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交往者多高道隐士,因此逐渐形成〃出世〃思想。天福二年(937)在蜀时,有诗云:〃我谓浮荣真是幻,醉来舍辔谒高公。因聆玄论冥冥理,转觉尘寰一梦中。〃⑤大约在后周或稍前,陈抟移居华山云台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⑥据宋朝《国史》称,大约在此期间,他与另外两位传奇人物吕洞宾、李琪(或作〃李奇〃)交往甚密。再传弟子陈景元又称其与谭峭为师友。自此,其名大振。后周显德三年(956)十一月,世宗〃以四方未服,思欲牢笼英杰,且以抟曾践场屋,不得志而隐,必有奇才远略,于是召到阙下〃,⑦问以飞升黄白之术。抟答曰:〃陛下为天子,当以治天下为务,安用此为?〃⑧命为谏议大夫(一说〃拜左拾遗〃),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此据王闢之《渑水燕谈录》。一说学者又称白云先生),放归山;又命陶穀草诏,令华州刺史每事须供,岁时存问。显德五年(958),成州刺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赍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陈抟将五代十国的统一寄希望于赵匡胤。据说赵氏登极,他闻讯大笑坠驴曰:〃天下这回定叠也!〃入宋后,太宗赵光义曾两次召见。第一次在太平兴国初年,太宗待之甚厚。第二次在太平兴国九年(或雍熙元年,984)。据《太宗实录》《续资治通鉴长编》《东都事略》等书记载,陈抟复至汴京,以羽服见于延英殿,太宗甚为礼重。因语宰相宋琪等人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所谓方外之士也。入华山四十年,度其年近百岁人,且言天下安治,故来朝觐,此意亦可念也。即令引至中书,卿可试与之语。〃宋琪问:〃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授于人乎?〃陈抟答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术,吐纳养生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今古,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是君臣协心同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炼,无出于此。〃宋琪等表上其言,太宗更加敬重。十月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并令有司增葺华山云台观。数月后放还山。端拱二年(989)卒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
《宋史·陈抟传》称陈抟〃能逆知人意〃,〃好读《易》〃。
隐居武当山时作诗八十一章,名《九室指玄篇》,言修养之事。
又撰有《入室还丹诗》五十首、《易龙图》《赤松子诫》(或作《赤松子八诫录》)《人伦风鉴》(或作《龟鉴》)各一卷;另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及诗六百余首。相传他传有《无极图》《先天图》等。《全宋文》收入其数篇文章。《正统道藏》题名陈抟的作品有《阴真君还丹歌注》。南宋吕祖谦编《皇朝文鉴》,收入其《龙图序》;元张理《易象图说内篇》并收《易龙图》之序及数图式,可考见其易学象数思想。曾慥《道枢·观空》录其论说,又可见其观〃五空〃思想。他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
注:
①②《舆地纪胜》卷一百五十八
③《东轩笔录》卷一
④⑦《五代史补》卷五
⑤《老学庵笔记》卷六
⑥《东都事略》卷一百十八
⑧《资治通鉴》第20册9561页,中华书局,1956年
施肩吾
北宋道士施肩吾,字希圣。自号华阳子。九江(一说湓浦,今江西九江一带)人。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其活动时代约当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的北宋初中期。
李竦作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之后的《指元(玄)图序》中有〃仆游江南,于南京应天府遇华阳施真人肩吾希圣者〃之句,仁宗时好道之士晃迥曾引及华阳子施肩吾的《三住铭》,而其本人所作《西山群仙会真记》不避〃玄〃字(真宗称宋室圣祖赵玄朗之讳),又当在大中祥符六年之前。上述资料皆可作为其生活年代的佐证。
据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与苗善时《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记载,施肩吾初得一托名晋代道士许逊者授其五种内丹诀及神丹诸方,后再遇吕洞宾传授内炼金液还丹大道,于是隐居西山。道成之日,作诗曰:〃重重道气结成神,玉阙金堂逐日新。若记西山学道者,连余即是十三人。〃白玉蟾跋《施华阳文集》云:〃李真多以太乙刀圭火符之诀传之钟离权,钟离权传之吕洞宾,吕即施之师也。施有上足李文英。昔施君授李一十六字,世罕知者:'一灵妙有,法界圆通,离种种边,允执阙中。'予偶得之,故并以告胡栖真,使补其遗云。〃
华阳子施肩吾的丹道思想上承钟离权、吕洞宾,并有所发挥。主要内容如下:
(一)推崇〃阳神〃的生死观和神仙思想。他认为,人的本原为得之道的阳神(又名〃法身〃),人有了质体就〃阴承阳生〃,渐渐阴盛阳消而病老衰亡。为免于轮回死亡,就应当修阳仙。〃纯阴而无阳者,鬼也;纯阳而无阴者,仙也;阴阳相杂者,人也。唯人可以为鬼,可以为仙〃。知此修炼,便可以〃超凡入圣,而脱质为仙〃。他把仙分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按其修炼形、气、神的高低划分,并贬斥佛教的修行证果为〃阴灵之鬼〃,〃虽曰仙,其实鬼也〃②。
(二)识正道、真法和〃传道〃思想。他不但认为〃三教中太上为先〃,而且指出钟吕金丹道才是仙道正宗,并在〃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之前增加一项〃炼法入道〃,特别强调〃得尊师之一言,自知真伪〃③的重要意义。
(三)〃三住〃和〃五行颠倒〃、〃三田反覆〃的修炼思想。
他主张〃万形之中所保者,莫先乎元气〃,认为〃元气住则神住矣,神住则形住矣。三者住,则命在于我,岂在天耶〃④;
〃取真气以炼气,于是乎气中有气,其气生神〃,如此可〃炼神合道〃⑤。又称:〃水、火、木、金、土五行也,相生而为子母,相克而为夫妇,举世皆知也,明颠倒之法,知抽添之理者,鲜矣!上中下、精气神三田也,精中生气,气中生神,举世皆知也;得返复之义,见超脱之功者,鲜矣!知五行颠倒,方可入道,至于抽添,则为有道之人也。得三田返复,方为得道,至于超脱,则为成道之人也。〃⑥除了提出识道、识法、识人,还提出识时、识物(水火、龙虎、丹药、铅汞、阴阳)等,对抽添、河车、还丹、炼形、朝元、超脱、内观、魔难、证验多所论列,并对〃性〃、〃命〃、〃心〃、〃魂〃、〃魄〃、〃精〃、〃神〃、〃灵〃、〃道〃诸范畴作了诠释。
著作有《钟吕传道集》(《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钟吕传道记》)三卷、《西山群仙会真记》五卷、《华阳真人秘诀》一卷、《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此外,《直斋书录解题》又有《真仙传道集》三卷,不著撰者,而《宋史·艺文志》题施肩吾撰,作二卷;又传钟吕金丹道重要典籍《灵宝毕法》。
注:
①唐代也有一道士施肩吾,字希圣,自号栖真子。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分水人,世家严陵七里濑(一说〃洪州人〃,乃是就其隐居地而言)。生卒年不详,生当9世纪,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诸朝。习《礼记》,有诗名。趣尚烟霞,慕神仙轻举之学。诗人张籍称他为〃烟霞客〃。唐穆宗元和十五年(820)登进士第(一说宪宗〃元和十年进士〃)。长庆(821~824)中,隐于洪州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学仙(或说〃文宗太和中,乃自严陵入西山访道〃)。他在《与徐凝书》中自谓〃仆虽幸忝成名,自知命薄,遂栖心玄门,养性林壑。赖先圣扶持,虽年迫迟暮,幸免龙钟,其所得如此而已〃。又在《述灵响词序》中称〃慕道年久〃,览《三静经》而行〃三静关〃法,以开成三年(838)正月一日〃闭户自修,不交人事〃,后〃此三者皆应〃。著有《西山集》十卷、《闲居诗》百余首。《全唐文》收有《养生辨疑诀》(或作《辨疑论》)等,《全唐诗》也收入其诗作。其养生之说亦见于《道枢》。《全唐文》将北宋施肩吾的《西山群仙会真记序》等编入其作品中,盖误。北宋末、南末初道教学者曾慥在其所编《道枢》中,凡引唐施肩吾则称栖真子,引北宋施肩吾则称华阳子或华阳真人。
②③④⑤⑥《道藏》第4册657页,422页,第20册762页,659~660页,第4册422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张伯端
张伯端(?~1082)为北宋道士,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
一名用成(或谓得道后改名用成),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亦有称其〃号紫阳〃,因尊为〃紫阳真人〃。据翁葆光《悟真直指详说三乘秘要》称,他享年九十六岁,由其卒年上推,当生于北宋雍熙四年(987)。而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伯端传》〃住世九十九岁〃一语,又当生于太平兴国八年(984)。自谓〃仆幼亲善道,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筭、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惟金丹一法,阅尽群经及诸家歌诗论契〃。①少业进士后为府吏,因触犯〃火烧文书律〃而被遣戍岭南。②治平(1064~1067)中,在他谪岭南期间,龙图阁学士陆诜镇桂林,取置帐下典机事。陆后移镇他地,伯端皆随行。据张伯端自述,熙宁二年(1069),因随陆诜入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其言甚简,其要不繁〃,〃校之仙经,若合符契〃。于是在熙宁八年之前,〃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③熙宁二年,陆诜死,张伯端转徙秦陇,又去河东依随扶风人马默,后转往南方。据《佛祖统纪》《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书记载,马默漕广南,张復从之游。然陆彦孚(陆诜之孙)所撰《悟真篇记》则说,马默被召,临行,张以《悟真篇》授之,曰:〃生平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又似未随其南游。在张伯端元丰元年(1078)
所撰《悟真篇后序》中称,自陆诜死后,〃三传非人,三遭祸患,皆不逾两旬。近方追忆师之所戒云:'异日有为汝解缰脱锁者,当直授之,余皆不许尔。'后欲解名籍而患此道人不之信,遂撰此《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既成而求学者辏集而来〃,〃乃释而援之〃。然所授非人而〃罹祸患〃,乃三省前过。
〃自今以往,当钳口结舌,虽鼎镬在前,刀剑加项,亦无復敢言矣〃。〃倘好事者夙有仙骨,睹之则智虑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仆区区授之矣〃。据此序,张伯端似有人所未知的难言之隐。此序所言,与陆记〃因书会意〃说相合,并可确定授书于马默在元丰元年之后。又据张弟子所编《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卷上称:〃张子野人,身披百衲,自成都归于故山,……且夫奔涉山川、逾越险阻者,于兹十年而貌不衰、形不疲者〃,可以断定张晚年确返回江南活动。元丰五年卒。
张伯端以内丹为修仙途径,其丹道思想比较突出的有两大相互关联的方面:
第一,高倡三教归一,尤推崇禅宗〃明性〃为最高境界。
他认为:〃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要枢,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辞,《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④又称:〃教虽分三,道乃归一,奈何后世黄缁之流,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致使三家宗要迷没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矣。〃⑤《佛祖统纪》卷四十六称其〃尝遍参禅门,大有省发。后读雪窦《祖英集》,顿明心地,作歌偈以申其旨;且言独修金丹而不悟佛理者,即同楞严十仙,散入诸趣之报〃。他自谓,《悟真篇》成后,感觉〃于本源真觉之性有所未究,遂玩佛书及《传灯录》,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⑥并且声称〃仆得达磨、六祖最上一乘之妙旨,可因一言而悟万法〃。⑦第二,与内丹炼精气神相适应,引禅宗心性之说入内丹,其丹法以先修命、后修性为基本特征。他继承钟吕一派观点,认为道自虚无生万物是顺生过程,内丹修炼则反此,当复归虚无,与道合一:〃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死,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⑧他将道教修炼形气作为修命,又将禅宗〃明心见性〃同内丹中的〃炼神返虚〃调和起来而当作修性,主张:〃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