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达人生-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讨饭的走了以后,韩三倩才用开水泡了一点菜疙瘩坐在灶门前的木墩子上吃着她那特殊的早饭。小臣子问妈妈道:“你怎么不给你剩一点粥喝。”妈妈回答道:“你看那人多恓惶,他都冻成那样了,让他多喝一点热饭能暖和一点。”小臣子眨着眼睛看着妈妈,好像明白了一点什么。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韩三倩与人交往乐善好施,急人之难,经常接济有难处的人,她的慈善之举深深烙印在小臣子幼小的心田里。
耳闻目染的社会环境,也是奠定一人个世界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臣子的姑母出嫁到首阳,姑父叫郑安富。姑母的膝下有一个儿子,叫郑丙旺。郑丙旺比臣子大一岁,童年的时候,郑丙旺经常在西侯度姥姥家停,臣子也经常到姑母家和登新家去小住几天(登新家和郑丙旺家是邻居两家的大门紧挨着),臣子和丙旺两个人一块耍着成长,两小无猜;两个人在一起的候;晚上睡觉总是在一个被窝里打脚蹬。有一天,臣子和母亲去了登新家,一到首阳臣子就找郑旺耍去了,玩了一会丙旺便把臣子领到村子东边的小学校里去看庙。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学校里面没有人。首阳村的学校很大,是永济县最大的一座完全小学。学校是在村东的二贤庙里,庙里两座石坊,有大门、二门、碑亭、廊房、经院和书院等建筑。庙内东侧有伯夷、叔齐二冢并列;冢前矗巨碑一通;大书“古贤人之墓”。墓之四周丛森茂密;古柏参天。春来绿树葱宠;夏至浓荫蔽日。碑亭内矗有唐代颜鲁公、韩吏部、梁卿等碑刻四通;宋代黄载、黄庭坚、司马温公等石刻五块;另有金元至明清碑数通。碑文多颂扬夷齐耻食周粟;采蔽首阳;以至杀身成仁的“高尚气节”。庙宇很气派。雕梁画栋的回廊,殿宇辉煌的庙堂,让臣子甚感稀奇。这些都是臣子第一次看到的,童年的孩子好奇心很强,俩表兄弟就在回廊里、庙殿里乱窜。臣子从小就喜欢盘根问稍,不明白的事总想弄个明白,他看到这座庙很气派,就问丙旺:“这是哪个神的庙?”丙旺回答道:“不知道,光听大人说这是二贤庙,二贤是哪个神人我也不知道。”
在两个孩子玩意正浓的时候,姑父找来呼唤他们回家吃饭。回到姑父家后,臣子便问姑父:“姑父,二贤是什么神仙?”姑父回答道:“二贤是两个人,是弟兄两个,听老辈人说,是古时候的两个贤人。具体我也说不好,让你叔给你们说说。”
那一天,姑父的三弟郑安愿(大名叫郑永清)也在家里,郑永清曾当过国民党永济县的党部书记(当时的党部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知识很渊博,他就比较详细地给两个孩子讲了二贤庙及伯夷叔齐的详细情况。自那以后,臣子便知道了二贤庙是公元28年至289年晋太康时所建;知道了在商代末年,孤竹国的国君有两个儿子,哥哥叫伯夷,弟弟叫叔齐。国王喜欢小儿子叔齐并立下遗嘱,立叔齐为以后的国君。可是叔齐不愿意违背立长子为王的规矩,请哥哥伯夷做国王,可是伯夷执意不愿意继承王位。为了让弟弟安心做国君,伯夷偷偷走了,弟弟知道后也随他离开王宫,四处寻找哥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伯夷,两个决定不再回到孤竹国。后来伯夷、叔齐听说西伯昌(即周文王)尊老敬老,赡养老人,便一起投奔周国,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后来西伯昌死了,周武王继位。武王整顿内政,扩充兵力,进军讨伐商纣。伯夷、叔齐听说这件事后,便跑上去拉住武王的马缰绳,劝谏道:“父死未葬,就大动干戈,攻伐别人,这能说是孝吗?作为臣子,却去攻伐君主,这能说是仁吗?”武王的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拔出剑来要杀他们,被太公望制止住了。太公说:“这是讲道德的人。”吩咐将士不要为难他们。等到打败了殷纣王,天下人尊奉周武王为天子时,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件可耻的事,决心不做周臣,不食周粟。他们互相搀扶着离开了周朝的统治区,在首阳山隐居下来,靠采薇菜充饥。快要饿死时,作歌唱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祖兮,命之衰矣!”歌罢,遂饿死在首阳山上。后人为纪念这两位大贤,便在二贤的墓地为他们建祠立庙,时代祭祀。
从此以后,伯夷、叔齐的事迹就深深地烙印在小臣子的心里。后来竟要和丙旺两个当二贤。
上 学 '本章字数:7962 最新更新时间:20131112 18:10:30。0'
005 上 学
1936年,小臣子虚岁8岁了,开明的母亲便决定把臣子送到本村的私塾里去读书。
临上学的前一天晚上,韩三倩对儿子再三叮咛:“到学校里一定要好好读书,学点本事,等将来长大了干一点大事。”要入学堂的臣子心里特别高兴,连连点头答应。第二天一早,三倩便带着儿子去了村子里的私塾。
这一年,私塾里请来的老师姓韩,家居西侯度村东邻五里外的古伦村。韩三倩将臣子送到学校以后,才知道私塾老师是自己的一个远房堂叔。
韩老师是一个古板的老八股。他的脸上没有笑容,呆板的接待着每一个孩子和家长。
私塾的学费是粮食,将臣子安顿到学校以后,三倩便回去给学校准备粮食。韩三倩是个非常自觉的人,她不会因为老师是自己的远房亲戚而不交或者少交学费。
家里的粮食不多,三倩装起来很心疼。
刚从年馑里闯过来的山民们虽然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稍微能喘过一点气,但生活还是很困难的。像韩三倩这样的家庭,还要比平常的家庭更困难一些。因为家里人口多,劳力少,田里的庄稼做得不算太好,日子过的还很紧巴。尽管光景不好过,但为了孩子能识字,能有点前途,再难自己也要忍受。韩三倩将粮食装好以后,让六弟到邻居借了一杆秤,称好应交的数量后,便让六弟将应交的粮食如数送到了学校。
初上学堂的小臣子坐在教室里,咿咿呀呀跟着老师念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楮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听着老师的讲解:“《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本来收集四百一十一个经增补到五百零四个姓,其中单姓四百四十四个,复姓六十个。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通过老师的讲解,他慢慢知道了他们家薛姓的渊源:“薛姓渊源有三:其一,古国名,任姓。祖先奚仲为夏禹时任车正,传为车的创造者,居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一度迁于邳(今山东微山西北)。又传十二世孙仲虺,在商汤时任左相,复居于薛。春秋末,薛国迁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后被齐国所灭。薛子登在齐国为官,齐王建赐以沛地(今江苏)为食邑,其后以原国名“薛”为姓。称薛氏,望出河东、新蔡、沛国、高平。其二,出自虞舜的妫姓,为孟尝君(田文)之后裔。相传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荷泽)而得姚姓。至周武王灭商后,便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代妫满于陈,还把女儿太姬嫁给他,并以宛丘(今河南淮阳)为都城,称陈侯。传至陈侯十世孙妫完,陈国大乱,他出奔到齐国,便以国为氏,称陈氏。后齐国逐渐强大,传至五世孙陈桓子,因食于田,称田和子孙便改姓田,终于夺取了齐国政权,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的齐国。至战国时,其后裔田文袭其父田婴的封爵,封于薛(今山东滕县南,也为奚仲所居之地),称薛公,号孟尝君,被齐昏王任为相国,门下有食客数千。后因田甲叛乱一事,出奔到魏,任魏相。
秦灭六国后,其后裔于汉初迁徙竹邑(今湖北),亦以薛地为氏,称薛氏。其三,薛氏除上述两支之外,还有他姓或他族改姓为薛。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鲜卑族的复姓比干氏改为单姓薛氏,是河南洛阳薛氏;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裔。唐时有薛怀义,本姓冯,后改薛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辽西有薛氏。薛姓的发源地应在今山东滕县南一带。汉代多在中原繁衍。魏晋之际,已遍及北方的黄淮流域地区,尤其是集中分布于今的山西、河南、山东、安徽北部等地,并形成了薛姓主要繁衍中心。
通过老师的讲述,他知道了唐代著名大将薛仁贵,勇猛异常,战功赫赫,被封于平阳郡公。此外,还有隋朝诗人薛道衡,唐代书画家薛稷、诗人薛涛、文学家薛用弱,北宋书法家薛绍彭、史学家薛居正,南宋文字学家薛尚功,明代学者薛瑄、散曲家薛沦道,清代医学家薛雪、改良主义代表薛福成等都是历史上的薛姓名人。知道了薛姓是当今中国第四十八大姓。了解了这些之后,他幼小的心里曾暗暗发誓,一定要向先贤那样,将来做出一番事业来。
百家姓念完之后,又开始念三字经。老师对他们讲道:“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而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通过滚瓜烂熟的背诵和老师详细讲解,他通过其中的历史故事和表述,自觉接受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哲理,奠定了他做好人、做好事的人生准则。
臣子在私塾念了一年的《百家姓》和《三字经》,日本人就来了。
由于日本鬼子、警备队三天两头的扫荡,又有土匪和便衣队的抢劫,世道显得特别乱,老百姓人心惶惶,整天都是提心吊胆,在这样的环境下,私塾很难正常上课,后来,因为鬼子、汉奸骚扰太多,实在无法正常上课,处于无奈,私塾停办了,村子里的孩子们便辍学了。
为了抗击日本鬼子的疯狂侵略,陕北红军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后,国共两党在风陵渡一带联合抗日,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抗日高潮。
1937年7月,牺盟芮城分会分派刘智敏、南毓秀在中庄成立了工人救国会;1937年8月,在李希天、李伯康等人的领带下,建立了芮城青年救国会;1937年9月,芮城县农民救国会在孙秉文的领导下成立;同月,在孟松涛、李清荷、卢桂兰等人的领导下成立了芮城县各界妇女抗日救国会;1937年9—10月间,陈在时在组建和训练区、村自卫队的基础上,成立了芮城县人民抗日游击队。
1938年3月,在中共永济地下县委的领导下,永济县二区(永乐)牺盟会员杨俊杰组建了一支40多人的条南抗日游击队,杨俊杰任队长,翟子明任副队长,3月下旬便袭击了日军汉渡据点。此后,他们和驻河防的国民党28师师长董钊取得联系,联合抗日。28师即以岳重岱连长率领的两个排为主力,与游击队联合组建了一支150余人的抗日挺进队,岳重岱任队长,杨俊杰任副队长驻防于江口、北上庄一带进行抗日活动;1938年5月,杨居清、周仙德组建了永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直属中队(山南中队),周万盛任中队长,杨俊杰、张克明等任各排排长。同年8月,直属中队丶配合永济县六个大队在赵伊镇附近同日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