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

第90章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第90章

小说: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江南请来的能工巧匠,在国内花卉奇石的基础上配上南洋特有的草木加以点缀,营造出的园林艺景同样是情趣盎然。16座亭阁以澄瑞亭为中心,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或依墙而建,或亭**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从江南购进的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散布园内各处,轻松雅致,确实是休息、游赏的好地方。

御花园的东北浮碧亭格调在御花园中独树一格,硬山式顶铺着绿油油的琉璃瓦,上下一色的斑竹纹油漆彩绘,门窗亦改用楠木本色不加油饰,梁、枋、柱、框像是包裹在青翠的绿竹中,整座建筑给人以朴实淡雅之感,从而也给花园的东南角创造出一股轻松雅致的气氛。在花园的16座亭阁中,浮碧亭最受梁明喜爱,往日到御花园散心多是在这里驻足,可今天浮碧亭外王室仪仗严正,亭内却没了一人。

由浮碧亭拐角是御花园南面的主道,沿路奇石罗布,佳木葱茏,青柏藤萝,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可今天梁明没有驻足游赏的性子,仅仅是慢慢的渡步,看着陪伴一边嘴角含笑,神色满逸的柴璐娘,一种温馨的感觉弥漫于他的心房。

“璐娘”,梁明两眼惶惶乎乎的望着前面,轻声问道:“咱们多久没在这散过步了?”应该是有段日子了,梁明不尽然的想到。

“有半年了,从去年中秋……”柴璐娘猛然停住了口,不好意思的望了梁明一眼,两手紧紧的搅在了一块,脸上也露出了片片红晕。

好似懵然间惊醒一般,梁明回头看着低不语的柴璐娘心中禁不住涌起了一阵怜惜,双手一揽将其搂入怀中,“这段日子是冷落你了。”

怀中的璐娘很不好意识的扭了扭身子,努力的昂起头不是看梁明反是拐向了身后,她要看看后面有没有跟着随侍。

“呵呵”,察觉到怀中闺人的举动,梁明爱惜的松开了点,口中调笑道:“看看,有人吗?”早在离开浮碧亭的时候,梁明就向陈磊示意过,凭陈磊的机灵这点小事自然是没问题的。

两只小手似是羞恼的握成了拳头,轻轻的锤打了梁明的胸膛,柴璐娘的耳朵根都红透了。

“这几年国事繁忙,宫中又添了……”梁明打了个“哈哈”支唔了过去,“我实在是抽不开身。”禁不住亲了下柴璐娘的额头。梁明来到这个世界上已经十五年了,年龄阅历的增长,还有身份的变异,再肉麻或是道歉的话他已经说不出了。假如时间轮回到穿越之前,无论是面对女朋友抑或是老婆,“对不起”、“我错了”这些话他很容易就可脱口而出,可现在物似人非啊!

梁明有句话没说完。可是什么意思柴璐娘很清楚。泰安宫内梁明正式地妃子有六个。加上一个身份不白地乌三娘。人数增多了。分到自己身上地时间自然就少了。这也是没办法地事。何况他还有一堆地国事要办。

对于这一点柴璐娘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她不会怪他。古往今来建功立业、独霸一方地人物有那个是独宠一人地。只要她在梁明心中地地位不动摇那一切都好。十年为后地经历。柴璐娘也不再是大秋岛上地无忧妇人。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她都要成为梁明身后地那个“女人”。

而且对于自己在梁明心中地地位如何。柴璐娘心中是很清楚地。别地不说但看两人之间地称呼就可看出自己地不同。梁明只有在和她一起地时候会自称“我”字。平常都是自呼“本王”地。而称梁明“二哥”地也只有自己。这一点她早就探查地清清楚楚了。

“二哥。这几日国事可是有什么进展。怎么觉得你心情愉快多了?”柴璐娘并不搭理国家大事。她只是守着自己地本分。细心再细心地打理着宫内地事物。就像这样地问话不过是沾沾水皮罢了。

搂着璐娘。梁明并没有答话。可心里却不有地想到了台湾递来地五份奏报。林爽文一份。杨衮地一份。岭南处地一份。天地会地一份。还有监察部地一份。虽然身份。所属部门不同可奏报上地内容却是一致地。台湾大安。

盐埕桥一战。除了开局地不顺外。余下打地很漂亮。林爽文于正面佯攻牵制了柴大纪。而在得到杨衮地回报后立刻命兄弟林永率一千义军赶去渡河。随后两面夹击击败了柴大纪所部。不过柴大纪老军善战并没有折损多少人马。主力尚存。

柴大纪随后退驻驻桶盘浅,并传檄澎湖,游击蔡攀龙率7oo澎湖清兵赶至。刘升、陈泮领千余人直下茄冬,被府城清军探知,“海防同知”兼台湾知府杨廷理偕守备王天植领兵至大湾驻守,千总沈瑞先行。大败而回,千总沈瑞死于阵中,杨、王二人率余部退守府城。

柴大纪问报,无奈之下退守台南府城,至此南北两路义军会师于府城之下,合为一军,以林爽文为,庄大田为副,杨衮为军师。

府城清军广邀各地亲清乡勇进驻,同时城内尚有清军两千余,义军数次“攻城”不破,台南战局陷入对峙。事实上这是事前定下的章程,留下府城不打,如此一来福建的援兵就只能于鹿港登6增援府城,而不能凭借水军优势袭扰海岸,这算是将清军集中到一个点上了。

如此一来总好过清军沿海岸进袭,不然的话仅凭借万余义军怎可能防的下这长长的海岸线,而且分散于各地,也容易使清军以重击寡了。

在台南战事停顿的同时,台北义军进展神,淡水守备董得魁只身逃亡后,义军一马平趟,顺顺利利的荡平了台湾北部所有清廷的势力,基隆港等地尽归义军所有。如今台北义军留有李同所部,王作、林小文等以率部南下,现在就等满清福建的援兵了。

如此大好的消息怎能不令梁明高兴了,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义军展的过程和他印象中的差不多,除了盐埕桥一战外。照这样展下去,说不住福康安、海兰察这两个乾隆后期仅有的名将真的会在明年来台湾,那个时候北洋舰队尽出,一勺烩了他,多省事。

 五章 学

“父王,母后。”绿丛中一声稚嫩的叫唤,让抱在一起定的梁明、柴璐娘马上松开了,其实是柴璐娘不好意思。梁明回头一瞧,却见一颗缅茄树后头正有个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正是他的长子梁晋。

掐指一算这小家伙已经满十岁了,按照中国人的习俗就是十一岁了。中国历朝历代,皇子特别是皇长子(既定太子)的教育历来都是关乎社稷的一项大事。世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保证王朝未来统治者成为圣明之君,中国皇室从太子略通人事起,所选太傅等官员就要用孝、仁、礼、义等大义去教育他。此外,皇帝老子还要从臣子中审慎地选择为人正直、孝顺父母、爱护兄弟、博学多识而又通晓治国之术的人(有吗?怀疑中)拱卫、辅佐太子,让他们与太子朝夕相处。

梁晋作为中华王室的嫡长子亦不能免俗,虽然因为诸多原因小家伙还没受封,可太子之位几乎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所以对于他的教育,不仅大臣们们上心,梁明也十分的关心。

梁明为他制订了一套比较特殊的教案,指排了五个所学各不相同的学者出任他们的太傅,这五人既有传统的中国文人,也有金碧眼的欧洲学者。虽然开始时受到了周青竹等人的强烈抵触,可梁明的强硬不是他们抗拒了得,最终还是依了梁明的法子。不过现在这个时辰不正是小家伙上课的时侯吗?怎么就跑了出来呢?

梁明眼睛一转就想到了原因,这小家伙逃学了。这时一个中年文人带着两个宫女从绿道的另一头追了过来。意识到“追兵”已到的小家伙顿时就机灵地溜到了柴璐娘的背后。

早已跑得气喘吁吁的众人一见大王、王后在场,当下也顾不得别的,赶忙拜告罪道:“臣惊扰了王驾,请大王、娘娘恕罪。”

“刘太傅不必慌张,是晋儿又淘气了吧。”梁明和气的颔道,说罢便将身后的小家伙给提了出来。

眼前的这个中年文人正是小家伙的席太傅刘源。作为众太傅中地位最高的一个,刘源负责教授的是史书和国文,对皇子要求也是最为严格的。刘源毫不给面子的拱手回复道:“回禀大王,大王子适才以入厕为借口溜出了书房。臣等这就带殿下回去上课。”

“是嘛!看来怎么又惹太傅生气了?这样可不乖噢。”柴璐娘对着依偎在身边的儿子唬道。

“刘太傅上课不好玩,太无聊了。”梁晋扬起小脸,大大咧咧的回答道。

呵呵,这小子还真够白的。不好玩就逃课了?不过,要是换做自己上上一多个小时的“知乎者也”和治国大道,估计比他好不到哪儿去。虽然有点可怜儿子,但梁明不想就此纵容这小家伙。十岁就会逃课,日后还不上屋掀瓦啊。而更重要的是梁明知道“知呼者也”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开国之主的他只要能做到识字也就可以了,但自己的接班人绝对不可以同自己一个水平,中华的儒学古文还是要懂得一些的。

“不管上课好玩不好玩。逃课是不对地。知道吗?你有没有去厕所啊?”梁明直盯盯地看着小家伙。很认真地问道。

眼看父亲脸上全无笑容。小家伙也知道这次“甜言蜜语”也不能解决问题了。于是便老老实实地摇了摇头。不过一双黑亮地眼睛还是可怜兮兮地望着梁明。还不时地扭向柴璐娘。很是会卖乖。

“这么说。你是说谎了咯。刘太傅。撒谎逃课地学子应该怎么惩罚啊?”梁明故意不去看这个小家伙。回头向刘源问道。

给梁明这么一问。刘源倒是楞了一下。他第一反应是要直接回答“打手板”地。但转念一想。这可是未来地太子啊。怎能对金枝玉叶动粗。可不惩罚地话。日后岂不是没有规矩了吗。而且也让自己被大王看轻了不是?既然不能武罚。那就来文地吧。在心里打定主意要给大王子一次教训地刘源思略了一番后回复道:“回禀大王。那就罚大王子写五十张大字吧。”

“写大字?这不大好。写字是学习。是功课。不算是惩罚。“梁明沉吟了一下。瞄了眼一脸气丧地小家伙。”嗯。依本王看旧这样吧。罚他禁足十天。十天内除了上课不许离开寝宫。日间地甜点、水果也一并取消。哈哈。刘太傅。您看如此惩罚可好?”这样地处罚对于正处于活跃期地梁晋不次于一场灾难。

“大王地处罚公正适当。臣受教了。”刘源心悦诚服地拱手道。

一旁的小家伙则委屈的憋着泪水,默不作声。对他来说这一次刺激的冒险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只见此时的柴璐娘一边摸着他的小脑袋,一边以温和的口吻告诫道:“不想受罚话,就要好好上课,听太傅的教导。好了,回去上课去。”对于梁晋的学业柴璐娘比梁明还要严厉,太子之位虽然是十拿九稳,可没拿到手就等于没有,这个时候要不得半点闪失。一个尊师厚教、学识堪优的王子,才是太子的最好人选。

“孩儿回去了。”耸拉个小脑袋,梁晋还是先乖觉的行了一礼,这才走到刘源身后。

“臣告退。”刘源的话很简点,如其性格一般。

梁明选他为席太傅也正是看重也这一点,微一点头算是应了。刘源带着一脸苦样的小家伙再次见礼,然后施施然的向书房走去。

经过了这个小插曲后,二人也没了散步的兴致,略是停足了会儿,就回到了碧浮亭。一路上说说笑笑,重点却转移到了儿子身上,学业则是重中之重。

“这再过一年晋儿就十二岁,与其一直留在宫中单独授学,不如放到民间。”这是梁明早就有的念想,与其让个小孩一直面对着几张老面孔听讲,天天学这学那没个空闲,还真不如在民间上学,那样更适于孩子心智的成长,虽然这在东方是个先例,可欧洲的诸多王室不早就这样了吗?

ps:这一章,很废柴,仅是一个引子。大部分是粘贴来的。

 六章 民间

“中州的中等学堂一共有六所,除了一所是以土着、洋商子弟为主的外,余下五所我看都是可以的。 /”梁明说道这个的时候禁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堂堂一国之都人口还不足四十万,才了六所初中,说出去都让人可笑。

中华国虽然大力提倡教学,在各地州县也兴建立了不少的初中级学堂,还有少许的高等学府,可困于师资力量各地教学力度实在不高。而且大多数学校招收的学生也是以华人子弟为主,因为从大6“引进”来的老师只会说汉语。会说南洋土语(洋话)的华人很多,可又有知识的人就少了,这些人被文教部结合起来办了几所初中级学堂,招收的学生都是各地土着富商(勋贵)子弟和定居在中华国的欧洲人后代。

十年来中华国国力由弱变强,地盘也由吕宋一地扩展至整个南洋,如今就连苏门答腊岛都慢慢的装入囊中。原本以亚齐王国为的七八个小土国,现在只剩下三个了,物质的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