替他。莱姆克在日记中窃笑不已,对俄军将领充满怀疑,但更大的不满已在酝酿中。在纳罗奇湖战役之后,在接下来整整一年半的时间里,俄军北方面军没有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他们疲惫不堪,后勤供应的食物质量很差,士兵常常空腹偷喝那些受到污染的饮料——对于很有可能大规模发生的军队哗变来说,这种状况倒是真正的药方。

当时,另有一场没有真正交战的战役,却有着与纳罗奇湖战役基本相同的决定性意义。提尔皮茨'73'的德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都成了书挡,安静地停在那,一个待在威廉港,另一个则停在苏格兰北端的斯卡帕湾。由于受到水雷和潜艇的威胁,两国海军基本上都没有进行调动。在战争爆发以前,双方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意识到会发生这种情况。英国人也一直在设法向德国领导人灌输下面一种观点——英德两国的战舰永远不会交战,可双方却在这方面浪费了巨额资金。5月31日,凡尔登战役仍在进行的情况下,德国海军舰队开到海上,打算摧毁行动迅速的英海军战列巡洋舰,因为这些英军战舰有效地阻止了德军对跨英吉利海峡运送部队发动的进攻,而且这些英军战舰还阻止了德军向更广阔的海洋派遣抢劫商船的武装快船。由于出色的情报工作,德国海军的行动并没有令英国人感到震惊。但出于对水雷和鱼雷的担心,英军的两支舰队都非常小心地前行。不过,英军最新的战列舰装有动力强大的涡轮机和多门巨型大炮,因此,射程非常之远,以致战舰几乎不必看清对方就可以发射炮弹(尽管射中精确性较低,大部分炮弹都不会击中目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与西线的情况一样——英军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控制力却非常有限,甚至是毫无希望。英国皇家海军依靠旧式的信号旗,因此很难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与此同时,英军指挥官杰里科·舍尔将军行事十分谨慎。他清楚,如果有一项行动出错,他就可能在一个下午输掉这场战争。这样,日德兰海战'74'只持续了几个小时,英军方面出动了150艘战舰,德军方面则出动了100艘战舰。结果,在德军明智地撤退之前,英军损失了14艘战舰,德军损失了11艘战舰。德军当天的表现要好于英军。英海军战舰的防御装备较差,而且只有极少的防水舱壁。但德国海军官兵认为他们自己已是死里逃生,因为他们无法通过舰队行动消除英国海军的优势。当时,德国的海军上将已打算动用潜艇来取代战舰。而让公海舰队'75'仍然停在港湾中。就这样,德意志帝国处在了被心怀愤恨又醉醺醺的水兵推翻的危险之中,而且在两年半后,这一危险竟然变成了现实,从这个方面来说,公海舰队确确实实变成了一支“危险舰队”。

就在“一战”开始时,英国人本不希望建造一支陆军,数量庞大的志愿兵已弄得英国当局不知所措。不过,他们现在的处境使得他们必须在建立“新军”(英国人称他们的陆军为新军)这个问题上有所作为,而且,法国的危机状况也使得这个问题具有了一定的紧迫性。《尚蒂伊协定》规定,法英两军要协同努力,而且在起始阶段要有法国人来领导。英军新指挥官道格拉斯·黑格将军更愿意在佛兰德斯地区发起进攻,这样就有可能扫清比利时沿海的德军。但是,在皮卡第的主要城市、横跨索姆河的亚眠市周边,英法两军已紧密相连。就在这一区域,罂粟花每年都会盛开,它们已成为了英国纪念战争中牺牲亡灵的传统方式。

在索姆河一线发起进攻,没有任何特殊的战略意义。黑格将军实际上仍在幻想突破德军防线后,骑兵就能够涌入打开的缺口。但是,如果说骑兵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大量进入敌军阵地,并比步兵更有威力,这在其他地方倒还有可能,可在索姆河战线骑兵已无机会。因为德军早在1914年就已经沿着山脊加固了防线,虽没有达到绝对意义上的牢不可破,但相对来说确实已是固若金汤,这使得德军的大炮能发挥更大优势。同时由于德军防线的地下水位较低,减少了他们脚下的地面变成泥浆的可能性,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又一便利条件。黑格将军能够采取的最好的行动就是抢占那些山脊。然而,由于当时的英国军事工业已经能够造出数千门大炮和数百万发炮弹,因此和其他国家的部队一样,英军也有一种普遍的想法,即发动大规模炮击,同时对20英里长的战线发起进攻(长到前进的部队不致遭遇纵射)。

黑格将军不信任他手下士兵的能力,因此他依赖连续的压倒性炮击。对于“一战”前的任何一位士兵来说,可靠有效的战备物资似乎都非常庞大。但考虑到这次战争任务的规模和范围,真实情况已不是这样。“一战”中还出现了其他几个问题,首先,大量的炮弹是“哑弹”或射程才短无法击中目标;其次,炮兵没有接受适当的训练,不足以胜任作战任务,这次战役中决定成败的是“徐进弹幕射击”,也就是用弹幕在步兵前面50码左右稳步推进,压制住防御者并打得他们完全抬不起头来。然而,这也意味着所需要的通信和指挥水平都完全超出了当时英军的能力。电话和收音机很容易被破坏掉,信鸽数量又不足,因此,不得不靠一位蹲坐在树上或高层建筑物上的侦察员来指挥弹幕射击,而侦察员本身往往又成了一个显眼的目标。不管怎么说,部队的学习能力仍处在初级阶段。黑格将军的炮兵专家是在战役打响前的最后一刻才被找来,他寄望这位专家和其他两个人一起分担他的职责,可又不许专家携带任何参考手册,更不允许携带与训练炮兵这个主题有关的任何外国文献。而当英军的作战指南中庄严地声明“精确性是这次战争的新要求”时,就暴露出了英军自身存在的问题。

与此同时,步兵本身也几乎没有受过新的训练,还和191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