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奂嬗弥晃目等倬浮ǎ菘杉雷谧鸪缰睢B∏斐酰魅テ渲融帧V饔小短臀募贰!
注:
①⑤《明史》第26册,7894页,7895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③《明史纪事本末》第2册784页,786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④《古今图书集成》第51册62687~62688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
陶仲文
陶仲文(1479~1560)为明代著名道士。初名典真,湖北黄冈县人。少为县椽,喜神仙方术,尝受符水诀于罗田(今属湖北)万玉山。嘉靖(1522~1566)中,由黄梅县(今属湖北)吏为辽东库大使,秩满至京师,暂寓邵元节邸舍。据称,其时宫中黑眚见,元节年老治之无验,仲文举以自代。
〃试宫中,稍能绝妖,帝宠异之〃。①嘉靖十八年(1539)世宗南巡,仲文随御。因〃祷祀〃有功,授〃神霄保国宣教高士〃,寻封〃忠孝秉一真人〃,领道教事,给诰印,许携其家于官。嘉靖十九年十一月〃上以久疾有瘳,嘉陶仲文祈祷有功,进少保、礼部尚书〃。②再加少傅,食一品俸。嘉靖二十三年十一月,大同获谍者王三,〃上以为修玄获神佑,归功于真人陶仲文,特加仲文秩少师。〃③〃仲文起管库,不二岁骤登峻秩,恩宠出元节上,朝野骇异〃。史评〃一人兼领三孤,终明世,惟仲文而已〃。④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诏追赠其三代,给予诰命,荫其孙入国子监〃。⑤嘉靖二十九年封为恭诚伯,岁禄一千二百石。为此后人评论〃陶仲文于真人之外,加至少师兼少傅少保并拜三孤,带礼部尚书封恭诚伯,则文武极品矣〃。⑥陶仲文得宠二十年,位极人臣;干预朝政,趋奉权臣、勾结藩王。其所创二龙不相见之说,以致青宫虚位二十年。当刑部郎中徐学诗疏劾权臣严蒿,世宗览疏颇为感动时,陶仲文密言:〃嵩孤立尽忠,学诗特为所私修隙耳。〃〃上于是发怒,下学诗诏狱,削其籍〃。⑦但陶仲文〃亦小心,惮帝威严,不敢他有所干〃。⑧当徽王载,被南阳人梁高辅〃乘间言载过失,上疑之,夺真人印。仲文知衅已成,不敢言〃。⑨史评〃仲文以方术事上,被恩宠,不次迁擢,前后凡二十年,竟以考终。死后赠谥赙赗,恩礼有加,自来方士所未有也〃。⑩在隆庆元年(1567)陶仲文秩谥被追削。
注:
①⑧《明史纪事本末》第2册787页,792页,中华书局,1977年
②③⑤⑦⑨⑩《明通鉴》第5册2172页,2213页,2220页,2275页,第6册2361页,2411页,中华书局,1980年
④《明史》第26册7896~7897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⑥《万历野获编补遗》下册914页,中华书局,1980年
陆西星
陆西星(1520~1606)为明代内丹东派开创者。字长庚,号潜虚子。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擅文词,兼工书画。尝为诸生(秀才),颇有名望;但九次参加乡试,皆不中。乃弃儒为道,入山隐居。后声言吕洞宾降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日,亲授丹诀。自称:〃嘉靖丁未(1547),以因缘得遇吕祖于北海子池之草堂,弥留欵洽。嗣后常至其家。……既以上乘之道勉进潜虚,并授以结胎之歌,入室之旨,及吕公自记数十则,终南山人集十卷。……研寻二十载,流光如箭,甲子(嘉靖四十三年,1564)嘉平(阴历十二月),潜虚乃遯于荒野,……遂大感悟,由是入室求铅,不数载而事毕。〃后将此授受情况,写成《宾翁自记》《道缘汇录》。自称得吕洞宾真传,著书立说,阐发内丹之旨,遂开内丹东派,被后世道士尊为内丹东派之祖。
著作有《方壶外史》八卷,包括经典注释及丹法十五种,《南华附墨》八卷;晚年参禅,又作《楞严述旨》十卷,《楞严经说约》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七《道家类存目》著录其《南华经副墨》八卷云:〃大旨谓南华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门,盖欲合老释为一家。其言博辩恣肆,词胜于理。其谓《天下篇》为即《庄子》后序,历叙古今道术,而以己承之,即《孟子》终篇之意,则颇为有见,故至今注《庄子》是篇者,承用其说云。〃此外,中国著名神怪小说《封神演义》一百回,其明舒载阳刊本卷二题云〃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本世纪三十年代孙楷第、张政烺先生根据《曲海总目》所记,已指出此书实为明道士陆西星所作,近人柳存仁又根据陆西星行谊,结合《封神演义》的思想内容作了进一步论证,证据确凿,似可定谳。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此书根抵,〃则方士之见而已〃。
卓晚春
卓晚春为明代道士。号无山子,亦号上阳子。福建莆田人。生于明嘉靖间。幼孤,行丐于市。据传八岁即善算筹,言休咎皆奇中。十四能诗,十六善草书。当道闻其名而召见,辄与抗礼。每得财帛,皆以施人。有善衣,辄脱置道旁,任人持去。邀请者少拂其意,虽华筵不往。平时跣双足,著黑麻布裙,虽寒冬霜夜,必露宿石上。时浴于溪,日饮水十余瓯,曰〃漂我紫金丹也〃。人或有所问,所答皆奇诡难解。嘉靖四十一年(1562)后逝世于杭州净慈寺。①卓晚春修习内丹,其种种诡秘言行,在当时福建莆田一带流传甚广,人呼〃小仙〃。他对林兆恩及其所创之三一教曾产生很大影响。林兆恩(1517~1598),嘉靖、万历间人,他如何由一位儒家学者蜕变而为宗教教主,原因很多,但受卓晚春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据记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卓晚春拜访林兆恩,从此二人结成方外交,〃晨夕谈讨,纵饮行歌〃,形影不离。②至嘉靖四十年前后,始别林兆恩而云游天下。后林兆恩曾〃摘其遗言,拾其遗诗〃编辑成集,名《寤言录》,附于己作《林子三教正宗统论》之后。③尽管此录只留下卓晚春的只言片语,但仍可从中窥见其对林兆恩的影响。第一,林兆恩〃人身乃一天地〃的思想,直接来源于卓晚春。第二,林兆恩所创的《九序》内丹理论之前五序,渊源于卓晚春。所以林兆恩的三传弟子董史谓卓晚春〃有功于师门〃,④并建无山宫专门祭祀卓晚春。此后各地三教堂(祠)正殿中所供奉的三尊偶像,正中是林兆恩,左即为卓晚春,右为张三丰。可见卓晚春对三一教的影响颇大,而为三一教徒所景仰。
注:
①见《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八:《卓晚春传》,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
②《林子行实》
③《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寤言录卷端》
④《东山集草·瑶岛三教祠记》
伍守阳
伍守阳(1565~1644)为明代著名内丹家。原名阳,字端阳,江西吉安人。自幼持身高洁,好性命之学,志在成仙,人称其〃由儒悟道、因道证果〃,为龙门派嫡嗣。自谓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师事曹老师(名常化、号还阳),后又师事李泥丸,得授《东老遗书》并〃五雷法〃,兼习内外丹。后赵真嵩劝其至王屋山谒王常月。据称一见契合,并受三大戒。相处有年,返服还丹,自号冲虚子。为龙门派第八代律师。撰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语录》以阐扬内丹。清代柳华阳加以发挥,形成丹法中颇有影响的伍柳派。
伍守阳在其《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语录》中,将佛学引入仙学,再以佛证仙,仙佛互释,阐发仙宗秘旨。《天仙正理》论述先天后天二气、药物、鼎器、火候、炼己、筑基、炼药、伏气、胎息凡九章。强调〃仙道〃秘在〃神、气〃修炼。
谓人从〃先天气〃得生,亦应修此〃气〃而长生。但〃神〃为长生之主,〃气为长生之本〃,须元神(性)、元气(命)双修,少一不得,〃少神则气无主宰不定,少气则神坠顽空不灵。〃故曰:〃是气也、神也,仙道之所以为双修性命者也。〃然后本此神、气一以贯之。如以〃先天后天二气〃之论,明生人生仙佛之理;〃药物〃之论,明真精元气脱死超生之功;〃鼎器〃之论见神、气之互相依存;火候为经,乃集古众圣之略言;〃炼己〃乃炼真我(元神)之本来面目;〃炼药〃喻二气会合、火药适均以结胎;〃伏气〃戒气散而神无所依归;〃胎息〃乃〃胎其神,息其气〃,合神气归其妙,化神而还其虚。
《仙佛合宗语录》系由为门人讲习修道之集录。《伍真人丹道九篇序》云:〃斯录阐发仙宗,而以佛宗为印证,故名合宗,无非使后世知性命双修为要也。〃该书内容甚为广泛,凡道之药物、水源、采炼、火候、沐浴、鼎器、炼精、炼气、炼神、还虚等,皆有详尽之论述。该〃语录〃除有关内丹问题的答问外,还涉及外丹诸问题。他一方面力斥点石成金外丹术的虚妄,另一方面又肯定仙家有外丹之秘传,并称自己已有实践经验。此外,还著有《金丹要诀》《丹道九篇》各一卷。
《丹道九篇》详载内丹功诀,功夫分为九段,均以阐发仙宗为旨,而参以佛宗为证;强调丹法步骤应从炼性入手,再逐次进入炼精、炼气、炼神之全过程。
伍柳丹法比较烦琐,但其理论比较浅近,较之北宗传统丹法,援佛入道之处更为突出。
王常月
王常月(?~1680)为清初著名龙门派道士。俗名平,法名常月,号昆阳。潞安府长治(今属山西)人。生当明季之乱,慨然有出尘之心。年甫弱冠,即遍游名山,参求大道。迨至中年,始于王屋山(山西阳城县西南)遇龙门六祖赵复阳(名真嵩,号复阳),一再求为弟子。赵授以戒律,命名常月。
嘱之曰:〃成道甚易,然亦甚难。必以苦行为先,种种外务,切须扫除。依律精持。潜心教典,体《道德》自然之元奥,探《南华》活泼之真机,方为稳当。〃辞师后,周流诸山间,搜览三教经书,孜孜不倦。八九年间,参师二十余处,印证五十余人。闻九宫山(湖北通山县南)有隐士,亟往访之,仍为其师赵复阳。复阳问其别后持心应物,何得何失?常月历叙玄风頺敝,罹诸艰苦,求师指示。复阳曰:〃君子穷于道谓穷,通于道谓通;道备我身,何忧穷通?若违时妄行,安能免世俗之妄议,匪类之妬忌哉!〃遂以天仙大戒密授之。别师后,隐居华山多年。
清顺治十二年(1655)秋,北上至北京,挂单灵估宫。适全真道祖庭北京白云观,在明末李自成破北京后已荒芜,仅一俞姓居士留居其中。俞居士请常月住白云观,任方丈。次年三月,奉旨说戒于白云观,开坛说戒凡三次,收弟子千余人。陶守贞(号靖庵)、黄守元(号赤阳)等先后入其门下。
晚年曾先后南下至南京隐仙庵、杭州宗阳宫、湖州金盖山等地收徒传戒,再到湖北武当山收徒传戒,度弟子甚众,使久衰的全真龙门派逐渐复兴,被后世道士誉为龙门中兴之臣。卒后敕赠抱一高士。
他在南京收徒传戒,后辑有说戒记录《碧苑坛经》(或称《龙门心法》)二卷,既讲修炼次第,又讲修炼方法。提出入道学仙,须按皈依三宝、忏悔罪业、断除障碍、舍绝爱缘、戒行精严、忍辱降心、清净心身、求师问道、定慧等持等二十要,依次修行;并须严持初真、中级、天仙三级道戒,以戒、定、慧为渐进之基。其内丹修炼法,标榜〃无相法门〃,反对〃看相修行〃,破斥拘于炼化精气的金丹命术。认为只要了性,不愁命不立。尤其反对通过炼化精气以求却病延年。认为肉体总是要死的,不死的只是真性法身。〃所说延生,不是却病延年,长生不死,乃是万劫不坏真性,亘古长存之法身〃。又说:〃如来亦有灭度之时,老聃亦有飞升之日。〃〃色身纵留千年,止名为妖,不名为道。法身去来常在,朝闻道夕死可也。〃
道教长生成仙信仰却被他彻底抛弃了。
他的卒年(康熙十九年,1680),诸书记载皆同,而生年则各执一词。其弟子吕守璞(号云隐)所撰《王昆阳传》谓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据此,常月寿为八十八。其徒孙范太清(号青云)所纂《钵鉴续》则力辩其非,谓生于明嘉靖元年(1522),据此,常月寿则为一百五十九。
著作有《钵鉴》五卷,记述明清全真道史实。又有《初真戒律》一卷,收入《道藏辑要》。《碧苑坛经》收入《古书隐楼藏书》。
张清夜
张清夜(1676~1763)为清代道士。初名尊,字子还,号自牧道人。原籍长洲(今江苏吴县)。少为诸生,博学工诗,又善书法。尝游历四方,至武当山太子坡,从余太源为黄冠。
雍正元年(1723),溯江入蜀,遍览峨眉、青城之胜,先后居成都临江寺、惜字宫。雍正七年起,主武侯祠事。此后谢绝尘俗,涵习清虚,暇则展读《阴符经》。乾隆八年(1743),成都青羊宫重修告竣,县令重其高隐,请其出主青羊宫。清夜命其徒汪一萃代任,己则不时往来于青羊宫与武侯祠之间。越二年,青羊宫成为十方大丛林,一时道众闻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