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末当土匪-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他已经在自诩为东北军内政方面的第二把手了,东北军政府的第三把手了。可是一想到陈冬生对于杨承瓒的态度。郭丰台就暗自的握紧了拳头。
第二卷 展翅 第七十六章 强硬的态度
不管别人怎么想,杨承瓒这人在陈冬生的一手扶持下,很快的就融入了东北军政府的体系中。这其中的原因中除了陈冬生的扶持,最为关键的还是杨承瓒的实际能力的确不一般。
在没有多久的时间里面,杨承瓒就已经完全熟悉了东北军政府的各方面运转的体系,同时也根据他的一些想法对陈冬生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比方说,在有关于移民这一块,之前的东北吸引移民的地区主要是集中的南方沿海以及靠近东北的贫困地区,通过发放土地这一点来吸引物价可归的移民。
而杨承瓒就提出了,除了以发放土地外,还可以增加其他的一些,比如,可以在移民刚到来的那一年,免费提供种子以及耕种工具,并,可以在一些值得开发的地区建立新的移民区,由东北军政府统一规划管理,由政府免费统一建造房屋。
还有在人才方面,由于东北军政府缺乏有力度的威望,所以,很多的旧式读书人都不肯折腰投靠东北军政府。虽然设立了招贤馆,但是已经及个月过去了,除了盛京内的一些商人子弟肯通过招贤馆进入东北军政府工作外,其他的那些东北内的大量旧式读书人基本上没有多少来。
而跟这个问题并存而生的就是这些东北的旧式读书人中,对本地的一些居民有着很大的影响里,而现在,他们没有认同东北军,也就造成了,当地的一些愚昧的老百姓被他们带领着做一些愚蠢的非暴力抵抗行为。
在古代中。人们当中地识字率是非常的底下的,而那些读书人自然在当地也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力,而从古至今以来,士子就作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着,也可以说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分子,不管是关心民生还是国家大事,除了他们,也就没有多少人关心了。
因为对老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填饱肚子,只要能够活得下去。他们才不管是谁当皇帝。这从东北军当初采取了分发土地的行动中得到了大量无地农民的支持就可以说明,只要有好处,他们是不会管是你满清当皇帝还是说陈冬生占据东北,这一点,就连那些东北境内的满族贫困农民都不例外。
而那些读书人,基本上都是整天拿着书本,摇头晃脑地念诗词,一般来说。古代人能够读得起书地人家,基本上也就不为生活发愁。但是,不用担心生活,天天对这书本也是闹心的很,无聊之余。总得找些事情做不是。所以,国家大事就成为了他们最有兴趣谈论的事物了。不但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甚至,有时候。语出惊人了还可以博得一个不畏强权的好名声。
陈冬生给他们下的定义就是:就是没事做,到处找抽的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承瓒就建议,重开科举。东北的士子之所以不对东北军政府有好感,除了东北军中陈冬生地出身是大土匪外。还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东北军的突然占据东北军,吧那原本的科举也因为动乱而停掉了。并且从东北军政府的一系列的开办洋务的动作中,有些人就看出了东北军政府对于读书人的无视。
而科举一事,在杨承瓒之前。根本就没有人提出来。而陈冬生也不在意,所以。才会让那些士子们有着那么大的怨气。试想,一个苦读诗书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地人,天天不事生产,游荡于风花雪月之间,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
但是,东北军的突然崛起,又不开科举,很大程度上就是断送了他们金榜题名的路,这才会让这些士子们对于东北军政府是一点好感也没有,时不时还带着下面那些愚昧的老实巴交地农民来场抵抗,害的东北军原本就不多的子弹又少了几颗。
所以当陈冬生一看到杨承瓒的建议后,当下就考虑了起来,从杨承瓒的条本中,陈冬生也看出了如果继续在意下去地话,恐怕是难以解决东北境内地旧式读书人的问题,何况,以后要是走了大运,进军中原地话,有的行得通的办法,现在就纯粹拿来当个试验了。
所以,陈冬生也就顺手改了几个条款,就正式宣布东北军政府科举考试的条例。
在杨承瓒的原本陈述中,并没有改变多少原本科举的一些制度,杨承瓒只是单纯的考虑到要争取士子的心。但是陈冬生就不一样了,在他认为,只要自己的这几十万大军存在,就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士子怎么想的,至少目前不用考虑,陈冬生更加关注的是,这东北那数量众多的读书人里面,有多少能有能力为自己所用。
所以,在陈冬生修改后,正式办法的科举条例中,基本上已经和以往任何的科举标准都不一样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但要靠四书五经,而且还有其他方面的,比如算术,基本的物理常识等等。
而第一次的试行科举就在半个月以后举行,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前清的童生,秀才,举人等有功名的人,这些人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
而同时,也开始了正式的科举选拨考试,不管是任何人,只要能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取相应的功名,同时,前清的功名也暂时不废除。
当这个条例一出的时候,造成的反响远远大于了陈冬生的估计。各地的老夫子都是骂声一片,说是败坏祖宗流传下来的规矩,更有甚者,是直接找到了东北军政府的各地政府门前闹事。
根据军情局的报告,这些闹事基本上都是有人组织的。得知了这样的情况后,陈冬生不在该是笑还是哭:既然你们非要这样的话,那我就成全你们。
所以,当人们都在看着陈冬生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安抚这些狂怒的士子的社会。陈冬生却采取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态度,军情局频繁出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面,那些带着不满声音的读书人就大量的消失在人们的眼前,谁也不知道他们到了那里去了,其中还不乏一些有着大量威望的所谓族长等等。
而同时,各地的东北驻军,东北的六个地方守备旅以及第四军进入了高度警戒的状态,连续扑灭了几次的氏族大家领头的叛乱行为。
面对因为一次简单科举引发出来这样的问题,陈冬生是没有多余的表示,而是直接对李俊说:“以后,我不要东北内出现反对的声音。”
虽然看上去,东北各地的反对声浪很大,但是,实际上,在东北的六个地方守备旅以及第四军的高度镇压下,并没有出现很大的动荡,因为很多的叛乱都是以前残留下来的土匪,又或者的那些被军情局残害了重要人物的豪族世家弄起来的动乱。
在子弹加大刀的形式下,这些叛乱都被消灭在萌芽的阶段,甚至,有着刚刚商议决定叛乱后,就有大量的东北军士兵出现在门外。而剩下的就是抓人后,以叛乱的罪名在菜市场当街枪毙。一时间,东北各地都是人心惶惶,不管是豪族世家还是那些读书人都在担心,那一天,那些佩戴着红色袖标的军情局的人就找上门来。在一开始的反抗后,后面就彻底消失了反抗的声音。
这一场东北动乱持续的时间并不事很长,从一开始爆发到平静下来,也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各地因为叛乱而被处决,消灭的人数高达五万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以前残留的土匪还有那些盘踞在东北境内各地的豪族世家,基本上,都是连同孩童都全部处决。这此动乱过后,东北境内的豪族世家就整整消失了三层。这三层中,不管是真的叛乱还是假的叛乱,总之,有一点就是,这些豪族世家中,都是盘踞一方的世家,在当地,他们比东北军政府有着更大的权利,更大的威望,而且,都是基本对东北军政府不感冒的世家。
这场被后人称为白色恐怖的动乱是东北军政府建立以来,第一次对内部反对自己的声音进行镇压。并且,动用了超过十万的部队,大量的当地地方政府的警备队和军情局都投入到这一次的一、镇压当中来。并且,在一个月结束后,又断断续续的延续了一年多的时间。
第二卷 展翅 第七十七章 读书人
而这一次的动乱,很多人都或明或暗的感觉到了这是一场陈冬生刻意为之的,为的就是打压内部反对的声音,平定东北内部的安稳而进行的一场镇压。
因为自从东北军占据东北三省以来,虽然明面上的清军抵抗已经完全消失,但是,暗中里,各地的满族贵族和一些地方上的豪族世家却对于东北军带有着很大的反感。
尤其,是在东北军执行了对无敌农民发放土地,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分发给农民,造成了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手中的土地因为天租过高而无农民租种,而为了让那些土地荒废,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豪族世家也不得不降低田租的水准。
这一个东北军只是单纯的为了解决无敌农民和吸引新移民而推行了开发新土地的政策,简介的打击了那些豪族世家的势力。而同时,东北军对于钱满洲贵族的手段是比较残忍的,除了保留必要的土地外,所有的土地都没收,而那些原本属于满清皇室的所谓皇庄则是全部都没收,然后分发给无敌的农民。
这样一来,就相对的造成了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满洲贵族对于东北军的极大不满。暗中里,不断的给东北军政府找麻烦。
而来多几次这样的麻烦后,陈冬生也就感觉到不耐烦了,趁着这一机会一次性解决掉。但是对于很多在人们中流传的所谓这一场动乱是陈冬生可以造成的留言并不真是。
事实上,一开始,陈冬生并没有这样的打算,而是在事实爆发后,才下定的决心。军队也是在那些豪族世家和原满洲贵族开始有所行动地时候才紧急打压。
虽然在这个期间,出现了大动乱,也有很多人发对这样,尤其是那些迂腐的读书人。如果不是东北没有后世那些所谓的言论自由的话,恐怕他们就要指着陈冬生地鼻子开骂了。
所幸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有顽固不化地。但是却也有大量的人是面对现实的。那些农民和商人就不用说了,在从东北军中得到最大好处的就是他们了,所以,他们也是没有什么多说的。而那些读书人中,也有一些开始动摇。
由于在东北军在东北试行的科举条例中,前满清的功名要想要重新继续保持下去,就要再一次的通过东北军开办地科举考试。
只要通过了,就可以继续保持在满前时代所获得的功名。所以。一些不事说很顽固不化的人就开始动摇了,三三两两的就开始准备着东北军举行的科举考试。
而由于是第一次开办,陈冬生为了不太刺激那些旧式读书人的心,也就把原本的八股文的一些形式也保留了下来。并且,还有加入了算术,等有关于洋务方面地考试。
而也并没有为难那些只会八股文的的,只要通过了八股文的考试,一样可以得到功名。但是,就仅仅是功名而已,而如果还通过了新式考试的人中,除了得到功名,他们还可以直接地进入到东北军政府中工作。
所以。一时间,两方人的人都没有怎么反对了,不愿意接触新科学的,可以通过八股文获得功名,而想要更加高一层的话。就必须要掌握一方面的新科举地知识。不管是算术还是天文,还是其他地。只要你懂其他的。并且顺利通过考试地话,就可以直接得到一份让东北各人都会羡慕的差事。
都说,人都是由利益驱动的,只要通过了考试,不管是那类型的。就可以直接进入军政府中工作,这可是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事情。于是间,那些书局中就开始出现了寻找新式书籍的读书人的。而,这也开始涌现了大量的从事这一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开始了大量的翻译外国的一些书籍。并从关内等地找回来大量的新式书籍。通过翻印,大量的出现在东北的一些读书人手中。
就在东北军颁发了新的科举条例,又经过了动荡的半个多月后,东北军政府举行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终于在盛京拉开帷幕。
而这些来参加考试的人都是以前有着满清功名的秀才,举人,等等,这事,因为时间太短,那些重新招收考试的人还要经过像以前一样的县试,州试,最后来能来到盛京参加最后的考试。算起来,最少也要在两个月以后。
而这一次,纯粹就是为了在旧式读书人中找一些可以堪用的人才,就算这几百上千人中出来十几个,那么也就值得了。
但是,当考试结束后,基本上原来的那些满清秀才,举人的士子中,通过八股文考试得以保留功名的占据约八成左右。这些陈冬生都并不关注,最让他关注是的是,在这上千人中,通过初级新式科举考试的人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