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他有一颗诗心和一双慧眼。真理往往为开放的心灵打开。
真谛无处不在,但是却很少有人发现它,这是为什么呢?人们又怎样才能认识清楚这无处不在的真谛呢?
其答案就是去身见。何谓去身见?去身见,也就是去除世间之见,把物质世界、空间的观念、身体、佛土观念,统统去掉。也就是说,人们要想发现真谛,就要把所有时空的观念、身心的观念统统放下,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平常的状态中,静静等待真谛之光的启示。因为人们只有在摒弃了根深蒂固的不平常心之时,才能豁然开朗、悟出真谛。
然而,在我们麻木地将不平常当作平常已经很久了的时候,再想将自己在尘世沾染的不平常心抛开,又怎是谈何容易的事情呢?也许你会说:“我可以站在大自然的面前,激昂地呐喊:‘青青翠竹,绝无法身;郁郁黄花,更非般若。’”这样的理直气壮,这样的道貌岸然,其实是无知昏昧、可惜可怜。究其根底,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行走在真谛的花丛中,却视而不见,嗅而不闻。不是吗?花香花色在眼前,错失美妙真可怜!
天大地大,气象万千,多观察世间万物,多留意身边的翠竹黄花,多体悟一切风云变幻,只要你有心,你就有可能从中体悟到妙不可言的佛法禅机。
读禅悟人生
禅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平淡而洒脱的人生态度,也是生活中一种机智的处事方法。如,翠竹黄花皆藏般若,世间一切法皆是禅法。告诉人们,对于一个无心的人来说,世间万物皆可视而不见,所以,他也只能看到平淡无奇的一切;反之,一个有心人却能够空出心来,在平淡中窥见奇趣,从中汲取深刻的智慧。;
5.平常心是激情的生活姿态
禅的智慧:真正的禅师都拥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才是大道。平常心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踏踏实实行走在生命路途上诚挚的热情。
真正的禅师都拥有一颗平常心。平常心才是大道。何谓平常心?其实,所谓的平常心就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踏踏实实行走在生命路途上诚挚的热情;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
中国古代禅宗大师们在教导门徒时,始终强调的一点是禅就在平凡的人间,而并不是脱离这个世界的虚无飘渺的神仙。神仙是什么?神仙就是平常心的激情四射。
人们习惯性地把禅的境界假想的非常高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禅是非常平凡的,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参透禅者,或者说真正的禅师走起路来一定是离地三寸,脚踩莲花,腾空而去。据《金刚经》里记载,禅师同我们一样,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化缘,照样光着脚走路,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那么,同样的,他们在回来之后,还是一样要洗脚,还是要吃饭,还是要打坐,就是那么平常。并不因为他开悟了就会腾云驾雾、天马行空什么的,而那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境界,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不坐也不卧,不来也不去,既没有动坏念头,也没有生好念头,此时心平平静静,不起分别,此谓达到禅者境界也。
平常心:激情生活的姿态
有一位年轻的小僧,他一心求道,希望有日成佛。但是,多年苦修参禅,似乎没有进步。有一天,他听到师兄们说,深山中有一破旧古寺,主持是位得道老禅师。这位小僧思索一番,打算前去请教。于是,他打点行装,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来到这位得道禅师的面前。
小僧问道:“请问,你得道之前做的是什么?”
老禅师说:“砍柴,担水,做饭。”
小僧再问:“那得道之后又做什么?”
老禅师说:“还是砍柴,担水,做饭。”
小僧哂笑,并再次问道:“要这样的话,那何谓得道呢?”
老禅师再次回答道:“我得道之前,砍柴时惦念着挑水,挑水时惦念着做饭,做饭时又想着砍柴;得道之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这就是得道。”
老禅师说的一句“得道即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道破了禅机。其实,老禅师比我们高妙之处也就是在这里。在他们的眼里,看到恒河里的沙子就是沙子,看到这个世界水泥就是水泥、墙壁就是墙壁,而我们恰恰是看这个世界都变样了。
砍柴、担水皆是禅,这就是生命本身。多么平常,多么朴实,没有一点虚夸与做作。然而,老禅师的话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却并不容易。现代人吃着饭想着此餐不如昨日的好,明日怎么能更好,结果当下便也没有吃出什么滋味;睡觉时会想今天做过什么,明天还要干什么,睡得也就不安稳了。正所谓,认真才能做好事情。在禅师们看来,认认真真地干好手中的每一件事情便是得道。认真对于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来说都是一种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历程完完全全地负起责任来的生活姿态,一种对生命的每一瞬间注入所有激情的生活姿态。
平常心是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离不开平常心,无论是生产还是工作,无论是伟人还是平民……平常心能使人超脱,使人向善,使人知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知其该为而为,不该为而不为。充满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种和畅、协调、美好的境界。在平常心态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义,行为便有了广阔空间,很多时候就有了高招、绝招,就能走出困境、险境。
以平常心对待生活
有一位得道高僧,在一个乌风陡暗、山雨欲来的傍晚经过一片坟地,看见一位大汉瑟缩在一颗大树下虚汗淋漓。于是,得道高僧问他:“何以至此?”不料,惊恐万分的大汉早已被吓破了胆,说起话来断断续续、结结巴巴地:“怪……怪……怪蛇……”一句话没有说完,整个人就软瘫下去了。得道高僧抬头看了一下,原来草丛里有一条大蛇正在吞食一条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大蛇。前者即将胀死,在艰难地摇动着尾巴;后者即将憋死,也在艰难地摇动着尾巴。这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则是这里是坟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正是在这样阴森的环境下,突见此两头是尾的“怪蛇”,即使是一名大汉,也难免惊慌失措,怀疑自己必死无疑了。待得道高僧向大汉说明实情后,大汉立即恢复常态,并拾起“双尾蛇”带回家去了。
暂且不论故事的真实与否,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平常心救了一位将被吓死的大汉。
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所征服的领域越来越多。随着知识“圈”的扩大,圈外的无知世界越来越大。有的难题需要平常心态来解决。
比如,美国太空总署因工作的需要,曾在全世界办征求一种太空人使用的超现代化的书写工具,成本代价不计,但必须得同时满足以下三点要求:
1.能在真空环境中使用;
2.能移笔尖向上书写;
3.几乎永远不需要补充墨水或油墨。
得知此消息的天才们为此大伤精气神,但依然苦无良策。后来,一位德国人电报上的几个字让人们恍然大悟:“试过铅笔吗?”是啊,铅笔太常见、太常用了,人们一般不会去考虑它,而它又确实具备了上述要求。可见,平常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助手。
《士兵突击》中有个人物——吴哲,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平常心,平常心”。他不仅用这句话安慰他人,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一直用这句话调整自己的内心。正是如此,两军演练中,平常心让他在破除密码获取胜利的关键时刻立了大功。
平常心不是仰视,不是俯视,而是平视——平淡、平等、平凡、平静地看问题。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能拥有一颗平常心,无疑是个人获取成功与幸福的重要砝码。“平常心”是一种看淡得失、不为物役的姿态。正所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在人生的路上,需要“平常心”相伴,因为你的心态对于你生活的好或坏、成功或失败起决定性作用。
当然,想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得有足够的知识作底蕴,无知和懦弱都是不能拥有平常心的,要以勇气为后盾。
读禅悟人生
道是怎么样的呢?其实,道并不是极高明的,而是中庸的,是最平常的,不来也不去,就在这儿。一个真正成禅的人,就在人间最平常的去处,怀有一颗最平常的心,这才是禅宗的真谛。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在激情中充实生活。
6.神仙也要凡人做
禅的智慧:圣人终归都是人,神仙也是众生修成的。圣人也好,神仙也罢,只要他们的肉身存大,即同凡人一样:冷暖饥寒一样的存在,一样的感受。
神仙也要凡人做。世人皆平凡,在人生的道路上,在参禅的过程中,并无贫贱富贵之分,有时候,反而是越平凡越有可能保持纯洁质朴,离禅也越近。有一首诗就是最好的证明:
十三天天重天白,云里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
神仙也是由凡人修来的
很久以前,在日本,人们一直视耕田的农民为贱民,连出家当和尚的资格都没有。无三禅师正是出身人们所谓的贱民,但是,他一心皈依禅门,于是假冒士族之姓,在经历了种种的坎坷后,终于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后来,无三禅师被人们拥戴为主持。在众僧们为无三禅师举行就任仪式的那一天,有一个人突然从大殿中跳出来,指着法坛上的无三,大声嘲弄道:“出身贱民的和尚也能当主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在这样式庄严隆重的场合,忽然发生这样的事情,众僧都不知所措,场上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众人都为无三禅师捏了一把汗。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难,无三禅师却从容地笑着回答:“泥中莲花。”真可谓绝对的佛禅妙语!此话一出,立刻搏得在场所有人士的喝彩叫好,即使是那个故意刁难的人也不得不佩服无三禅师的聪明才智。
无三禅师的妙答,不但使仪式能正常地进行下去,而且也使人们更加信服他,更加拥护他。在一些人的思想中,神仙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其实不然,神仙也是由凡人修来的,他们和众生的区别只不过在于其“出淤泥而不染”而已。
无论是禅师也好,神仙也罢,他们都不是神乎其神、仙乎其仙的,他们也是由凡人做出来的。相信大家只要凭借着这样的信心,相信事在人为,你也可以成为一朵灿烂的泥中莲花。所以,对于生活在世间的每一个人来说,我们都不可妄自菲薄,以为自己太平凡、不值一提,不会有什么大的成就、出息,甚至认为别人的成功都是上天注定的结果,其实,只要你想,你努力了,你的人生同样可以活得不一般,你同样可以修炼成像无三禅师那样的大智慧,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快活似神仙。
禅意往往在最平凡的生灵身上显露
南泉普愿禅师离开马祖后,来到了池阳南泉山,那里四季风景如画,于是就住了下来,一住就是30年。
南泉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然而,他常常为放牧而发愁。村子里面有两条河,河东有草地,河西也有草地。如果向河东放牧,就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思索再三,南泉决定:先就这么将就着,随便吃点草。
有一次,南泉在山上干活,有一个青年过来问路:“请问,到南泉的路怎么走?”南泉举起他的镰刀说:“我这把镰刀是花了30块钱买的。”
青年说道:“我不问你镰刀,我问你到南泉的路怎么走?”
南泉说:“这镰刀我用得正快!”
青年摇摇头走了。
南泉普愿要谢世了。有位弟子问:“师父百年以后到哪里去?”
南泉普愿说:“到山下做一头水牯牛去。”
弟子说:“我也跟师父你去,行吧?”
南泉说:“你要跟我来,行,那么,你一定要记得衔上一根草。”
从中可以看出,南泉普愿把自己比做一头水牛,并不以做水牛为耻,这也体现了禅教承认众生的平等性。在普愿禅师眼里,人并非比动物高贵多少,相反,禅性往往在最自然平凡的生灵身上显露。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成就了一代禅师。
世人皆平凡,在参禅成禅的道路上,并无贫贱富贵之分,越平凡越有可能保持纯洁质朴,离禅性也越近。
禅宗都是凡人修的,神仙也都是非常平凡的。他们既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只不过是凡人的飞升,只不过是超脱于凡尘俗世之上而已。这也就是在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成仙、成佛、成鬼、成神;人也是可以变化的,一切就看你自己的智慧了。只要你是向上的,只要你愿意提升自己,那么,你就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禅性往往在最自然平凡的生灵身上显露,关键在于悟。关于这点,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