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

第1章

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第1章

小说: 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自由之魂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作者:刘台平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49536719
编辑推荐
本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几位台湾重要的知识分子、民主人士,如胡适、傅斯年、蒋梦麟、雷震、于右任等在台湾的重要活动。他们的信念主张或实践行动,对台湾的民主宪政、高校建设等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对台湾的民主进程、制度建设、文化事业、人口政策等多方面功不可没。作者时而以亲历者的身份揭示或还原历史真相,具有资料性、可读性、现场感。
内容提要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刘台平先生这本书,在充分利用现藏于台湾地区的相关历史*的基础上,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全面解读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师在台湾的境遇,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更是见证了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作者介绍
刘台平,1956年生于台湾新竹。历任《时报周刊》、《中时晚报》、《中国时报》记者,香港《亚洲周刊》撰述委员,《TVBS周刊》主笔,《新新闻周刊》主笔,《台湾日报》总核稿,《人间福报》总主笔,《独家报导》总主笔,《禅天下》月刊总编辑,两岸台商月刊社长。已出版《眷村》、《十字架上的校长》、《遥远的枪声(衡阳保卫战纪实)》、《王永庆的东方管理哲学》、《珍藏二十世纪台湾》、《成吉斯汗传》等。

目录

胡适:台湾没有言论自由

引言

1 “蒋先生错了”

2 劝蒋无为而治

3 论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4 知其不可而为之

5 民主·自由·独立

6 父子分道扬镳

7 为言论自由而奔走

8 祝寿不忘争自由

9 《胡适与“国运”》公案

10 谏蒋遵守规则

11 成立反对党的前因

12 从社论风波到雷震案

13 楷模与师表

14 是“诤友”,还是“专家”

傅斯年:归骨于田横之岛

1 “有学生流血,我要和你拼命!”

2 五四之子的学术之路

3 书生以讲学报危国

4 国家民族之大是大非

5 促蒋摒除伪教职员、检举汉奸

6 归骨于田横之岛

蒋梦麟:杀我的头,也要搞节育

1 台湾地区的人口问题

2 呼吁进行节育运动

3 节育运动之争

4 为节育运动的开展而努力

5 蒋介石的态度

6 借助民间组织,推动人口计划

7 蒋梦麟结缘蒋介石

8 节育主张之定论

梅贻琦:最后的坚持

1 “钱是用来办教育的,不是用来打仗的!”

2 离开祖国大陆

3 前往台湾

4 担任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一把手

5 梅贻琦与原子能研究所

6 梅贻琦的教育生涯

7 梅贻琦的大学教育观

雷震:众人皆醉,我独醒

引言

1 与国民党关系的恶化

2 “祝寿专号”事件

3 “孙元锦之死”案

4 陈怀琪控告案

5 “今日问题”系列案

6 雷震案

7 翻案失败与时机解读

8 雷震案阴影之下的雷家

于右任:弹劾宰相、警示皇帝的“御史”

引言

1 弹劾俞鸿钧

2 于右任的革命生涯

3 于右任与毛泽东及共产党的关系

4 担任“御史”,大力惩贪

5 竞选副总统失利

6 为张学良求情

7 被迫离开祖国大陆

8 在台湾的晚年岁月

殷海光:揭穿皇帝的新衣

1 殷海光其人

2 从讴歌者到诤友

3 自由主义的思想转向

4 “台大校园里的一块精神磁石”

5 创办刊物,倡导自由

6 立志做启蒙人物

7 力挺雷震

8 国民党的围剿与迫害

9 自我定位:自由思想者





自由之魂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刘台平◎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胡适:台湾没有言论自由


引言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习军事,参加反清革命。国民党改组后逐渐取得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成为真正的领袖。他对胡适这位学贯中西的知识界领袖,颇能以礼待之。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就交往甚多,胡适也很佩服蒋介石的能力与手腕,但对其独裁则一直持批评态度。蒋对胡的抬举,胡常常不领情,让蒋尴尬不已。

早些年祖国大陆对“胡适”这个名字,可没有好印象,如“蒋介石的御用文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等,这些头衔往往就是他的代称;特别是他的名言“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更是常成为大批判的靶子。中国大陆对胡适的“缺席审判”直至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完全结束,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胡适被定位于“帝国主义者的驯服工具”。郭沫若甚至说,胡适与蒋介石是一文一武的“难兄难弟”。至于胡适在学术研究上的成果,他的人品、学识及一生做了些什么等,正面而客观的叙述,却是难得一见。

同时在祖国大陆,胡适是“大批判”的黑名单上的要角,1955年以后,连当年与胡适有过师生之谊,都是可以被斗臭斗倒的罪名。因此,即使那时的“胡适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慢慢地出现“复兴”的趋势,但是,胡适“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总是没有被拿掉。这样一来,许多关于“胡适研究”的成果都先天地受到意识形态的束缚,往往呈现出一幅被扭曲得诡异之至的“胡适形象”。

好比说,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步步进逼的困局里,胡适与朋友创办《独立评论》,企望“言论报国”,却被解释为“完全是国民党当局的统治思想,暗合蒋介石政府的大政方针,而失去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意识”。

又说胡适在台湾的晚年岁月里,“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唯蒋家父子之命是从,见蒋家父子脸色行事,甚至有时公开扯去了蒙着的‘自由主义’的面纱,明目张胆地与蒋介石站在一起”。

把胡适描写为“蒋氏家臣”,将之列为国民党政权的“文化打手”,有意把他宣传成蒋介石的奴才,诸如这类脸谱化的说法和做法既无实质意义,又无法发掘真相。事实上,胡适跟蒋介石之间的矛盾非常大,对蒋介石当面的批评是非常严厉的,而且大都是当众批评。





1 “蒋先生错了”


从胡适日记中看,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占领山海关之后继续进攻热河。3月3日,就在热河省省会承德失守前夕,胡适致电蒋介石,要求他立刻北上,率军抵抗。电文说:





热河危急,决非汉卿所能支援。不战再失一省,对内对外,中央必难逃责。非公即日飞来指挥挽救,政府将无以自解于天下。

三天后,蒋介石果然北上处理热河事件。3月13日,胡适赴保定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在交谈中承认,按照他的估计,日军要进攻热河,必须从国内和台湾动员六个师团的兵力。由于没有得到有关情报,他认为日军攻打热河的消息,不过是虚张声势而已。

谈到这里,蒋介石感叹地说:“日本知道汤玉麟、张学良的军队比我们知道清楚得多!”听了这些话,胡适在日记中气愤地骂蒋说:“这真是可怜的供状!误国如此,真不可恕。”

虽然胡适常骂蒋,他却一直得到蒋介石的欣赏和重用。例如,在抗战时蒋任命他担任外交部长,又任命他做过北大校长;在1958年蒋介石请胡适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同年胡适同意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这是一个领导台湾地区科学与人文发展的、地位非常高的重要职位。

蒋给胡官做,胡却常常顶撞蒋,让他下不了台。举一个例子,当年“中央研究院”在台湾复院的典礼上,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他邀请蒋介石出席并讲话。蒋介石非常恭维他,为表示对胡适的尊敬,除了亲自参加胡适就任院长的典礼,还亲自上台致辞。

因为“中研院”有许多人与北大有关联,蒋介石在典礼中对五四运动颇有微词,讲话里批评了新文化运动,批评“打倒孔家店”这样的口号。不料胡适在致答词时,公开指蒋的讲话有“错误”,让蒋大为不满。

两人争执的焦点是五四运动的功过。蒋介石上台讲话,他说,胡适宣扬的五四精神,专门讲科学与民主,这两个当然很重要,可还不够,还必须加上伦理。民主、科学、伦理,才能有一个平衡发展。这其实是蒋介石常挂在嘴边的名言。

蒋讲完本该结束了,没想到胡适又上台发言,把蒋介石的话痛批了一顿。他说:“蒋先生你错了,‘中研院’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与伦理道德没有直接关系,社会生活的发展需要民主,提高知识改善生活需要科学。至于伦理,是随时代而变动的,决不可能跟民主、科学相提并论。”





蒋、胡两人一个尊崇传统文化,一个要打倒旧文化,两人吵架的主题落在五四运动的功过上。如上面所说的,蒋介石斥五四运动造成了共产党发展壮大,国民党政府只好退到台湾。胡适才不管蒋介石是谁,竟当场指正说:“你错了,五四运动是民国八年的事,共产党发展壮大是十几年以后的事,跟五四运动无关。”

胡适讲完后,蒋介石脸色大变,当时有几百名学者在场,这样的公开批评是很少见的,还好蒋没有当场发脾气。

但是这毕竟让蒋介石有点尴尬。这件事情给在场来宾的印象非常深刻。胡适的讲话令在场不少人的脸顿时变得发白。为什么发白呢?因为想不到胡适敢这样讲话,在历任的院长、院士中,一个叫做李亦园的院士说他最佩服胡适。为什么呢?因为胡适敢讲真话。

胡适一句“蒋先生你错了”,胆敢当面驳斥蒋介石,有一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求真求实的精神,所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他最不喜欢胡适,而且以后最不愿意见到他。





2 劝蒋无为而治


胡适于1917年自美留学回国,二十七岁即应蔡元培之邀到北京大学当教授。事实上,在他回国之前,就在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等重要文章,鼓动风潮,千层浪起,一夕而“暴得大名”。

时光倒回到20世纪前叶,那时蒋介石不会不知道胡适,但他们从未见过面。1932年冬天,蒋、胡都在汉口,蒋请胡吃饭,两人才第一次见面。次日,蒋又在住处约胡晚餐,在座的还有陈布雷、陈立夫、顾孟余等人。胡知道没有单独谈话的机会,所以送蒋一本《淮南子》,作为间接的谏言——请蒋不要“事事站在第一线”,这是胡氏第一次让蒋头痛。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著的一本书,分内外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现行本《淮南子》即其内篇,其余已不存。书的主旨就是宣扬“无为”。当国者要不侵官、不越权,行“无为之道”。胡适喜欢以古讽今,他常拿此书“修理”蒋介石。

譬如在《主术训》中,开宗明义就教导国君无为而治。它说:“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关于这一点,《诠言训》有进一步的发挥:“处尊位者如尸,守官者如祝宰。尸虽能剥狗烧彘,弗为也。弗能,无亏。……故位愈尊而身愈佚,身愈大而事愈少。”意思是说,国君好比神主牌(尸),不必去管祭祀的事,祭祀由主持祭祀仪式的人(祝宰)来负责。胡适借这些话来暗讽蒋介石管得太多了。

随后,胡适举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为例,劝蒋介石息劳。这是胡适对蒋介石非常重要的规劝,但是蒋介石有没有看这本书呢?似乎是没有。即使看了,胡适相信蒋介石也不会照着做,但是蒋做不做他不管,只要他认为错的他就要管、要说。

胡适甚至连蒋介石怎样做官也要管。1934年4月4日,胡适托人带给蒋介石一封信,要求蒋介石“明定自己的职权,不得越权侵官,用全力专做自己权限以内的事”。并说:“名为总揽万机,实则自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之。”据说胡适的“这一直谏几天以后即起了效应”。国民党中央社电讯报导,报称蒋介石的一个解释:“日前手令出版物封面,非必要不得用外国文字年号”,他说该手令是“命令政训工作人员”的,“而政训处竟送中央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