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秘史:灭秦-第3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所言一点不差,但是你只看到了此举有利的一面,它同样也有致命的弊端。”项羽冷笑一声,突然站了起来道。
“哦?”蒙面人十分惊讶,没有说话,只是盯着项羽,营帐内一时静寂无声。
项羽双手背负,来回踱了几步,方一字一句地道:“就算刘邦此举得以成功,要想筹集到这数万人的粮草军需,至少要多长时间?”
蒙面人沉吟半晌,才道:“如果这支大军前往宁秦作战,那么至少需筹集到三百五十万两黄金才能保证大军的行军所需,而要筹集到如此之大的黄金数量,没有二十余天的时间肯定不行。”
“你算得非常准确。”项羽以赞许的目光看了他一眼,道:“也就是说,等到这支大军开始行动时,最快也要在二十天之后!这对本王来说,在无意中获取到如此重要的战争信息,岂不正应了一句话——天助我也?”
那蒙面人缓缓点了点头,道:“大王能够看到这一点,就足以证明大王不仅武功盖世,就是在谋略上亦是高人一等,如此文武全才,若是不能一统当今乱世,还有谁可以担此重任?”
项羽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将那只如阔叶般的大手缓缓地落在了自己腰间的巨剑之上,冷声道:“你既然明白本王看到了这一点,那么就只有完全取得本王的信任,本王才会让你活着走出行营,否则,你死定了!”
他的言下之意,是蒙面人所带来的两个消息都已被他掌握,所以,这不足以让他相信蒙面人投诚的决心。
蒙面人的眉锋一紧,露在黑布之外的眼皮上已有冷汗渗出,显然项羽的杀气太盛,带出的压力已让他感到了一种行将崩溃的紧张。
“我不知道最后一个消息是否能为我带来大王的信任,但是,我坚信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蒙面人调整了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然后接道:“这最后一个消息是有关于韩信等人派来的四大信使的消息,请问大王,在您的情报网中,是否知道他们此刻现在何处?”
项羽的眼芒直对着蒙面人的眼睛,一动不动,似乎欲穿透其内心一般,轻哼一声道:“他们此时正在萧何的相国府内密议结盟的细节,整整三天过去了,他们未出相国府半步。”
项羽对四大信使抵达咸阳一事十分看重!在他看来,无论大汉军的实力有多么雄厚,要想与自己无敌于天下的西楚军一战,绝对是凶多吉少。他真正所担心的,还在于楚汉交战之际,韩信、周殷、彭越、英布这几路人马趁西楚空虚,驱兵直入,使得自己腹背受敌,这就难料胜负了。所以,他绝对不能让刘邦与四大诸侯结成同盟,在分化他们未果的情况下,他决定对四大诸侯的四大信使实施狙杀,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四大信使命归途中。
第15卷 第1571节:第六章 吕氏秘窟 (11)
有了这样的打算,他手下的暗探耳目自然不敢有半点懈怠,虽然他们无法混入森严的相国府,却对相国府中的每一条出入口实施全天候的监控,是以项羽相信自己所得到情报的真实性。
然而,蒙面人接下来说的话却让他大吃一惊:“不,那只是三天前,其实,在四大信使晋见刘邦的当天夜里,他们就已经离开了咸阳!”
“这不可能!”项羽的眼中逼射出一股寒光,冷然道:“为了监视四大信使的动静,本王几乎动用了一半的耳目,如果他们造成如此重大的失误,那就当真该杀!”
“空口无凭,如果大王不相信我的话,可以在明日清晨的青石岭设伏,韩信的信使韩立将在那个时候经过那里,然后转道向东,回到江淮。”蒙面人显得极有把握地道。
蒙面人究竟是谁?何以会如此了解大汉朝中的机密?
这是一个谜,一个难以解答的谜,但是有一点却可以确定,他能知道这么多常人无法知道的秘密,就足以证明其身分绝对不同寻常。
“本王凭什么相信你?”项羽似信未信,将疑非疑,以一种疑惑的眼光打量着蒙面人。
“大王可以不相信我,甚至可以杀了我,但是到了明天,大王也许就会后悔,因为这对大王抑或对我来说,一旦联手,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蒙面人直面项羽咄咄逼人的目光,毫无怯意地道。
项羽有些打不定主意了,以往这个时刻,当他对某件事情难下决断时,可以询问范增,然而范增被自己逐出军营之后,竟然被人击杀于枫叶店,这是项羽始料未及的。
他之所以逐走范增,只是想试探其忠诚。从他的内心来说,能以“亚父”之尊善待范增,就是对范增最大的倚重,然而随着流言四起,他多疑的性格决定了他要试上一试。所以当卓小圆的那次事件爆发之后,他顺水推舟,以放逐来试探范增。
在项羽看来,范增的身边不乏高手,就连范增本人也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内家高手,加上自己所派的几名高手护驾,可以确保他的安全。但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等来的却是范增的死讯,这就意味着他从此失去了一个左臂右膀。
想到范增,项羽的心头不免涌出一丝悔恨之意,想到正是自己的多疑害死了范增,他不由得重新打量起眼前的这个蒙面人,暗自在心里问着自己:“是呀,如果我现在杀了他,是否就能保证明天不会后悔?何况,如果真的有此人相助,打下关中、绞灭大汉军根本不是什么虚妄之谈,难道我真的要错失这种大好良机吗?”
项羽沉默良久,才缓缓而道:“你可以确定韩信的信使一定会自青石岭经过?”
第15卷 第1572节:第六章 吕氏秘窟 (12)
蒙面人道:“不错!”
“本王很想知道,你何以要投靠本王,这样做对你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更相信大王的实力,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灭了大汉之后,请大王封我为关中王,统辖刘邦固有的领地。”
“你背主弃义,难道不怕世人耻笑吗?”
“大王何不将我的举动称作弃暗投明呢?也许在史书上,在后人的眼中,我今日作出的决定就是英明的、正确的、无可厚非的,难道大王不这么认为吗?”
“有了你这句话,本王的确应该相信你。”项羽笑了起来,伸出了手掌,而不是那柄巨剑。
霜寒露重,青石岭的早晨,透着沉沉的寒意,对赶路的行旅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天气。
韩立率领数十名随从,绕过宁秦城外的西楚军营,翻上连绵的山脉,到了青石岭,从这里向东,虽然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但可以避开西楚军,算起来应该是一条比较安全的行军路线。
冷冷的风袭来,让韩立禁不住打了个寒噤,想到发生在咸阳城中的一切,他的心里更添一股冰寒。
虽然他没有亲历晋见仪式,但凤阳、凤栖山、凤不败等人的死让他意识到大汉王朝的真正实力,此行能够不死,他已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侥幸了。所以当萧何请他连夜上路时,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当即带人自相国府的一个秘道潜出,踏上了归途。
☆★☆★☆★☆★☆★☆★☆★。。===更新线===。。☆★☆★☆★☆★☆★☆★☆★☆
本日已更新完毕,下次更新为明天中午。
第15卷 第1573节:第七章 韩门战将 (1)
一路行来,他始终觉得有人在跟踪自己,等到他派人往回搜索时,又没有发现丝毫的动静,他不由暗自好笑,觉得自己已成惊弓之鸟,大有草木皆兵的味道。
“到了前面的树林,大伙儿歇息一下,再赶路吧。”韩立望着前方的那片密林,又看看自己随从一脸的倦意,不由吆喝了一声。
那数十名随从闻声无不欢呼起来,这几天没日没夜的赶路,就是铁打的人都经受不住,何况他们?是以加快脚步,不一会到了林间,纷纷躺倒一地,根本不想再动。
韩立本想吩咐几人担负警戒,看到这种情形,又想到这里山高林密,人迹罕至,料想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便也并没有强求,只是一个人斜靠在一株大树上,怔怔地想些事情。
他想得很多,最挂念的还是韩信的安危。自韩信受封淮阴侯来到江淮,他就一直追随着,成为韩信门下十大战将之一,亦是韩信少有的几个心腹亲信,其剑法曾经得到过韩信的亲传,虽然两人的年龄相差不大,但在韩立的心中,却将韩信视为自己的主子与恩师。
他人在江淮之时,一直以为凭着江淮军现有的实力,纵然不能得到天下,至少也可与西楚、大汉三分天下,可是当他踏入咸阳时,才发觉自己不过是井底之蛙,且不说江淮军与从来不败的西楚军相抗衡,就是与刘邦的大汉军也足以让江淮军难以抵挡,他不得不佩服韩信坐镇江淮,静观其变的策略。
其时的江淮军共有三十万人,其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未经一战的新兵,虽然韩信在练兵上颇有一套,但临战经验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士兵自己去战场上一刀一枪地积累。韩信当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不敢冒然将自己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上去,即使违背了与刘邦共同出兵的约定也在所不惜。
然而随着刘邦夺下关中,楚汉相争正式开始,韩信明白,如果自己再采取静观其变的策略,一旦楚汉相争有了结果,无论胜者是谁,他们都会将矛头指向自己。于是,当刘邦派人要求结盟时,他迅速作出了决断,决定响应刘邦的号召,共同对抗项羽。
这绝不是韩信一时冲动所作出的决定,而是在他分析了天下形势之后才定下的作战方略,其中也包括了他自己的如意算盘。他认定,楚汉之间一旦开战,项羽的后方空虚,必然无暇顾及与江淮相邻的齐赵等地,自己正可趁机攻占,扩张势力,同时又与大汉军形成一东一西相互呼应的态势。
韩立身为韩信的心腹,自然了解韩信打的这个算盘。他还深知一点,韩信之所以不敢公然与刘邦作对,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凤影,否则,韩信也不会孤身犯险,千里迢迢地赶到咸阳来了。
第15卷 第1574节:第七章 韩门战将 (2)
他正一个人怔怔地想着,突然听到了一种让人心惊的声音,他不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完全是出于本能地翻身,拔剑!整个人一下子如蛇般滑向树后。
“嗖……嗖……”弦响之后,劲箭若蝗般自一片草丛中飞出,带着风雷之声,扑向倒卧在地的那些随从。
事发突然,那些随从哪里会想得到在这深山老林中还会遭到敌人的袭击?等到明白是怎么回事时,人员已折损大半,剩下的十数人早已拔出兵刃,同时向韩立靠拢。
能够跟随韩立前来咸阳的,都是训练有素的精英,对付突发事件都有一套完整的应对策略。然而,他们显然遭遇到了更强的对手。
“哗……”枝丫乱摇,草飞沙走,就在这些随从向韩立靠拢的同时,从几棵大树间突然窜出几条如风般的身影,数道寒芒构筑起一张无形的气网,向这些随从席卷而来。
“呀……”惨烈的杀意,带来的是七八声闷哼,眼见自己的随从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韩立出手了。
他不得不出手,已看出对方显然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舍命一拼,这样或许还有一线逃生的机会。
剑如残虹,划向虚空,韩立甫一出手,果然与众不同。
“叮……”一连串的爆响惊起,韩立的剑锋一连点击在了五件兵刃上,瞬息间他与这五人都有交手,一试之下,心中已是凉了半截。
对方五人没有一个弱者,如果是单打独斗,韩立自信尚可与之一战,可惜的是,对方既然偷袭在先,当然就不会讲究武道精神,早已摆开架式,准备群起攻之。
“你们是哪一路的人马?”韩立大声喝道,他已看出,对方出手如此狠辣,绝对不是那些劫财的盗匪。
“好剑法!”其中一个高瘦老者并没有回答韩立的话,而是赞了一声,他手中握了一把鬼头大刀,竟有数十斤重,可见其天生神力。
“承蒙夸赞。”韩立心存一丝希望道:“还请这位大爷报上名号,免得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识一家人。”
那高瘦老者昂起头来,傲然道:“你说的也有道理,那老子问你,你可是姓韩,从咸阳城而来?”
“不错!”韩立一口答道。
“那就行了,你可得给老子记住,明年的今天,就是你小子的忌日!——看刀吧!”高瘦老者话音一落,人已纵起,鬼头大刀扬上半空,犹如一道山岳横压而下。
韩立心中无名火起,却又强行压住,他倒不是惧怕眼前的这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