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1-4-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我女儿怎么样?”方太太突然火冒三丈,“这个浑蛋!我女儿身上长块胎记,关她屁事?我非找她算账不可!”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请问:
方太太的秘密,是谁说出去的?
是李太太说的?还是方太太自己说的?
在方太太心中,又认为是谁说的?
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我们要知道,这世界上是无所谓“一部分秘密”的。人们似乎有个天性,只要知道一部分秘密,就想要挖出全部。
所以,当你泄露自己或别人的一部分秘密时,也等于泄露了全部。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当一个人把他的秘密告诉你的时候,只要他听说你“讲了秘密的一小部分”,就会假设你透露了全部。
而人们又有个特性,是喜欢把他听到的一小部分,在众人面前炫耀,吹嘘自己知道得更多。
正因此,在西方社会,许多公司主管和一般职员的餐厅是分开的,这绝对不是有阶级观念,而是为了避免在用餐时,主管之间的对话,被职员听到,再断章取义地去传播。
即使在一起用餐,主管也尽量不跟下属同桌,即使同桌也绝不谈公事。道理很简单,想想,如果你是个小职员,今天中午居然跟大老板同桌吃饭,你回办公室能不说吗?你说的,如果涉及公事,即使知道的只是片段,只要讲的确有其事,别人会不猜想你知道得更多,而催你多讲一点吗?你为了炫耀,又能不加油添醋吗?
许多耳语或不必要的纷争,就因此产生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想前面的故事:
如果方太太不那么急性子,只因为别人说李太太提到孩子,就以为李太太全说了,而自己全盘托出。单凭李太太讲的那一句,大家又能知道多少?
由此,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如果你不幸听到别人的秘密,对方在这世上只告诉了你,又叮嘱你不能说,你就要真正做到“一字不说”!
如果你发现别人知道了你的秘密,千万要忍,因为别人很可能只是猜测,或只知道极小的一部分。你自己可千万别成为“真正说出来的那个人”。
请看下一个故事。
王老虎上任
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在咱们这圈子,有个著名的王老虎。”赵主任把眼睛瞪得像老虎似的,将一桌人扫视了一圈。
小陈一惊,知道赵主任说的正是自己的舅舅,心想:“赵主任大概不知道,我就是鼎鼎大名的王老虎的外甥。”也就装作不认识,听听赵主任下面要说什么。
“你们都不知道王老虎吧!因为你们是新人,等混一阵子就知道了。”赵主任一仰头,干了杯,眉头一扬,眼睛又一瞪,用食指往桌子上狠狠敲了一下,“他妈的!王老虎哪里是老虎,根本是王老鼠,他是空有其名、欺软怕硬,年轻的时候,专门给上面提皮包,提出来的!”指指天花板,干笑了几声,“只怕还擦过屁股呢!来来来!大家干杯!”
一桌人全笑了,纷纷举杯,只有小陈喝得不是滋味,要不是王老虎下条子,小陈今天也不可能坐在这儿,当然这件事只有董事长知道。
董事长跟小陈的舅舅是小学同班同学,以前一起捣蛋,一起罚跪,现在则一起做生意。据说许多商场的小道消息,都是王老虎提供的,他们还打算把两家公司合并呢!
果然,吃完饭没多久,就传出现任总经理请辞,由王老虎接任。
“这下好了!”小陈暗自兴奋,“看你赵主任,还敢不敢再骂王老虎?你要是再骂,我就去告诉我舅舅。”
那赵主任想必也听说了小陈的“关系”,最近看小陈的脸色都不一样了。不过,倒非谄媚或拍马的眼神,而是一种冷冷的、恨恨的态度。
所幸王老虎很快就上任了,而且到任没多久,就把小陈叫了上去。小陈接到总经理秘书的电话,真是得意万分,故意大声说:
“是的!是的!请告诉总经理,我马上到。”当他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可以感觉一屋子的同事,都在向他行注目礼。当然,还有赵主任,他一定紧张死了。
“坐!”王老虎就是王老虎,就算亲人,也自有那份威仪,
“你来半年多了,做得怎么样?好好学,不要搞小圈子。”
“搞小圈子?”小陈一怔。
“听说你跟赵主任处得不太好,他是行家,在这圈子十多年了,办事又认真。我接管之后,好几件事,都是他抢着办的,又快又好!他说你靠着我的关系,对他不太客气,这可是我听了要不高兴的。”王老虎满面寒霜,“这件事用不着我跟你妈说了,你自己好自为之。以后赵主任说什么是什么,不准唱反调!”
小陈一头狗血,也一头雾水地走出总经理办公室,正碰上赵主任抱着一摞卷宗进来。
“小陈哪!”赵主任故作亲切,“下次我要是说错话,你千万要担待,而且早早指点,我会感激不尽的!”
想一想
看完这个故事,你可能很奇怪,为什么“说错话”的赵主任咸了赢家,而那关系特殊,又有口德,没把赵主任的话传给自己舅舅的小陈,反而输了!
他输在什么地方?输在他没有在赵主任未开口批评王老虎之前,先表明自己是王老虎的外甥。于是,批评的人肆无忌惮地开了口,也驷马难追地让自己的把柄,落在了小陈的手上。
当赵主任知道小陈的“关系”之后,能不紧张吗?他能不假设小陈会去告状吗?当小陈告了他之后,他能不倒霉吗?
他惟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先下手为强,恶人先告状。
于是,他努力地表现,好好地巴结,再制造一个有意无意的机会,说小陈跟他之间有摩擦。
赵主任这样做之后,就算小陈再去告状,王老虎也不会听。因为事实摆在眼前,赵主任是很认真、很效忠,小陈说负面的话,不但不可能产生杀伤力,只怕还要引起自己舅舅的反感。因为王老虎会假设,小陈利用自己的关系。
就这样,小陈输了!问题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处处看见人们演出这样的戏。
一个妻子,很可能试探地问与自己丈夫共事、却并不认识自己的人,对她丈夫的印象。
从正面来看,那似乎是明察暗访的“暗访”,为她丈夫做民意调查。对方如果答“好极了”,那该是多有面子的事?!谁不希望知道有人在背后说自己好呢?她的丈夫日后可能对这说好的人,格外地好。
只是,我们想想,如果对方说“不好”,这做妻子的要不要告诉自己丈夫?当她丈夫知道之后,是不是会加倍痛恨对方?
更要命的是,当对方知道“她”居然是“他”的太太时,即使做妻子的没把事情告诉丈夫,对方也会假设如此,而心怀戒备。双方的关系,更变得疏远了。
记住,这世界上许多人会问你对第三者的看法。他的目的,可能是调查,也可能是“套你的话”。当你发现别人来套话的时候,一个字也不能说。
至于在一般闲谈间,如果你发现对方要批评与你相关的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把话题带开,或暗示对方,你的“关系”。
否则,对方的批评一出,如故事中的,那许许多多的副作用,就会产生了。
总之,能不传话,最好不要传话;能不套话,最好不要套话;能不涉入“背后的批评”,最好不要涉入。让自己像沙滩,多大的浪来了,也是轻抚着沙滩,一波波地退去。而不要像岩石,使小小的浪,也激起高高的水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地下主任
留三分余地给别人,就是留三分余地给自己。
如果说有一天他会真当上系主任,没人会怀疑这句话,连主任不都这样认为吗?
“请问系主任在不在?我们要采访他。”
没想到还在布置会场,记者已经来了。怎么办?怎么办?系主任还没到,几个学生急得团团转。
“打电话到主任家好了。”有学生建议,赶紧翻出电话号码,挂了电话过去。
“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还在洗澡呢!”主任在电话那头也着急了,“你们先应付一下,请记者坐坐,说我马上就到。”
电话才挂,就有别的学生跑来,说不用打电话了,何助教已经把事情解决了。
果然,看见何助教跟记者们寒暄:
“主任还在忙,没关系!你们有问题问我好了,这个研讨会我最清楚。”
何助教确实最清楚,讲句实在话,访问系主任,真不如访问何助教,这个研讨会从头到尾,根本就是何助教在办。连邀请记者的名单和新闻稿,都是何助教拟的。
系主任自从有了何助教,真是轻松太多了,大大小小的事,何助教一手包,连小孩在学校跟同学打架,都是何助教出马摆平的。怪不得,何助教进来才两年,大家已经偷偷叫他“地下主任”了。
地下主任真是仪表堂堂,你看!他接受电视台记者访问的样子,多英挺而充满自信哪!如果说有一天他会真当上系主任,没人会怀疑这句话,连主任不都这样认为吗?
记者采访完何助教,大概急着赶下面的新闻,一群人冲出门去,正碰见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系主任。主任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碰上塞车,来晚了一步。”
“没关系!”记者们说,“何助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
“那好!那好!”主任不好意思地应着,直到记者上车离开了,还喃喃地说,“那好!那好!”
丢脸有理(1)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
秀英今天一进门,脸色就不好,皮包往沙发上一摔,坐在那儿,闷不吭气。
“怎么了?”小王轻声细气地靠近。
“怎么了?”秀英别过脸去,“问你自己!”这一开口,气是更大了,一下子满脸涨得通红:
“你今天真是让我丢够了脸,当着一大堆同事的面,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我跟我们处长,到你公司参观,怎么会丢你的脸呢?”小王一头雾水,“正因为我是处长面前的红人,他才会带我去,他怎么不带别人呢?而且,你要想想,处长不去别的厂参观,为什么专找你们工厂,还不是我介绍的?”小王也愈说愈有气,“你们工厂,从上到下,如果做成这笔生意,应该感谢我,也就是感谢你才对,怎么反而说让你丢脸呢?”
“当然丢脸!”秀英转过脸来,“你还没去,我就跟老板和同事说了,说你是我同系的学长、高才生,也是这方面的专家……”
“你说的没错啊!”
“错大了!”秀英一瞪眼,突然低下头,掩着脸哭了起来,“你跟在你们处长旁边,一副一问三不知的样子,明明你最懂的机器,根本可以由你来介绍,你为什么不说话,还不断问你们处长。他懂个屁!”
“他懂个屁?”小王停了一下,居然笑了起来,“他也是学这个的,就算过时了,他总是处长啊!”
想一想
以上这两个故事,我故意只讲一半,留下结尾让读者猜。
何助教确实是个聪明的年轻人,他一个人可以当十个人用,问题是,“聪明”包括的不仅是知识、反应,更应该包含处世的智慧。
年轻人失败,常败在不知道及时表现自己,也常败在过度表现自己。愈表现,愈得意,得意忘形地忘了别人的存在。
相反地,那个以幕僚姿态,站在长官身后,默默耕耘,不彰显自己的小王,则懂得了做人的三昧。故事中,小王说得很明白:“他(处长)也是学这个的。”
如果处长完全是外行,由小王这个内行代为解说,绝对是当然的事。但是,当自己的主管也是内行人的时候,小王抢在前面说话,不但是抢风头,而且表现了“我比你内行”的气势。
推销员都懂得一种说话技巧,明明知道对方并不懂,却说:
“相信您一定很内行,知道……”然后,把自己要推销的观念说出来。这样做,要比说“您要知道……”的效果好得多。因为前者表现的是同意,是同一立场,也是尊重;后者表现的,是假设对方不懂,需要人指点。
人人爱戴高帽子,当然前者的说法最讨好。
此外,人都喜欢表现,每个懂一点的人,都自以为是半个专家,而每个专家,都希望自己是专家中的专家。有什么情况,会比在一个专家面前,表现得更专家,造成的场面更尴尬呢?
我曾亲眼看见,一位大师带着徒弟参观书法展,站在一幅草书前,大师摇头晃脑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突然,有个字写得太草了,连大师也认不出来,正左想右想的时候,徒弟却笑道:
“不过是个‘头发’的‘头’罢了!”
当场,大师就变了脸,怒斥道:
“轮得到你说话吗?”
那徒弟犯的错,就是“在老师面前充老师”,问题是,那毕竟是他老师啊。
谈到这儿想起,我们也常在学术界,听见研究生抱怨:“某教授发表的论文,根本多半是我写的。他只是定个题目,全是我做的研究,偏偏到后来挂他的名。”
丢脸有理(2)
这种实情是不少,但我们也要想想,当那个教授在做研究生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